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七年級思品下冊(RJ)第四單元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第1課時走近法律課前自寶預習梳理要點夯實基礎、我們身邊的規則1.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人們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2.在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種。道德,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3.法律具有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生活離不開法律4.我國法律作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它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5.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6.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是我們應樹立的價值標準課堂達標訓練典題精選歸類突破◆知識點一我們身邊的規則1.(2015·.津中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揭示的道理是A.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沒有圓規就無法畫圓C.違反規則要受法律制裁D.社會規則束縛人的發展2.2014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的決定。這說明A.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D.只有軍事法律才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2014年5月23日至6月22日,新疆公安機關打掉32個暴力恐怖團伙,抓獲暴恐團伙犯罪嫌疑人380余名,公開宣判315人。這主要體現法律具有的特征是(C)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C.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知識點二生活離不開法律4.2016年春節長假,不少人仍在堅守崗位。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這說明法律具有作用(C)A.規范B.強制C.保護D.指引5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問題,加大了犯罪懲處力度,最高可判處死刑。這體現我國法律(C)A.通過解決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糾紛來維護公民合法權益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維護公民生命權最有效的方法C.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維護公民合法權益D.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共9張PPT)七年級思品下冊(RJ)第四單元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1.教材P82針對兩種不同現象,發表你的看法參考答案:左圖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道路暢通無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圖行人車輛各不相讓,交通秩序一片混亂。這說明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十分重要。社會生活離不開規購教材P83說一說在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不同的規則。參考答案:如法律規則、規章制度、技術規則、語言規比賽規則、游戲規則、邏輯規則、交通規則等,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類型:道德,紀律、規章,法律3.教材P86試作比較,并將下面的備選內容填入恰當的空格內。參考答案:第一行④⑧③;第二行⑦②⑤;第三行①⑥⑨。4.教材P86①一天中,你曾經歷或直接感受到參考答案:如衣——齊整潔凈;食——上課不吃零食住——孝敬父母;行——遵守交通秩序。上述衣方面的規則屬于道德的;食方面的規則屬于紀律的;行方面的規則屬于法律的。②將無法支撐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行,生活將變得混亂不堪,違法亂紀現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尤其離不開法律這種規則5.教材P86你在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參考答案:①如碰到過,處理方法:與之交涉,請求法律幫助等。②我們將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違法犯罪行為將得不到懲處,社會將會混亂不堪,人們的生活將無法正常進行;等等6.教材P88①你或你的家人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參考答案:①經歷略。②我們的合法權益將得不到有效保護等第2課時法不可違1.教材P89①一個要強的學生為什么會丟了大面子參考答案:①因為他沒有守規則,違反了法律。②可以避免。只要做到不違法就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2.教材P91結合上述情景材料,將下列備選答案填入適當的空格內參考答案:-:J、A、D、G;二:J、B、E、H;三:K、C、F、I。3.教材P92①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邊有人做過這些事嗎參考答案:①有人做過,如:擾亂公共秩序;散布謠言;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損毀路燈;私自開拆他人郵件;等等。②謊報險情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盜竊井蓋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毆打他人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亂刻亂畫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4.教材P92你能概括出刑事違法行為的特征嗎 參考答案:社會危害性:嚴重社會危害性;違反的法律:刑法;受到的懲罰:刑罰處罰。5.教材P93本案中的犯罪分子受到了什么處罰參考答案:受到了刑罰處罰。我國刑罰的種類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四種(共15張PPT)七年級思品下冊(RJ)第八課法律護我成長第1課時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課前自寶預習梳理要點夯實基礎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凡未滿18周歲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無限關懷,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3.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為保護我們設置了四道防線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4.家庭保護,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等5.學校保護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發展人身權利的維護、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6.社會保護包括對未成年人的社會文化保護、蒡動保護以及受教育權、財產權和人身權的保護等方面7.司法保護,要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專門保護措施課堂達標訓練典題精選歸類突破◆知識點一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下面關于未成年人的描述不正確的是(C)A.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B.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C.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D.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2.2015年3月30日是第20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全國的中小學都在這一天舉行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這是因為(B)①未成年人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崇高使命②未成年人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③家庭、學校、社會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效果不明顯④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夠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點撥】本題主要考查國家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必要性這一知識點①②④都是國家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重要原因,③不符合實際情況,故正確答案為選項B3.下列做法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B①爸爸發現十七歲的兒子小強在家里抽煙,將香煙沒收②網吧老板老李拒絕未成年人小貴在他經營的網吧上網③媽媽得知讀小學的兒子數學考試不及格,不讓其吃飯④某校七年級班主任張老師對經常遲到、曠課的小寶進行教育批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5·山東威海中考)2014年8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征求意見稿),面對社會征求意見。修改后的《守則》刪除了舊版中的“見義勇為,勇于斗爭”。該舉措表明A.違法犯罪行為與中小學生無關B.未成年人各方面還不夠成熟,應該受到無任何約東的保護C.國家加大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D.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已達到最優化(共13張PPT)七年級思品下冊(RJ)第2課時善用法律保護自己課前自寶預習梳理要點夯實基礎、求助有路1.我們維護權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2.能夠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的機構:如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3.維護合法權益的非訴訟手段:非訴訟手段,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過向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反映問題,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或者通過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爭議、糾紛,保障公民權益。敢打官司4.維護合法權益的訴訟手段:訴訟是維護我們合法權益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一種手段,是保護我們權益的最后屏障。訴訟通常分為三種類型: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5.我們自覺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維權,既是在維護法律的尊社會的穩定,也是在有效保護自己健康成長6.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知識點一求助有路在體育課學生自由活動時間,12名學生分兩組踢足球。比賽中,吳某踢球時濺起的石子將洪某右眼致傷(當時體育老師不在現場),經醫鑒,洪某被定為十級傷殘。據此,完成1-2題1.洪某的父母準備用法律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但他們對法律知道得不太多。為獲得法律服務和幫助,他們應當去①法律服務所②律師事務所③公證處④政府部門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2.洪某及其父母不正確的做法是①運用非訴訟手段維權②帶人去學校聚眾鬧事③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④自認倒霉,引以為戒A.①②B.①③C.②④3.重慶市云陽縣將“和為貴”的理念貫穿于執法、司法和矛盾糾紛調處的全過程,融入關懷、融入服務,使大量社會矛盾通過非訴訟手段得到了化解。這里的“非訴訟手段”是指通過向等各方面反映問題,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A)①政府有關部門②司法機關③人民團體④人民法院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知識點二敢打官司4.2014年5月18日《北京晨報》:患精神分裂癥的王某惱怒妻子不給錢治病,遂持刀將她殺害。在被判入獄十三年后,夫婦倆的兩子女將父親告上法庭,要求剝奪其對母親遺產的繼承權。你對此案的認識是(C)A.傷害了與父親的感情B.這屬于刑事訴訟案件C.這屬于民事訴訟案件D.法院不會受理此案件5.2014年8月28日《荊門日報》:七歲的張強(化名)與表哥在外婆家屋后的小河邊玩耍時,不慎滑入水坑,溺水身亡。外出打工的父母悲痛欲絕,一紙訴狀將荊門某鎮人民政府告上法庭。這一案件屬于A.刑事公訴B.行政訴訟C.刑事自訴D.民事訴訟(共14張PPT)七年級思品下冊(RJ)第2課時法不可違課前自寶預習梳理要點夯實基礎、誰都不能違法如果說道德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那么不違法則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違法行為的含義和分類: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將它們分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3.同犯罪相比,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比較小,稱為一般違法行為。但是,無論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都有一個共同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犯罪必受懲罰4.刑法是以國家的名義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分子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5.犯罪具有三個基本特征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刑罰當罰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6.我國刑罰的種類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課堂達標訓練典題精選歸類突破◆知識點一誰都不能違法1.一個人的一生有無數道防線,但最要緊的是要守住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線就是做人的底線。這條底線是A.有道B.不犯罪C.不違法D.守紀律2.周末,父親帶著劉麗去歌樂山與朋友聚會,長輩們打牌、聊天、喝酒,玩得很盡興。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晚,父親認為雖然酒后駕車違法,但交警可能已下班不會被查到,執意要開車回家。此時,劉麗應該對父親說BA.山路彎多坡陡,注意安全B.不能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C.萬一遇到交警,就繞道開D.被查到后頂多就是花點錢3.湖南小伙子葉某因打騷擾電話“成癮”,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10日、罰款500元的處罰。葉某的行為屬于(C)A.民事違法行為B.刑事違法行為C.行政違法行為D.違反道德行為4.(2015·湖北武漢中考)散播限制新車牌照謠言的某汽車銷售員,被拘留十天;因質量問題遭顧客起訴的某裝修公司,被責令賠償損失。他們的行為分別屬于(D)A.一般違法和嚴重違法B.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C.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D.行政違法和民事違法◆知識點二犯罪必受懲罰5.因借1元錢未成,中學生王某在爭執中向同學何某借來水果刀,將同學張某扎成重傷。王某、何某被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和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年。王某、何某(A)A.觸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罰處罰B.違反了民事法律法規,承擔了民事責任C.違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受到了行政制裁D.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受到的是治安處罰(共15張PPT)七年級思品下冊(RJ)第3課時防患于未然課前自寶預習梳理要點夯實基礎認清犯罪危害犯罪的危害:犯罪是對人類文明的挑戰,是侵害社會健康肌體的毒瘤。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要懂得:犯罪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都有嚴重危害2.那種認為自己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也不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加強自我防范3.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從違法行為到犯罪的軌跡4.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設專章規定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給我們劃清了明確的是非界限。作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我們應自覺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的尊嚴,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課堂達標訓練典題精選歸類突破◆知識點一認清犯罪危害從2014年起,廣東東莞全面實施“陽光行動—東莞市青少年健康成長守護工程”,力爭用三年的時間,實現青少年犯罪重要數據指標逐年下降。因為犯罪(D)①是對人類文明的挑戰②是侵害社會健康肌體的毒瘤③是青少年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④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都有嚴重危害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青少年犯罪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有人甚至將青少年犯罪與環境污染、販毒吸毒并列為世界三大公害。因此我們要①認清犯罪的危害②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③在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④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為了玩網絡游戲買“裝備”,16歲剛出頭的小林和“戰友”將黑手伸向了鐵路通訊電纜線,雖然只分得贓款40余元,卻被法院以破壞交通設施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小林的行為C B①危害了公共安全②破壞了家庭幸福③受到了法律制裁④毀掉了生前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點撥】本題主要考査犯罪的危害這一知識點,可用排除法解答。結合材料可知,④夸大了小林的行為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危害,錯誤。①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選項B。◆知識點二加強自我防范4.下邊漫畫告訴我們(C)A.犯罪只對自己具有監獄重危害性B.不良行為都會發展為違法犯罪上網少抽煙個未成年人的道路C.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D.走上犯罪道路,無法有效預防(共6張PPT)七年級思品下冊(RJ)第八課法律護我成長第1課時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1.教材P100結合小晨的經歷,說說國家制定專門法律參考答案:首先,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給予特殊保護。其次,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關系重大,需要國家給予特殊關注2.教材Pl01①家長整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為對嗎參考答案:①不對。沒有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以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和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為依據。②孝敬父母,長大后贍養父母等3.教材P102①學校保護我們健康成長,我們在學校參考答案:①尊敬老師、關心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等;團結同學,關心、幫助同學等;上課認真聽講,學會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②開展些有益于我們身心健康的活動,如籃球比賽、歌詠比賽、書法比賽等4.教材P103①針對未成年人的這些規定有必要嗎參考答案:①有必要。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容易使未成年人受到不良誘惑而陷入難以自拔的地步。色情暴力等對未成年人具有很大的腐蝕性,內容不健康,極易導致未成年人上癮,甚至直接誘導未成年人犯罪。②加強思想道徳修養,增強法制觀念和防范意識,不進不該進的地方,不看不該看的書刊、音像制品,自覺進行自我保護5.教材P104①下列行為是否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參考答案:①a.違反。理由:不符合家庭保護的要求b.沒有違反。理由: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c.沒有違反。理由: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學校保護d.沒有違反。理由:這屬于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e.違反。理由:違反了家庭保護的有關規定。②A.社會保護;B.家庭保護;C.司法保護;D.學校保護第2課時善用法律保護自己1.教材P105請你為小芳出主意,給她推薦能夠幫助她的機構,使她能繼續上學參考答案:向政府有關部門、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中心、婦女聯合會等機構反映問題,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如果采取這種非訴訟手段不能解決問題,她還可以采取訴訟手段,去打官司,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教材P107①分析本例,瑤瑤為什么能夠獲得賠償 ②瑤瑤的家長是通過什么方式討回公道的 參考答案:①因為訴訟是維護我們合法權益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一種手段,是保護我們權益的最后屏障②瑤瑤的家長是通過訴訟(打官司)的方式討回公道的。(共30張PPT)七年級思品下冊(RJ)第四單元小結單元重點整合考點一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違法行為的類別、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罰的種類;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直擊中考課程標準規定:“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懂得法律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因此,本考點一直是中考的命題熱點。命題角度主要包括:法律的特征、作用;違法、犯罪、刑罰;犯罪的危害;要防微杜漸,遠離違法犯罪等。預計今后中考對本考點的考查,將依托食品安全典型事件、腐敗分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件、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典型案件等熱點及相關漫畫來命題典題賞析例1.(江西中考)2013年“十一”長假首日,上海某旅行社一位女導游持假導游證帶團,被旅游執法部門依法罰款1000元,并沒收違法所得。這是旅游法實施后,全國開出的第一張罰單。這說明)A.持假證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B.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C.旅游法是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D.一般違法行為不及時改正可能導致犯罪【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涉及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區別、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作用以及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等,綜合性比較強。A項錯誤,因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女導游的行為并沒有構成犯罪;C項錯誤,因為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是刑法;D項錯誤,因為與材料內容不符。女導游因持假導游證帶團,被旅游執法部門依法罰款,說明“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選B項。【答案】B例2.(浙江溫州中考)請你按照“指出違法事實判斷違法性質一找出法律依據”的思路,對“中國式過馬路”現象進行分析,完成下表隨大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法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燈的人行律橫道,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鏈《刑法》接第一百三十三條……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并處罰金(1)+違法事實違法性質法律依據:《法》第()條有專家認為:過去,不論是“馬車時代”還是“自行車時代”,道路交通基本上是見縫插針、隨心所欲,缺少交通文化。而如今,“汽車時代”已經來臨,但與之相適應的現代交通文化卻沒有及時跟上(2)你認為塑造這種現代交通文化,行人和司機應作怎樣的共同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材習題答案.pptx 第1課時 走近法律.pptx 第2課時 法不可違.pptx 第3課時 防患于未然.pptx 教材習題答案.pptx 第1課時 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pptx 第2課時 善用法律保護自己.pptx 第四單元小結.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