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回延安》教學設計課題基本信息課題 回延安學科 語文 年級 八年級 單元 第一單元版本 人教版 冊別 下冊1.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內容分析: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 “信天游” 形式寫成的抒情詩,是本單元詩歌學習的重要內容。這首詩以賀敬之重回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展現了延安的新貌和作者對延安的深厚情感,體現了濃郁的陜北風情和革命精神。教材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這首詩,體會詩歌的形式美、語言美和情感美,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欣賞和理解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詩歌學習基礎,對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有初步的感知,也能理解一些簡單詩歌的情感。但 “信天游” 這種民歌形式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內涵和多樣的抒情方式可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此外,由于時代背景的差異,學生對作者在詩中表達的對延安的深情以及延安精神的理解可能不夠深入。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探究式、互動式、合作學習、學科實踐。 4.信息技術(配套課件)準備:多媒體(PPT課件、網絡資源、人工智能等)2.學習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學習目標 評價內容與方式通過查閱資料、分析詩歌文本,能準確說出 “信天游” 的體裁特點,體會其形式美,提高對詩歌體裁的鑒賞能力。2. 借助圈點勾畫、小組合作等方式,梳理詩歌脈絡,概括每一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掌握詩歌的敘事線索,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3.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提升語感。 4. 研讀詩歌,分析詩中蘊含的情感,理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體會詩人對 “母親延安” 的深情,培養(yǎng)情感感知和審美鑒賞能力。1. 課堂提問:通過提問學生 “信天游” 的體裁特點、詩歌的敘事線索等內容,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價主體為教師。2. 小組討論表現: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參與度、合作能力以及對延安的人、景物、紅色基因等內容的分析歸納情況,評價主體為教師和小組成員。3. 朗讀評價: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從節(jié)奏、語調、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主體為教師和學生,可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4. 作業(yè)評價:布置與詩歌內容、抒情方式相關的作業(yè),如分析詩歌中某一句詩的抒情方式、仿寫 “信天游” 片段等,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評價主體為教師。3.學習重難點及突破方法學習重難點 突破方法學習重點:體會 “信天游” 的形式特點,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梳理詩歌脈絡,理解詩歌的敘事線索;體會詩人對延安的深情,掌握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技巧。 學習難點:理解詩歌中蘊含的延安精神及其當代價值;深入體會詩人多樣的抒情方式,尤其是比興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 實踐創(chuàng)作:組織 “信天游” 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形式與抒情方式。 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詩歌,理解敘事、情感與表現手法。 情境創(chuàng)設:展示延安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背景與延安精神。 對比閱讀:對比同類詩歌,體會特點與抒情妙處。4.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備課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展示學校開展 “我愛我校” 校園詩歌創(chuàng)作大賽的情境,引出模仿《回延安》創(chuàng)作 “信天游”《回校園》的提議。學生活動:傾聽情境介紹,思考 “信天游” 的相關問題。任務一:了解 “信天游” 體裁 教師活動:播放《回延安》朗誦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 “信天游” 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發(fā)言總結 “信天游” 的體裁特點,包括錯落有致的詩行、濃郁的陜北風情、多樣的表現手法、濃烈直白的情感,并結合詩歌內容進行解釋。學生活動:觀看朗誦視頻,自由發(fā)言,分享自己對 “信天游” 特點的直觀感受;傾聽教師總結,理解 “信天游” 的體裁特點。任務二:梳理文脈,擷取個性化歌詞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讀全詩,選擇精練的動詞為每一章節(jié)擬小標題,并說明擬定依據;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提示歸納提煉作者展現 “個性化” 延安的內容,包括延安的人、景物、紅色基因;展示資料鏈接,解釋作者能將延安景象寫得生動的原因。學生活動:認真閱讀詩歌,思考并擬定小標題;小組合作,圈點勾畫相關內容,進行歸納提煉;閱讀資料鏈接,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任務三:以讀為媒,體驗多層次情感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蘊含濃烈情感的句子,進行朗讀指導,強調重讀關鍵詞,讀出相應的情感;總結詩歌的情感線索,展示資料鏈接,介紹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背景。學生活動:尋找情感濃烈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分享自己感受到的作者的深情;理解詩歌的情感線索,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任務四:分類品析,學習多樣化抒情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齊讀詩歌中的直接抒情句,講解直接抒情的概念和特點;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的間接抒情句,分析其運用的修辭、描寫方法和比興手法,總結間接抒情的方式。學生活動:齊讀直接抒情句,理解直接抒情的概念;分析間接抒情句,學習不同的抒情方式,做好筆記。任務五:實戰(zhàn)演練,開展 “信天游” 創(chuàng)作 教師活動:布置創(chuàng)作任務,要求學生模仿《回延安》創(chuàng)作 “信天游”《回學校》,可以模仿整首詩或創(chuàng)作節(jié)選;展示評價量表,說明評價標準;組織學生分享詩作,進行評價和投票。學生活動:進行 “信天游” 創(chuàng)作;在班級內分享自己的作品,根據評價量表評價其他同學的詩作,參與投票。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包括 “信天游” 的體裁特點、詩歌的敘事線索、情感表達和抒情方式,強調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學生活動:傾聽教師小結,回顧所學知識,思考延安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布置作業(yè) 教師活動:布置作業(yè),如背誦《回延安》、完成一篇關于延安精神的心得體會、修改自己創(chuàng)作的 “信天游”《回學校》等。學生活動:記錄作業(yè)內容,課后完成作業(yè)。5.板書設計回延安 形式:錯落有致/陜北風情/直白抒情 情感:回—憶—話—看—頌(遞進) 手法: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描寫/修辭/比興) 主題:延安精神,薪火相傳6.教學反思與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