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模塊綜合試卷(課件 練習,共2份)高中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模塊綜合試卷(課件 練習,共2份)高中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模塊綜合試卷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24·齊齊哈爾高二期末)下列關于我國最新科技成果的化學解讀錯誤的是(  )
選項 科技成果 化學解讀
A 利用催化劑Ni2Al3實現原生生物質大分子高選擇性轉化成CH4 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數
B 鋰電池或二次電池的研究引領全球清潔能源 鋰電池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C 太空“冰雪”實驗利用小蘇打和乙酸發生反應 乙酸和小蘇打均為弱電解質
D 用X射線激光技術觀察到CO和O在催化劑表面形成化學鍵的過程 形成化學鍵釋放能量
2.下列關于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 Δ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定
B.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1,則H2的摩爾燃燒焓為-241.8 kJ·mol -1
C.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則ΔH1<ΔH2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若將0.5 mol·L -1的稀 H2SO4與1 mol·L -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放出的熱量等于57.3 kJ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洗滌油污常用熱的碳酸鈉溶液
B.用加熱的方法可以除去KCl溶液中的Fe3+
C.配制FeSO4 溶液時,將FeSO4固體溶于稀鹽酸中,然后稀釋至所需濃度
D.將AlCl3溶液和Na2SO3溶液分別加熱蒸干、灼燒后,所得固體為Al2O3和Na2SO3
4.(2023·湖北省級示范高中四校聯考)下列有關圖示原電池裝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鹽橋中的陽離子移向ZnSO4溶液
B.圖2中Zn發生還原反應,MnO2發生氧化反應
C.圖3中電池放電時,負極質量減少,正極質量增加
D.圖4電解質溶液采用稀硫酸時,正極反應為O2+4H++4e-===2H2O
5.通過控制外界條件,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和方向,能幫助社會解決資源合理利用的問題。密閉容器中有反應:CH4(g)+H2O(g) CO(g)+3H2(g)
ΔH>0,測得c(CH4)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0~5 min內,v(H2)=0.1 mol·L-1·min-1
B.10 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升高溫度
C.恒溫下,縮小容器體積,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
D.12 min時反應達平衡的本質原因是氣體總質量不再變化
6.(2023·湖北省級示范高中四校聯考)如圖所示裝置,通電后石墨電極Ⅱ上有O2生成,Fe2O3逐漸溶解,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a是電源的負極
B.當通過質子交換膜的H+為0.2 mol時,左側電極Ⅰ所在區域溶液質量減輕了27 g
C.Cl-通過陰離子交換膜由左向右移動
D.當0.01 mol Fe2O3完全溶解時,至少產生氧氣0.336 L(標準狀況下)
7.常溫下,將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兩種溶液的濃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實驗編號 c(HA)/(mol·L-1) c(NaOH)/(mol·L-1) 混合溶液的pH
甲 0.1 0.1 pH=a
乙 0.2 0.2 pH=9
丙 c1 0.2 pH=7
丁 0.2 0.1 pH<7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a>9
B.在乙組混合液中c(OH-)-c(HA)=10-9 mol·L-1
C.c1<0.2
D.在丁組混合液中c(Na+)>c(A—)
8.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報道了化合物1催化CO2氫化機理。其機理中化合物1(催化劑,固態)→化合物2(中間產物,固態)的過程和其相對能量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化合物1與CO2反應生成化合物2的過程中有兩個過渡態TS11-2、TS21-2,說明這一過程包含兩個基元反應
B.化合物I1-2是該過程的中間產物
C.該過程的決速步驟為過程②
D.過程①的熱化學方程式為1(s)+CO2(g)===I1-2(s) ΔH=-2.08 kcal·mol-1
9.已知反應: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在一定壓強下,按ω=向密閉容器中充入氯氣與丙烯。圖甲表示平衡時,丙烯的體積分數(φ)與溫度(T)、ω的關系,圖乙表示反應的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ω1>1
B.若在恒容絕熱裝置中進行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裝置內的氣體壓強將不變
C.溫度T1、ω=2, Cl2的轉化率約為33.3%
D.圖乙中,曲線A表示正反應的平衡常數
10.(2023·杭州高二期末)實驗室從印刷電路板腐蝕廢液中回收FeCl2·4H2O和Cu的流程如下:
已知印刷電路板腐蝕廢液中主要成分為FeCl2、FeCl3、 CuCl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過濾” 后,可用KSCN檢驗濾液中是否含有Fe3+
B.HCl的作用是防止Fe2+水解,鐵粉的作用是防止Fe2+被氧化
C.“蒸發濃縮”過程中,待出現固體沉積時停止加熱
D.已知“系列操作”中第一步為趁熱過濾,其目的是防止FeCl2·4H2O析出
11.高錳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可氧化H2O2:2MnO+5H2O2+6H+===8H2O+5O2↑+2Mn2+,可利用該反應測定H2O2樣品純度(樣品中不含其他還原性離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將高錳酸鉀溶液裝入酸式滴定管中
B.打開酸式滴定管的活塞,迅速放液以趕出氣泡
C.滴定過程中,眼睛要時刻注意滴定管液面變化
D.盛放H2O2溶液的錐形瓶內壁有水,對所測定的H2O2樣品的純度無影響
12.用如圖所示裝置處理含NO的酸性工業廢水,某電極反應式為2NO+12H++10e-===N2↑+6H2O,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電源正極為A,電解過程中有氣體放出
B.電解時H+從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移動
C.電解過程中,右側電解液pH保持不變
D.電解池一側生成5.6 g N2,另一側溶液質量減少18 g
13.對含等物質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幾種物質在25 ℃時的Ksp和完全沉淀時的pH范圍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物 質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 8.0×10-16 mol3·L-3 2.2×10-20 mol3·L-3 4.0×10-38 mol4·L-4
完全沉淀時的pH范圍 ≥9.6 ≥6.4 3~4
A.向該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紅褐色沉淀
B.該溶液中c(SO)∶[c(Cu2+)+c(Fe2+)+c(Fe3+)]>5∶4
C.向該溶液中加入適量氯水,并調節pH到3~4后過濾,可獲得純凈的CuSO4溶液
D.在pH等于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14.(2024·貴州1月適應性測試,14)叔丁基溴可與硝酸銀在醇溶液中反應:
(CH3)3C—Br+AgNO3(CH3)3C—ONO2+AgBr↓
反應分步進行:
①(CH3)3C—Br―→[(CH3)3CBr]―→(CH3)3C++Br-
②(CH3)3C++NO―→[(CH3)3CONO2]―→(CH3)3C—ONO2
下圖是該反應能量變化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選用催化劑可改變反應ΔH的大小
B.圖中Ⅰ對應的物質是[(CH3)3CONO2]
C.其他條件不變時,NO的濃度越高,總反應速率越快
D.其他條件不變時,(CH3)3C—Br的濃度是總反應速率的決定因素
15.常溫下,將HCl氣體通入1 L 濃度均為0.1 mol·L-1的NaA和NaB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與粒子濃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Ka(HB)的數量級為10-9
B.酸性的強弱順序為HCl>HA>HB
C.當通入0.1 mol HCl氣體時c(B-)>c(A-)
D.當混合溶液呈中性時:c(Na+)=c(Cl-)+c(A-)+c(B-)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5分)
16.(10分)納米級Cu2O由于具有優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關注,采用肼(N2H4)燃料電池為電源,用離子交換膜控制電解液中的c(OH-)制備納米Cu2O,其裝置如圖甲、乙。
(1)上述裝置中D電極應連接肼燃料電池的______(填“A”或“B”)極,該電解池中離子交換膜為______(填“陰”或“陽”)離子交換膜。
(2)該電解池的陽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肼燃料電池中A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反應生成14.4 g Cu2O時,至少需要肼______ mol。
17.(14分)工業上以軟錳礦(主要成分MnO2,還含有少量的Fe2O3、Al2O3、SiO2等)為原料制取金屬錳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1)軟錳礦“粉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寫出“浸出”過程中FeSO4參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學式)。
(4)“除雜”反應中X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
a.MnO b.Zn(OH)2
c.Cu2(OH)2CO3 d.Mn(OH)2
(5)寫出“沉錳”操作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電解”操作中電極均為惰性電極,寫出陰極的電極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
(7)在廢水處理中常用H2S將Mn2+轉化為MnS除去,向含有0.020 mol·L-1 Mn2+的廢水中通入一定量的H2S氣體,調節溶液的pH=a,當c(HS-)=1.0×10-4 mol·L-1時,Mn2+開始沉淀,則a=_________________[已知:25 ℃時,H2S的電離常數Ka1=1.0×10-7 mol·L-1,Ka2=7.0×10-15 mol·L-1;Ksp(MnS)=1.4×10-15 mol2·L-2]。
18.(14分)N2O和CO是常見的環境污染氣體。
(1)對于反應N2O(g)+CO(g) CO2(g)+N2(g)來說,Fe+可作為此反應的催化劑。其總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為Fe++N2OFeO++N2;則第二步為________________(寫方程式)。
已知第二步反應幾乎不影響總反應達到平衡所用的時間,由此推知,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
(2)在四個不同容積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按圖甲充入相應的氣體,發生反應:2N2O(g) 2N2(g)+O2(g),容器Ⅰ、Ⅱ、Ⅲ中N2O的平衡轉化率如圖乙所示:
①該反應的ΔH________(填“>”或“<”)0。
②若容器Ⅰ的體積為2 L,反應在370 ℃下進行,20 s后達到平衡,則0~20 s內容器Ⅰ中用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B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③圖中A、C、D三點,容器內氣體密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______________。
④若容器Ⅳ體積為1 L,反應在370 ℃下進行,則起始時反應________(填“向正反應方向”“向逆反應方向”或“不”)進行。
19.(17分) 某校興趣小組對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如下探究:
Ⅰ.(1)甲同學為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能夠發生反應,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實驗。
X溶液是________,滴入的量一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也設計完成了另一個實驗,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能夠發生反應。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pH,直至鹽酸過量。
①寫出測定溶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圖中哪個圖像符合該同學的記錄____________(填字母)。
(3)你認為甲、乙兩位同學的實驗中,________(填“甲同學”“乙同學”或“甲乙兩同學”)的實驗能充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發生了反應,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丙同學測出10 mL 10%NaOH溶液和不同體積的10%鹽酸混合過程中,溶液的溫度變化見下表(假設兩溶液密度相同)。
加入鹽酸的體積(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溶液溫度 上升(Δ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就此實驗回答:
(1)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請在圖中繪制出溶液的溫度上升與加入鹽酸體積之間的變化關系圖,并在曲線上畫出能表示兩者之間恰好完全反應的點,并用字母P表示。
Ⅲ.丁同學為測定標示質量分數為32%的鹽酸的實際質量分數,用pH測定儀組成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在燒杯中加入20 g 40%的氫氧化鈉溶液,再逐滴加入該鹽酸,測定儀打印出加入鹽酸的質量與燒杯中溶液的pH關系如圖。
(1)請以此次測定的結果為依據,計算該鹽酸的實際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
(2)請分析測定結果與標簽標示的質量分數不一致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模塊綜合試卷
1.C 2.C 3.A 4.D 5.B 6.B 7.B 8.D 9.C 10.C
11.C [高錳酸鉀溶液具有氧化性,能腐蝕橡膠,故應裝入酸式滴定管中,A項正確;滴定過程中,眼睛需要注意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C項錯誤;盛放H2O2溶液的錐形瓶內壁有水,不影響消耗標準溶液的體積,對所測定H2O2樣品的純度無影響,D項正確。]
12.C [A項,根據題意,與B極相連的電極反應式為2NO+12H++10e-===N2↑+6H2O,作電解池的陰極,故B為負極,則A為正極,溶液中的OH-放電生成O2,正確;B項,電解時,左側陽極室OH-發生反應,剩余H+,故H+從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移動,正確;D項,電解池一側生成5.6 g N2,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2 mol,故另一側發生反應的水的物質的量為1 mol,溶液質量減少18 g,正確。]
13.C [根據表中溶度積常數及沉淀完全時的pH范圍可知,A正確;由于Cu2+、Fe2+和Fe3+在溶液中均能發生水解反應使得金屬陽離子濃度減小,B正確;加入氯水則溶液中必有氯離子存在,即溶液中還存在溶質CuCl2,C錯誤;由表中數據知Fe3+在pH>4的環境中已沉淀完全,D正確。]
14.D [催化劑可以通過改變活化能來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ΔH無影響,故A錯誤;總反應速率主要由活化能最大的步驟決定,即(CH3)3C—Br―→[(CH3)3CBr],其他條件不變時,NO的濃度越高,反應②速率越快,但對總反應速率的影響不大,故C錯誤;由C可知,(CH3)3C—Br的濃度越大,該步驟反應速率越快,總反應速率越快,故D正確。]
15.C [根據圖像可知,當lg =3時,pH=6,此時,c(H+)=10-6 mol·L-1,=103,Ka(HB)==10-6×10-3 mol·L-1=10-9 mol·L-1,A正確;pH一定時,lg >lg ,則有>,<,式子兩邊都乘以c平(H+),可得<,即Ka(HB)<Ka(HA),所以酸性:HA>HB,向NaA和NaB的混合溶液中通入HCl后,溶液中存在HA、HB,則說明HCl的酸性強于HA和HB,所以酸性強弱順序為HCl>HA>HB,B正確;原溶液中NaA和NaB均為0.1 mol,根據強酸制弱酸原理,通入0.1 mol HCl,H+先與B-反應,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為0.1 mol NaA、0.1 mol NaCl、0.1 mol HB,NaA完全電離,微弱水解,而HB部分電離,所以溶液中c(B-)<c(A-),C錯誤;由電荷守恒知混合溶液中c(Na+)+c(H+)=c(Cl-)+c(A-)+c(B-)+c(OH-),當溶液呈中性時,c(H+)=c(OH-),所以有c(Na+)=c(Cl-)+c(A-)+c(B-),D正確。]
16.(1)B 陰 (2)2Cu-2e-+2OH-===Cu2O+H2O N2H4-4e-+4OH-===N2+4H2O (3)0.05
解析 (1)燃料電池正極通氧化劑,負極通燃料,即A極為負極,B極為正極。圖乙為電解池裝置,電解的目的為制備Cu2O,則D極作陽極,接電池正極(B極),銅被氧化;陽極反應式為2Cu-2e-+2OH-===Cu2O+H2O,反應消耗OH-,采用陰離子交換膜使OH-向陽極移動。(2)A極為負極,N2H4失電子轉化為N2,故電極反應式為N2H4-4e-+4OH-===N2+4H2O。(3)根據電極反應可得關系式4e-~2Cu2O~N2H4,所以n(N2H4)=0.5n(Cu2O)=×0.5=0.05 mol。
17.(1)增大反應接觸面積,加快浸出速率及提高原料的浸出率
(2)MnO2+2Fe2++4H+===Mn2++2Fe3++2H2O
(3)SiO2 (4)ad
(5)Mn2++2HCO===MnCO3↓+H2O+CO2↑
(6)Mn2++2e-===Mn
(7)5
解析 由工藝流程圖可知,“浸出”步驟時,軟錳礦與稀硫酸和硫酸亞鐵混合反應,SiO2不溶于酸,為“浸渣”的主要成分;經亞鐵離子和二氧化錳的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鋁、氧化鐵和稀硫酸的反應等,所得濾液中含有Mn2+、Fe3+、Al3+, “除雜”反應中X的目的是調節溶液的pH,使Fe3+和Al3+轉化為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沉淀;濾液1利用NH4HCO3“沉錳”,生成MnCO3沉淀,沉淀經稀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錳溶液,“電解”時電解的是MnSO4溶液,陰極發生還原反應得到Mn。
(4)“除雜”反應中X的目的是調節溶液的pH,使Fe3+和Al3+沉淀,但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離子,可以選擇MnO和Mn(OH)2,故選ad。
(7)根據c(Mn2+)及Ksp(MnS)=1.4×10-15 mol2·L-2可知,當Mn2+開始沉淀時,c平(S2-)== mol·L-1=7.0×10-14 mol·L-1,根據電離方程式HS-H++S2-,得Ka2== mol·L-1=7.0×10-15 mol·L-1,c平(H+)=1.0×10-5 mol·L-1,則pH=5。
18.(1)FeO++CO??Fe++CO2 大于
(2)①> ②0.000 5 mol·L-1·s-1 0.004 4 mol·L-1 ③D>C>A ④向逆反應方向
解析 (1)總反應分兩步進行,根據催化劑定義,第一步:Fe++N2OFeO++N2,第二步反應中,中間產物(FeO+)氧化CO生成CO2,本身被還原成Fe+,則方程式為FeO++CO??Fe++CO2;第二步反應對總反應速率幾乎不影響,說明第一步是慢反應,控制總反應速率,則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2)①升高溫度,N2O的平衡轉化率升高,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ΔH>0。
②       2N2O(g) 2N2(g)+O2(g)
初/(mol·L-1)  0.05     0   0
變/(mol·L-1)  0.02     0.02  0.01
平/(mol·L-1)  0.03     0.02  0.01
所以v(O2)==0.000 5 mol·L-1·s-1;A、B點溫度相同,對應的平衡常數相等,則B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 mol·L-1≈0.004 4 mol·L-1。③容器內混合氣體密度為ρ=,反應前后質量守恒,m不變,只需比較容器體積即可,根據圖乙可知,相同溫度時,容器Ⅰ、Ⅱ、Ⅲ中N2O的平衡轉化率:Ⅰ>Ⅱ>Ⅲ,在三個容積不同的恒容容器中,投料相同時,壓強越小,N2O平衡轉化率越大,則壓強:Ⅰ<Ⅱ<Ⅲ,故容積:Ⅰ>Ⅱ>Ⅲ,則密度:Ⅰ<Ⅱ<Ⅲ,即D>C>A。④容器Ⅳ體積為1 L,370 ℃時,
       2N2O(g) 2N2(g)+O2(g)
起始/(mol·L-1) 0.06   0.06  0.04
Q= mol·L-1=0.04 mol·L-1>K=0.004 4 mol·L-1,則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19.Ⅰ.(1)酚酞溶液 1~2滴 (2)①將pH試紙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半分鐘后,將試紙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溶液的pH即可 ②C (3)乙同學 甲同學的實驗中有可能是鹽酸和紅色物質反應生成了無色物質;乙同學的實驗中隨著滴加鹽酸,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漸減小到7,這充分證明溶液中的氫氧化鈉因反應而消耗了
Ⅱ.(1)放熱
(2)
Ⅲ.(1)29.2% (2)鹽酸具有揮發性
解析 Ⅰ.(1)酸堿發生中和反應時,我們無法用肉眼判斷反應程度,需借助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從而確定反應是否完全,加入指示劑后NaOH溶液出現紅色,說明加入的X溶液為酚酞溶液,指示劑的加入量一般是1~2滴,過多會使實驗產生誤差。(2)在未加入鹽酸時,NaOH溶液的pH較大,隨著鹽酸的不斷加入NaOH逐漸被中和,當二者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后加入鹽酸時溶液為酸性,溶液pH逐漸減小,選項C符合。Ⅱ.(1)根據表格溫度變化可知,隨著鹽酸的不斷加入反應液的溫度逐漸上升,當加入10 mL鹽酸時二者剛好完全反應,反應液溫度達到最大值,所以酸堿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Ⅲ.(1)n(HCl)=n(NaOH)==0.20 mol,鹽酸中實際含有的溶質質量為0.20 mol×36.5 g·mol-1=7.3 g,故該鹽酸的實際質量分數為×100%=29.2%。(2)由于鹽酸具有揮發性,導致溶液中的HCl揮發而使其質量分數減小。(共72張PPT)
模塊綜合試卷
1.(2024·齊齊哈爾高二期末)下列關于我國最新科技成果的化學解讀錯誤的是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項 科技成果 化學解讀
A 利用催化劑Ni2Al3實現原生生物質大分子高選擇性轉化成CH4 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數
B 鋰電池或二次電池的研究引領全球清潔能源 鋰電池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C 太空“冰雪”實驗利用小蘇打和乙酸發生反應 乙酸和小蘇打均為弱電解質
D 用X射線激光技術觀察到CO和O在催化劑表面形成化學鍵的過程 形成化學鍵釋放能量

2.下列關于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 Δ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定
B.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1,則H2的摩爾
燃燒焓為-241.8 kJ·mol -1
C.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則ΔH1<ΔH2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若
將0.5 mol·L -1的稀 H2SO4與1 mol·L -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放出
的熱量等于57.3 kJ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石墨,s)===C(金剛石,s) ΔH>0,則金剛石的能量大,穩定性小于石墨,故A錯誤;
H2O(g)→H2O(l)放熱,所以1 mol 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時放熱大于241.8 kJ,即H2的摩爾燃燒焓小于241.8 kJ·mol-1,故B錯誤;
S(s)→S(g)吸熱,等量的S(s)和S(g)完全燃燒,S(g)放熱多,由于放熱ΔH為負,所以ΔH1<ΔH2,故C正確;
酸堿溶液體積未知,所以放出的熱量不確定,故D錯誤。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洗滌油污常用熱的碳酸鈉溶液
B.用加熱的方法可以除去KCl溶液中的Fe3+
C.配制FeSO4 溶液時,將FeSO4固體溶于稀鹽酸中,然后稀釋至所需濃度
D.將AlCl3溶液和Na2SO3溶液分別加熱蒸干、灼燒后,所得固體為Al2O3
和Na2SO3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加熱可以促進碳酸根離子的水解,使溶液堿性增強,A正確;
加熱會促進Fe3+的水解,生成氫氧化鐵沉淀,但是還要經過濾才能得到氯化鉀溶液,B錯誤;
配制FeSO4溶液時,將FeSO4固體溶于稀鹽酸中會引入雜質氯離子,C錯誤;
Na2SO3溶液加熱蒸干、灼燒時,要考慮空氣中的氧氣將其氧化,所以最終得到Na2SO4固體,D錯誤。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2023·湖北省級示范高中四校聯考)下列
有關圖示原電池裝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1鹽橋中的陽離子移向ZnSO4溶液
B.圖2中Zn發生還原反應,MnO2發生氧化
反應
C.圖3中電池放電時,負極質量減少,正極
質量增加
D.圖4電解質溶液采用稀硫酸時,正極反應為O2+4H++4e-===2H2O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原電池中陽離子移向正極,圖1中Zn為負極,Cu為正極,則鹽橋中的陽離子移向CuSO4溶液,A錯誤;
負極上鋅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正極MnO2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B錯誤;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鉛酸蓄電池放電時,負極反應為Pb-2e-+ ===PbSO4,正極的反應為PbO2+2e-+4H++ ===PbSO4+2H2O,所以正、負極質量都增大,C錯誤;
圖4中電解質溶液采用稀硫酸時,氧氣得電子生成水,正極反應為O2+4H++4e-===2H2O,D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通過控制外界條件,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和方向,能幫助社會解決資源合理利用的問題。密閉容器中有反應:CH4(g)
+H2O(g) CO(g)+3H2(g)
ΔH>0,測得c(CH4)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0~5 min內,v(H2)=0.1 mol·L-1·min-1
B.10 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升高溫度
C.恒溫下,縮小容器體積,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
D.12 min時反應達平衡的本質原因是氣體總質量不再變化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由圖可知,前5 min內甲烷的濃度由1.00 mol·L-1
減小為0.50 mol·L-1,故v(CH4)= =
0.1 mol·L-1·min-1,由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反
應速率之比,則v(H2)=3×0.1 mol·L-1·min-1
=0.3 mol·L-1·min-1,故A錯誤;
由圖可知,10 min后甲烷的濃度繼續降低,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該反應正反應是吸熱反應,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升高溫度,故B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恒溫下,縮小容器體積,壓強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故C錯誤;
反應達化學平衡狀態的本質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此反應氣體質量守恒,無論反應是否平衡氣體的質量始終不變,故D錯誤。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2023·湖北省級示范高中四校聯考)如圖所示裝置,通電后石墨電極Ⅱ上有O2生成,Fe2O3逐漸溶解,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a是電源的負極
B.當通過質子交換膜的H+為0.2 mol時,
左側電極Ⅰ所在區域溶液質量減輕了
27 g
C.Cl-通過陰離子交換膜由左向右移動
D.當0.01 mol Fe2O3完全溶解時,至少產生氧氣0.336 L(標準狀況下)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由石墨電極Ⅱ產生氧氣可知,電極Ⅱ
為陽極,電極Ⅰ為陰極,則a是電源
的負極,故A正確;
隨著電解的進行,銅離子在陰極得電
子生成銅單質,Cl-需通過陰離子交換膜由左向右移動從而保持溶液的電中性,當通過質子交換膜的H+為0.2 mol時,左側電極Ⅰ所在區域溶液中0.1 mol銅離子得電子,0.2 mol氯離子通過陰離子交換膜由左向右移動,相當于減輕0.1 mol氯化銅的質量,質量減輕了0.1 mol×135 g·mol-1=13.5 g,故B錯誤、C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當0.01 mol Fe2O3完全溶解時,發生
反應Fe2O3+6H+===2Fe3++3H2O,
消耗氫離子為0.06 mol,根據陽極
電極反應式2H2O-4e-===O2↑+
4H+,產生氧氣為0.015 mol,體積為0.336 L (標準狀況下),故D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常溫下,將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兩種溶液的濃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右表: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實驗 編號 c(HA)/ (mol·L-1) c(NaOH)/ (mol·L-1) 混合溶
液的pH
甲 0.1 0.1 pH=a
乙 0.2 0.2 pH=9
丙 c1 0.2 pH=7
丁 0.2 0.1 pH<7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9
B.在乙組混合液中c(OH-)-c(HA)
=10-9 mol·L-1
C.c1<0.2
D.在丁組混合液中c(Na+)>c(A—)

由乙組實驗知HA是弱酸,而甲、乙兩組實驗中,酸堿均恰好反應完,因甲中生成的c(A-)比乙組中的小,故7當HA與堿恰好反應完,溶液應該呈堿性,當溶液呈中性時,表明酸略過量,即c1略大于0.2,C錯。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報道了化合物1催化CO2氫化機理。其機理中化合物1(催化劑,固態)→化合物2(中間產物,固態)的過程和其相對能量曲線如圖所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化合物1與CO2反應生成化合物2的過
程中有兩個過渡態TS11-2、TS21-2,
說明這一過程包含兩個基元反應
B.化合物I1-2是該過程的中間產物
C.該過程的決速步驟為過程②
D.過程①的熱化學方程式為1(s)+CO2(g)
===I1-2(s) ΔH=-2.08 kcal·mol-1

過程①的活化能為(6.05-0.00) kcal·
mol-1=6.05 kcal·mol-1,過程②的活化能為(11.28-2.08)kcal·mol-1=
9.20 kcal·mol-1,過程①的活化能低于過程②的活化能,過程②的反應速率更慢,為此過程的決速步驟,故C正確;
過程①的熱化學方程式為1(s)+CO2(g)
===I1-2(s) ΔH=+2.08 kcal·mol-1,故D錯誤。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已知反應: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在一定
壓強下,按ω= 向密閉容器中充入氯氣與丙烯。圖甲表示平衡
時,丙烯的體積分數(φ)與溫度(T)、ω的關系,圖乙表示反應的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ω1>1
B.若在恒容絕熱裝置中進行上述反應,達
到平衡時,裝置內的氣體壓強將不變
C.溫度T1、ω=2, Cl2的轉化率約為33.3%
D.圖乙中,曲線A表示正反應的平衡常數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ω增大,可認為CH2==CHCH3的物質的量不變,增加
Cl2的物質的量,平衡向右移動,CH2==CHCH3的轉化
率增大,則φ減小,由上述分析可知:ω2>ω1,則ω1<1;
該反應在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根據圖甲升高溫
度丙烯的體積分數增大,即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放熱,在恒容絕熱裝置中進行題述反應,體系內溫度升高,根據pV=nRT,達到平衡時,裝置內的氣體壓強將增大;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由圖乙可知,T1時平衡常數為1,設起始時CH2==CHCH3
和Cl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a mol和2a mol,達到平衡時轉化
的Cl2的物質的量為x mol,根據三段式進行計算:
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
起始/mol     a     2a       0      0
轉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a-x    2a-x      x     x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則Cl2的轉化率為
×100%≈33.3%;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溫度升高,
正反應的平衡常數減小,故圖乙中,曲線A表示逆反
應的平衡常數。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2023·杭州高二期末)實驗室從印刷電路板腐蝕廢液中回收FeCl2·4H2O和Cu的流程如下:
已知印刷電路板腐蝕廢液中主要
成分為FeCl2、FeCl3、 CuCl2。下
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過濾” 后,可用KSCN檢驗濾液中是否含有Fe3+
B.HCl的作用是防止Fe2+水解,鐵粉的作用是防止Fe2+被氧化
C.“蒸發濃縮”過程中,待出現固體沉積時停止加熱
D.已知“系列操作”中第一步為趁熱過濾,其目的是防止FeCl2·4H2O析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廢液中加足量鐵粉將氯化鐵
還原為氯化亞鐵,過濾后在
濾液中加KSCN溶液可確定
是否有Fe3+剩余,故A正確;
氯化亞鐵具有強還原性且能發生水解,因此溶液蒸發濃縮過程需在HCl氛圍中進行,以抑制氯化亞鐵水解,同時加鐵粉防止氯化亞鐵被氧化,故B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蒸發濃縮”過程中,待溶液
表面出現一層晶膜時即可停止
加熱,不能待固體沉積,故C
錯誤;
“系列操作”中第一步為趁熱過濾,趁熱過濾可防止FeCl2·4H2O因溫度降低而析出,造成晶體損失,故D正確。
11.高錳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可氧化H2O2: +5H2O2+6H+===8H2O+5O2↑+2Mn2+,可利用該反應測定H2O2樣品純度(樣品中不含其他還原性離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將高錳酸鉀溶液裝入酸式滴定管中
B.打開酸式滴定管的活塞,迅速放液以趕出氣泡
C.滴定過程中,眼睛要時刻注意滴定管液面變化
D.盛放H2O2溶液的錐形瓶內壁有水,對所測定的H2O2樣品的純度無影響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高錳酸鉀溶液具有氧化性,能腐蝕橡膠,故應裝入酸式滴定管中,A項正確;
滴定過程中,眼睛需要注意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C項錯誤;
盛放H2O2溶液的錐形瓶內壁有水,不影響消耗標準溶液的體積,對所測定H2O2樣品的純度無影響,D項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用如圖所示裝置處理含 的酸性工業廢水,某電極反應式為2 +12H++10e-===N2↑+6H2O,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源正極為A,電解過程中有氣體放出
B.電解時H+從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移動
C.電解過程中,右側電解液pH保持不變
D.電解池一側生成5.6 g N2,另一側溶液質量減少18 g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項,根據題意,與B極相連的電極反應式為2
+12H++10e-===N2↑+6H2O,作電解池的陰極,
故B為負極,則A為正極,溶液中的OH-放電生成
O2,正確;
B項,電解時,左側陽極室OH-發生反應,剩余H+,
故H+從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移動,正確;
D項,電解池一側生成5.6 g N2,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2 mol,故另一側發生反應的水的物質的量為1 mol,溶液質量減少18 g,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對含等物質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幾種物質在25 ℃時的Ksp和完全沉淀時的pH范圍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物 質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 8.0×10-16 mol3·L-3 2.2×10-20 mol3·L-3 4.0×10-38 mol4·L-4
完全沉淀時的pH范圍 ≥9.6 ≥6.4 3~4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物 質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 8.0×10-16 mol3·L-3 2.2×10-20 mol3·L-3 4.0×10-38 mol4·L-4
完全沉淀時的pH范圍 ≥9.6 ≥6.4 3~4
A.向該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紅褐色沉淀
B.該溶液中c( )∶[c(Cu2+)+c(Fe2+)+c(Fe3+)]>5∶4
C.向該溶液中加入適量氯水,并調節pH到3~4后過濾,可獲得純凈的CuSO4溶液
D.在pH等于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根據表中溶度積常數及沉淀完全時的pH范圍可知,A正確;
由于Cu2+、Fe2+和Fe3+在溶液中均能發生水解反應使得金屬陽離子濃度減小,B正確;
加入氯水則溶液中必有氯離子存在,即溶液中還存在溶質CuCl2,C錯誤;
由表中數據知Fe3+在pH>4的環境中已沉淀完全,D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2024·貴州1月適應性測試,14)叔丁基溴可與硝酸銀在醇溶液中反應: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H3)3C—Br+AgNO3 (CH3)3C—ONO2+AgBr↓
反應分步進行:
①(CH3)3C—Br―→ [(CH3)3C Br]―→ (CH3)3C++Br-
②(CH3)3C++ ―→ [(CH3)3C ONO2]―→ (CH3)3C—ONO2
下圖是該反應能量變化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選用催化劑可改變反應ΔH的大小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催化劑可以通過改變活化能來改變化學
反應速率,對ΔH無影響,故A錯誤;
總反應速率主要由活化能最大的步驟決
定,即(CH3)3C—Br―→ [(CH3)3C Br],
其他條件不變時, 的濃度越高,反應②速率越快,但對總反應速率的影響不大,故C錯誤;
由C可知,(CH3)3C—Br的濃度越大,該步驟反應速率越快,總反應速率越快,故D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常溫下,將HCl氣體通入1 L 濃度均為0.1 mol·L-1的NaA和NaB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與粒子濃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Ka(HB)的數量級為10-9
B.酸性的強弱順序為HCl>HA>HB
C.當通入0.1 mol HCl氣體時c(B-)>c(A-)
D.當混合溶液呈中性時:c(Na+)=c(Cl-)+c(A-)
+c(B-)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即Ka(HB)<Ka(HA),所以酸性:HA>HB,向
NaA和NaB的混合溶液中通入HCl后,溶液中存在HA、HB,則說明HCl的酸性強于HA和HB,所以酸性強弱順序為HCl>HA>HB,B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原溶液中NaA和NaB均為0.1 mol,根據強酸制
弱酸原理,通入0.1 mol HCl,H+先與B-反應,
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為0.1 mol NaA、0.1 mol NaCl、
0.1 mol HB,NaA完全電離,微弱水解,而HB
部分電離,所以溶液中c(B-)<c(A-),C錯誤;
由電荷守恒知混合溶液中c(Na+)+c(H+)=c(Cl-)+c(A-)+c(B-)+c(OH-),當溶液呈中性時,c(H+)=c(OH-),所以有c(Na+)=c(Cl-)+c(A-)+c(B-),D正確。
16.納米級Cu2O由于具有優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關注,采用肼(N2H4)燃料電池為電源,用離子交換膜控制電解液中的c(OH-)制備納米Cu2O,其裝置如圖甲、乙。
(1)題述裝置中D電極應連接肼燃料電池的
__(填“A”或“B”)極,該電解池中離子
交換膜為_____(填“陰”或“陽”)離子交
換膜。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

燃料電池正極通氧化劑,負極通燃料,即A極為負極,B極為正極。圖乙為電解池裝置,電解的目的為制備Cu2O,則D極作陽極,接電池正極(B極),銅被氧化;陽極反應式為2Cu-2e-+2OH-===Cu2O+H2O,反應消耗OH-,采用陰離子交換膜使OH-向陽極移動。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該電解池的陽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肼燃料電池中A
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Cu-2e-+
N2H4-4e-+4OH-
2OH-===Cu2O+H2O
===N2+4H2O
A極為負極,N2H4失電子轉化為N2,故電極反應式為N2H4-4e-+4OH-
===N2+4H2O。
(3)當反應生成14.4 g Cu2O時,至少需要
肼_____ mol。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0.05
根據電極反應可得關系式4e-~2Cu2O~N2H4,所以n(N2H4)=0.5n(Cu2O)
= ×0.5=0.05 mol。
17.工業上以軟錳礦(主要成分MnO2,還含有少量的Fe2O3、Al2O3、SiO2等)為原料制取金屬錳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1)軟錳礦“粉磨”的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浸出”過程中FeSO4參與反
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學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增大反應接觸面積,加快浸出速率及提高原料的浸出率
MnO2+2Fe2++
4H+===Mn2++2Fe3++2H2O
SiO2
(4)“除雜”反應中X可以是____(填
字母)。
a.MnO b.Zn(OH)2
c.Cu2(OH)2CO3 d.Mn(O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ad
非選擇題
由工藝流程圖可知,“浸出”步
驟時,軟錳礦與稀硫酸和硫酸亞
鐵混合反應,SiO2不溶于酸,為
“浸渣”的主要成分;經亞鐵離
子和二氧化錳的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鋁、氧化鐵和稀硫酸的反應
等,所得濾液中含有Mn2+、Fe3+、
Al3+,“除雜”反應中X的目的是調節溶液的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使Fe3+和Al3+轉化為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沉淀;濾液1利用NH4HCO3“沉錳”,生成MnCO3沉淀,沉淀經稀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錳溶液,“電解”時電解的是MnSO4溶液,陰極發生還原反應得到M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除雜”反應中X的目的是調節溶液的pH,使Fe3+和Al3+沉淀,但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離子,可以選擇MnO和Mn(OH)2,故選a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寫出“沉錳”操作中發生反應的
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電解”操作中電極均為惰性電
極,寫出陰極的電極反應式:______
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Mn2+
+2e-===Mn
MnCO3↓+H2O+CO2↑
(7)在廢水處理中常用H2S將Mn2+轉
化為MnS除去,向含有0.020 mol·
L-1 Mn2+的廢水中通入一定量的
H2S氣體,調節溶液的pH=a,當
c(HS-)=1.0×10-4 mol·L-1時,
Mn2+開始沉淀,則a=___[已知:
25 ℃時,H2S的電離常數Ka1=1.0×10-7 mol·L-1,Ka2=7.0×10-15 mol·
L-1;Ksp(MnS)=1.4×10-15 mol2·L-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5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N2O和CO是常見的環境污染氣體。
(1)對于反應N2O(g)+CO(g) CO2(g)+N2(g)來說,Fe+可作為此反應的催化劑。其總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為Fe++N2O FeO++N2;則第二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方程式)。
已知第二步反應幾乎不影響總反應達到平衡所用的時間,由此推知,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FeO++CO Fe++CO2
大于
非選擇題
總反應分兩步進行,根據催化劑定義,第一步:Fe++N2O FeO++N2,第二步反應中,中間產物(FeO+)氧化CO生成CO2,本身被還原成Fe+,則方程式為FeO++CO Fe++CO2;第二步反應對總反應速率幾乎不影響,說明第一步是慢反應,控制總反應速率,則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在四個不同容積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按圖甲充入相應的氣體,發生反應:2N2O(g) 2N2(g)+O2(g),容器Ⅰ、Ⅱ、
Ⅲ中N2O的平衡轉化率如圖乙
所示:
①該反應的ΔH____(填“>”或“<”)0。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升高溫度,N2O的平衡轉化率升高,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ΔH>0。
②若容器Ⅰ的體積為2 L,反應在370 ℃
下進行,20 s后達到平衡,則0~20 s內容器Ⅰ中用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B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________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0.000 5 mol·L-1·s-1
0.004 4 mol·L-1 
非選擇題
2N2O(g) 2N2(g)+O2(g)
初/(mol·L-1)  0.05    0   0
變/(mol·L-1)  0.02    0.02  0.01
平/(mol·L-1)  0.03    0.02  0.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③圖中A、C、D三點,容器內氣體密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_________。
非選擇題
D>C>A
容器內混合氣體密度為ρ= ,反應前后質量守恒,m不變,只需比較容器體積即可,根據圖乙可知,相同溫度時,容器Ⅰ、Ⅱ、Ⅲ中N2O的平衡轉化率:Ⅰ>Ⅱ>Ⅲ,在三個容積不同的恒容容器中,投料相同時,壓強越小,N2O平衡轉化率越大,則壓強:Ⅰ<Ⅱ<Ⅲ,故容積:Ⅰ>Ⅱ>Ⅲ,則密度:Ⅰ<Ⅱ<Ⅲ,即D>C>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④若容器Ⅳ體積為1 L,反應在370 ℃下進行,則起始時反應_____________
(填“向正反應方向”“向逆反應方向”或“不”)進行。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向逆反應方向
非選擇題
容器Ⅳ體積為1 L,370 ℃時,
         2N2O(g) 2N2(g)+O2(g)
起始/(mol·L-1)   0.06    0.06  0.04
Q= mol·L-1=0.04 mol·L-1>K=
0.004 4 mol·L-1,則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某校興趣小組對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如下探究:
Ⅰ.(1)甲同學為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
稀鹽酸能夠發生反應,設計并完成了如
圖所示實驗。
X溶液是_________,滴入的量一般為_______。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酚酞溶液
1~2滴
非選擇題
酸堿發生中和反應時,我們無法用
肉眼判斷反應程度,需借助指示劑
的顏色變化從而確定反應是否完全,
加入指示劑后NaOH溶液出現紅色,
說明加入的X溶液為酚酞溶液,指示劑的加入量一般是1~2滴,過多會使實驗產生誤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乙同學也設計完成了另一個實驗,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能夠發生反應。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pH,直至鹽酸過量。
①寫出測定溶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將pH試紙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半分鐘后,將試紙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溶液的pH即可
②圖中哪個圖像符合該同學的記錄____(填字母)。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
在未加入鹽酸時,NaOH溶液的pH較大,隨著鹽酸的不斷加入NaOH逐漸被中和,當二者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后加入鹽酸時溶液為酸性,溶液pH逐漸減小,選項C符合。
(3)你認為甲、乙兩位同學的實驗中,________(填“甲同學”“乙同學”或“甲乙兩同學”)的實驗能充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發生了反應,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乙同學
甲同學的實驗中有可能是鹽酸和紅色物質反應生成了無色物質;乙同學的實驗中隨著滴加鹽酸,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漸減小到7,這充分證明溶液中的氫氧化鈉因反應而消耗了
Ⅱ.丙同學測出10 mL 10%NaOH溶液和不同體積的10%鹽酸混合過程中,溶液的溫度變化見下表(假設兩溶液密度相同)。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加入鹽酸的體積(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溶液溫度上升(Δ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就此實驗回答:
(1)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是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放熱
非選擇題
根據表格溫度變化可知,隨著鹽酸的不斷加入反應液的溫度逐漸上升,當加入10 mL鹽酸時二者剛好完全反應,反應液溫度達到最大值,所以酸堿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加入鹽酸的體積(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溶液溫度上升(Δ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2)請在圖中繪制出溶液的溫度上升與加入鹽酸體積之間的變化關系圖,并在曲線上畫出能表示兩者之間恰好完全反應的點,并用字母P表示。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Ⅲ.丁同學為測定標示質量分數為32%的鹽酸的實際質量分數,用pH測定儀組成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在燒杯中加入20 g 40%的氫氧化鈉溶液,再逐滴加入該鹽酸,測定儀打印出加入鹽酸的質量與燒杯中溶液的pH關系如圖。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請以此次測定的結果為依據,計算該鹽酸的實際質量分數為______。
29.2%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請分析測定結果與標簽標示的質量分數不一致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鹽酸具有揮發性
由于鹽酸具有揮發性,導致溶液中的HCl揮發而使其質量分數減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SHOW| 灌阳县| 平南县| 洛宁县| 蓬安县| 密山市| 密山市| 柯坪县| 历史| 吴川市| 宿州市| 始兴县| 通化市| 密山市| 锦屏县| 株洲市| 诸城市| 青海省| 杭州市| 靖安县| 金昌市| 葵青区| 龙门县| 且末县| 莲花县| 西安市| 开鲁县| 东台市| 乐山市| 鹿邑县| 康平县| 出国| 报价| 黄陵县| 宁河县| 钦州市| 凤城市| 英山县| 乌恰县| 南陵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