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學業水平階段性調研測試九年級化學(2025.04)本試卷共 8 頁,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60 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用 0.5mm 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P 31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I 127 Ba 137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 1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的要求)1.成語是中華民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下列成語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 杯弓蛇影 B. 火上澆油 C. 立竿見影 D. 刻舟求劍2.綠色低碳,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下列做法中,與這一主題不相符的是( )A. 隨意焚燒廢舊紙屑 B. 積極參與植樹造林C. 減少使用化石燃料 D. 大力倡導節約用電3.規范操作是實驗安全和成功的根本保證。以下實驗基本操作中,合理的是( )A. 稀釋濃硫酸 B. 測定溶液的 pH C. 移走蒸發皿 D. 稱量氫氧化鈉4.化學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以下做法中,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是( )A. 用酒精、碘酒或高溫來殺菌消毒 B. 用食醋除去熱水瓶內膽上的水垢C. 將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中防變質 D. 用碳酸鋇代替硫酸鋇做鋇餐檢查5.氮化鎵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自 1990 年起常用在發光二極管中。氮、鎵(Ga)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氮元素、鎵元素均為非金屬元素 B. 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C. 鎵原子結構示意圖中x的數值為 8 D. 氮化鎵的化學式為GaN6.下列對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中,錯誤的是( )A. 食物腐爛變質 —— 食物中的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B. 金剛石很硬,石墨很軟 —— 碳原子之間形成的化學結構不同C. 攪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 攪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更多D. 氯化鈉易溶于水不溶于植物油 —— 水分子與油分子對Na+、Cl 作用不同7.下表中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8.建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模型的建構正確的是( )A. 滅火原理 B. 地殼中元素含量 C. 反應類型 D. 溶液的酸堿性9.“推理” 是化學學習過程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金屬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由原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金屬B. 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因此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C.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常伴隨著能量改變,因此有能量改變的變化是化學變化D. 置換反應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因此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是置換反應10.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反應過程中,測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質量與加入鐵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a點,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白色沉淀B. c點,溶液中的溶質為Fe(NO3)2和Cu(NO3)2C. d點,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只含有一種物質D. e點,向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滴加稀鹽酸,無氣泡產生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的要求,全部選對得 4 分,選對兩個及以上但不全的得 3 分,選對一個得 2 分,有錯選的得 0 分)11.H2S的轉化是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重要研究課題,其物質轉化的部分流程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B. 脫硫過程需及時補充Fe2O3C. 反應①中所有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改變D. 反應②中參加反應的O2和生成的的SO2質量比為7:812.為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所采用的相應除雜質方案中,正確的是( )13.圖甲是Na2CO3、NaCl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t1℃時,將等質量的Na2CO3、NaCl兩種固體,分別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乙;升溫到t2℃時(不考慮水分蒸發),現象如圖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燒杯a中加入的固體為NaClB. t2℃時,燒杯a、b中均為不飽和溶液C. t1℃時,燒杯a中為飽和溶液,b中為不飽和溶液D. t2℃時,燒杯a、b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14.下列實驗設計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現有一份在空氣中長久暴露過的NaOH樣品,經測定,其含水量為9.4%,含Na2CO3 10.6%,其余為NaOH。現將100g 溶質質量分數為8.03%的稀鹽酸加入到此樣品中,恰好完全反應。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樣品中有20%NaOH變質 B. 實驗過程中產生氣體的質量為4.4gC. 最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12.87g D. 最終所得溶液的質量為109.56g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 小題,共60 分)16.(10分)(1)按要求從氮氣、硝酸鉀、甲烷、氫氧化鋇、氧化鈣、氫氧化銅中選擇合適的物質,將其化學式填寫在相應橫線上。①一種氣體燃料______ ②一種食品干燥劑______③一種復合肥料______ ④一種可溶性的堿______(2)遇到酸或堿時能發生特定的顏色變化的物質叫作酸堿指示劑。常用酸堿指示劑有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等。①酚酞(化學式為C20H14O4)屬于______(填 “無機物” 或 “有機物”);酚酞分子中,氫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為______(填最簡整數比),酚酞中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為______(填元素符號)。②小雪向盛有氫氧化鉀溶液(預先滴入3 滴紫色石蕊試液)的燒杯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利用數字化傳感器借助計算機繪制出溶液pH 隨所滴入稀硫酸質量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圖中M→N過程中,燒杯中溶液的堿性逐漸______(填 “增強”“減弱”“不變” 之一)。圖中M→P過程中,燒杯中溶液里K+的數量______(填 “增多”“減少”“不變” 之一)。當溶液顯紅色時,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填化學式)(不考慮紫色石蕊試液)。17.(13分)化學科學已經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1)秉承 “節能環保” 原則,新能源汽車引領汽車產業轉型,我國在此領域取得顯著成就。2024 年 11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 1000 萬輛。①鋼鐵是生產汽車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工業上常用CO來還原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冶煉金屬鐵,其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②傳統燃油汽車大多采用從石油里提煉的汽油或柴油作為燃料,石油屬于______(填 “可再生” 或 “不可再生”)能源。③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備受關注,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靈魂,大部分電動汽車使用鋰電池驅動。磷酸亞鐵鋰(化學式為LiFePO4)是構成鋰電池電極的一種新型材料,其中鋰元素的化合價為+ 1,則磷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價。④氫燃料電車其原理是通過固態儲氫裝置將氫氣高壓加注到汽車中。從微觀角度解釋,氫氣能被壓縮加注的原因是______。⑤汽車的配件中有 a. 合成橡膠輪胎 b. 鋁合金輪轂 c. 塑料保險杠 d. 鋼架車門 e. 玻璃車窗 f. 高強度丙綸纖維安全帶等;其中主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選項序號)。(2)農諺 “雷雨發莊稼” 是指空氣中的氮氣在雷電環境下,能轉變為含氮化合物,最終生成的硝酸隨雨水淋灑到大地,同土壤中的礦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鹽,其中氮元素是植物生長所需的重要的營養元素。硝酸的形成過程如下圖所示。①圖中單質X是一種常見氣體,其化學式為______。②反應 Ⅱ 在常溫下即可發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填 “化合”“分解”“置換”“氧化” 中的兩項)反應。③為了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圖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______(填化學式)。④在實驗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制取NO:則R的化學式為 。18.(12 分)氧氣與世間萬物如影隨形,動植物呼吸、燃料燃燒、鋼鐵冶煉等都需要氧氣。(1)自然界產生氧氣 —— 光合作用。如圖 1 所示,光合作用是大自然利用______能最成功的范例,請寫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______。(2)空間站中制取氧氣 —— 電解水。①電解水,理論上可獲得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______(填最簡整數比)。②原子利用率=(預期產物的質量/全部生成物的質量總和)×100%,電解水制氧氣的反應中,原子利用率為______(結果精確至 0.1%)。(3)工業制氧氣 —— 分離液態空氣。分離塔中,氮氣先蒸發出來,說明液氮的沸點比液氧的沸點______(填 “高” 或 “低”),該過程屬于______(填 “物理” 或 “化學”)變化。液氧和氧氣的化學性質相同,其原因是______。(4)生活中制取氧氣—— 家庭制氧機。①家庭制氧機的結構如圖 2 所示,其中加濕過濾器的作用:一是可以過濾雜質;二是增加氧氣濕度;三是可根據______來判斷產生氧氣的速率。②家用制氧機其主要原料為過碳酸鈉、二氧化錳和水。過碳酸鈉的化學式為2Na2CO3·3H2O,可縮寫SPC,其相對分子質量是314。過碳酸鈉加水溶解會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二氧化錳能加快其分解,化學方程式如下:。為得到一個人呼吸1小時所需氧氣的量(折算后質量約為 24g),試求理論上參加反應的過碳酸鈉的質量(寫出計算步驟,結果精確至 1g)。19.(13 分)(1)同學們到學校小農場參加勞動實踐活動,他們在倉庫發現了一袋化肥,由于外包裝上的字跡模糊,無法辨認,老師只記得該化肥成分是NH4NO3、(NH4)2SO4和CO(NH2)2中的一種。為了確定該化肥的成分,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小雪取該化肥少量于研缽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聞到刺激性氣味,她推斷該化肥一定不是______(填化學式)。②為進一步確定該化肥的成分,小雪又進行了以下實驗:取該化肥少量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后,再滴加適量稀鹽酸,沒有明顯實驗現象。她得出結論:該化肥是______(填化學式)。③小童稱取 15g 該化肥樣品(雜質不含氮元素,不反應)于試管中,再加入足量溶質質量分數為8% 的NaOH溶液,加熱,充分反應后共收集到3.4g 氨氣,該化肥中有效成分的質量分數為______(結果精確至 1%)。④下列關于化肥和農藥的說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填選項序號)A. 可用鐵桶配制農用殺菌劑波爾多液 B. 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C. 盡量不在烈日下施用碳酸氫銨化肥 D. 化肥和農藥對糧食增產有重要作用(2)實驗室有一包氯化鈉固體樣品,可能含有MgCl2、Ba(NO3)2、NaOH、CaCO3、Na2SO4五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化學小組的同學按下圖所示進行探究實驗,出現的現象如圖中所述。(設過程中所有可能發生的反應都恰好完全進行)結合上述信息進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問題:①氣體B的化學式為______,其水溶液的pH 7(填 “>”“<”“=” 之一)。②濾液F中,一定存在的酸根陰離子為 (填離子符號)。③寫出步驟 Ⅲ 中產生白色沉淀E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④根據上述實驗現象推斷,在氯化鈉樣品中,MgCl2 (填 “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無法確定” 之一),得出此結論的理由是 。20.(12 分)下圖所示為常見氣體制備、凈化、干燥、收集和進行實驗探究的部分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時,可重復選擇儀器),化學小組的同學利用其進行下列化學實驗。請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化學小組的同學以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在實驗室中制備并收集一瓶干燥、純凈的CO2氣體,按要求設計實驗裝置,連接儀器。①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②檢驗CO2中是否混有氯化氫氣體,可優選上述裝置中的______(填儀器序號字母),觀察到______現象,則證明混有該氣體。③同學們利用下圖中圖 1裝置,對CO2和NaOH溶液是否反應” 進行數字化實驗探究。實驗 1:常溫下,在盛滿CO2的燒瓶中滴加 80mL 蒸餾水;實驗 2:常溫下,在同樣的燒瓶中滴加 80mLNaOH的飽和溶液。實驗得到如圖 2 所示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填選項序號)。A. 實驗 1、2 得到的圖像分別是曲線Ⅰ和曲線ⅡB. 該實驗能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C. 曲線圖中AB段上升是因為加液體使燒瓶內CO2分子數增多D. 若將飽和NaOH溶液換成等體積的飽和石灰水,所得曲線完全相同④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利用杠桿原理設計了一套實驗裝置如圖 3 所示,向集氣瓶中通入一段時間的CO2后,右邊乒乓球會______(填 “上升”“下降”“不動” 之一)。(2)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楊酸,是一種用作解熱鎮痛、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藥。化學小組的同學查閱資料知,阿司匹林屬于有機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80。同學們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得的氧氣對阿司匹林的組成進行分析探究實驗,所選裝置按 “A→B1→F→B2→C→G” 的順序連接(實驗前檢驗裝置的氣密性,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都充分反應)。取 18g 阿司匹林進行實驗,反應前后的實驗數據見下表。①通過分析計算可得,該18g 阿司匹林中所含氧元素的質量為______g(結果精確至 0.1g)。②若去掉B1裝置會直接影響______(填名稱)元素的測量結果,會使該元素測量結果______(填 “偏大”“偏小”“無法確定” 之一)。③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得出阿司匹林的化學式為______。答案1.B 2.A 3.A 4.D 5.D 6.C 7.D 8.C 9.B 10.B11.BC 12.ABC 13.AC 14.AB 15.CD16.(1)①CH4 ② CaO ③KNO3 ④ Ba ( OH )2(2)①有機物 7:2 C ②減弱 不變 K2SO4、H2SO417.(1)①略 ②不可再生③+5 ④分子之間有間隔 ⑤ a 、 c 、 f(2)①O2 ②略 化合、氧化③ NO ④6 H2O18.(1)太陽 略 (2)①1:2 ②88.9%(3)低物理分子相同(4)①產生氣泡的速率②理論上參加反應的過碳酸鈉的質量為157g。19.(1)①CO (NH2)2 ②(NH4)2SO4 ③88% ④ A(2)①CO2 < ②NO3﹣、 CI﹣③Na2CO3+ Ba(NO3)2=2NaNO3+BaCO3↓或Na2CO3+BaCl2=2NaCl+BaCO3↓或Na2CO3+ Ba(OH )2=2NaOH+BaCO3↓或CO2+ Ba(OH )2=BaCO3↓+H2O④一定不存在 根據現象可知NaOH一定存在,若MgCl2存在,會與NaOH發生反應,則步驟III 中無法生成白色沉淀,所以MgCl2一定不存在(1)①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D 有白色沉淀出現 ③ CD④下降 (2)①6.4 ②氫 偏大 ③ C9H8O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