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號姓名學校班級密封線內不得答題,否則作“0”分處理)2024年下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試卷四年級科學(時量:30分鐘,滿分:50分)題 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分得 分請用2B鉛筆填圖,單選題、判斷題答題區(qū)域(不涂、多涂、錯涂、不按要求涂均不得分)單選題、判斷題答題區(qū)域(不涂、多涂、錯涂、不按要求涂均不得分) 1[A] [B] [C] 2[A] [B] [C] 3[A] [B] [C] 4[A] [B] [C] 5[A] [B] [C] 6[A] [B] [C] 7[A] [B] [C] 8[A] [B] [C] 9[A] [B] [C] 10[A] [B] [C] 11[A] [B] 12[A] [B] 13[A] [B] 14[A] [B] 15[A] [B] 16[A] [B]一、選擇(每題2分,共20分)1.聲音在( )傳播速度最快。A.固體 B.液體 C.氣體2.耳郭的作用是( )。A.將聲波轉化為振動 B.將聽覺信號傳遞到大腦 C.聚集聲音3.食物中含有淀粉,在該食物上滴碘酒后,滴碘酒的地方會變?yōu)椋? )A.紅色 B.綠色 C.藍色4.經常鍛煉身體,會增大我們的肺活量,獲得更多的( )。A.氧氣 B.營養(yǎng) C.二氧化碳5.坡度越大,小車滑下后的速度( )。A.越快 B.不變 C.越慢6.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 )。A.動力 B.彈力 C.摩擦力7.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 )。A.更快 B.更慢 C.不能傳播8.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工作主要是在( )完成的。A.胃和小腸 B.口腔 C.食道9.在一次測量肺活量活動中,其中三位同學的肺活量數據分別是小明1500毫升、小軍1400毫升、小亮1100毫升。根據數據可判斷出肺功能最強的是( )。A.小明 B.小軍 C.小亮10.把氣球小車的噴氣口對向左邊,放開噴嘴,它將向( )運動。A.左邊 B.右邊 C.后面二、判斷(每題1分,共6分)11.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所以是有害的。 [A]對 [B]錯12.在聲音的世界里, 有些聲音悅耳動聽, 有些聲音嘈雜刺耳。 [A]對 [B]錯13.糖既好吃又能提供能量,應該多吃。 [A]對 [B]錯14.每個人的肺活量大小都是一樣的。 [A]對 [B]錯15.當橡皮筋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后彈力消失。 [A]對 [B]錯( 四年級科學第1頁(共2頁) 四年級科學第2頁(共2頁))16.噴氣式飛機是靠噴氣發(fā)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 [A]對 [B]錯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7.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它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18.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水面會起( )。19.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 )進入血液,同時排出( )。20.含有( )的食物在白紙上會留下油漬。21.充氣的氣球具有能量,噴氣時可以產生( )。22.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有( )和( )兩種方式。23.物體間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 );物體間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四、連線題(每題1分,共4分)24.水果、蔬菜 食鹽 米飯 豆奶、牛奶淀粉 蛋白質 維生素 礦物質五、簡答(2分)25.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需要借助電子設備進行溝通,這是為什么?六、實驗探究(8分)(一)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每空1分,共5分)26.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大小的一種工具,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 ),用符號( )表示。27.使用前,檢查指針是否在( )位置。28.讀數時,視線與指針( )。29.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 )數量。(“最大”或“最小”)(二)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變化”的實驗時記錄了如下數據。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 聽到的音高 看到的振動快慢4厘米 高 快8厘米 較高 較快12厘米 較低 較慢以上實驗結果說明(每空1分,共3分):30.伸出桌面的尺子長度越長,聲音就( )。31.物體振動的( ),聲音就( )。2024年下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試卷四年級科學參考答案一、選擇1.A 2.C 3.C 4.A 5.A 6.B 7.C 8.A 9.A 10.B二、判斷11.B 12.A 13.B 14.B 15.A 16.A三、填空17.振動 18.波紋 19.氧氣,二氧化碳20.脂肪 21.動力(反沖力) 22.滾動,滑動 23.小,大四、連線題24.水果、蔬菜 食鹽 米飯 豆奶、牛奶 淀粉 蛋白質 維生素 礦物質五、簡答25.答: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也就是沒有傳播聲音的物質,所以需要借助電子設備進行溝通。六、(一)26.牛,N 27. 0 28.相平 29.最大(二)30.越低31.越快 ,越高 或者 越慢,越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年級科學期末測試卷.docx 四年級科學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