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畢 業 論 文 論文題目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的改革班 級 數學與應用數學姓 名 王 鑫學 號 200813610039指導教師 張德然阜陽師范學院數學系2009年 10月 28日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的改革作者:王鑫 指導教師:張德然摘 要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的提出了新要求。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的改革研究,是一項有意義的課題。本文從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一項基本理念出發,提出了初中數學改革的一些基本內容和方法,即思維方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放式教學和合理應用多媒體等手段等。通過這些措施進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數學 改革目 錄一.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背景------------------------------------------ 3二.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內容------------------------------------------ 32.1 思維方式的轉變---------------------------------------------- 42.2 教師角色的轉變---------------------------------------------- 42.3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確保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 52.4 通過開放性問題進行開放式教學,訓練學生思維------------------ 52.5 合理運用多媒體,增強學習興趣-------------------------------- 6三.結論----------------------------------------------------------- 6參考文獻----------------------------------------------------------- 8英文翻譯------------------------------------------------- 8一. 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背景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絕對的支配者,在數學課堂上,老師站在講臺上細致耐心地推理、計算,學生則是坐在座位上認真聽講,并把老師所講的知識記下來,老師主動的講授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老師講,學生聽,課上練習、課后作業是通常的數學教學模式。課堂里的一切基本活動都圍繞著老師的教學計劃進行。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由老師主導的,沒有這個主導,幾乎學生的任何考試都要取得失敗。這種方式也是有一定的可取支持的,那就是學生能按知識的邏輯序列比較系統地接受課本知識。而且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按老師的教學模式展開,如果學生偏離了正常的學習軌道,也會被老師迅速糾正,這樣有助于老師實現既定的教學計劃。但是在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付出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理解老師所傳授的,在學生頭腦里,老師的思想和語言只不過得到了簡單的復制,這樣很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更不用說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教學活動,不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知識的過程;學習者已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學習并獲得信息的意義。[1]根據《標準》中的理念,學生的學習方式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也對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新標準的要求。所以說,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進行反思、研究,改變原有教學方式,在實踐中學習、創造、發展,才能更好的適應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育。新課程改革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焦點,提出教學中應留給學生更多空間,以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對中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學數學教育必須關注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葉圣陶先生就說過:“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新課程是素質教育從形式走向實質,從探索走向實施的標志。它真正體現了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作為實施新課程改革主陣地的課堂教學,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適合新課程的特點,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探索的問題。二. 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內容在初中數學課程的改革的大背景下,對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教師不僅在教學方式上,也要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大膽的創新。本文主要從思維方式、教學手段、教師角色和多媒體的應用等諸多方面來闡述數學改革的內容。2.1 思維方式的轉變首先,我們要樹立個性化的數學教學思維。新課程著重強調每個學生作為個體的充分發展,這就意味著,在教學層面,新課程的實施必須關注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初中數學教學必須樹立個性化的思維,使數學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廣大老師和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一方面,使絕大多數的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另一方面,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找到滿足其需要和層次的個性化素材;最后,個性化數學教學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化,在不斷研究學生的基礎上,能夠引導學生進入符合其認知風格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傳統教學只顧及部分學生的這種情況。[2]其次,我們要關注學生生活的數學教學思維。作為文化的數學知識是歷史性的發展,當代數學是與當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密不可分的。因此,數學學習并不僅僅是孤立于學生社會生活的“題海大戰”和“靜態思維”。當代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全腦的發展與開發不能在脫離真實情境的“書面知識”的真空中落實。腦的發展的核心是神經元之間的樹突的關聯,學習就是創造大腦神經元之間關聯性的過程,在任何大腦中建立神經元之間的復雜關聯網絡都具有可能性。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發達程度取決于基于真實世界經驗下的深度學習。簡言之,大腦感受真實世界越多,大腦工作的有效性越高,創造成功可能性越大,更多的神經元能夠建立更復雜的思維網絡。當代數學認知思維理論也揭示,生活經驗是數學活動的四大要素之一(包括數學思維、自我方式和再創造)。這同樣表明,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他們數學學習的基礎,數學教學要加強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展開積極的思維過程,是當代中學數學教學變革的必然趨勢之一。再次,我們要倡導人文化的數學教學思維。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給予學生的是深難、繁瑣、枯燥、乏味等等不好的感受;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學應該滿足學生的情感與動機需求,為此,我們需要創造人性化的教學環境,教學不僅要有趣味性,還要有安全感,在此基礎上增進學生的自信心和歸屬感。數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是人類文化傳承中的一部分,作為文化,它同樣具有文化所具有的脈絡性、背景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如果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關注其文化的特征與品味,那么,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的知識,而是數學積淀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味。[3]2.2教師角色的轉變營造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倡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新教材科學的編排和活潑的內容極有利于我們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營造和諧的、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4]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等豐富的感性材料,可以通過小組比賽、聽口令做動作、玩游戲等,喚起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眼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我們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更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講“平移和旋轉”這一課時,先給學生講個小故事:有一地主和一農民參加賭博,他們各押賭注為一頭牛。雙方約定:三天后,兩個人輪流在一張桌面(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圓形)上擺放同樣大小的銅錢,規則是:每人每次擺一個,銅錢不能相互重疊,也不能有一部分在桌面邊緣之外,擺好以后不準移動,知道誰最先擺不下銅錢誰就認輸。農民經過苦苦思索最終贏得了地主的一頭牛。此時,就問學生:“你們想知道農民的方法嗎?”同學們定會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就可以讓同學們非常有興趣地上完這節課。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識形態來呈現,而是以行為的方式來呈現;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新課程讓我們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衡量一個好數學老師的標準已經成為昨日黃花。新課程下,一個好的數學老師不僅要表達清楚、板書漂亮、做題能力強、指導考試有方,而且要更新教學觀念,用全新的理念感知教材,認識學生。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體驗、思考、總結、提高,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新課程的實踐者。2.3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確保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要達到開放式教學的預期效果,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這是因為,開放式教學本身就是多樣化的,慣用一種或集中教學手段是不能達到開放教學的目的的,為了配合教學的開放性,教學手段必須多樣化。教學首先面臨的就是知識引人的問題、對于開放式教學而言,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知識引人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開放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選擇,既可以利用實例或操作,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等。但是不管用哪種,都要必須保證這種方式在學生的經驗范圍內,否則,手段就是無效的。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知識的引人間題上,幾乎都是由創設情境或實例引出。但有些情境或實例超出了學生的經驗范圍,增加了教與學的難度和復雜性,結果適得其反。實際上,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來引人,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平行四邊形了。因此,教師在開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在筆記本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引導學生畫出不同性質的平行四邊形。其中肯定有學生就畫出了矩形、正方形或菱形,然后在學生圖畫的基礎上引人矩形或正方形,讓學生觀察其特點,這比情景的引入更容易讓學生接受。2.4 通過開放性問題進行開放式教學,訓練學生思維。在開放性教學中,常常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沒有固定的答案,解題策略也是非常規的,沒有固定模式可循,其有一定挑戰性和多樣性。學生在探索多種結果和解題策略的過程中,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所提出的開放性問題大多有進一步引仲、拓廣的可能性,學生在探索出一些結論之后,還須進一步進行推理演算和深層分析.發現更隱含的結論,發現更一般的、內在的規律。這樣一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就得到了發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和相互討論.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和批判性。可見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在開放式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靈活運用這些開放試題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在數學教學中常常用到的“一題多解”就是方便易行的方法。如:小明星期天陪媽媽去洗衣店洗衣服。A、B兩家洗衣店都給出了優惠條件。A店打“七折”,B店打“六五折”,但B店要求必須先交納l00現金,然后可以享受135元的洗衣服務。請問,小明應該去哪家洗衣店?盡可能多的列出你的方案,并說明你的理由。學生通過討論列出了五種方案,通過不同的方案使同學們從不同角度進行剖析。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進行闡述,相互補充,思維的碰撞使同學們興奮起來,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5][6][7]2.5 合理運用多媒體,增強學習興趣首先,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受時空限制,很多生活情境難以在課堂上再現,這時,多媒體充分運用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使輸出的信息生動、形象、直觀。通過創設情境、渲染氣氛,讓學生樂學、愛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同時課件中鮮艷的色彩、生動逼真的動畫和聲音,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其次,運用多媒體,增加課堂容量;運用多媒體,教師在課堂上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本堂課的知識內容,通過各種形式進行綜合練習,同時還可以展示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信息,畫面,聲音,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課本以外的內容或本學科的前沿知識。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再次,運用多媒體,演示知識聯系,突破教學重難點。數學中有很多教學內容是具有抽象性的,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加上中學生的思維還不是很成熟的,如果用專業的術語講解,學生往往難以理解,這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地演示知識的聯系,突破難點。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本堂課的教學重難點輕松突破。三.結論初中數學課程具有不同于高中數學課程和大學數學課程的特點。初中數學課程的改革,也有自己的特點。[8] 本文主要闡述了課程數學改革的一些內容以及對教師提出的一些要求。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的活動,課程改革的效果的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檢驗。在以后的時間里需要我們進行一些后繼的研究。走的最快的總是時間,來不及感嘆,大學生活已近尾聲,兩年的努力與付出,隨著本次論文的完成,將要劃下完美的句號。本論文設計在張德然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論文初稿與定稿無不凝聚著張德然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畢業設計期間,張德然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專業知識上的指導和一些富于創造性的建議,張老師一絲不茍的作風,嚴謹求實的態度使我深受感動,沒有這樣的幫助和關懷和熏陶,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設計。在此向張德然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在臨近畢業之際,我還要借此機會向在這兩年中給予我諸多教誨和幫助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兩年來的辛勤栽培。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課老師認真負責,在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同時,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還參考了有關的書籍和論文,在這里一并向有關的作者表示謝意。參考文獻:[1]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崔克忍,魯正火.數學教育通論[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黃翔,劉潔民.數學教育的價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李求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楊艷紅.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的策略.中國校外教育(理論)[J].2007(6):116.[6]邵雪芬.淺論數學的開放式教學[J].新課程(教師版).2005(5):32-33. [7]戚淑姣.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開放式教學[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5):51-53.[8]王林全.數學教育研究的實踐與感悟[J].中學數學研究,2007(3).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reform Writer: Wang Xin Guidance of teacher: Zhang Deran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demand more efficiency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ers. it is a significant topic to study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junior mathematics at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To adjust the Curriculum reform , the author suggest some advices,such as to change way of thinking, chang role of teachers and us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bring to open learning idea and use multimedia in an intelligent manne rand so on. All these suggestions are base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t may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to carry out these measures in a JuniorKeyword: A new curriculum ; Junior mathematics ; Curriculum refor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