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2章<<<階段重點突破練(三)一、物質常見分類方法及其應用1.(2023·山東菏澤高一期末)下列物質分類的正確組合是12345678910111213選項 混合物 化合物 單質 鹽A 食醋 KClO3 石墨 純堿B 氨水 鹽酸 銅 食鹽C NaCl 二氧化硫 鈉 碳酸鈣D CuSO4·5H2O CuCl2 水銀 NaHSO4√1415鹽酸是混合物,B錯誤;氯化鈉是純凈物,C錯誤;CuSO4·5H2O是鹽,屬于純凈物,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均能與堿發生反應②金屬氧化物不一定都是堿性氧化物,但堿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屬氧化物③蔗糖、硫酸鋇和水分別屬于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④鹽酸、純堿、醋酸鈉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⑤因為膠體的分散質微粒比溶液中溶質粒子大,所以膠體可以用過濾的方法把膠體的分散質微粒分離出來⑥氫氧化鐵膠體穩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膠粒直徑介于1~100 nm之間A.3個 B.4個 C.5個 D.6個√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①由定義和性質可知,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均能與堿發生反應,正確;②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堿性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例如Mn2O7,兩性氧化物例如Al2O3,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正確;③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均不導電,為非電解質;BaSO4的水溶液不易導電,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電離,BaSO4是強電解質;水能微弱電離,是弱電解質,正確;④純堿的化學式是Na2CO3,是鹽而不是堿,錯誤;141512345678910111213⑤雖然膠體的分散質微粒比溶液中溶質粒子大,但是能透過濾紙,所以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膠體的分散質微粒分離出來,錯誤;⑥氫氧化鐵膠體粒子吸附正電荷,氫氧化鐵膠體粒子之間相互排斥,這是氫氧化鐵膠體穩定存在的主要原因,錯誤。14153.歸納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圖示正確的是12345678910111213 A.化學反應分類 B.物質分類 C.地殼中元素含量 D.金屬的化學性質√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基本反應類型1415純凈物和混合物是并列關系,不是包含關系,且化合物屬于純凈物,B錯誤;地殼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為氧、硅、鋁、鐵等,C錯誤;金屬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是氧化物,不是鹽,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4.(2023·河南商丘高一檢測)甲、乙、丙三種物質間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如圖轉化,下列選項中符合轉化關系的是A.甲為硫酸鎂、乙為氯化鎂、丙為硝酸鎂B.甲為氧化銅、乙為氯化銅、丙為氫氧化銅C.甲為碳酸鈉、乙為二氧化碳、丙為碳酸鈣D.甲為氫氧化鈉、乙為氯化鈉、丙為硝酸鈉√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CuO、Cu(OH)2都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CuCl2,CuCl2可以和可溶性堿反應生成Cu(OH)2,但CuO不能一步轉化為Cu(OH)2,故不選B;Na2CO3、CaCO3都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CO2,Na2CO3可以和CaCl2反應生成CaCO3,CaCO3高溫分解生成CO2,故選C;NaOH轉化為NaCl和NaNO3都可以和相應的酸反應,NaCl可以和AgNO3反應轉化為NaNO3,但NaNO3不能一步轉化為NaCl,故不選D。1415二、膠體性質及在新情境下的應用5.(2024·北京豐臺區高一檢測)下列事實與膠體性質無關的是A.在豆漿里加入鹽鹵制作豆腐B.鹽堿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C.一束平行光線照射蛋白質溶液時,從側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利用活性炭凈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A項,屬于膠體的聚沉,不符合題意;B項,土壤膠體的分散質微粒帶電,鹽堿地中的鹽堿類物質易使膠體聚沉,不符合題意;C項,屬于丁達爾效應,不符合題意。14156.下列關于膠體的說法正確的有①膠體帶有電荷,所以可以發生電泳現象②向有污染的水中加入膠體,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③分離Fe(OH)3膠體和NaCl溶液可以使用半透膜④膠體具有介穩性,向膠體中加入電解質溶液可以使膠體發生聚沉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膠體之所以可以發生電泳現象,是因為膠粒帶有電荷,而膠體不帶電荷,①錯誤;膠體中膠粒直徑較大,不能透過半透膜,而溶液中溶質直徑較小,可以透過半透膜,所以可以使用半透膜分離Fe(OH)3膠體和NaCl溶液,③正確;膠體較穩定,是一種具有介穩性的分散系,向膠體中加入電解質溶液可以使膠體發生聚沉,④正確。14157.(2023·長沙長郡中學高一檢測)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與微粒的大小無直接關系的是5678910111213A B C D 過濾 滲析 蒸發 丁達爾效應√141512345678910111213懸濁液的分散質粒子不能通過濾紙,過濾利用了分散質粒子大小的不同進行分離,A不符合題意;膠體的分散質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能透過半透膜,滲析利用了分散質粒子大小的不同進行分離,B不符合題意;蒸發一般是指將溶液中的溶劑通過加熱使其除去,剩下溶質固體,與粒子的大小無關,C符合題意;膠體粒子能散射光線,產生丁達爾效應,與分散質粒子的大小有關,D不符合題意。141512348.淀粉溶液是一種膠體,并且淀粉遇到碘單質,可以出現明顯的藍色特征。現將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裝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餾水的燒杯內,過一段時間后,取燒杯中液體進行實驗,能證明半透膜完好無損的是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變藍C.加入BaCl2溶液無白色沉淀D.加入碘水變藍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因淀粉溶液是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則只要半透膜不破損,淀粉就不會進入燒杯中,取燒杯中液體進行實驗時,加入碘水就不變藍。131415三、離子反應及應用9.(2023·江西吉安高一檢測)下列離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個化學反應的是①C+2H+===CO2↑+H2O②H++OH-===H2O③Ag++Cl-===AgCl↓④Fe+Cu2+===Fe2++Cu⑤Ba2++2OH-+2H++S===BaSO4↓+2H2OA.①③ B.②④ C.⑤ D.沒有12345678910111213√1415①C+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鹽與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可溶性鹽,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②H++OH-===H2O可以表示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可溶性鹽和水,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③Ag++Cl-===AgCl↓可以表示硝酸銀與鹽酸或者可溶性氯化物反應,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④Fe+Cu2+===Fe2++Cu可以表示鐵與可溶性銅鹽反應,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⑤Ba2++2OH-+2H++S===BaSO4↓+2H2O可以表示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或者氫氧化鋇與硫酸氫鹽反應,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0.(2023·日照高一檢測)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氯氣溶于水:Cl2+H2O===2H++Cl-+ClO-B.Na2O與稀硫酸反應:Na2O+2H+===2Na++H2OC.用碳酸氫鈉作為抗酸藥中和胃酸:C+2H+===H2O+CO2↑D.稀硫酸和醋酸鈉(CH3COONa)溶液反應:H++CH3COONa===CH3COOH+Na+√12345678910111213141511.(2023·湖北麻城實驗高中高一月考)在甲、乙兩燒杯所盛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C、OH-6種離子(每種離子只能存在于一個燒杯中)。已知甲燒杯中溶液顯藍色,則乙燒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A.Cu2+、H+、S B.C、OH-、SC.Na+、OH-、C D.Na+、H+、S√123456789101112131415已知甲燒杯中溶液顯藍色,說明甲燒杯中一定含有Cu2+,而Cu2+與C、OH-不能大量共存,因此C、OH-只能在乙燒杯的溶液中,又因為H+與C、O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甲燒杯的溶液中含有H+,根據溶液顯電中性可知甲燒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Cu2+、H+、S,乙燒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Na+、OH-、C。12345678910111213141512.(2023·青島四區市高一期中)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無色透明溶液中:Ba2+、H+、Mn、I-B.加入鐵粉產生H2的溶液中:Ba2+、Na+、HC、Mg2+C.酸性溶液中:K+、Cu2+、S、Cl-D.使酚酞溶液顯紅色的溶液中:Na+、Fe3+、Cl-、N12345678910111213√1415Mn為有色離子,且在酸性條件下Mn能將I-氧化,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錯誤;加入鐵粉產生H2的溶液呈酸性,碳酸氫根離子能夠與氫離子反應,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錯誤;Cu2+、K+、Cl-、S之間不發生反應,且都不與H+反應,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C正確;使酚酞溶液顯紅色的溶液呈堿性,存在大量的OH-,Fe3+與OH-能發生反應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3.(2023·浙江嘉興高一期末)取某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取一定量的樣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過濾得到白色濾渣和無色溶液;②取白色濾渣,加入稀鹽酸,濾渣全部溶解,同時有氣體產生;③取①中無色溶液,通入適量CO2,產生白色沉淀。根據上述實驗現象,該固體樣品的成分可能是A.CaCO3、CuCl2、KOHB. CaCO3、CaCl2、NaClC.Na2CO3、BaCl2、NaOHD.KNO3、MgCl2、NaOH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A項,所給物質加水充分溶解產生Cu(OH)2藍色沉淀,與題意不符,錯誤;B項,所給物質加水溶解,取①中無色溶液(CaCl2和NaCl溶液)通入CO2氣體,不會產生CaCO3沉淀,與題意不符,錯誤;C項,所給物質加水充分溶解,可得到BaCO3白色沉淀,取白色濾渣加入稀鹽酸,濾渣全部溶解,有氣體CO2產生,①中無色溶液中可能有BaCl2剩余,與氫氧化鈉同時存在時,通入CO2氣體,可以產生白色沉淀,正確;D項,所給物質加水溶解產生Mg(OH)2沉淀,但向白色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體產生,與題意不符,錯誤。141514.(2023·湖北黃石高一檢測)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課外活動中,對某溶液進行了多次檢測,其中兩次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檢測次數 溶液中檢測出的粒子第①次 K+ Na+ C S Cl-第②次 K+ Na+ Ba2+ Cl- S(1)兩次檢測結果中第 次檢測結果明顯不正確。 ②1415(2)為了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同時存在S、C和Cl-,設計如下方案。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過量的硝酸,其目的是檢驗C并將其變成氣體除去,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第二步:再加入過量的 溶液[A.BaCl2、B.Ba(NO3)2,填字母],過濾,其目的是檢驗并除去 ,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 ; 第三步:再向濾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學式),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123456789101112132H++C===CO2↑+H2OBSBa2++S===BaSO4↓AgNO3Ag++Cl-===AgCl↓141515.化學不僅能創造新物質,還能分離提純物質。Ⅰ.用一種試劑除去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并寫出離子方程式。(1)Na2CO3溶液(NaHCO3),試劑 ,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 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可以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碳酸氫鈉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離子方程式:HC+OH-===H2O +C。12345678910111213NaOH溶液HC+OH-===H2O+C1415Ⅱ.現有含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雜質的NaNO3溶液,選擇適當的試劑除去雜質,得到純凈的NaNO3固體,實驗流程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學式)。 (3)③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3經過處理可以得到NaNO3固體,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雜質是 ,為了除去雜質,可向溶液3中加入適量的 。 BaSO4BaCO3Ba2++C===BaCO3↓、2Ag++C===Ag2CO3↓Na2CO3HNO31415由實驗流程可知,加入過量的硝酸鋇,生成硫酸鋇、碳酸鋇沉淀,然后在濾液中加入過量的硝酸銀,使氯離子全部轉化為氯化銀沉淀,在所得的濾液中加入過量的碳酸鈉,使溶液中銀離子、鋇離子完全沉淀,最后得到硝酸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液,加入稀硝酸,最后進行蒸發操作可以得到固體硝酸鈉。123456789101112131415作業16 階段重點突破練(三)(分值:100分)(選擇題1~13題,每小題5分,共65分)一、物質常見分類方法及其應用1.(2023·山東菏澤高一期末)下列物質分類的正確組合是 ( )選項 混合物 化合物 單質 鹽A 食醋 KClO3 石墨 純堿B 氨水 鹽酸 銅 食鹽C NaCl 二氧化硫 鈉 碳酸鈣D CuSO4·5H2O CuCl2 水銀 NaHSO4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均能與堿發生反應②金屬氧化物不一定都是堿性氧化物,但堿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屬氧化物③蔗糖、硫酸鋇和水分別屬于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④鹽酸、純堿、醋酸鈉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⑤因為膠體的分散質微粒比溶液中溶質粒子大,所以膠體可以用過濾的方法把膠體的分散質微粒分離出來⑥氫氧化鐵膠體穩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膠粒直徑介于1~100 nm之間A.3個 B.4個 C.5個 D.6個3.歸納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圖示正確的是( )基本反應類型A.化學反應分類 B.物質分類C.地殼中元素含量 D.金屬的化學性質4.(2023·河南商丘高一檢測)甲、乙、丙三種物質間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如圖轉化,下列選項中符合轉化關系的是 ( )A.甲為硫酸鎂、乙為氯化鎂、丙為硝酸鎂B.甲為氧化銅、乙為氯化銅、丙為氫氧化銅C.甲為碳酸鈉、乙為二氧化碳、丙為碳酸鈣D.甲為氫氧化鈉、乙為氯化鈉、丙為硝酸鈉二、膠體性質及在新情境下的應用5.(2024·北京豐臺區高一檢測)下列事實與膠體性質無關的是 ( )A.在豆漿里加入鹽鹵制作豆腐B.鹽堿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C.一束平行光線照射蛋白質溶液時,從側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利用活性炭凈水6.下列關于膠體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膠體帶有電荷,所以可以發生電泳現象②向有污染的水中加入膠體,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③分離Fe(OH)3膠體和NaCl溶液可以使用半透膜④膠體具有介穩性,向膠體中加入電解質溶液可以使膠體發生聚沉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2023·長沙長郡中學高一檢測)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與微粒的大小無直接關系的是 ( )A B過濾 滲析C D蒸發 丁達爾效應8.淀粉溶液是一種膠體,并且淀粉遇到碘單質,可以出現明顯的藍色特征。現將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裝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餾水的燒杯內,過一段時間后,取燒杯中液體進行實驗,能證明半透膜完好無損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變藍C.加入BaCl2溶液無白色沉淀D.加入碘水變藍三、離子反應及應用9.(2023·江西吉安高一檢測)下列離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個化學反應的是 ( )①C+2H+===CO2↑+H2O②H++OH-===H2O③Ag++Cl-===AgCl↓④Fe+Cu2+===Fe2++Cu⑤Ba2++2OH-+2H++S===BaSO4↓+2H2OA.①③ B.②④ C.⑤ D.沒有10.(2023·日照高一檢測)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氯氣溶于水:Cl2+H2O===2H++Cl-+ClO-B.Na2O與稀硫酸反應:Na2O+2H+===2Na++H2OC.用碳酸氫鈉作為抗酸藥中和胃酸:C+2H+===H2O+CO2↑D.稀硫酸和醋酸鈉(CH3COONa)溶液反應:H++CH3COONa===CH3COOH+Na+11.(2023·湖北麻城實驗高中高一月考)在甲、乙兩燒杯所盛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C、OH-6種離子(每種離子只能存在于一個燒杯中)。已知甲燒杯中溶液顯藍色,則乙燒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 ( )A.Cu2+、H+、S B.C、OH-、SC.Na+、OH-、C D.Na+、H+、S12.(2023·青島四區市高一期中)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無色透明溶液中:Ba2+、H+、Mn、I-B.加入鐵粉產生H2的溶液中:Ba2+、Na+、HC、Mg2+C.酸性溶液中:K+、Cu2+、S、Cl-D.使酚酞溶液顯紅色的溶液中:Na+、Fe3+、Cl-、N13.(2023·浙江嘉興高一期末)取某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取一定量的樣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過濾得到白色濾渣和無色溶液;②取白色濾渣,加入稀鹽酸,濾渣全部溶解,同時有氣體產生;③取①中無色溶液,通入適量CO2,產生白色沉淀。根據上述實驗現象,該固體樣品的成分可能是 ( )A.CaCO3、CuCl2、KOHB. CaCO3、CaCl2、NaClC.Na2CO3、BaCl2、NaOHD.KNO3、MgCl2、NaOH14.(14分)(2023·湖北黃石高一檢測)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課外活動中,對某溶液進行了多次檢測,其中兩次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檢測次數 溶液中檢測出的粒子第①次 K+ Na+ C S Cl-第②次 K+ Na+ Ba2+ Cl- S(1)兩次檢測結果中第 次檢測結果明顯不正確。 (2)為了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同時存在S、C和Cl-,設計如下方案。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過量的硝酸,其目的是檢驗C并將其變成氣體除去,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第二步:再加入過量的 溶液[A.BaCl2、B.Ba(NO3)2,填字母],過濾,其目的是檢驗并除去 ,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第三步:再向濾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學式),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15.(21分,每空3分)化學不僅能創造新物質,還能分離提純物質。Ⅰ.用一種試劑除去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并寫出離子方程式。(1)Na2CO3溶液(NaHCO3),試劑 ,離子方程式: 。 Ⅱ.現有含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雜質的NaNO3溶液,選擇適當的試劑除去雜質,得到純凈的NaNO3固體,實驗流程如圖所示。(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學式)。 (3)③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4)溶液3經過處理可以得到NaNO3固體,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雜質是 ,為了除去雜質,可向溶液3中加入適量的 。 答案精析1.A [鹽酸是混合物,B錯誤;氯化鈉是純凈物,C錯誤;CuSO4·5H2O是鹽,屬于純凈物,D錯誤。]2.A [①由定義和性質可知,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均能與堿發生反應,正確;②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堿性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例如Mn2O7,兩性氧化物例如Al2O3,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正確;③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均不導電,為非電解質;BaSO4的水溶液不易導電,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電離,BaSO4是強電解質;水能微弱電離,是弱電解質,正確;④純堿的化學式是Na2CO3,是鹽而不是堿,錯誤;⑤雖然膠體的分散質微粒比溶液中溶質粒子大,但是能透過濾紙,所以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膠體的分散質微粒分離出來,錯誤;⑥氫氧化鐵膠體粒子吸附正電荷,氫氧化鐵膠體粒子之間相互排斥,這是氫氧化鐵膠體穩定存在的主要原因,錯誤。]3.A [純凈物和混合物是并列關系,不是包含關系,且化合物屬于純凈物,B錯誤;地殼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為氧、硅、鋁、鐵等,C錯誤;金屬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是氧化物,不是鹽,D錯誤。]4.C [CuO、Cu(OH)2都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CuCl2,CuCl2可以和可溶性堿反應生成Cu(OH)2,但CuO不能一步轉化為Cu(OH)2,故不選B;Na2CO3、CaCO3都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CO2,Na2CO3可以和CaCl2反應生成CaCO3,CaCO3高溫分解生成CO2,故選C;NaOH轉化為NaCl和NaNO3都可以和相應的酸反應,NaCl可以和AgNO3反應轉化為NaNO3,但NaNO3不能一步轉化為NaCl,故不選D。]5.D [A項,屬于膠體的聚沉,不符合題意;B項,土壤膠體的分散質微粒帶電,鹽堿地中的鹽堿類物質易使膠體聚沉,不符合題意;C項,屬于丁達爾效應,不符合題意。]6.C [膠體之所以可以發生電泳現象,是因為膠粒帶有電荷,而膠體不帶電荷,①錯誤;膠體中膠粒直徑較大,不能透過半透膜,而溶液中溶質直徑較小,可以透過半透膜,所以可以使用半透膜分離Fe(OH)3膠體和NaCl溶液,③正確;膠體較穩定,是一種具有介穩性的分散系,向膠體中加入電解質溶液可以使膠體發生聚沉,④正確。]7.C [懸濁液的分散質粒子不能通過濾紙,過濾利用了分散質粒子大小的不同進行分離,A不符合題意;膠體的分散質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能透過半透膜,滲析利用了分散質粒子大小的不同進行分離,B不符合題意;蒸發一般是指將溶液中的溶劑通過加熱使其除去,剩下溶質固體,與粒子的大小無關,C符合題意;膠體粒子能散射光線,產生丁達爾效應,與分散質粒子的大小有關,D不符合題意。]8.B [因淀粉溶液是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則只要半透膜不破損,淀粉就不會進入燒杯中,取燒杯中液體進行實驗時,加入碘水就不變藍。]9.D [①C+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鹽與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可溶性鹽,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②H++OH-===H2O可以表示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可溶性鹽和水,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③Ag++Cl-===AgCl↓可以表示硝酸銀與鹽酸或者可溶性氯化物反應,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④Fe+Cu2+===Fe2++Cu可以表示鐵與可溶性銅鹽反應,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⑤Ba2++2OH-+2H++S===BaSO4↓+2H2O可以表示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或者氫氧化鋇與硫酸氫鹽反應,能夠表示一類反應,不符合題意。]10.B11.C [已知甲燒杯中溶液顯藍色,說明甲燒杯中一定含有Cu2+,而Cu2+與C、OH-不能大量共存,因此C、OH-只能在乙燒杯的溶液中,又因為H+與C、O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甲燒杯的溶液中含有H+,根據溶液顯電中性可知甲燒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Cu2+、H+、S,乙燒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Na+、OH-、C。]12.C [Mn為有色離子,且在酸性條件下Mn能將I-氧化,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錯誤;加入鐵粉產生H2的溶液呈酸性,碳酸氫根離子能夠與氫離子反應,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錯誤;Cu2+、K+、Cl-、S之間不發生反應,且都不與H+反應,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C正確;使酚酞溶液顯紅色的溶液呈堿性,存在大量的OH-,Fe3+與OH-能發生反應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錯誤。]13.C [A項,所給物質加水充分溶解產生Cu(OH)2藍色沉淀,與題意不符,錯誤;B項,所給物質加水溶解,取①中無色溶液(CaCl2和NaCl溶液)通入CO2氣體,不會產生CaCO3沉淀,與題意不符,錯誤;C項,所給物質加水充分溶解,可得到BaCO3白色沉淀,取白色濾渣加入稀鹽酸,濾渣全部溶解,有氣體CO2產生,①中無色溶液中可能有BaCl2剩余,與氫氧化鈉同時存在時,通入CO2氣體,可以產生白色沉淀,正確;D項,所給物質加水溶解產生Mg(OH)2沉淀,但向白色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體產生,與題意不符,錯誤。]14.(1)② (2)2H++C===CO2↑+H2O B S Ba2++S===BaSO4↓ AgNO3 Ag++Cl-===AgCl↓15.(1)NaOH溶液 HC+OH-===H2O+C(2)BaSO4 BaCO3 (3)Ba2++C===BaCO3↓、2Ag++C===Ag2CO3↓(4)Na2CO3 HNO3解析 Ⅰ.(1)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可以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碳酸氫鈉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離子方程式:HC+OH-===H2O+C。Ⅱ.由實驗流程可知,加入過量的硝酸鋇,生成硫酸鋇、碳酸鋇沉淀,然后在濾液中加入過量的硝酸銀,使氯離子全部轉化為氯化銀沉淀,在所得的濾液中加入過量的碳酸鈉,使溶液中銀離子、鋇離子完全沉淀,最后得到硝酸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液,加入稀硝酸,最后進行蒸發操作可以得到固體硝酸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作業16 階段重點突破練(三).docx 第2章 階段重點突破練(三).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