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夢游天姥吟留別學習活動一:讀中感“因聲求氣、吟詠詩韻”,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歌韻律節奏地變化,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句結尾的問號,在歷年教材的版本中一改再改,先由問號改為了嘆號,現在又改回了問號。你認為哪種標點符號更符合作者的情感?試著讀一讀,說一說。其實不論是問號還是嘆號,都是要表達作者較為強烈的情感。問號更像是對自己內心的詰問,嘆號更凸顯了對權貴強烈的蔑視之情。學習活動二:賞中品按照下面的表格進行填寫,順著作者游歷的腳步,看看能繪出幾幅圖景,試著給每一幅圖景起一個小標題,并選擇一幅圖重點賞析。小標題 詩文 賞析(意象、意境、煉字、手法) 情感小標題 詩文 賞析(意象、意境、煉字、手法) 情感飛度鏡湖 我欲因之夢吳越……漾清猿啼 意象:月、湖、影、猿啼…… 練字:飛、送 手法:擬人 李白式的浪漫主義的思維方式 輕松愉悅無所束縛向往自由學習活動三:論中悟對于本詩的“夢境”,評論界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美夢,有人認為是噩夢,也有人認為是美夢與噩夢的矛盾共同體。你怎么看?美夢說:1.“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夢境是美好的,作者醒來以后才會惋惜失落;2. 文章第一段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超凡脫俗與雄偉高大,讓作者心向往之。所以作者夢里的天姥山也是美好神秘的。噩夢說:1.“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魂魄都驚動了,應該是因“夢中之境”而驚醒;2. 結合寫作背景,夢境是對現實的隱喻。對仙境的描述正是宮廷生活的映照。與后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發憤之言”相呼應。“這首詩的奇特在于夢境的不確定性,他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著他對長安 三 年一夢的嗟嘆。正因如此,這詩才給人奇譎多變、繽紛多彩的豐富印象的同時,又啟發了多方面的聯想。”——葛曉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李白夢醒后的自我詰問,是這首詩的詩眼。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過這句話來體悟李白的精神世界。那么,夢境的自由奇幻是否可以看作李白生來就不愿做官的、不愿被世俗牽絆的精神寫照?李白自己的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學者的評價:“李白究竟是一個山林隱士,他是個出世之士,即賀知章所謂天上謫仙人。……他的高傲,他的狂放,他的飄逸的想象,他的游山玩水,他的隱居修道,他的迷信福祿,處處都表現出他的出世的態度……所以我們讀他的詩,總覺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游自得,與我們不發生交涉,他盡管說,他有濟世、拯物的心腸。我們總覺得酒肆高歌,五月尋仙是他的本分生涯,濟世、拯物,未免污染了他的芙蓉綠玉杖。——胡適補充材料1. 李白的人生經歷(1)讀書與蜀中游歷期:5 歲-25 歲 飽讀詩書,24 歲開始出游;(2)壯游與求仕期:26 歲-42 歲 李白不屑參加科舉,希望通過漫游求得引薦的機會;(3)長安三年入仕期:42 歲-44 歲 天寶元年經人推薦,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后因自恃太高,受排擠,賜金放還;(4)再次游歷期:44 歲-55 歲 離開長安,再次漫游,廣結好友,熱衷于求仙訪道;(5)安史之亂期:55 歲-62 歲 安史亂后,白隱居廬山。后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肅宗以逆反鎮壓永王,白以“附逆”罪長流夜郎。玄宗還都,大赦天下,得還。62 歲,死于當涂。一說患腐脅疾而死,一說是因醉入水撈月而死。2. 李白的政治理想(1)“......不屈己,不干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區宇大定,海縣清一......然后浮五湖,戲滄洲。”——《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2)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古風》其十“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世人只看到他的狂傲,卻沒看到他喊得那么聲嘶力竭,無可奈何。生命在最困頓的時候才會發出反抗的強音,他的灑脫建立在他作為一個士人不得志的辛酸悲苦之上。一個極為自信和自尊的人,他對于現實的屈辱會有更強烈的感知,才會有來自內心更強烈的呼喊。夢境也有著他在仕途不達的現實面前潛意識的掙扎痕跡。“詩歌憎命達”,一句穿越千古的名句背后會是一個靈魂、一個生命所承受的重量。他的這一喊,振聾發聵,喊出了千百年讀書人憋在心里的憤懣。而他敢喊,是因為他是李白!他背后站的是有海納百川氣象的盛唐!課后作業一、背誦全詩二、學校將開展以“生命的詩意”為主題的詩歌節。我們班選讀的是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請為本次誦讀寫一段開場詞,要求字數 150 字之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