資源簡介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4·廣東清遠五校高一聯考)核聚變發電有望成為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氘H)是核聚變反應的主要原料,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H的中子數為2H的核電荷數為1H是自然界中最輕的原子H是氫元素的一種同素異形體2.下列各組物質的性質順序,不正確的是 ( )原子半徑:K>Cl>Na熱穩定性: HF>H2O>PH3酸性強弱:HClO4>H2SO4>H3PO4堿性強弱:KOH>NaOH>Mg(OH)23.(2024·山東菏澤單縣二中高一段考)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徑B>A,它們可以形成化合物AB2,由此可得出的不正確判斷是 ( )A、B不在同一周期A肯定是金屬元素A、B可能都是非金屬元素A可能在第2周期的ⅡA族或ⅣA族4.下列關于元素周期表的敘述錯誤的是 ( )共有7個周期、16個族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在第2周期ⅡA族的右邊是ⅢB族,ⅢA族的左邊是ⅡB族某主族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nROm,則其氣態氫化物的化學式一定為H2m-nR或RH2m-n5.(2024·陜西漢中高中聯盟高一期末)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已知酸性HI>HBr>HCl>HF,所以元素非金屬性I>Br>Cl>F考古學上常用來鑒定文物的14C核內中子數為6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等體積的O2和O3兩種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U和U是中子數不同質子數相同的同種核素6.X、Y、M、Q、R皆為前20號元素,其原子半徑與主要化合價的關系如圖所示。說法錯誤的是 ( )Q位于第3周期ⅠA族X、Y、Z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鹽或堿簡單離子半徑:M->Q+>R2+Z與M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均為強酸7.下列有關硅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晶體硅具有金屬光澤,可以導電,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常用材料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劑,是制備硅膠的原料SiO2是一種酸性氧化物,不能夠與酸反應除去SiO2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適量的稀鹽酸,然后再過濾8.下列事實能作為實驗判斷依據的是 ( )鈉和鎂分別與冷水反應,鈉反應更劇烈,判斷鈉的金屬性強于鎂Na2CO3+SiO2Na2SiO3+CO2↑,判斷硅的非金屬性強于碳酸性:H2CO3>HClO,判斷碳的非金屬性強于氯分別將等量的鋁粉和打磨后的鎂條加入相同體積的2 mol·L-1鹽酸溶液中,鋁粉反應更劇烈,判斷鋁的金屬性強于鎂9.(2024·安徽師大附中高一階段監測)海水化學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提碘、提溴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Ⅱ.苦鹵(Ca2+、Mg2+、Br-)Br2Br-Br2Ⅰ中操作①用到的玻璃儀器只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Ⅰ中操作②的苯可用酒精代替Ⅱ中SO2與Br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Br2+2H2OH2SO4+2HBrⅡ中還原性:Cl->SO2>Br-10.A、B、C、D、E是中學化學中的常見物質,A、B是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單質。其轉化關系如圖:若C是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D是黃綠色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E物質可能是氯化銨C、D均極易溶于水組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第ⅤA族反應中D得到1.2 mol電子時,在標準狀況下生成B氣體2.24 L11.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鹽酸 有氣泡產生 氯的得電子能力比碳強將表面積相同且用砂紙打磨后的鎂條、鋁條分別放入沸水中 鎂條劇烈反應,溶液變渾濁,鋁條與沸水無明顯現象 鎂的失電子能力比鋁強向0.1 mol·L-1H2O2溶液中滴加0.1 mol·L-1 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H2O2具有氧化性用灼燒后的鉑絲蘸取某溶液進行焰色試驗 火焰呈黃色 溶液中可能含有K+12.X、Y、Z、W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與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層數的3倍;Y的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X與W可以形成W2X、W2X2兩種氧化物原子半徑由小到大的順序為:WY、Z兩元素的氣態氫化物中,Z的氣態氫化物穩定Y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2YO4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Y、Z原子序數之和是W的2倍,X、Z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X的最低負價絕對值與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XZ原子半徑:Y>Z>W一定條件下,Y可置換出X氣態氫化物穩定性:Z>W熔點:YW2>XW414.X、Y、Z、W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這些元素形成的常見二元化合物或單質存在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省略),其中只有乙為單質,丁為淡黃色固體,己為紅棕色氣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簡單離子半徑大小:W>Y>Z>X丁中陰、陽離子個數比為1∶1最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Y>Z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強堿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15.(13分) 現有部分元素的性質與原子(或分子)結構如下表所示: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與原子(或分子)結構T 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X 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2,常溫下單質為氣體Y M層比K層少1個電子Z 第3周期元素的金屬離子中半徑最小(1)(3分)畫出元素T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 (2)(4分)元素Y與Z相比金屬性較強的是Y,下列不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 (填字母序號)。 a.Y的最外層電子數比Z少b.Y單質與水反應比Z單質與水反應劇烈c.Y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比Z的強(3)(3分)T可以形成穩定的陰離子Tm-,Y可以形成穩定的陽離子Yn+,其半徑關系為r(Tm-) r(Yn+)(填“>” “<”或“=”)。 (4)(3分)X、Y、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以相互發生反應,寫出Y、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之間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16.(15分)(2024·安徽安慶一中高一教材)化合物X3Y7WR和X3Z7WR所含元素相同,相對分子質量M(X3Y7WR)-M(X3Z7WR)=7,1 mol X3Y7WR含40 mol質子,X、W和R三種元素位于同周期,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R原子核外電子數的一半,Y的原子符號為D。回答下列問題:(1)(6分)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 , 元素X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 元素W的元素符號為 。 (2)(4分)Y和Z互為 ;比較元素W和R的原子半徑:W (填“<”或“>”)R。 (3)(2分)由元素Z和R可形成四核18電子的分子,寫出該分子的化學式: 。(4)(3分)元素X、W和R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由高到低的順序為 (用化學式表示)。 17.(14分)(2024·廣州三校聯考高一期末)有X、Y、Z、M、R五種短周期的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X Y Z M R原子半 徑/nm 0.086 0.186 0.074 0.099主要化 合價 +4、-4 -2 -1、 +7其他 信息 某種核 素無中子 某種核素 用于考古 短周期主族元素 中原子半徑最大(1)(2分)寫出X元素中中子數為2的核素的原子符號 。 (2)(2分)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2分)Z原子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 M原子形成的簡單離子半徑(填“大于”或“小于”)。 (4)(4分)元素X與Z可以形成一種離子化合物ZX,將該離子化合物ZX加入到水中,滴加酚酞可以觀察到水溶液顯紅色,同時有氣泡生成,寫出該過程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5)(4分)下列事實能作為比較元素Y與R的非金屬性相對強弱依據的是 。 A.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價高于YB.穩定性:XR>YX4C.元素R最外層電子數多于YD.酸性HR>H2XO318.(16分)(2024·山東菏澤單縣二中高一段考)某同學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設計了如下系列實驗。Ⅰ .(1)(2分)將鈉、鉀、鎂、鋁各1 mol 分別投入到足量的同濃度的鹽酸中,試預測實驗結果: 與鹽酸反應最劇烈; 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氣體最多。 (2)(4分)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氣出現黃色渾濁,可證明非金屬性:Cl S(填“>”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Ⅱ .利用如圖裝置可驗證同主族元素非金屬性的變化規律。(3)(2分)儀器A的名稱為 ,干燥管D的作用為 。 (4)(4分)若要證明非金屬性:Cl>I,C中為淀粉碘化鉀混合溶液,B中裝有KMnO4固體,則A中試劑為 (1分),觀察到C中溶液 (2分)(填現象),即可證明非金屬性:Cl>I。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此裝置缺少尾氣處理裝置,可用 (1分)吸收尾氣。 (5)(4分)若要證明非金屬性是C>Si,則在A中加鹽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觀察到C中溶液 (填現象),即可證明。但有的同學認為鹽酸具有揮發性,HCl可進入C中干擾實驗,應在兩裝置間添加裝有 溶液的洗氣瓶除去HCl。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1.B H的中子數為2-1=1,故A錯誤H的質子數為1,則核電荷數為1,故B正確;自然界中最輕的原子是H,不是H,故C錯誤H是氫元素的一種同位素,故D錯誤。]2.A [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等,半徑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因此半徑大小順序是K>Na>Cl,故A說法錯誤;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越穩定,即非金屬性F>O>P,因此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HF>H2O>PH3,故B說法正確;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Cl>S>P,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是HClO4>H2SO4>H3PO4,故C說法正確;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越強,金屬性:K>Na>Mg,因此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KOH>NaOH>Mg(OH)2,故D說法正確。]3.B [若在同周期,A為正價,A在B的左面,則A的半徑比B的半徑大,與A原子半徑小于B的原子半徑矛盾,A正確;兩種元素可形成AB2型化合物,則A為+2價或+4價,B為-1價或-2價,AB2可能是CS2,所以A、B可能都是非金屬元素,B錯誤,C正確;兩種元素可形成AB2型化合物,則A為+2價或+4價,A可能為第2周期ⅡA族或ⅣA族元素,D正確。]4.D [根據元素周期表的結構,A、B、C三項均正確。D項中最高化合價與最低化合價的絕對值之和等于8,求出最低化合價后可寫出氫化物的化學式,D項錯誤。]5.C [通過最高價含氧酸才能比較非金屬性的強弱,A錯誤;考古學上常用來鑒定文物的14C核內中子數為8,故B錯誤;同溫同壓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分子數相同,C正確U和U是中子數不同質子數相同的不同種核素,D錯誤。]6.C [X、Y、Z、M、Q、R都為前20號元素,且原子半徑依次增大,結合各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可以推出X為H,Y為O,Z為N,M為Cl,Q為Na,R為Ca。Q為Na,其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ⅠA族,A正確;X為H,Y為O,Z為N,這三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有NH4NO3、NH3·H2O等,其中NH4NO3屬于鹽,NH3·H2O屬于堿,B正確;M為Cl,Q為Na,R為Ca,則簡單離子半徑大小為Cl->Ca2+>Na+,C錯誤;Z為N,M為Cl,它們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為HNO3、HClO4,都是強酸,D正確。]7.C [硅屬于半導體,具有金屬光澤和導電性,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常用材料,故不選A;水玻璃能阻止可燃物燃燒,也可以與較強酸反應制備硅膠,所以水玻璃可用作制備木材防火劑和硅膠的原料,故不選B;二氧化硅可與氫氟酸反應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選C;碳酸鈣可以與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鹽氯化鈣,因此除去SiO2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適量的稀鹽酸,然后再過濾,故不選D。]8.A [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與水或酸發生置換反應就越容易進行。鈉和鎂分別與冷水反應,鈉反應更劇烈,判斷鈉的金屬性強于鎂,A正確;根據Na2CO3+SiO2Na2SiO3+CO2↑,可知:反應在高溫下發生,生成的CO2氣體逸出反應體系,有利于反應進行,與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無關,不能判斷硅的非金屬性強于碳,B錯誤;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強。由于HClO不是Cl元素的最高價含氧酸,因此不能根據H2CO3比HClO的酸性強判斷碳的非金屬性強于氯,C錯誤;由于金屬的狀態不同,與酸反應時接觸面積不同,因此不能根據鋁粉反應比鎂條更劇烈,就判斷出鋁的金屬性強于鎂,D錯誤;故合理選項是A。]9.C [海帶灰加蒸餾水浸泡灰分并過濾除去殘渣、所得濾液含碘離子,加氧化劑把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再用苯萃取、分液后得到碘的苯溶液,進一步分離得到碘單質。苦鹵中通氯氣,將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通入熱空氣到含低濃度溴水的混合液中,溴易揮發,利用熱空氣的加熱、攪拌作用吹出溴,再用二氧化硫把溴單質還原為溴離子:Br2+SO2+2H2O2Br-+4H++S,所得溶液中通氯氣把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經蒸餾后得到溴;Ⅰ中操作①為過濾,缺少玻璃儀器漏斗,A錯誤;酒精與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劑,Ⅰ中操作②的苯不可用酒精代替,B錯誤;Ⅱ中,水參與下,SO2與Br2反應生成硫酸和氫溴酸,化學方程式為SO2+Br2+2H2OH2SO4+2HBr,C正確;還原劑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Ⅱ中2Br-+Cl2Br2+2Cl-,Br-是還原劑、Cl-是還原產物,則還原性:Br->Cl-,又有反應:Br2+SO2+2H2O2Br-+4H++S,二氧化硫是還原劑、Br-是還原產物,則還原性:SO2>Br-,綜上,還原性:SO2>Br->Cl-,D錯誤。]10.A [C是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C是氨氣,D是黃綠色氣體,則D是氯氣,氨氣與氯氣反應生成氮氣和氯化氫(氯化銨),故A是氫氣,B是氮氣,E是氯化氫(氯化銨),據此回答問題。由分析可知,E物質可能是氯化銨,故A正確;氨氣極易溶于水,但氯氣的溶解度不大,故B錯誤;組成B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第ⅤA族,故C錯誤;反應中D得到1.2 mol電子時,則氮元素獲得1.2 mol電子,生成氮氣的物質的量是0.2 mol,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4.48 L,故D錯誤。]11.D [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發生了HCl+NaHCO3NaCl+H2O+CO2↑,結論為HCl酸性比H2CO3強,HCl為無氧酸,需要比較H2CO3和HClO4的酸性才可以得出氯的得電子能力是否比碳強,A錯誤;鎂條與沸水反應產生細小氣泡,現象錯誤,B錯誤;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強氧化性,向H2O2溶液中加入高錳酸鉀后,溶液褪色,證明H2O2被氧化,體現出還原性,C錯誤;由于鉀的焰色需要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因此火焰呈黃色說明一定含有鈉離子,可能含有鉀離子,D正確。]12.A [X、Y、Z、W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層數的3倍,可確定X為O元素;X、Z同族,則Z為S元素;Y的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則最外層電子數為7,且與S元素同周期,所以Y為Cl元素;W與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只能為H。A.H和O可形成H2O和H2O2,A正確;電子層越多原子半徑越大,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徑減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徑增大,故原子半徑WS,則HCl比H2S穩定,C錯誤;Y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應為HClO4,D錯誤。]13.C [短周期元素X的最低負價絕對值與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則X為C、Z為S、W為Cl。因為X、Y、Z原子序數之和是W的2倍,所以Y的原子序數為2×17-6-16=12,Y為Mg。Mg、S、Cl是同一周期的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原子半徑逐漸減小,所以原子半徑:Mg>S>Cl,A項正確;在點燃情況下可以發生反應:2Mg+CO22MgO+C,B項正確;非金屬性:Cl>S,故穩定性:HCl>H2S,C項錯誤;MgCl2(YW2)通常為固體,CCl4(XW4)通常為液體,故熔點:MgCl2>CCl4,D項正確。]14.D [X、Y、Z、W 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這些元素形成的常見二元化合物或單質,其中化合物丁為淡黃色固體,且能與化合物戊反應生成單質乙,則丁為Na2O2,乙為O2,化合物甲與氧氣連續反應生成的化合物己是紅棕色氣體,故丙為NO、己為NO2,則甲為NH3、戊為H2O,結合原子序數大小可知:X為H,Y為N,Z為O,W為Na元素。電子層越多離子半徑越大,電子層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則簡單離子半徑大小:Y(N3-)>Z(O2-)>W(Na+)>X(H+),故A錯誤;丁為Na2O2,由鈉離子與過氧根離子構成,陰、陽離子個數比為1∶2,故B錯誤;非金屬性N15.(1) (2)a (3)> (4)Al(OH)3+OH-[Al(OH)4]-解析 T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 則T為O元素,X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2,常溫下單質為氣體,所以X為N元素,Y元素的原子核外M層比K層少1個電子,即,則Y為Na元素,Z是第3周期金屬離子中半徑最小的,所以Z為Al元素。(1)O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2)最外層電子數的多少不能證明金屬性的強弱,故a錯誤;Na與水反應比Al與水反應劇烈,證明Na的金屬性比Al的強,故b正確;NaOH 的堿性強于Al(OH)3的,證明Na的金屬性比Al的強,故c正確。(3)O2-和Na+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但核電荷數O2-小于Na+,所以離子半徑為r(O2-)>r(Na+);(4)Y、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是NaOH和Al(OH)3,二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H)3+OH-[Al(OH)4]-。16.(1)第2周期ⅥA族 N (2)同位素 > (3)H2O2(4)H2O>NH3>CH4解析 化合物X3Y7WR和X3Z7WR所含元素相同,二者相對分子質量相差7,則Y與Z屬于同位素且二者中子數相差1,1 mol X3Y7WR含40 mol 質子,而X、W和R三種元素位于同周期,三者只能是處于第2周期,且Y只能處于第1周期,為DH),則Z為H,由于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R原子核外電子數的一半,設X最外層電子數為a,則R原子核外電子數為2a,令W核外電子數為b,則有3×(2+a)+1×7+b+2a=40,整理可得5a+b=27,當a=3時,b=12,W不在第2周期,不符合題意,舍去;當a=4時、b=7,符合題意;當a=5時,b=2,W不在第2周期,不符合題意,舍去,則X為C元素、R為O元素、W為N元素。(1)元素R為O,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2周期ⅥA族,元素X為C,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元素W為N,元素符號為N。(2)Y和Z互為同位素;R為O元素、W為N元素,W和R的原子半徑:W>R。(3)元素Z為H,R為O,形成四核18電子的分子為H2O2,該分子的電子式:H︰︰︰H。(4)X為C元素、R為O元素、W為N元素,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氫化物穩定性逐漸增強,元素X、W和R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由高到低的順序為H2O>NH3>CH4。17.(1H(或T) (2)第3周期ⅦA族 (3)小于(4) NaH+H2ONaOH+H2↑ (5)B解析 X元素的某種核素無中子,X是H元素;Y元素的化合價主要為-4、+4,Y的某種核素用于考古,Y是C元素;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Z是Na元素;M的化合價主要為-2,M是O元素;R的化合價主要為-1、+7,R是Cl元素。(1)X是H元素,H元素中中子數為2的核素的原子符號H或T;(2)R是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ⅦA族;(3)電子層數相同,質子數越多半徑越小,Na+的半徑小于O2-的半徑;(4)元素H與Na可以形成化合物NaH,將NaH加入到水中,滴加酚酞可以觀察到水溶液顯紅色,同時有氣泡生成,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H+H2ONaOH+H2↑。(5)C、Cl不同周期,不能根據最高正化合價判斷非金屬性,故不選A;元素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越穩定,穩定性:HCl>CH4,證明非金屬性Cl>C,故選B;C、Cl不同周期,不能根據最外層電子數判斷非金屬性,故不選C;HCl不是最高價含氧酸,不能根據酸性HCl>H2CO3證明非金屬性Cl>C,故不選D。18.Ⅰ .(1)鉀 鋁 (2)> Cl2+S2-S↓+2Cl-Ⅱ .(3)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4)濃鹽酸 變藍色 NaOH溶液(5)產生白色沉淀 飽和NaHCO3解析 (1)四種金屬中鉀的金屬性最強,因此鉀與鹽酸反應最劇烈;1 mol Na、K、Mg、Al與足量鹽酸反應,分別可失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1 mol、1 mol、2 mol、3 mol,因此鋁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氣體最多。(2)該反應為氯氣置換出單質S的反應,根據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S,所以非金屬性:Cl>S,離子方程式為Cl2+S2-S↓+2Cl-。(3)A用于向容器中滴加液體,名稱為分液漏斗;利用球形干燥管可防止溶液發生倒吸。(4)要證明非金屬性是 Cl>I,裝置B中應該有氯氣生成,B中盛有高錳酸鉀,因此A中的液體應為濃鹽酸;C中有碘生成,淀粉遇碘變藍,因此C中溶液變為藍色。多余的氯氣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5)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與硅酸鈉反應生成硅酸沉淀,因此可觀察到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由于鹽酸易揮發出HCl氣體,HCl也可以與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沉淀,因此要證明C的非金屬性比Si的強,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可以添加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除去氯化氫氣體。(共42張PPT)章末測評驗收卷(一)(滿分:100分)第 章 原子結構 元素周期律1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4·廣東清遠五校高一聯考)核聚變發電有望成為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 手段之一、氘H)是核聚變反應的主要原料,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H的中子數為2 BH的核電荷數為1 CH是自然界中最輕的原子 DH是氫元素的一種同素異形體 解析H的中子數為2-1=1,故A錯誤H的質子數為1,則核電荷數為1,故B 正確;自然界中最輕的原子是H,不是H,故C錯誤H是氫元素的一種同位 素,故D錯誤。B2.下列各組物質的性質順序,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K>Cl>NaB.熱穩定性: HF>H2O>PH3C.酸性強弱:HClO4>H2SO4>H3PO4D.堿性強弱:KOH>NaOH>Mg(OH)2A解析 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等,半徑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因此半徑大小順序是K>Na>Cl,故A說法錯誤;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越穩定,即非金屬性F>O>P,因此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HF>H2O>PH3,故B說法正確;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Cl>S>P,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是HClO4>H2SO4>H3PO4,故C說法正確;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越強,金屬性:K>Na>Mg,因此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KOH>NaOH>Mg(OH)2,故D說法正確。3.(2024·山東菏澤單縣二中高一段考)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徑B>A,它們可以形成化合物AB2,由此可得出的不正確判斷是 ( ) A.A、B不在同一周期 B.A肯定是金屬元素 C.A、B可能都是非金屬元素 D.A可能在第2周期的ⅡA族或ⅣA族 解析 若在同周期,A為正價,A在B的左面,則A的半徑比B的半徑大,與A原子半徑小于B的原子半徑矛盾,A正確;兩種元素可形成AB2型化合物,則A為+2價或+4價,B為-1價或-2價,AB2可能是CS2,所以A、B可能都是非金屬元素,B錯誤,C正確;兩種元素可形成AB2型化合物,則A為+2價或+4價,A可能為第2周期ⅡA族或ⅣA族元素,D正確。B4.下列關于元素周期表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共有7個周期、16個族 B.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在第2周期 C.ⅡA族的右邊是ⅢB族,ⅢA族的左邊是ⅡB族 D.某主族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nROm,則其氣態氫化 物的化學式一定為H2m-nR或RH2m-n 解析 根據元素周期表的結構,A、B、C三項均正確。D項中最高化合價與最低化合價的絕對值之和等于8,求出最低化合價后可寫出氫化物的化學式,D項錯誤。D5.(2024·陜西漢中高中聯盟高一期末)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 A.已知酸性HI>HBr>HCl>HF,所以元素非金屬性I>Br>Cl>F B.考古學上常用來鑒定文物的14C核內中子數為6 C.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等體積的O2和O3兩種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DU和U是中子數不同質子數相同的同種核素 解析 通過最高價含氧酸才能比較非金屬性的強弱,A錯誤;考古學上常用來 鑒定文物的14C核內中子數為8,故B錯誤;同溫同壓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分子數 相同,C正確U和U是中子數不同質子數相同的不同種核素,D錯誤。C6.X、Y、M、Q、R皆為前20號元素,其原子半徑與主要化合價的關系如圖所示。 說法錯誤的是 ( ) A.Q位于第3周期ⅠA族 B.X、Y、Z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可能 是鹽或堿 C.簡單離子半徑:M->Q+>R2+ D.Z與M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均 為強酸C解析 X、Y、Z、M、Q、R都為前20號元素,且原子半徑依次增大,結合各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可以推出X為H,Y為O,Z為N,M為Cl,Q為Na,R為Ca。Q為Na,其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ⅠA族,A正確;X為H,Y為O,Z為N,這三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有NH4NO3、NH3·H2O等,其中NH4NO3屬于鹽,NH3·H2O屬于堿,B正確;M為Cl,Q為Na,R為Ca,則簡單離子半徑大小為Cl->Ca2+>Na+,C錯誤;Z為N,M為Cl,它們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為HNO3、HClO4,都是強酸,D正確。7.下列有關硅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CA.晶體硅具有金屬光澤,可以導電,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常用材料B.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劑,是制備硅膠的原料C.SiO2是一種酸性氧化物,不能夠與酸反應D.除去SiO2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適量的稀鹽酸,然后再過濾解析 硅屬于半導體,具有金屬光澤和導電性,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常用材料,故不選A;水玻璃能阻止可燃物燃燒,也可以與較強酸反應制備硅膠,所以水玻璃可用作制備木材防火劑和硅膠的原料,故不選B;二氧化硅可與氫氟酸反應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選C;碳酸鈣可以與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鹽氯化鈣,因此除去SiO2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適量的稀鹽酸,然后再過濾,故不選D。8.下列事實能作為實驗判斷依據的是 ( )A9.(2024·安徽師大附中高一階段監測)海水化學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提碘、提溴的 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解析 海帶灰加蒸餾水浸泡灰分并過濾除去殘渣、所得濾液含碘離子,加氧化劑把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再用苯萃取、分液后得到碘的苯溶液,進一步分離得到碘單質。苦鹵中通氯氣,將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通入熱空氣到含低濃度溴水的混合液中,溴易揮發,利用熱空氣的加熱、攪拌作用吹出溴,再用二氧化硫把溴單質還原為溴離子:Br2+SO2+2H2O===2Br-+4H++S,所得溶液中通氯氣把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經蒸餾后得到溴;Ⅰ中操作①為過濾,缺少玻璃儀器漏斗,A錯誤;酒精與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劑,Ⅰ中操作②的苯不可用酒精代替,B錯誤;Ⅱ中,水參與下,SO2與Br2反應生成硫酸和氫溴酸,化學方程式為SO2+Br2+2H2O===H2SO4+2HBr,C正確;還原劑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Ⅱ中2Br-+Cl2===Br2+2Cl-,Br-是還原劑、Cl-是還原產物,則還原性:Br->Cl-,又有反應:Br2+SO2+2H2O===2Br-+4H++S,二氧化硫是還原劑、Br-是還原產物,則還原性:SO2>Br-,綜上,還原性:SO2>Br->Cl-,D錯誤。10.A、B、C、D、E是中學化學中的常見物質,A、B是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單質。 其轉化關系如圖: 若C是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D是黃綠色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E物質可能是氯化銨 B.C、D均極易溶于水 C.組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第ⅤA族 D.反應中D得到1.2 mol電子時,在標準狀況下生成B氣體2.24 LA解析 C是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C是氨氣,D是黃綠色氣體,則D是氯氣,氨氣與氯氣反應生成氮氣和氯化氫(氯化銨),故A是氫氣,B是氮氣,E是氯化氫(氯化銨),據此回答問題。由分析可知,E物質可能是氯化銨,故A正確;氨氣極易溶于水,但氯氣的溶解度不大,故B錯誤;組成B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第ⅤA族,故C錯誤;反應中D得到1.2 mol電子時,則氮元素獲得1.2 mol電子,生成氮氣的物質的量是0.2 mol,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4.48 L,故D錯誤。11.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D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A 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鹽酸 有氣泡產生 氯的得電子能力比碳強B 將表面積相同且用砂紙打磨后的鎂條、鋁條分別放入沸水中 鎂條劇烈反應,溶液變渾濁,鋁條與沸水無明顯現象 鎂的失電子能力比鋁強C 向0.1 mol·L-1H2O2溶液中滴加0.1 mol·L-1 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H2O2具有氧化性D 用灼燒后的鉑絲蘸取某溶液進行焰色試驗 火焰呈黃色 溶液中可能含有K+解析 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發生了HCl+NaHCO3 === NaCl+H2O+CO2↑,結論為HCl酸性比H2CO3強,HCl為無氧酸,需要比較H2CO3和HClO4的酸性才可以得出氯的得電子能力是否比碳強,A錯誤;鎂條與沸水反應產生細小氣泡,現象錯誤,B錯誤;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強氧化性,向H2O2溶液中加入高錳酸鉀后,溶液褪色,證明H2O2被氧化,體現出還原性,C錯誤;由于鉀的焰色需要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因此火焰呈黃色說明一定含有鈉離子,可能含有鉀離子,D正確。12.X、Y、Z、W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與 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層數的3倍;Y的最 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X與W可以形成W2X、W2X2兩種氧化物 B.原子半徑由小到大的順序為:W C.Y、Z兩元素的氣態氫化物中,Z的氣態氫化物穩定 D.Y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2YO4A解析 X、Y、Z、W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層數的3倍,可確定X為O元素;X、Z同族,則Z為S元素;Y的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則最外層電子數為7,且與S元素同周期,所以Y為Cl元素;W與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只能為H。A.H和O可形成H2O和H2O2,A正確;電子層越多原子半徑越大,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徑減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徑增大,故原子半徑WS,則HCl比H2S穩定,C錯誤;Y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應為HClO4,D錯誤。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Y、Z原子序數之和是W的2倍,X、Z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X的最低負價絕對值與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原子半徑:Y>Z>W B.一定條件下,Y可置換出X C.氣態氫化物穩定性:Z>W D.熔點:YW2>XW4CX Z14.X、Y、Z、W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這些元素形成的常見二元化合物或單質存在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省略),其中只有乙為單質,丁為淡黃色固體,己為紅棕色氣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簡單離子半徑大小:W>Y>Z>X B.丁中陰、陽離子個數比為1∶1 C.最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Y>Z D.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強堿D解析 X、Y、Z、W 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這些元素形成的常見二元化合物或單質,其中化合物丁為淡黃色固體,且能與化合物戊反應生成單質乙,則丁為Na2O2,乙為O2,化合物甲與氧氣連續反應生成的化合物己是紅棕色氣體,故丙為NO、己為NO2,則甲為NH3、戊為H2O,結合原子序數大小可知:X為H,Y為N,Z為O,W為Na元素。電子層越多離子半徑越大,電子層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則簡單離子半徑大小:Y(N3-)>Z(O2-)>W(Na+)>X(H+),故A錯誤;丁為Na2O2,由鈉離子與過氧根離子構成,陰、陽離子個數比為1∶2,故B錯誤;非金屬性N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15.(13分) 現有部分元素的性質與原子(或分子)結構如下表所示: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與原子(或分子)結構T 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X 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2,常溫下單質為氣體Y M層比K層少1個電子Z 第3周期元素的金屬離子中半徑最小(1)畫出元素T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 (2)元素Y與Z相比金屬性較強的是Y,下列不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 (填字母序號)。 a.Y的最外層電子數比Z少b.Y單質與水反應比Z單質與水反應劇烈c.Y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比Z的強a(3)T可以形成穩定的陰離子Tm-,Y可以形成穩定的陽離子Yn+,其半徑關系為r(Tm-) r(Yn+)(填“>” “<”或“=”)。(4)X、Y、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以相互發生反應,寫出Y、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之間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解析 (3)O2-和Na+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但核電荷數O2-小于Na+,所以離子半徑為r(O2-)>r(Na+);(4)Y、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是NaOH和Al(OH)3,二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H)3+OH-===[Al(OH)4]-。Al(OH)3+OH-===[Al(OH)4]->16.(15分)(2024·安徽安慶一中高一教材)化合物X3Y7WR和X3Z7WR所含元素相同,相對分子質量M(X3Y7WR)-M(X3Z7WR)=7,1 mol X3Y7WR含40 mol質子,X、W和R三種元素位于同周期,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R原子核外電子數的一半,Y的原子符號為D。回答下列問題: (1)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 ,元素X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元素W的元素符號為 。 (2)Y和Z互為 ;比較元素W和R的原子半徑:W (填“<”或“>”)R。 第2周期ⅥA族N同位素>(3)由元素Z和R可形成四核18電子的分子,寫出該分子的化學式: 。 (4)元素X、W和R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由高到低的順序為 (用化學式表示)。 解析 (3)元素Z為H,R為O,形成四核18電子的分子為H2O2,該分子的電子式:H︰︰︰H。(4)X為C元素、R為O元素、W為N元素,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氫化物穩定性逐漸增強,元素X、W和R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由高到低的順序為H2O>NH3>CH4。H2O2H2O>NH3>CH417.(14分)(2024·廣州三校聯考高一期末)有X、Y、Z、M、R五種短周期的主族 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X Y Z M R原子半 徑/nm 0.086 0.186 0.074 0.099主要化合價 +4、-4 -2 -1、+7其他 信息 某種核 素無中子 某種核素 用于考古 短周期主族元素 中原子半徑最大 (1)寫出X元素中中子數為2的核素的原子符號 。 (2)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Z原子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 M原子形成的簡單離子半徑(填“大于”或“小于”)。 解析 X元素的某種核素無中子,X是H元素;Y元素的化合價主要為-4、+4,Y的某種核素用于考古,Y是C元素;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Z是Na元素;M的化合價主要為-2,M是O元素;R的化合價主要為-1、+7,R是Cl元素。(1)X是H元素,H元素中中子數為2的核素的原子符號H或T;(2)R是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ⅦA族;(3)電子層數相同,質子數越多半徑越小,Na+的半徑小于O2-的半徑;H(或T)第3周期ⅦA族小于(4)元素X與Z可以形成一種離子化合物ZX,將該離子化合物ZX加入到水中,滴加酚酞可以觀察到水溶液顯紅色,同時有氣泡生成,寫出該過程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5)下列事實能作為比較元素Y與R的非金屬性相對強弱依據的是 。 A.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價高于Y B.穩定性:XR>YX4C.元素R最外層電子數多于Y D.酸性HR>H2XO3NaH+H2O===NaOH+H2↑B解析 (4)元素H與Na可以形成化合物NaH,將NaH加入到水中,滴加酚酞可以觀察到水溶液顯紅色,同時有氣泡生成,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H+H2O===NaOH+H2↑。(5)C、Cl不同周期,不能根據最高正化合價判斷非金屬性,故不選A;元素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越穩定,穩定性:HCl>CH4,證明非金屬性Cl>C,故選B;C、Cl不同周期,不能根據最外層電子數判斷非金屬性,故不選C;HCl不是最高價含氧酸,不能根據酸性HCl>H2CO3證明非金屬性Cl>C,故不選D。18.(16分)(2024·山東菏澤單縣二中高一段考)某同學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設計了如下系列實驗。 Ⅰ.(1)將鈉、鉀、鎂、鋁各1 mol 分別投入到足量的同濃度的鹽酸中,試預測實驗結果: 與鹽酸反應最劇烈; 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氣體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氣出現黃色渾濁,可證明非金屬性:Cl S(填“>”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鉀鋁>Cl2+S2-===S↓+2Cl-解析 (1)四種金屬中鉀的金屬性最強,因此鉀與鹽酸反應最劇烈;1 mol Na、K、Mg、Al與足量鹽酸反應,分別可失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1 mol、1 mol、2 mol、3 mol,因此鋁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氣體最多。(2)該反應為氯氣置換出單質S的反應,根據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S,所以非金屬性:Cl>S,離子方程式為Cl2+S2-===S↓+2Cl-。Ⅱ .利用如圖裝置可驗證同主族元素非金屬性的變化規律。(3)儀器A的名稱為 ,干燥管D的作用為 。 (4)若要證明非金屬性:Cl>I,C中為淀粉碘化鉀混合溶液,B中裝有KMnO4固體,則A中試劑為 ,觀察到C中溶液 (填現象), 即可證明非金屬性:Cl>I。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此裝置缺少尾氣處理裝置,可用 吸收尾氣。 分液漏斗防止倒吸濃鹽酸變藍色NaOH溶液解析 (3)A用于向容器中滴加液體,名稱為分液漏斗;利用球形干燥管可防止溶液發生倒吸。(4)要證明非金屬性是 Cl>I,裝置B中應該有氯氣生成,B中盛有高錳酸鉀,因此A中的液體應為濃鹽酸;C中有碘生成,淀粉遇碘變藍,因此C中溶液變為藍色。多余的氯氣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5)若要證明非金屬性是C>Si,則在A中加鹽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觀察到C中溶液 (填現象),即可證明。但有的同學認為鹽酸具有揮發性,HCl可進入C中干擾實驗,應在兩裝置間添加裝有 溶液的洗氣瓶除去HCl。 解析 (5)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與硅酸鈉反應生成硅酸沉淀,因此可觀察到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由于鹽酸易揮發出HCl氣體,HCl也可以與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沉淀,因此要證明C的非金屬性比Si的強,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可以添加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除去氯化氫氣體。產生白色沉淀飽和NaHCO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docx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