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設計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通過理解中國少年與少年中國的關系,感受作者對祖國富強繁榮昌盛的強烈愿望,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愛國之情和責任之心。語言運用: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四字韻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義,理解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之間的聯系。思維能力:反復誦讀理解作者熾熱的思想感情,體會句式整齊,氣勢磅礴的語言特點。審美創造:感受強烈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為了祖國繁榮富強而積極進取的精神。教學重難點:借助資料和注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本課為單元任務統領下的第二個子任務:走進少年中國,感受中國人的強國夢想活動一:借助資料,理解題目,了解作者。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少年中國說》(節選),這篇文章被譽為“影響中國歷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之一”。請大家齊讀課題。誰來說一說,題目中的“說”是什么意思?(揭示學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我們可以查閱工具書)師補充資料介紹:說是古代用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一種文體。到中學后我們會學到很多題目中帶有說字的文章,如《愛蓮說》《馬說》《捕蛇者說》《師說》等。再看題目,我們發現后面還多了兩個字,說明了什么?(節選說明我們學習的只是《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的其中一部分)2.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啟超,通過預習,誰來簡單介紹一下梁啟超?師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補充介紹作者梁啟超的資料。活動二:借助資料,理解文意,體會情感。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①請同學們自由大聲朗讀2遍課文,由于本課中的生僻字較多,所以大家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檢查讀詞語,糾正多音字“爪、干將”等字的讀音,理解詞語含義,讀出詞語所描繪的畫面。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想象一下黃河波濤滾滾的氣勢再讀)潛龍騰淵,鱗爪飛揚;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揭示學法:借助注釋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方法)③指3名學生讀課文,指導讀出節奏。2.借助支架,理解文意,體會情感①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生發現句式的特點;引導學生借助關聯詞語,說說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并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內容。(少年和中國的關系榮辱與共、休戚相關。這里的責任指的是什么?建設祖國的重任。)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②學習第二自然段,借助注釋和查閱的資料,用筆畫出作者寫到了哪些事物?文章的題目是《少年中國說》,這些事物和少年中國有什么關系?(作者用這些事物來比喻少年中國)說話練習:在作者的心中,少年中國就像 。這是一個 的中國。(無限光明、光芒萬丈、氣勢磅礴、潛力無限、強大威猛、威力無比、富麗堂皇、鋒芒畢露、未來可期)想象畫面,讀出這種感覺。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二段。③思考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七種事物比喻少年中國呢?這是你們的理由,其實作者在第三小節用兩個字告訴了我們為什么要選用這七種事物,是哪兩個字?(美、壯)我們一起讀出這種感覺。再讀第三自然段,進一步體會少年中國的壯美。3回顧歷史,觀看視頻,了解寫作背景。①可是在120年前梁啟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中國是怎樣的中國呢?誰查閱到了相關的資料。老師這里也找到了一段視頻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②同學們,在那個民族危亡的時刻,許多國人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悲觀、感到絕望。這時,梁啟超先生心急如焚,滿懷愛國的深情寫下了這篇《少年中國說》,為的是激勵國人,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是東亞病夫、老大帝國,而是充滿無限希望的少年中國。請大家全體起立,挺起你的胸,昂起你的頭,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篇《少年中國說》,把梁啟超先生對中國的美好暢想告訴全世界。4.鏈接生活,書寫輝煌,告慰先輩①同學們,今天的中國又是怎樣的中國呢?請大家聯系生活實際,用上下面的開頭寫一寫,可以像書中第二段那樣四字一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去寫,至少寫出兩句。任公且看,今日中國, , ……②今天的中國,可上九天攬月,能下五洋捉鱉,經濟飛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構成了中國最美麗的風景。在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那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他們是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袁隆平……正是這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接續的奮斗,才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活動三:回扣課文,拓展閱讀,制作愛國人物手抄報1.此時此刻,我們可以自豪地告慰梁啟超先生,山河猶在,錦繡繁華,這盛世如你所愿。同時,我們也會謹記您的囑托: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2.課后,請同學們查找資料,讀一讀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學做一份手抄報,也可以選擇和同學集體朗誦課文。板書設計少年中國說(節選)少年中國中國少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