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 限度與速率 整理與提升(課件 學案,共2份)高中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 限度與速率 整理與提升(課件 學案,共2份)高中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整理與提升
一、體系構建
1.化學反應的方向
2.化學反應的限度
3.化學反應的速率
二、真題導向
考向一 從微觀反應機理分析反應速率與平衡
1.(2023·江蘇,10)金屬硫化物(MxSy)催化反應CH4(g)+2H2S(g)===CS2(g)+4H2(g),既可以除去天然氣中的H2S,又可以獲得H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ΔS<0
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
C.題圖所示的反應機理中,步驟Ⅰ可理解為H2S中帶部分負電荷的S與催化劑中的M之間發生作用
D.該反應中每消耗1 mol H2S,轉移電子的數目約為2×6.02×1023
2.(2023·浙江6月選考,14)一定條件下,1-苯基丙炔(Ph-C≡C-CH3)可與HCl發生催化加成,反應如下:
反應過程中該炔烴及反應產物的占比隨時間的變化如圖(已知:反應Ⅰ 、Ⅲ為放熱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焓變:反應Ⅰ>反應Ⅱ
B.反應活化能:反應Ⅰ<反應Ⅱ
C.增加HCl濃度可增加平衡時產物Ⅱ和產物Ⅰ的比例
D.選擇相對較短的反應時間,及時分離可獲得高產率的產物Ⅰ
3.[2023·新課標卷,29(1)(2)]氨是最重要的化學品之一,我國目前氨的生產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卮鹣铝袉栴}:
(1)根據圖1數據計算反應N2(g)+H2(g)===NH3(g)的ΔH=________kJ·mol-1。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應在Fe催化劑上可能通過圖2機理進行(*表示催化劑表面吸附位,N2*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劑表面的N2)。判斷上述反應機理中,速率控制步驟(即速率最慢步驟)為    (填標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二 選擇題中圖像的分析與推理
4.(2023·遼寧,12)一定條件下,酸性KMnO4溶液與H2C2O4發生反應,Mn(Ⅱ)起催化作用,過程中不同價態含Mn粒子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n(Ⅲ)不能氧化H2C2O4
B.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反應速率逐漸減小
C.該條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
D.總反應為:2MnO+5C2O+16H+===2Mn2++10CO2↑+8H2O
5.(2023·重慶,14)逆水煤氣變換體系中存在以下兩個反應:
反應Ⅰ:CO2(g)+H2(g) CO(g)+H2O(g)
反應Ⅱ:CO2(g)+4H2(g) CH4(g)+2H2O(g)
在恒容條件下,按V(CO2)∶V(H2)=1∶1投料比進行反應,平衡時含碳物質體積分數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Ⅰ的ΔH<0,反應Ⅱ的ΔH>0
B.M點反應Ⅰ的平衡常數K<1
C.N點H2O的壓強是CH4的3倍
D.若按V(CO2)∶V(H2)=1∶2投料,則曲線之間交點位置不變
6.(2022·湖南,14改編)向體積均為1 L的兩恒容容器中分別充入2 mol X和1 mol Y發生反應:2X(g)+Y(g) Z(g) ΔH,其中甲為絕熱過程,乙為恒溫過程,兩反應體系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ΔH>0
B.氣體的總物質的量:naC.a點平衡常數:K<12 mol-2·L2
D.反應速率:va正考向三 簡答題中化學反應原理的歸因分析
7.[2023·海南,16(1)(2)(3)]磷酸二氫鉀在工農業生產及國防工業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某研究小組用質量分數為85%的磷酸與KCl(s)反應制備KH2PO4(s),反應方程式為H3PO4(aq)+KCl(s) KH2PO4(s)+HCl(g),一定條件下的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回答問題:
(1)該條件下,反應至1 h時KCl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
(2)該制備反應的ΔH隨溫度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該條件下反應為_____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且反應熱隨溫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
(3)該小組為提高轉化率采用的措施中有:使用濃磷酸作反應物、向系統中不斷通入水蒸氣等。它們能提高轉化率的原因是:不使用稀磷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入水蒸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2·全國甲卷,28)金屬鈦(Ti)在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工業領域有著重要用途。目前生產鈦的方法之一是將金紅石(TiO2)轉化為TiCl4,再進一步還原得到鈦?;卮鹣铝袉栴}:
(1)TiO2轉化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 000 ℃時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數如下:
(ⅰ)直接氯化:TiO2(s)+2Cl2(g)===TiCl4(g)+O2(g) ΔH1=+172 kJ·mol-1,Kp1=1.0×10-2
(ⅱ)碳氯化:TiO2(s)+2Cl2(g)+2C(s)===TiCl4(g)+2CO(g) ΔH2=-51 kJ·mol-1,Kp2=1.2×1012 Pa
①反應2C(s)+O2(g)===2CO(g)的ΔH=__________kJ·mol-1,Kp=__________Pa。
②碳氯化的反應趨勢遠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對于碳氯化反應:增大壓強,平衡______移動(填“向左”“向右”或“不”);溫度升高,平衡轉化率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在1.0×105 Pa,將TiO2、C、Cl2以物質的量比1∶2.2∶2進行反應。體系中氣體平衡組成比例(物質的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理論計算結果如圖所示。
①反應C(s)+CO2(g)===2CO(g)的平衡常數Kp(1 400 ℃)=__________Pa。
②圖中顯示,在200 ℃平衡時TiO2幾乎完全轉化為TiCl4,但實際生產中反應溫度卻遠高于此溫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iO2碳氯化是一個“氣-固-固”反應,有利于TiO2-C“固-固”接觸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四 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常數有關計算
9.(2023·河北,6)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發生如下反應:
反應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別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別為反應②和③的速率常數,反應③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測得W(g)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
t/min 0 1 2 3 4 5
c(W)/ (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2 min內,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80 mol·L-1·min-1
B.若增大容器容積,平衡時Y的產率增大
C.若k2=k3,平衡時c(Z)=c(X)
D.若升高溫度,平衡時c(Z)減小
10.[2022·全國乙卷,28(3)(4)]H2S熱分解反應2H2S(g)===S2(g)+2H2(g)的ΔH=+170 kJ·mol-1。
(3)在1 470 K、100 kPa反應條件下,將n(H2S)∶n(Ar)=1∶4的混合氣進行H2S熱分解反應。平衡時混合氣中H2S與H2的分壓相等,H2S平衡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常數Kp=__________kPa。
(4)在1 373 K、100 kPa反應條件下,對于n(H2S)∶n(Ar)分別為4∶1、1∶1、1∶4、1∶9、1∶19的H2S-Ar混合氣,熱分解反應過程中H2S轉化率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n(H2S)∶n(Ar)越小,H2S平衡轉化率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2S)∶n(Ar)=1∶9對應圖中曲線________,計算其在0~0.1 s之間,H2S分壓的平均變化率為________ kPa·s-1。
11.[2023·全國乙卷,28(3)(4)](3)將FeSO4置入抽空的剛性容器中,升高溫度發生分解反應:2FeSO4(s) Fe2O3(s)+SO2(g)+SO3(g)(Ⅰ)。平衡時-T的關系如下圖所示。660 K時,該反應的平衡總壓p總=____________kPa、平衡常數Kp(Ⅰ)=____________(kPa)2。Kp(Ⅰ)隨反應溫度升高而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提高溫度,上述容器中進一步發生反應2SO3(g) 2SO2(g)+O2(g)(Ⅱ),平衡時=____________(用、表示)。在929 K時,p總=84.6 kPa、=35.7 kPa,則=__________kPa,Kp(Ⅱ)=__________kPa(列出計算式)。
整理與提升
二、
1.C 2.C
3.(1)-45 (2)(ⅱ) N≡N的鍵能比H—H的大,使其斷裂需要的能量多 
4.C 5.C 6.B
7.(1)70% (2)吸熱 降低 (3)使用濃磷酸作反應物可以提高磷酸的濃度,促使反應正向進行 使得氣體中氯化氫的分壓減小,促使反應正向進行
解析 (1)由圖可知,該條件下,反應至1 h時KCl的轉化率為70%。(2)由圖可知,焓變為正值,則該條件下反應為吸熱反應,且反應熱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8.(1)①-223 1.2×1014?、谔悸然磻獨怏w分子數增加,ΔH小于0,是熵增、放熱過程,根據ΔG=ΔH-TΔS可知ΔG<0,故該反應能自發進行,而直接氯化的體系氣體分子數不變且是吸熱過程,反應趨勢遠小于碳氯化 ③向左 變小
(2)①7.2×105?、跒榱颂岣叻磻俾?,在相同時間內得到更多的TiCl4產品,提高效益 (3)將兩固體粉碎后混合,同時鼓入Cl2,使固體粉末“沸騰”
9.D
10.(3)50% 4.76 (4)①越高 n(H2S)∶n(Ar)越小,H2S的分壓越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H2S的平衡轉化率越高?、赿 24.9
11.(3)3.0 2.25 增大 (4) 46.26 (共57張PPT)
整理與提升
第2章 
<<<
內容索引
一、體系構建
二、真題導向
體系構建
>
<

1.化學反應的方向

體系構建
2.化學反應的限度
化學平衡
化學平衡常數
表達式:對于一般反應mA(g)+nB(g) pC(g)+qD(g)
影響因素:只與溫度有關,與各物質的濃度、分壓無關
應用
判斷化學反應可能進行的程度(即反應限度)
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方向
求反應物的轉化率和各物質的平衡濃度
化學平衡
影響因素
平衡轉化率:反應物A的平衡轉化率α(A)= ×100%
改變溫度
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
降低溫度,化學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
改變濃度
若Q<K,化學平衡正向移動
若Q>K,化學平衡逆向移動
改變壓強
若Δvg=0,改變壓強,化學平衡狀態不變
若Δvg≠0,增大壓強,化學平衡向化學方程式中
氣態物質化學式前系數減小的方向移動
勒·夏特列原理
3.化學反應的速率
返回
真題導向
>
<

考向一 從微觀反應機理分析反應速率與平衡
1.(2023·江蘇,10)金屬硫化物(MxSy)催化反應CH4(g)+2H2S(g)===CS2(g)
+4H2(g),既可以除去天然氣中的H2S,又可
以獲得H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ΔS<0

真題導向
C.題圖所示的反應機理中,步驟Ⅰ可理解為H2S中帶部分負電荷的S與
催化劑中的M之間發生作用
D.該反應中每消耗1 mol H2S,轉移電子的數目約為2×6.02×1023

左側反應物氣體計量數之和為3,右側反應產
物氣體計量數之和為5,ΔS>0,A錯誤;
由方程式知,K= ,B錯誤;
由方程式知,消耗1 mol H2S同時生成2 mol H2,轉移4 mol e-,數目約為4×6.02×1023,D錯誤。
2.(2023·浙江6月選考,14)一定條件下,1-苯基丙炔(Ph-C≡C-CH3)可與HCl發生催化加成,反應如右:
反應過程中該炔烴及反應產物的占比隨時間的變化如圖(已知:反應Ⅰ、Ⅲ為放熱反應),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焓變:反應Ⅰ>反應Ⅱ
B.反應活化能:反應Ⅰ<反應Ⅱ
C.增加HCl濃度可增加平衡時產物Ⅱ和產物
Ⅰ的比例
D.選擇相對較短的反應時間,及時分離可獲
得高產率的產物Ⅰ

反應Ⅱ=反應Ⅰ+反應Ⅲ,反應Ⅰ、Ⅲ為放熱反應,ΔH都小于0,所以反應Ⅱ的ΔH<0,因此反應焓變:反應Ⅰ>反應Ⅱ,故A正確;
短時間里反應Ⅰ得到的產物比反應Ⅱ得到的產物多,說明反應Ⅰ的速率比反應Ⅱ的速率快,速率越快,其活化能越小,則反應活化能:反應Ⅰ<反應Ⅱ,故B正確;
反應Ⅲ的平衡常數K= ,溫度不變,K不變,平衡時產物Ⅱ和產物Ⅰ的比例不變,C錯誤;
根據圖中信息,選擇相對較短的反應時間,及時分離可獲得高產率的產物Ⅰ,故D正確。
3.[2023·新課標卷,29(1)(2)]氨是最重要的化學
品之一,我國目前氨的生產能力位居世界首位。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1數據計算反應 ===
NH3(g)的ΔH=_____kJ·mol-1。
-45
在化學反應中,斷開化學鍵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學鍵要釋放能量,反應的焓變等于反應物的鍵能總和與反應產物的鍵能總和的差,因此,由圖1數據可知,反應
===NH3(g)的ΔH=(473+654-436-397-339) kJ·mol-1=-45 kJ·mol-1。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應在Fe催化劑上可能通過圖2機理進行(*表示催化劑表面吸附位,N2*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劑表面的N2)。判斷上述反應機理中,速率控制步驟(即速率最慢步驟)為______ (填標號),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N≡N的鍵能比H—H的大,使其斷裂需要的能量多 
由圖1中的信息可知, N2(g)===N(g)的ΔH=
+473 kJ·mol-1,則N≡N的鍵能為946 kJ·
mol-1; H2(g)===3H(g)的ΔH=+654 kJ·
mol-1,則H—H的鍵能為436 kJ·mol-1。由于N≡N的鍵能比H—H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應機理中,速率控制步驟為(ⅱ)。
考向二 選擇題中圖像的分析與推理
4.(2023·遼寧,12)一定條件下,酸性KMnO4溶液與H2C2O4發生反應,Mn(Ⅱ)起催化作用,過程中不同價態含
Mn粒子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Mn(Ⅲ)不能氧化H2C2O4
B.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反應速率逐漸減小
C.該條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

由圖像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Mn(Ⅲ)
的濃度先增大后減小,說明開始反應
生成Mn(Ⅲ),后Mn(Ⅲ)被消耗生成
Mn(Ⅱ),Mn(Ⅲ)能氧化H2C2O4,A項
錯誤;
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到大約13 min時開始生成Mn(Ⅱ),Mn(Ⅱ)對反應起催化作用,13 min后反應速率會增大,B項錯誤;
由圖像可知,某時刻后,Mn(Ⅱ)逐
步增多,而此時體系中基本不存在
Mn(Ⅶ),該條件下Mn(Ⅱ)和Mn(Ⅶ)
不能大量共存,C項正確;
H2C2O4為弱酸,在離子方程式中不拆成離子,總反應為 +5H2C2O4
+6H+===2Mn2++10CO2↑+8H2O,D項錯誤。
5.(2023·重慶,14)逆水煤氣變換體系中存在以下兩個反應:
反應Ⅰ:CO2(g)+H2(g) CO(g)+H2O(g)
反應Ⅱ:CO2(g)+4H2(g) CH4(g)+2H2O(g)
在恒容條件下,按V(CO2)∶V(H2)=1∶1投料比
進行反應,平衡時含碳物質體積分數隨溫度的
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Ⅰ的ΔH<0,反應Ⅱ的ΔH>0
B.M點反應Ⅰ的平衡常數K<1
C.N點H2O的壓強是CH4的3倍
D.若按V(CO2)∶V(H2)=1∶2投料,
則曲線之間交點位置不變

隨著溫度的升高,甲烷含量減小、一氧化碳含
量增大,說明隨著溫度升高,反應Ⅱ逆向移動,
反應Ⅰ正向移動,則反應Ⅱ為放熱反應,焓變
小于零,反應Ⅰ為吸熱反應,焓變大于零,A
錯誤;
M點沒有甲烷產物,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含量相等,投料V(CO2)∶
V(H2)=1∶1,則此時反應Ⅰ平衡時二氧化碳、氫氣、一氧化碳、水的
物質的量相等,反應Ⅰ的平衡常數K= =1,B錯誤;
N點一氧化碳、甲烷的物質的量相等,結合反
應方程式的系數可知,生成水的總的物質的量
為甲烷的3倍,結合阿伏加德羅定律推論可知,
H2O的壓強是CH4的3倍,C正確;
反應Ⅰ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反應Ⅱ為氣
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若按V(CO2)∶V(H2)=1∶2投料,相當于增加氫氣的投料,會使得甲烷含量增大,導致甲烷、一氧化碳曲線之間交點位置發生改變,D錯誤。
6.(2022·湖南,14改編)向體積均為1 L的兩恒容容器中分別充入2 mol X和1 mol Y發生反應:2X(g)+Y(g) Z(g) ΔH,其中甲為絕熱過程,乙為恒溫過程,兩反應體系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ΔH>0
B.氣體的總物質的量:naC.a點平衡常數:K<12 mol-2·L2
D.反應速率:va正
甲容器在絕熱條件下,隨著反應的進行,壓強先增大
后減小,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則剛開始
壓強增大的原因是因為容器溫度升高,說明反應放熱,
即ΔH<0,故A錯誤;
根據A項分析可知,密閉容器中的反應為放熱反應,因甲容器為絕熱過程,乙容器為恒溫過程,若兩者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相等,則甲容器壓強大于乙容器壓強,圖中a點和c點的壓強相等,則說明甲容器中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相比乙容器在減小,即氣體的總物質的量:na<nc,故B正確;
設Y轉化的物質的量濃度為x mol·L-1,
則列出三段式如下:
2X(g)+Y(g) Z(g)
c0       2   1   0
Δc       2x   x   x
c平      2-2x  1-x  x
根據圖像可知,甲容器達到平衡的時間短,溫度高,所以達到平衡的速率相對乙容器的快,即va正>vb正,故D錯誤。
考向三 簡答題中化學反應原理的歸因分析
7.[2023·海南,16(1)(2)(3)]磷酸二氫鉀在工農業生產及國防工業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某研究小組用質量分數為85%的磷酸與KCl(s)反應制備KH2PO4(s),反應方程式為H3PO4(aq)+KCl(s)
KH2PO4(s)+HCl(g),一定條件下的實驗結果如圖
1所示。
回答問題:
(1)該條件下,反應至1 h時KCl的轉化率為____。
70%
由圖可知,該條件下,反應至1 h時KCl的轉化率
為70%。
(2)該制備反應的ΔH隨溫度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該條件下反應為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且反應熱隨溫度升高而_____。
吸熱
降低
由圖可知,焓變為正值,則該條件下反應為吸熱反應,且反應熱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3)該小組為提高轉化率采用的措施中有:使用濃磷酸作反應物、向系統中不斷通入水蒸氣等。它們能提高轉化率的原因是:不使用稀磷酸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入水蒸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濃磷酸作反應物可以提高磷酸的濃度,促使反應正向進行
使得氣體中氯化氫的分壓減小,促使反應正向進行
8.(2022·全國甲卷,28)金屬鈦(Ti)在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工業領域有著重要用途。目前生產鈦的方法之一是將金紅石(TiO2)轉化為TiCl4,再進一步還原得到鈦。回答下列問題:
(1)TiO2轉化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 000 ℃時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數如下:
(ⅰ)直接氯化:TiO2(s)+2Cl2(g)===TiCl4(g)+O2(g) ΔH1=+172 kJ·mol-1,Kp1=1.0×10-2
(ⅱ)碳氯化:TiO2(s)+2Cl2(g)+2C(s)===TiCl4(g)+2CO(g) ΔH2=-51 kJ·
mol-1,Kp2=1.2×1012 Pa
①反應2C(s)+O2(g)===2CO(g)的ΔH=_____kJ·mol-1,Kp=________Pa。
-223
1.2×1014
根據蓋斯定律,將“反應(ⅱ)-反應(ⅰ)”得到反應2C(s)+O2(g)===
2CO(g),則ΔH=-51 kJ·mol-1-(+172 kJ·mol-1)=-223 kJ·mol-1;
②碳氯化的反應趨勢遠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氯化反應氣體分子數增加,ΔH小于0,是熵增、放熱過程,根據ΔG=ΔH-TΔS可知ΔG<0,故該反應能自發進行,而直接氯化的體系氣體分子數不變且是吸熱過程,反應趨勢遠小于碳氯化
③對于碳氯化反應:增大壓強,平衡____移動(填“向左”“向右”或“不”);溫度升高,平衡轉化率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向左
變小
對于碳氯化反應,氣體分子數增大,依據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分子數減少的方向移動,即平衡向左移動;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即向左移動,則平衡轉化率變小。
(2)在1.0×105 Pa,將TiO2、C、Cl2以物質的量比1∶2.2∶2進行反應。體系中氣體平衡組成比例(物質的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理論計算結果如圖所示。
①反應C(s)+CO2(g)===2CO(g)的平衡常數Kp(1 400 ℃)=________Pa。
7.2×105
從圖中可知,1 400 ℃,體系中氣體平衡組成比例CO2是0.05,CO是0.6,反應C(s)+CO2(g)===2CO(g)
的平衡常數Kp(1 400 ℃)=
②圖中顯示,在200 ℃平衡時TiO2幾乎完全轉化為TiCl4,但實際生產中反應溫度卻遠高于此溫度,其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提高反應速率,在相同時間內得到更多的TiCl4產品,提高效益
實際生產中需要綜合考慮反應的速率、產率等,以達到最佳效益,實際反應溫度遠高于200 ℃,就是為了提高反應速率,在相同時間內得到更多的TiCl4產品。
(3)TiO2碳氯化是一個“氣-固-固”反應,有利于TiO2-C“固-固”接觸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兩固體粉碎后混合,同時鼓入Cl2,使固體粉末“沸騰”
固體顆粒越小,比表面積越大,反應接觸面積越大。有利于TiO2-C“固-固”接觸,可將兩者粉碎后混合,同時鼓入Cl2,使固體粉末“沸騰”,增大接觸面積。
考向四 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常數有關計算
9.(2023·河北,6)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發生如下反應:
反應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別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別為反應②和③的速率常數,反應③的活化能大于反應
②。測得W(g)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
t/min 0 1 2 3 4 5
c(W)/(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2 min內,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80 mol·L-1·min-1
B.若增大容器容積,平衡時Y的產率增大
C.若k2=k3,平衡時c(Z)=c(X)
D.若升高溫度,平衡時c(Z)減小
t/min 0 1 2 3 4 5
c(W)/(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

由表知0~2 min內|Δc(W)|=(0.160-0.080) mol·L-1=0.080 mol·L-1,生成Δc(X)=2|Δc(W)|=0.160 mol·L-1,但一部分X轉化為Z,造成
Δc(X)<0.160 mol·L-1,則v(X)< =0.080 mol·L-1·min-1,
故A錯誤;
t/min 0 1 2 3 4 5
c(W)/(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
過程①是完全反應,過程②是可逆反應,若增大容
器容積相當于減小壓強,使反應4X(g) 2Z(g)的
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即逆向移動,平
衡時Y的產率減小,故B錯誤;
反應③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ΔH=正反應活化能-逆反應活化能<0,則4X(g) 2Z(g) ΔH<0,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時c(Z)減小,故D正確。
10.[2022·全國乙卷,28(3)(4)]H2S熱分解反應2H2S(g)===S2(g)+2H2(g)的ΔH=+170 kJ·mol-1。
(3)在1 470 K、100 kPa反應條件下,將n(H2S)∶n(Ar)=1∶4的混合氣進行H2S熱分解反應。平衡時混合氣中H2S與H2的分壓相等,H2S平衡轉化率為____,平衡常數Kp=____kPa。
50%
4.76
假設在該條件下,硫化氫和氬的起始投料的物質的量分別為1 mol和4 mol,平衡時轉化的n(H2S)=x mol,根據三段式可知:
2H2S(g) S2(g)+2H2(g)
始/mol      1     0   0
變/mol      x    0.5x   x
平/mol      1-x    0.5x   x
平衡時H2S和H2的分壓相等,則二者的物質的量相等,即1-x=x,解
得x=0.5,
(4)在1 373 K、100 kPa反應條件下,對于
n(H2S)∶n(Ar)分別為4∶1、1∶1、1∶4、
1∶9、1∶19的H2S-Ar混合氣,熱分解反
應過程中H2S轉化率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n(H2S)∶n(Ar)越小,H2S平衡轉化率___
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2S)∶n(Ar)越小,H2S的分
壓越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H2S的平衡轉化率越高
由于2H2S(g) S2(g)+2H2(g)的正反應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n(H2S)∶
n(Ar)越小,H2S的分壓越小,相當于降低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因此H2S的平衡轉化率越高。
②n(H2S)∶n(Ar)=1∶9對應圖中曲線___,
計算其在0~0.1 s之間,H2S分壓的平均變化率為______ kPa·s-1。
d
24.9
n(H2S)∶n(Ar)越小,H2S的平衡轉化率越高,所以n(H2S)∶n(Ar)=1∶9對應的曲線是d;根據圖像可知,n(H2S)∶n(Ar)=1∶9反應進行到0.1 s時,H2S的轉化率為24%。假設在該條件下,硫化氫和氬的起始投料的物質的量分別為1 mol和9 mol,則根據三段式可知:
2H2S(g) S2(g)+2H2(g)
始/mol     1    0   0
變/mol     0.24   0.12  0.24
0.1 s末/mol   0.76    0.12  0.24
此時H2S的分壓為
×100 kPa≈7.51 kPa,H2S的起始分壓為10 kPa,所以H2S分壓的平均變
化率為 =24.9 kPa·s-1。
11.[2023·全國乙卷,28(3)(4)](3)將FeSO4置入抽空
的剛性容器中,升高溫度發生分解反應:2FeSO4(s)
Fe2O3(s)+SO2(g)+SO3(g)(Ⅰ)。平衡時 -T
的關系如右圖所示。660 K時,該反應的平衡總壓
p總=_____kPa、平衡常數Kp(Ⅰ)=_______(kPa)2。
Kp(Ⅰ)隨反應溫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0
2.25
增大
660 K時, =1.5 kPa,則 =1.5 kPa,因此,該反應的平衡總壓p總=3.0 kPa、平衡常數Kp(Ⅰ)= =1.5 kPa×1.5 kPa=2.25(kPa)2。由圖中信息可知, 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因此,Kp(Ⅰ)隨反應溫度升高而增大。
(4)提高溫度,上述容器中進一步發生反應2SO3(g) 2SO2(g)+O2(g)(Ⅱ),
平衡時 =_________(用 、 表示)。在929 K時,p總=84.6 kPa、
=35.7 kPa,則 =_____kPa,Kp(Ⅱ)=___________kPa(列出計算式)。
46.26
提高溫度,上述容器中進一步發生反應2SO3(g) 2SO2(g)+O2(g)(Ⅱ),在同溫同壓下,不同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壓之比,由于僅發生反應(Ⅰ)時 ,則平衡時 ,得 = 。
在929 K時,p總=84.6 kPa、 =35.7 kPa,則 =p總、
,聯立方程組消去 ,可得 =4p總,代入相關數據可求出 =46.26 kPa,則 =84.6 kPa-35.7 kPa-46.26 kPa=
2.64 kPa,
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枣庄市| 巩留县| 时尚| 从江县| 临沂市| 长泰县| 乐东| 根河市| 邵阳县| 东源县| 潮安县| 永修县| 克什克腾旗| 黔西县| 普定县| 佳木斯市| 绥德县| 桓台县| 石柱| 太仓市| 凤凰县| 印江| 宁德市| 重庆市| 清徐县| 盐山县| 闸北区| 白山市| 任丘市| 清原| 六枝特区| 册亨县| 即墨市| 方山县| 涟源市| 镇康县| 历史| 舒城县| 莲花县|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