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下第三單元《打電話》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統編新修訂教材《語文園地三》的口語交際模塊,是學生在一年級階段進行的第三次專項交際訓練。其核心價值在于培養真實生活中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文明禮貌習慣,通過模擬日常通話場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電話溝通技巧,同時滲透“自信表達、禮貌傾聽”的社交意識,體現語文與生活的深度關聯。教學目標文化自信:了解打電話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獨立打電話和接電話。語言運用:打電話時要把表達的意思說清楚,接電話時能聽清主要內容,不接打電話時都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思維能力:了解打電話方法,學會打電話。審美創造: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將自己要說的內容表達清楚。教學重難點1.了解打電話的一般步驟,初步獨立學會打電話和接電話。2.接打電話時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打電話時,能把話說清楚,接電話時能聽懂主要內容。教學過程一、課前導入,揭示課題游戲:《數字跳跳跳》(1)教師示范小朋友們,這是?(電話機)想用它來玩個游戲嗎?看好了,(PPT點亮數字)這時候你就要報出答案。(2)學生游戲(3)師生問好師生問好,上課。二、聯系生活,初步感知打電話(1)聯系生活分享過渡語揭示課題。師:小朋友們,你在生活中打過電話嗎?生自由說。師總結:打電話一般都是兩個人,一個打(貼板貼),一個——(接)(貼板貼)。今天,有一位小朋友也要來打電話了,他叫李中,我們來和他打打招呼吧!【設計意圖】通過聯系生活,喚起學生日常的打電話經驗,明確打電話需要一個人打,一個人接,為后續的教學作鋪墊。三、借助例子,學習接打電話的注意點(一)學習教材示例,清楚打電話的要求1.師提問:聽了這通電話,你知道了什么?2.基于學生自學,集中反饋交流。(1)明確打電話的小妙招預設1:他先說了自己是李中。師:是呀,我們打電話過去,首先要自我介紹,報出名字。(貼板貼)預設2:要說“您好”。師:是呀,他說“阿姨,您好”,有稱呼,還有問好。通過和老師打電話問好,讓學生和不同的錄音打電話問好,明確:和長輩問好要用您好,和同輩問好只要用你好。聯系舊識,基于學進階學師:我們在學習《請你幫個忙》的時候知道了,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呈現泡泡語)打電話時,李中還用上了哪些禮貌用語呢?預設:謝謝、請師:真有禮貌呀!我們在打電話的時候,也要用上它們哦!小結:你瞧,打電話要有禮貌,把名報。(2)明確接電話的小妙招師:聽了張陽媽媽的話,你又知道了什么?預設1:也說了“你好”師:都問好了,那是誰先問好的?師明確:打電話,先問好。(貼板貼)3.聯系書上的小貼士,接電話要主動問好。師總結:小朋友們,不僅打電話時有小妙招,接電話也有小妙招,但不管是打還是接,我們都得有禮貌。4.分角色模擬打電話(1)師生練打電話呈現泡泡語師:用上小妙招,誰來做李中,和張陽媽媽來打一次電話吧!去掉泡泡語,用自己的話打電話師小結板書:你瞧,接電話先問好,打電話把名報,接打電話有禮貌。(2)同桌合作打電話【設計意圖】利用學習情境以及視頻形式呈現教材中李中與張陽媽媽打電話的示例,以主問題“你知道了什么?”啟發學生自主發現接、打電話兩方面的注意點,并進行歸納與運用。這個環節通過板書展示、模擬打電話,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打電話時的注意點。四、依據情境,開展實踐(一)第一次情境實踐1.指名打電話,明確要求過渡語請出張陽,借助圖片提問:“李中,你想對張陽說什么呀?”引出情境一:約別人出去玩。預設1:張陽你好,我是李中。我們去圖書館好嗎?師:那你們打算什么時候去呀?請生再嘗試。總結:約別人出去玩,不僅要把地點說清楚,還要把時間說清楚。你再來試試?2.學生實踐,鞏固要求用上小妙招,同桌兩個人,一個做李中,一個做張陽,再來打一打電話吧!學習提示1:用上小妙招,同桌打電話。(1)第一組同桌上臺生展示。師提問:“張陽,李中跟你說什么了呀?”通過學生的回答,相機評價:“說清楚,聽明白很重要?!?br/>(2)第二組同桌上臺生展示。請學生用上打電話的小妙招來夸夸同學。(二)課間操小朋友們,你們都很棒!獎勵你們一首《歡樂電話小兒歌》,跟著張老師來讀一讀吧!跟著音樂一起來!(三)第二次情境實踐通過錄音引出情境二:詢問場館的開放時間。“(錄音)圖書館什么時候開門呀?”小朋友們,李中該怎么辦呢?1.學生直接嘗試一人做李中,一人做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問清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師通過提供給學生“圖書館開放時間表”,明確不同的場館有不同的開放時間。引出提問:你去哪些地方也需要提前知道它的開放時間呢?生:游樂場;操場;商場……師:除了你們說的,還有這些地方也有不同的開放時間。(PPT呈現其他的場所及其開放時間)你可以選擇一個圖上的地點,也可以選擇自己想去的地點,同桌合作,一人做工作人員,一人打電話問清它的開放時間吧!2.同桌練習學習提示2:同桌打電話,問清場所的開放時間。3.同桌展評學生展演,請其他同學按照打電話的小妙招來評一評。師相機提示:在打電話給場所工作人員時,可以先確認下是否打對電話。(四)第三次情境實踐1.情境模擬過渡語引出:打電話還可以向不在身邊的長輩表達問候。配樂呈現圖片:許久沒見面的阿姨,出差在外的爸爸,遠在老家生病住院的爺爺,還有遠方即將過生日的外婆……你想給哪位長輩打電話呢?你還想問候什么內容呢?呈現學習提示3:用上妙招打電話,問候不在身邊的長輩。2.師生合作展演【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利用情境串聯教材上提供的三種不同的打電話場景,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接打電話的小妙招。從打電話給熟悉的人,到打電話給陌生人,最后打給不在身邊的長輩,這一教學環節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是從低到高,層層遞進的。在強調打電話的功能性的同時,也強調了打電話是人際交流的重要途徑,凸顯了它的人文性。五、拓展結課你瞧,電話的作用可真大,用好小妙招,不僅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困難,還能表達我們對親朋好友的關懷,傳遞溫暖。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打電話小妙招,金牌電話員非你們莫屬啦!讓我們在生活中也用上小妙招,用電話傳遞更多情誼吧!板書設計:打電話先問好 把名報聽明白 說清楚有禮貌教學反思(一)解析教材:從“改變”中錨定“不變”1.辨析變化,明確教學目標新修訂教材與原教材對比,主要發現有以下變化:(1)編排體系優化:能力培養更具進階邏輯從原先的第五單元,調整到了第三單元,將《聽故事,講故事》一課后置,更加符合學生的能力。(2)交際導語轉變:從方法導向到素養培育原教材的交際導語為:“應該怎樣打電話呢?”新修訂教材調整為了:“打電話應該注意什么呢?”這一調整讓教學從僅聚焦于打電話的方法,擴寬到打電話時的各方面。因此在實際教學時,我用主問題:“聽了李中的這通電話,你知道了什么?”啟發學生自主發現打電話時的一些注意點,并整理歸納。(3)交際范例調整:從預設場景到真實交際新修訂教材拓寬了原教材中的交際范例,如將“打電話約同學踢球”改為了“打電話約同學玩”,這樣的調整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也能讓學生更加貼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實踐模擬。同時,新修訂教材還去掉了轉述電話的示例,這一調整更加符合現在學生的實際生活。(4)提示貼士修改:拓寬身份視角新修訂教材因為交際范例的調整,同步去除了小貼士中的“沒聽清時,可以請對方重復”,而新增了“接電話時,要主動向對方問好”,這就明確了在教學時,不光要讓學生關注“打電話”,還要關注“接電話”,學生的身份是有轉變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先是借助教材范例,讓學生自主發現接、打電話兩方面的注意點,又在后續的實踐模擬中,讓學生自主扮演角色,既體驗打電話的角色,也體驗接電話的角色,從而將“接”和“打”兩方面的注意點都落實到位。基于以上新舊教材的對比,我最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并設計了相應的教學環節。2.基于學情,調整教學方法在實際的磨課中,我發現學生對于一些情境是較為陌生的。例如他們不清楚什么叫做“問候”,平時在生活中也鮮少利用打電話的方式進行問候。因此,我在教學中增加了圖片和文字的示例,利用教師的過渡語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歷,抒發真實的感情。同時,我還發現學生對于“打電話”是較為熟悉的,但作為“接電話”的一方時,時常會遺忘要主動問好,用對合適的稱呼等。因此我在示例教學時增加了生活情境的補充,利用不同年齡段的語音,增加對象感,不斷強化學生的意識,從而攻破學生的薄弱點。(二)情境串聯:從“掌握技能”到“遷移應用”1.創設情境,串聯實踐場景教材中的交際范例很多,如果零碎地出示,課堂就會很“散”。因此我利用“李中打電話”這一大情境,將“約同學出去玩”和“詢問圖書館的開放時間”相串聯,讓模擬打電話的實踐過程更有趣、更真實。2.多維演練,培養運用能力教材中的交際范例對學生的要求其實是層層遞進的。約“同學”,是學生給熟悉的對象打電話。詢問“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則要給陌生人打電話。而問候“長輩”,則是要給情感對象打電話。三個場景對象不同,要求也不同,因此我在教學時,調整了情境順序,將問候長輩放到了課堂最后,作為拓展和提升。同時,讓學生通過師生演練、同桌演練、聯系生活自主拓展等方式,多維度地利用已學方法進行模擬打電話,不斷運用能力。(三)文化滲透:從“工具性”到“人文性”1.學妙招,會打電話“電話”是生活中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生活困難的重要幫手,因此,學會如何打電話對于學生來說是極具實際意義的。這堂課通過教材示例、模擬實踐的方法,讓學生發現方法、運用方法、掌握方法,在學中實踐,在實踐中熟練運用,從而學會如何打電話。2.表真情,會用電話“電話”也是人們傳遞問候,表達感情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這堂課的第三部分,我讓學生試著問候不在身邊的長輩,說一說,演一演,學生在音樂聲中動情地表達,傳遞著自己的心聲,由此體現了本課的人文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