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8.3 酸和堿反應第八單元 常見的酸、堿、鹽科粵版2024版化學九年級下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生活實例引入:展示圖片或實物,如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廚房清潔劑中的氫氧化鈉等。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接觸過這些物質,那你們知道它們屬于哪一類化學物質嗎?它們又有哪些特性呢?” 由此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常見的堿和堿的化學性質。 趣味小實驗:進行 “自制葉脈書簽” 實驗。向學生展示實驗成果 —— 葉脈書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簡單介紹制作過程中用到了氫氧化鈉,激發學生對堿的探究欲望。 (二)知識講解與實驗探究(25 分鐘) 常見的堿 讓學生觀察溶液的變化。接著,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雖然無明顯現象,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證明反應發生。 分析討論:組織學生討論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反應的原理,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以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為例,講解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及注意事項。 得出結論: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堿與酸的反應 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進行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氫氧化鈣溶液與稀硫酸的反應實驗。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書寫方程式:讓學生嘗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教師巡視指導,糾正錯誤。 總結規律:引導學生總結堿與酸反應的特點,得出中和反應的概念。 (三)課堂總結(5 分鐘) 回顧知識: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常見堿的物理性質、用途以及堿的化學性質,展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歸納總結:強調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氫氧根離子。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課堂練習(5 分鐘) 展示一些與堿的性質相關的練習題,如選擇題、填空題、化學方程式書寫題等。 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 請學生回答問題,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強調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五)布置作業(5 分鐘) 書面作業:教材課后習題中關于常見堿和堿的化學性質的相關題目,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實踐作業:讓學生調查生活中堿的應用實例,撰寫一篇小報告,加深對化學與生活聯系的認識。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梳理9布置作業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課堂教學展示學習目標1.認識酸、堿的組成,知道酸和堿在溶液中生成了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2.理解中和反應的原理和本質,聯系前兩節所學,系統歸納酸堿各自的化學相似性。3.明確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的反應類型。4.了解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某些應用。從上節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酸、堿各自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課堂教學展示新課導入為什么要往酸性的土壤里撒熟石灰呢?課堂教學展示課堂探究知識點一酸和堿的組成觀察活動【目的】 知道酸、堿溶液能夠導電【實驗8-12】(1)在6只依次標有①~⑥號的小燒杯中分別裝下表列出的試劑各100mL。(2)按右圖的裝置進行實驗,當閉合開關接通電源后,觀察燈泡是否發亮。【實驗現象】試劑 ①蒸餾水 ②酒精 ③稀鹽酸 ④稀硫酸 ⑤稀燒堿溶液 ⑥澄清石灰水燈泡是否發亮否否亮亮亮亮【實驗結論】蒸餾水、酒精不導電,而酸溶液和堿溶液能夠導電。溶液中沒有帶電的微觀粒子溶液存在可自由移動的帶電微觀粒子特別提醒:有帶電微觀粒子的物質不一定能導電,如氫氧化鈉固體等不能導電,有帶電微觀粒子且粒子能夠自由移動 的物質才能導電。為什么不同的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酸HClHNO3H2SO4溶于水SO42-H+NO3-Cl-H+H+H+陽離子都是_____陰離子是酸根離子H+酸溶于水后,會解離出H+和酸根離子,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陽離子 H+陰離子都是_____為什么不同的堿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堿溶于水后,會解離出金屬離子和 OH-,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陰離子 OH-堿NaOHKOHCa(OH)2溶于水Na+OH-OH-OH-OH-K+Ca2+OH-陽離子是金屬離子思考:酸(H+)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堿(OH-)也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那么,酸和堿之間能否發生反應呢?氫離子 + 氫氧根離子 =H+OH-知識點二中和反應學生實驗探究【目的】 認識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提出問題】【實驗8-13】在燒杯中加入約5mL稀氫氧化鈉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觀察到什么現象?有沒有反應發生?無現象有反應發生思考:為了能觀察到上述兩種溶液混合后是否發生化學變化,應采取什么方式?借助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來判斷【實驗設計與實施】【點擊畫面播放視頻】【實驗設計與實施】稀鹽酸5mL稀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在燒杯中加入約5mL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為紅色用滴管逐滴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逐漸由紅色變為無色你還能想到哪些實驗方案呢?請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實驗8-14】方案一:鹽酸溶液溶液為無色無色或紅色溶液滴加酚酞滴加氫氧化鈉溶液不可以,溶液變紅色時,NaOH已經過量,溶液呈堿性方案二:鹽酸溶液溶液為紅色紫色溶液滴加石蕊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方案三: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為藍色紫色溶液滴加石蕊滴加鹽酸以下實驗方案能代替上述實驗嗎?不可以,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劑,很難觀察到最終的紫色【解釋與結論】指示劑顏色的變化說明酸溶液與堿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為什么在操作中必須逐滴滴入稀鹽酸?用玻璃棒蘸取上述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剛好反應生成的溶液,在酒精燈火焰上方加熱烘干,有何現象?說明什么?防止稀鹽酸滴加過量。觀察到有少量白色固體,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生了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酸堿鹽水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作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表達式:酸 + 堿 → 鹽 + 水例如: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中和反應的實質:酸溶液中的H+和堿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 H2O,即H++ OH- ══ H2O中和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特別提醒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但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CO2 + 2NaOH ══ Na2CO3 + H2O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都有鹽和水生成,但都不是中和反應。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利用手持技術數字化實驗尋找酸堿中和反應發生的證據對于沒有明顯實驗現象的酸堿中和反應,同學們還可以運用手持技術數字化實驗,通過pH傳感器定量測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通過分析 pH 變化曲線尋找酸和堿發生反應的證據,也可以通過溫度傳感器定量測量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長話短說項目 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堿的主要化學性質與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 使紫色石蕊溶液( ) 使紫色石蕊溶液( )無色酚酞 無色酚酞溶液( ) 使無色酚酞溶液( )酸堿相互反應 酸+堿 ( )+( ) 與氧化物反應 酸+( )氧化物 ( )+( ) 堿+( )氧化物( )+( )與鹽反應 酸+鹽 ( )+( ) 堿+鹽 ( )+( )與較活潑 金屬反應 酸+較活潑金屬 ( )+( )變紅變藍不變色變紅鹽水金屬鹽水非金屬鹽水新鹽新酸新鹽新堿鹽氫氣下表歸納了酸和堿的主要化學性質。知識點三復分解反應1.定義: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它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之一。2.通式:AB + CD → AD + CB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但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復分解反應包含中和反應。3.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比較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置換反應 復分解反應定義通式特點化合價舉例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A+B+··· →CA→B+C+···A+BC →B+ACAB+CD→AD+CB多變一一變多一換一雙交換可能變化可能變化一定變化一定不變C+O2══ CO2點燃2H2O ══2H2↑+O2↑通電Zn+H2SO4 ══ZnSO4+H2↑HCl+NaOH══NaCl+H2O思路與方法導引認識化學反應的視角可以從多個角度(物質的變化、能量的變化、反應條件、現象和反應類型等)來認識一個化學反應。例如在酸堿中和實驗中,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從反應類型來看屬于復分解反應,從能量變化來看實驗過程中放出熱量。學習從多個角度認識化學反應,能幫助你形成認識化學變化的系統思維。知識點四中和反應的應用1.改良酸性或堿性的土壤夏天養魚的農戶向放干的魚塘底撒熟石灰,這是為了中和魚塘底泥中過多的有機酸(同時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使放水后的魚塘水達到適合魚苗生長的pH。我們可以利用熟石灰來中和土壤和某些水源中過多的酸,以減輕酸雨的危害。2.廢水處理如果廢水中含有酸性物質 (如硫酸、 鹽酸等),必須先用堿性物質(如燒堿、 熟石灰等) 將其中和成中性以后才能排放,否則會造成水體污染。3.醫藥應用如果你被蚊蟲叮咬,皮膚會出現紅腫而疼痛,這是因為它們向你的皮膚 “注射”了蟻酸——甲酸。這時可以涂抹弱堿性的肥皂水、稀氨水或清涼油以減輕疼痛。有胃病的人常常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過多,可以口服堿性胃藥(某些胃藥的有效成分是氫氧化鋁),以中和胃中過多的胃酸。知識視窗酸雨部分非金屬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例如:SO2+H2O══H2SO3 SO3+H2O══H2SO4煤和石油燃燒后所產生的煙氣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氣中被云層吸收,并經過化學作用形成酸霧,隨同雨水下降便成為顯酸性的雨水,若pH小于5.6,稱為酸雨。(亞硫酸)酸雨的危害:腐蝕金屬破壞森林使水中生物死亡侵蝕雕像和建筑1. 下列圖示是幾種常見物質溶于水后發生解離的微觀示意圖,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是( )D返回【點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溶液顯酸性,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故選D。2. [2024 上海長寧區二模]下列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A. 2KOH+CO2===K2CO3+H2OB. Na2O+2HCl===2NaCl+H2OC. 2NaOH+H2SO4===Na2SO4+2H2OD. K2CO3+2HCl===2KCl+H2O+CO2↑C【點撥】反應物是酸和堿,生成物是鹽和水的反應屬于中和反應,C正確。返回3. [中考 益陽]用鹽酸除去水垢中Mg(OH)2的化學方程式為Mg(OH)2+2HCl===MgCl2+2H2O,該反應屬于(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C. 復分解反應 D. 置換反應C【點撥】此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新的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返回4. 如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該反應過程中不變的微粒是Na+和Cl-B. 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OH-+H+===H2OC. 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D. 氯化鈉固體由分子構成D【點撥】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成H2O,而Na+和Cl-在反應中沒有發生改變,A、B正確;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C正確;由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可知,氯化鈉固體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D不正確。【點規律】中和反應是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該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H+和堿中的OH-結合生成H2O的過程,則反應后溶液中水量增多,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返回5. 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對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進行如下實驗探究。【實驗一】借助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判斷酸堿是否發生了反應,如圖1所示。判斷試管中兩種物質發生反應的現象是溶液由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紅色變為無色HCl+NaOH===NaCl+H2O【實驗二】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酸堿是否發生了反應,如圖2所示。將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燃燒匙伸入稀鹽酸中,觀察到U形管中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該現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也會導致集氣瓶內氣體膨脹,壓強增大,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實驗三】有同學提出可利用pH的變化判斷酸堿是否發生了反應,如圖3所示是小組同學利用pH傳感器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的pH變化曲線。(1)圖3中能說明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的點是________(填“A” “B”或“C”)。(2)B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BH2O、Na+、Cl-【點撥】【實驗一】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加入稀鹽酸,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或鹽酸過量后),溶液為中性(或酸性),酚酞變為無色,則判斷試管中兩種物質發生反應的現象是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實驗二】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會導致集氣瓶內氣體膨脹,壓強增大,也會出現U形管中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的現象,則該現象不能說明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實驗三】(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為氯化鈉溶液,顯中性,pH=7,則B點時酸堿恰好完全反應。(2)B點溶液顯中性,則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含有水和氯化鈉,則B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H2O、Na+、Cl-。返回6. 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應用的主要化學原理不涉及中和反應的是( )A. 碳酸氫鈉用于處理皮膚上沾有的酸B. 硫酸用于處理印染廠的含堿廢水C. 用氨水處理蚊蟲叮咬后注入的蟻酸D. 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胃藥治療胃酸過多A課堂教學展示課堂小結酸和堿反應酸和堿的組成酸:溶于水解離出的陽離子都是H+堿:溶于水解離出的陰離子都是OH-中和反應定義:酸跟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表達式:酸 + 堿 → 鹽 + 水實質:H++ OH- ══ H2O復分解反應定義: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特點:雙交換、價不變通式:AB + CD → AD + CB中和反應的應用:改良酸性或堿性土壤、廢水處理、醫藥應用1.從課后習題中選取;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