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課題:海上日出內容分析: 《海上日出》是現代文學家巴金在1927年1月赴法國的船上即興創作的一篇散文,收錄于《海行的日出》。 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幾種不同景象,展現了日出這一偉大奇觀。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太陽升起時的情景,還寫了烏云蔽日和太陽終于沖破重圍、普照天地的情況,最后歸結到作者自身的感受,為“海上日出”作一禮贊,表達作者向往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感受中國現代散文的語言魅力,增強對祖國文學的熱愛與自信。 語言運用: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品味文中描寫日出的優美語句,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思維能力:通過分析課文,理解海上日出的變化過程及作者的觀察順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 審美創造:感受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體會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與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用文字描繪自然景象的興趣,嘗試進行簡單的寫景片段創作。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說出日出時的景象。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按太陽變化的順序寫景的方法。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寫景就像拍電影,鏡頭要一步一步移動,景物才能變得生動有趣。今天,我們就來學學這個“魔法鏡頭”的使用方法,讓你們的筆也變成神奇的畫筆,把心中的美景寫得活靈活現!準備好出發了嗎?讓我們一起開啟這場奇妙的寫作之旅吧! 活動流程:子任務一:探秘風景中的“順序密碼”——初探日出之美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第一節:品悟多變之趣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從巴金爺爺的文字“攝像機”中看到了太陽升起的壯麗瞬間。請同學們回憶上節課內容,誰能用動詞、巧妙串聯簡要復述海上日出這偉大的奇觀? 游戲設計說明:通過角色扮演激活舊知,為新知學習鋪墊語言基礎。 創設情境:同學們,歡迎來到“海上日出小導游”挑戰賽!請你們用給出的詞語和上節課的“日出路線圖”,向游客們介紹晴天日出景象,至少用3個新學詞語(如“鑲金邊”“重荷”“一剎那”)。 活動要求:隨機抽取2-3名學生,手持小喇叭道具模擬導游解說。 示例:各位游客,現在天邊出現了紅霞,轉眼間太陽露出小半邊臉,它像背著很重的行李一樣努力上升,最后一剎那跳出海面,發出奪目光芒! 點評: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反饋情況給予點評。 學生通過游戲,對文章內容的復習回顧,喚起上節課的記憶,為本節課重點感受海上日出的景象做鋪墊。設計意圖: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復習回顧,喚起學生記憶,為本節課重點感受海上日出的景象做鋪墊。第二節:對比閱讀·探秘“變裝太陽”1.合作探究: 教師導入:朗讀第4-5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巴金先生寫了哪幾種情況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學生反饋:寫出了兩種情況下海上日出的景色,分別是多云時和天邊有黑云時的日出。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今天再次走入文本,繼續跟隨巴金爺爺的腳步,去欣賞大自然的壯美之景。 ① 對比閱讀4-5段,完成表格:小組討論:按“找-說-填”三步完成表格。 天氣太陽樣子周圍景象作者感受晴天多云② 小組討論:哪個太陽最讓你驚喜?為什么? 2.重點句賞析·破解意境密碼。 出示課件:“這時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教師提出問題:作者又是怎么描寫有云時的海上日出的? 預設:作者在描寫有云時的日出,是不能像晴天時那樣清楚地看到日出的,太陽走進云層,透過云層射下來光線,照到水面上,一片燦爛的亮光,呈現一幅水天相接、水天一色的畫面。 聯想遷移: 聯系生活:你見過哪些分不清邊界的美景?(比如大霧中的群山,雨后積水的倒影...) 賞析天邊有黑云時: 出示課件: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 小組討論:“鑲”可以換成“描”和畫嗎? 出示課件:同學們進行對比朗讀,感受一下作者描寫的畫面。 A.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 B.替黑云描了一道發光的金邊。 C.替黑云畫了一道發光的金邊。 預設:我覺得不可以,因為用“鑲”更能體現黑云背后的太陽要沖破黑云的勢力,其威力勢不可擋。而“描”和“畫”很難體會到這種氣勢。 教師繼續追問:在天邊有黑云時,作者這樣描寫“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里可以把“染成”改為“涂成”嗎?為什么? 預設:我認為不可以,因為“染成”體現了慢慢變化的過程,而“涂成”速度之快讓人感覺不到云彩是慢慢變化的。 教師提問:通過早晨太陽的變化,不僅有晴天時的海上日出,還有走進云堆中的海上日出,更有黑云時的海上日出……這景象真是讓人陶醉,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預設:“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 教師繼續追問:作者巴金在結尾說“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這樣的反問句有什么作用? 預設:文章結尾作者用反問句發出贊嘆:既贊嘆雄偉奇麗的自然景觀,更贊嘆紅日的光明及其偉大的力量,引發讀者共鳴,表達了對海上日出這一壯觀景象的贊美和對光明的追求。 補充資料深刻感悟作者想要抒發的思想感情。《海上日出》是巴金1927年去巴黎留學的途中寫的。 那時候的中國貧窮、混亂、戰爭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但是,很多愛國人士不斷地在黑暗中摸索與奮斗,努力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巴金被這些愛國人士的行為感染,他踏上了上海赴巴黎留學的輪船,他堅信通過出國求學,一定能夠沖破這黑暗,給困難的中國帶來無限的光明。 教師總結:作者描寫多云時和天邊有黑云時的日出,分別抓住了這兩種景象的特點,將日出的景象寫得具體、形象。在寫景的時候,我們也要像作者一樣抓住景物的特點突出重點來寫,這樣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們邊想象畫面,邊有感情地讀一讀第4~5自然段吧。 獨立閱讀:默讀4-5段,用熒光筆劃出關鍵信息。 學生通過抓住“鑲”“沖”“染”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擬人手法的運用,把自己融入景物之間。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析句子,通過品析句子達到與文本對話的目的。既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給予學生交流、討論的機會,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讀懂課文,更有益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第三節:情感升華·對話巴金1.明信片寫作·情感輸出。 情境創設: 播放巴金紀錄片片段(執筆寫作畫面), 旁白:“巴金爺爺曾說,要把心交給讀者。”如果給他寄張明信片,你想說什么?" 支架提供: 親愛的巴金爺爺: 您筆下的海上日出讓我仿佛看到了______(畫面),特別是______(詞句)讓我______(感受)。我想告訴您,我也曾發現______(自然現象),以后我會像您一樣______(行動)。 分層指導: 基礎組:選擇課文插圖和支架句式完成填空式寫作。 提升組:自主創作,要求使用1個比喻句+1個時間詞。 2.分享交流·方法提煉 多元展示: 朗讀派:配樂朗讀明信片。 繪畫派:將明信片內容畫成簡筆畫并解說。 3.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眼睛像相機,捕捉光和影;心靈像畫家,描繪動與靜。課后你們將化身小作家,用巴金爺爺的方法描寫校園日出... 寫給巴金爺爺的明信片:“我想對您說______,因為______” 分享自己的明信片。設計意圖:通過書信表達深化情感體驗,提煉觀察與表達的寫作方法。提升:觀察校園日出/日落,寫50字觀察筆記。 拓展:收集不同古詩日出詩句制作日出卡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白居易《憶江南》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劉禹錫《竹枝詞》 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金熔。 ——[宋]梅堯臣《登泰山日觀峰》 積累:讀一讀劉白羽的《日出》(節選),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摘抄下來,和小伙伴們交流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