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章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1.2.3. 認識化學科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從而增強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和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意識。 化學研究重點是在原子、分子(微觀)水平上認識物質的結構、組成、性質和變化規律,并據此改變或創造物質(宏觀)。如在研究物質性質的實驗中,常通過觀察宏觀實驗現象進行驗證,并分析推理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從微觀的角度揭示物質變化的本質。 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研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爆F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探究的思維品質和創新意識。例1 現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約為8.96 L。回答下列問題:(1)該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 。(2)混合氣體中碳原子的個數: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3)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如圖裝置(濃硫酸作干燥劑),最后收集在氣球中。①氣球中收集到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②標準狀況下,氣球中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為 。 ③氣球中收集到的氣體的電子總數為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例2 (2023·寧波高一期中聯考)如圖是某硫酸試劑瓶標簽上的內容。某學生要配制480 mL 0.5 mol·L-1的H2SO4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硫酸 化學純(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學式:H2SO4 相對分子質量:98 密度:1.84 g·cm-3 質量分數:98%(1)實驗中除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外,還需要的主要儀器有 。(2)容量瓶上標記有 (填序號)。 ①質量 ②溫度 ③刻度線 ④濃度 ⑤容積(3)所需上述硫酸試劑的體積為 mL。 (4)在量取硫酸試劑后,進行了下列操作:①待稀釋后的硫酸溶液冷卻至室溫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餾水至液面距離容量瓶刻度線下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③將量取的硫酸試劑稀釋;④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將洗滌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確的順序是 (填序號)。第③步中稀釋硫酸試劑的操作是 。 (5)下列操作會引起所配溶液濃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硫酸試劑時,仰視量筒的刻度B.向容量瓶中移液時,有少量液體濺出C.定容時仰視刻度線D.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例3 (2023·錦州高一檢測)FeCl3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模擬工業流程制備無水FeCl3。已知:無水FeCl3在空氣中易潮解,加熱易升華。他們設計了制備無水FeCl3的實驗方案,裝置示意圖(加熱及夾持裝置略去)及操作步驟如下:①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趕盡裝置中的空氣;③用酒精燈在鐵屑下方加熱至反應完成;④……⑤體系冷卻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H2趕盡Cl2,將收集器密封。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第③步加熱后,生成的煙狀FeCl3大部分進入收集器,少量沉積在反應管A右端,要使沉積的FeCl3進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 (2)操作步驟中,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 (填步驟序號)。 (3)裝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為 ; 裝置C的名稱為 。 (4)為將尾氣吸收完全,在虛線框中可以使用的裝置有 (填字母)。 (5)裝置D吸收氯氣屬于化合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例4 膨松劑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它在面包制作過程中發生反應產生氣體,使面包變得松軟,膨松劑產生氣體的量是檢驗膨松劑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已知某膨松劑含碳酸氫鈉、碳酸氫銨中的一種或兩種,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該膨松劑進行了探究。探究 Ⅰ:檢驗膨松劑的成分:在硬質玻璃管中加入該膨松劑,按如圖所示連接好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且裝置內空氣已排盡)。[觀察與分析 Ⅰ] 點燃酒精燈。(1)關閉止水夾2,打開止水夾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中有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打開止水夾2,關閉止水夾1,觀察到的現象是 ,說明產物中有氨氣。 (3)充分加熱后,硬質玻璃管中 (填“有”或“無”)固體剩余。 [實驗結論] 該膨松劑是碳酸氫鈉和碳酸氫銨的混合物。探究 Ⅱ:測定該膨松劑受熱產生氣體的質量: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該膨松劑樣品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氣的質量(裝置氣密性良好,各裝置中氣體吸收劑足量)。[觀察與分析 Ⅱ ](4)通過測定實驗前后裝置D的質量,其質量差即為樣品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裝置C的作用是 ,裝置D的作用是 ,若沒有裝置E,會造成測定結果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5)實驗過程中必須向裝置內通入空氣,裝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________(填名稱)。停止加熱后,繼續通入空氣一段時間,目的是 。 (6)若對裝置C、D、E連接順序進行調整,即可用于測定另一份同質量的相同樣品受熱分解產生的氨氣的質量。則裝置C、D、E連接順序為 ,通過測定實驗前后裝置C的質量,其質量差即為樣品產生氨氣的質量。 答案精析知識體系構建3.摩爾(mol) g·mol-1 6.02×1023 Vm=22.4 L·mol-1 典例剖析例1 (1)36 g·mol-1 (2)0.4NA(3)①28?、?.48 L?、?.8NA解析 (1)n(混合氣體)==0.4 mol,則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36 g·mol-1。(2)1個CO分子和1個CO2分子中都含有1個碳原子,則混合氣體中碳原子的物質的量為0.4 mol,碳原子數為0.4NA。(3)①氣體通過NaOH溶液時CO2被吸收,通過濃硫酸時H2O被吸收,最后收集在氣球中的氣體為CO,C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②根據題意可得聯立兩式解得n(CO)=n(CO2)=0.2 mol,則標準狀況下氣球中收集到的CO的體積為0.2 mol×22.4 L·mol-1=4.48 L。③1個CO分子中含14個電子,則氣球中收集到的CO所含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2 mol×14=2.8 mol,電子數為2.8NA。例2 (1)500 mL容量瓶 (2)②③⑤ (3)13.6(4)③①④② 將硫酸試劑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5)A解析 配制480 mL 0.5 mol·L-1 H2SO4溶液,需要500 mL 容量瓶,需要經過計算、量取、稀釋、移液、洗滌、定容、裝瓶等步驟。(3)題給濃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c== mol·L-1= 18.4 mol·L-1,稀釋前后硫酸的物質的量不變,設所需題給硫酸的體積約為V L,則有0.5 L×0.5 mol·L-1=V L×18.4 mol·L-1,解得V≈0.013 6 L=13.6 mL。(5)用量筒量取題給硫酸試劑時,仰視量筒的刻度,量取的硫酸試劑的體積偏大,所配溶液濃度偏大,A項正確;向容量瓶中移液時,有少量液體濺出,硫酸的物質的量減少,所配溶液濃度偏小,B項錯誤;定容時仰視刻度線,所加入蒸餾水的體積偏大,所配溶液濃度偏小,C項錯誤;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對所配溶液濃度沒有影響,D項錯誤。例3 (1)2Fe+3Cl22FeCl3 在沉積的FeCl3固體下方加熱 (2)②⑤ (3)冷卻,使FeCl3沉積,便于收集產品 球形干燥管 (4)AD (5)2FeCl2+Cl2===2FeCl3解析 裝置A中鐵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鐵,B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卻FeCl3使其沉積,便于收集產品;為防止外界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使FeCl3潮解,所以用裝置C來吸水,裝置D中用FeCl2溶液吸收Cl2生成氯化鐵。(1)氯氣與鐵反應生成氯化鐵,第③步加熱后,生成的煙狀FeCl3大部分進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對沉積的FeCl3加熱,使其升華進入收集器。(4)氯氣是有毒氣體,為防止污染空氣,尾氣吸收試劑選用堿性物質,澄清石灰水中溶質氫氧化鈣的含量較少,吸收氯氣的效果不佳,NaOH溶液、堿石灰能完全吸收氯氣,故選A、D。(5)裝置D吸收氯氣屬于化合反應,根據元素守恒可知氯化亞鐵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Cl2+Cl2===2FeCl3。例4 (1)Ca(OH)2+CO2===CaCO3↓+H2O (2)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3)有 (4)除去氨氣和水蒸氣 吸收二氧化碳 偏大 (5)二氧化碳 將裝置B中產生的CO2全部趕入裝置D中 (6)DCE解析 (1)碳酸氫鈉、碳酸氫銨受熱分解都能產生二氧化碳,關閉止水夾2,打開止水夾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2)如果有氨氣生成,則氨氣進入酚酞溶液中會和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顯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3)由結論可知該膨松劑是碳酸氫鈉和碳酸氫銨的混合物。NaHCO3受熱分解生成Na2CO3、CO2、H2O,故硬質玻璃管中仍有固體剩余。(4)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能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硫酸能與氨氣反應生成硫酸銨,所以也可除去氨氣;裝置D中堿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氣體;裝置E是為了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入裝置D中,如果沒有裝置E,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會進入裝置D,造成測定結果偏大。(5)裝置A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停止加熱后,繼續通入空氣一段時間,目的是將裝置B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趕入裝置D中,否則會影響測定結果。(6)先將氣體通入裝置D中,將水蒸氣、二氧化碳除去,再通入裝置C中,裝置C的質量的增加量就是氨氣的質量,裝置E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中。(共40張PPT)第1章<<<本章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內容索引知識體系構建核心素養提升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構建1.2.3.摩爾(mol)g·mol-16.02×102322.4 L·mol-1返回核心素養提升認識化學科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從而增強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和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意識。化學研究重點是在原子、分子(微觀)水平上認識物質的結構、組成、性質和變化規律,并據此改變或創造物質(宏觀)。如在研究物質性質的實驗中,常通過觀察宏觀實驗現象進行驗證,并分析推理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從微觀的角度揭示物質變化的本質。核心素養提升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研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爆F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探究的思維品質和創新意識。例1 現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約為8.96 L。回答下列問題:(1)該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 。 典例剖析36 g·mol-1n(混合氣體)==0.4 mol,則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36 g·mol-1。(2)混合氣體中碳原子的個數: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典例剖析0.4NA1個CO分子和1個CO2分子中都含有1個碳原子,則混合氣體中碳原子的物質的量為0.4 mol,碳原子數為0.4NA。(3)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如圖裝置(濃硫酸作干燥劑),最后收集在氣球中。①氣球中收集到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典例剖析28氣體通過NaOH溶液時CO2被吸收,通過濃硫酸時H2O被吸收,最后收集在氣球中的氣體為CO,C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②標準狀況下,氣球中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為 。 典例剖析4.48 L根據題意可得聯立兩式解得n(CO)=n(CO2)=0.2 mol,則標準狀況下氣球中收集到的CO的體積為0.2 mol×22.4 L·mol-1=4.48 L。③氣球中收集到的氣體的電子總數為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典例剖析2.8NA1個CO分子中含14個電子,則氣球中收集到的CO所含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2 mol×14=2.8 mol,電子數為2.8NA。例2 (2023·寧波高一期中聯考)如圖是某硫酸試劑瓶標簽上的內容。某學生要配制480 mL 0.5 mol·L-1的H2SO4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除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外,還需要的主要儀器有 。 典例剖析硫酸 化學純(CP) (500 mL)品名:硫酸化學式:H2SO4相對分子質量:98密度:1.84 g·cm-3質量分數:98%500 mL容量瓶(2)容量瓶上標記有 (填序號)。 ①質量 ②溫度 ③刻度線 ④濃度 ⑤容積(3)所需題述硫酸試劑的體積為 mL。 典例剖析硫酸 化學純(CP) (500 mL)品名:硫酸化學式:H2SO4相對分子質量:98密度:1.84 g·cm-3質量分數:98%②③⑤13.6配制480 mL 0.5 mol·L-1 H2SO4溶液,需要500 mL 容量瓶,需要經過計算、量取、稀釋、移液、洗滌、定容、裝瓶等步驟。題給濃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c== mol·L-1=18.4 mol·L-1,稀釋前后硫酸的物質的量不變,設所需題給硫酸的體積約為V L,則有0.5 L×0.5 mol·L-1=V L×18.4 mol·L-1,解得V≈ 0.013 6 L=13.6 mL。典例剖析(4)在量取硫酸試劑后,進行了下列操作:①待稀釋后的硫酸溶液冷卻至室溫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餾水至液面距離容量瓶刻度線下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③將量取的硫酸試劑稀釋;④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將洗滌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確的順序是 (填序號)。第③步中稀釋硫酸試劑的操作是 。 典例剖析③①④②將硫酸試劑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5)下列操作會引起所配溶液濃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硫酸試劑時,仰視量筒的刻度B.向容量瓶中移液時,有少量液體濺出C.定容時仰視刻度線D.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典例剖析A用量筒量取題給硫酸試劑時,仰視量筒的刻度,量取的硫酸試劑的體積偏大,所配溶液濃度偏大,A項正確;向容量瓶中移液時,有少量液體濺出,硫酸的物質的量減少,所配溶液濃度偏小,B項錯誤;定容時仰視刻度線,所加入蒸餾水的體積偏大,所配溶液濃度偏小,C項錯誤;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對所配溶液濃度沒有影響,D項錯誤。典例剖析例3 (2023·錦州高一檢測)FeCl3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模擬工業流程制備無水FeCl3。已知:無水FeCl3在空氣中易潮解,加熱易升華。他們設計了制備無水FeCl3的實驗方案,裝置示意圖(加熱及夾持裝置略去)及操作步驟如下:典例剖析①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趕盡裝置中的空氣;③用酒精燈在鐵屑下方加熱至反應完成;④……⑤體系冷卻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H2趕盡Cl2,將收集器密封。典例剖析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第③步加熱后,生成的煙狀FeCl3大部分進入收集器,少量沉積在反應管A右端,要使沉積的FeCl3進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 典例剖析2Fe+3Cl2 2FeCl3在沉積的FeCl3固體下方加熱裝置A中鐵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鐵,B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卻FeCl3使其沉積,便于收集產品;為防止外界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使FeCl3潮解,所以用裝置C來吸水,裝置D中用FeCl2溶液吸收Cl2生成氯化鐵。氯氣與鐵反應生成氯化鐵,第③步加熱后,生成的煙狀FeCl3大部分進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對沉積的FeCl3加熱,使其升華進入收集器。典例剖析(2)操作步驟中,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 (填步驟序號)。 (3)裝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為_________ ;裝置C的名稱為 。 典例剖析②⑤冷卻,使FeCl3沉積,便于收集產品球形干燥管(4)為將尾氣吸收完全,在虛線框中可以使用的裝置有 (填字母)。典例剖析AD氯氣是有毒氣體,為防止污染空氣,尾氣吸收試劑選用堿性物質,澄清石灰水中溶質氫氧化鈣的含量較少,吸收氯氣的效果不佳,NaOH溶液、堿石灰能完全吸收氯氣,故選A、D。(5)裝置D吸收氯氣屬于化合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 典例剖析2FeCl2+Cl2裝置D吸收氯氣屬于化合反應,根據元素守恒可知氯化亞鐵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Cl2+Cl2===2FeCl3。===2FeCl3例4 膨松劑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它在面包制作過程中發生反應產生氣體,使面包變得松軟,膨松劑產生氣體的量是檢驗膨松劑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已知某膨松劑含碳酸氫鈉、碳酸氫銨中的一種或兩種,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該膨松劑進行了探究。典例剖析方程式為 。 探究Ⅰ:檢驗膨松劑的成分:在硬質玻璃管中加入該膨松劑,按如圖所示連接好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且裝置內空氣已排盡)。典例剖析[觀察與分析Ⅰ] 點燃酒精燈。(1)關閉止水夾2,打開止水夾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中有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Ca(OH)2+CO2===CaCO3↓+H2O碳酸氫鈉、碳酸氫銨受熱分解都能產生二氧化碳,關閉止水夾2,打開止水夾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2)打開止水夾2,關閉止水夾1,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說明產物中有氨氣。 典例剖析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如果有氨氣生成,則氨氣進入酚酞溶液中會和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顯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3)充分加熱后,硬質玻璃管中 (填“有”或“無”)固體剩余。 典例剖析有由結論可知該膨松劑是碳酸氫鈉和碳酸氫銨的混合物。NaHCO3受熱分解生成Na2CO3、CO2、H2O,故硬質玻璃管中仍有固體剩余。[實驗結論] 該膨松劑是碳酸氫鈉和碳酸氫銨的混合物。探究Ⅱ:測定該膨松劑受熱產生氣體的質量: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該膨松劑樣品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氣的質量(裝置氣密性良好,各裝置中氣體吸收劑足量)。典例剖析[觀察與分析Ⅱ](4)通過測定實驗前后裝置D的質量,其質量差即為樣品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裝置C的作用是 ,裝置D的作用是_______ ,若沒有裝置E,會造成測定結果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典例剖析除去氨氣和水蒸氣吸收二氧化碳偏大典例剖析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能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硫酸能與氨氣反應生成硫酸銨,所以也可除去氨氣;裝置D中堿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氣體;裝置E是為了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入裝置D中,如果沒有裝置E,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會進入裝置D,造成測定結果偏大。(5)實驗過程中必須向裝置內通入空氣,裝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 (填名稱)。停止加熱后,繼續通入空氣一段時間,目的是 。 典例剖析二氧化碳將裝置B中產生的CO2全部趕入裝置D中典例剖析裝置A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停止加熱后,繼續通入空氣一段時間,目的是將裝置B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趕入裝置D中,否則會影響測定結果。(6)若對裝置C、D、E連接順序進行調整,即可用于測定另一份同質量的相同樣品受熱分解產生的氨氣的質量。則裝置C、D、E連接順序為 ,通過測定實驗前后裝置C的質量,其質量差即為樣品產生氨氣的質量。 典例剖析DCE典例剖析先將氣體通入裝置D中,將水蒸氣、二氧化碳除去,再通入裝置C中,裝置C的質量的增加量就是氨氣的質量,裝置E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中。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章 本章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docx 第1章 本章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