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課件 練習,共2份)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課件 練習,共2份)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相互作用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關于重力、彈力和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自由下落的石塊速度越來越大,說明石塊所受的重力越來越大
能把線織成布,把布縫成衣服,靠的是紗線之間靜摩擦力的作用
輕繩彈力方向一定沿繩的收縮方向,輕桿的彈力方向也一定沿桿方向
勁度系數(shù)越大的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
2.體操比賽中,運動員站在水平的平衡木上處于靜態(tài)平衡狀態(tài),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平衡木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對平衡木的壓力大小
平衡木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平衡木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平衡木對人有摩擦力
人受到支持力是因為腳底發(fā)生了形變
3.(2023·山東卷,2)餐廳暖盤車的儲盤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彈簧等間距豎直懸掛在水平固定圓環(huán)上,下端連接托盤。托盤上疊放若干相同的盤子,取走一個盤子,穩(wěn)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補平。已知單個盤子的質(zhì)量為300 g,相鄰兩盤間距1.0 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  )
10 N/m 100 N/m 200 N/m 300 N/m
4.(2024·陜西西安長安一中高一期末)如圖所示,被輕繩系住靜止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若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小球受到的重力G的兩個分力方向分別是圖中的 (  )
1和4 2和43和4 1和3
5.(2024·四川南充高一期末)如圖,一光滑圓環(huán)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環(huán)上套著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間由細繩連接,小球恰好都能保持靜止。此時細繩與水平線成30°角,B球與環(huán)中心O處于水平面上。小球A質(zhì)量m與小球B質(zhì)量M的關系是 (  )
m=M m=M m=M m=2M
6.(2024·廣西百色高一校考期末)一檔電視節(jié)目通過洪水自救模擬實驗為大眾普及洪水生存指南,實驗發(fā)現(xiàn):大家平行于洪水流向緊挨著站成一縱列,可以有效抵抗水對身體的沖擊力(如圖甲),建立如圖乙所示的物理模型:某時刻用力F推物塊1,五個質(zhì)量相等的物塊恰好未推動,已知物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相同,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物塊2、3、4、5受到前一物塊的彈力大小相等
物塊2對物塊3的彈力大小為F
物塊2與3、3與4間的彈力之比為2∶3
若僅增大物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則物塊間的彈力可能為0
7.(2024·四川宜賓高一期末)如圖所示,木板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為光滑鉸鏈。輕桿一端與鉸鏈O連接,另一端連接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A。現(xiàn)將輕繩一端拴在小球A上,另一端通過光滑的定滑輪O'由力F牽引,定滑輪位于O的正上方,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改變力F的大小使小球A和輕桿從圖示位置緩慢運動到O'正下方,木板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整個過程中 (  )
外力F逐漸變小 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變小
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變小 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變大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如圖所示,A、B兩球用輕桿相連,用兩根細線l1、l2將它們懸掛在水平天花板上的O點,現(xiàn)有一水平拉力T作用于小球B上,使A、B兩球和輕桿組成的系統(tǒng)保持靜止狀態(tài)且A、B兩球在同一水平線上,細線l1垂直于輕桿,已知兩球的重力均為G,輕桿與細線l1的長度均為L,則 (  )
細線l2的拉力大小為2G 細線l2的拉力大小為G
水平拉力T的大小為2G 水平拉力T的大小為G
9.如圖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為圓周的柱狀物體A,A與墻面之間放一光滑的圓柱形物體B,對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個裝置保持靜止。若將A的位置向左移動稍許,整個裝置仍保持平衡,則 (  )
水平外力F不變   墻對B的作用力增大
地面以A的支持力增大 B對A的作用力減小
10.(2024·廣西南寧高一統(tǒng)考期末)如圖,斜面的傾角α=30°,物體的質(zhì)量m=2 kg,勁度系數(shù)k=120 N/m的輕彈簧平行于斜面,輕彈簧長度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P、Q兩點之間的距離xPQ=0.15 m。物體放在P、Q之間任何位置都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而超過這一范圍,物體就會沿斜面滑動。若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物體在P點和Q點,輕彈簧分別處于伸長和壓縮狀態(tài)
物體在P點和Q點,輕彈簧分別處于伸長和伸長狀態(tài)
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靜max=9 N
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靜max=8 N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7分)(2024·廣東湛江高一期末)某同學在“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的關系”時,將輕質(zhì)彈簧豎直懸掛,彈簧下端掛一個托盤,在托盤中增添砝碼,改變彈簧的彈力,通過旁邊豎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讀出彈簧末端指針的位置x,實驗得到了彈簧指針位置x與托盤中砝碼質(zhì)量m的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9.8 m/s2。回答下列問題:
甲           乙   
(1)某次測量如圖甲所示,指針指示的刻度值為    cm(2分)(刻度尺單位為cm)。
(2)從圖乙可求得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N/m(2分)(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1位)。
(3)另一同學采用相同的方式做該實驗時,以下的實驗操作中,不影響實驗結果的是    (3分)。
A.刻度尺零刻度未與彈簧上端對齊
B.讀取指針指示的刻度值時,選擇彈簧指針上下運動最快的位置讀取
C.實驗中未測量托盤的質(zhì)量
12.(8分)如圖甲所示,實驗小組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先將白紙貼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將橡皮筋的一端用圖釘固定在白紙上的O點,讓橡皮筋處于原長。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1)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將橡皮筋的P端拉至O1點,此時拉力的大小F可由彈簧測力計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F的大小為    N(2分)。
(2)用兩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同時拉橡皮筋的P端,再次將P端拉到O1點。此時觀察到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F1=2.50 N,F2=2.60 N,方向如圖丙的虛線所示。
(3)用1 cm的線段表示1 N的力,以O1點為作用點,請用力的圖示畫出這兩個共點力的合力F合(2分),F合的大小為    N(2分)(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4)通過比較    (2分)這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實驗結論。
13.(10分)如圖所示,一根彈簧其自由端B在未懸掛重物時,正對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掛上重力為100 N的重物時正對著刻度20 cm,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
(1)(5分)當彈簧分別掛50 N和150 N的重物時,求彈簧的自由端B所對刻度;
(2)(5分)若彈簧的自由端B所對刻度是18 cm,求這時彈簧下端所掛重物的重力大小。
14.(14分)(2024·綿陽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兩個質(zhì)量均為m=0.5 kg的小環(huán)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長桿上,兩根長度均為L的輕繩一端系在小環(huán)上,另一端系在質(zhì)量為M=1 kg的木塊上,兩小環(huán)保持靜止。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1)(7分)求桿對每個小環(huán)的支持力大小;
(2)(7分)若小環(huán)與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求兩環(huán)之間的最大距離。
15.(15分)如圖所示,重力為25 N的物塊甲通過三段輕繩懸掛,三段輕繩的結點為O,輕繩OB平行于傾角為θ=37°的斜面,且B端與放置在斜面上的重力為100 N的物塊乙相連,輕繩O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也為θ=37°,物塊甲、乙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輕繩OB始終與斜面平行(sin 37°=0.6,cos 37°=0.8)。求:
(1)(5分)輕繩OA、OB受到的拉力大小TOA、TOB;
(2)(5分)物塊乙所受的摩擦力;
(3)(5分)若斜面光滑,用一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在乙物塊上,使其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水平推力F的大小。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相互作用
1.B [自由落體運動是只受重力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增大,所受重力不變,故A錯誤;紗線之間存在靜摩擦力作用,保持相對靜止,所以可以把線織成布,把布縫成衣服,故B正確;輕繩彈力方向一定沿繩的收縮方向,輕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方向,故C錯誤;根據(jù)胡克定律F= kx知,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不僅跟勁度系數(shù)有關,還跟彈簧的形變量有關,故D錯誤。]
2.A [根據(jù)相互作用力可知平衡木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平衡木的壓力大小相等,不是平衡力,故A正確,B錯誤;體操運動員站在水平的平衡木上處于靜態(tài)平衡狀態(tài),平衡木對人沒有摩擦力,故C錯誤;人受到支持力是因為平衡木發(fā)生了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力,故D錯誤。]
3.B [由題知,取走一個盤子,穩(wěn)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補平,則說明一個盤子的重力可以使彈簧產(chǎn)生的形變量等于相鄰兩盤間距,則有mg=3kx,解得k=100 N/m,故B正確。]
4.C [圖中小球重力G的實際效果分別是拉緊輕繩和壓緊斜面,因此若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則兩個分力的方向分別是沿繩方向斜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下,分別是圖中的3和4,故C正確。]
5.D [
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對B球,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Tsin 30°=Mg,解得T=2Mg,方向由B指向A;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細繩與OA的夾角和O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30°,對A球,根據(jù)平衡條件以及對稱性可知T=mg,解得m=2M,故D正確。]
6.D [假設每個物塊質(zhì)量都是m,對五個物塊整體進行分析,由于恰好未推動,可知所受摩擦力為最大靜摩擦力,根據(jù)受力平衡可得F=5μmg,對物塊2、3、4、5構成的整體進行分析可得F12=4μmg=,同理可得F23=3μmg=,F(xiàn)34=2μmg=,F(xiàn)45=μmg=,故A、B、C錯誤;若僅增大物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則用力F推物塊1時,物塊1可能推不動,此時其他物塊間沒有彈力,故D正確。]
7.A [
對小球A進行受力分析,三力構成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兩三角形相似,因此==;緩慢運動過程AO′越來越小,則F逐漸減小,由于OA長度不變,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不變,故A正確,B錯誤;對木板,根據(jù)平衡條件有N=mBg+F′cos θ,f=F′sin θ,由于桿對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不變,但桿的作用力與豎直方向的
夾角越來越小,所以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增大,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故C、D錯誤。]
8.BD [因為A球受到細線l1的拉力與其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輕桿對A球的作用力為零,則輕桿對B球的作用力也為零,故B球只受到重力G、細線l2的拉力T′和水平拉力T的作用,根據(jù)力的正交分解和力的平衡條件有T=G,T′=G,所以B、D正確。]
9.AD [
對物體B受力分析如圖所示,A的位置左移,θ角減小,則墻對B的作用力N1=Gtan θ,故N1減小,B對A的作用力為N′=N=,N′減小,故B錯誤,D正確;以A、B為整體受力分析,受到總重力,地面支持力,推力F和墻壁的彈力,根據(jù)平衡條件有N1=F,所以水平外力F減小,故A正確;地面對A的支持力等于兩個物體的重力,所以該力不變,故C錯誤。]
10.BC [物體在P點恰好不上滑,在Q點恰好不下滑,可知物體所受最大靜摩擦力方向在P點沿斜面向下,在Q點沿斜面向上,結合胡克定律,可得kxPQ=2f靜max,解得f靜max=9 N,故C正確,D錯誤;因為f靜max11.(1)18.00 (2)4.9 (3)C
解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為0.1 cm,故讀數(shù)為18.00 cm。
(2)由圖可知,圖像的斜率的倒數(shù)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故k= N/m=4.9 N/m。
(3)該實驗操作中,刻度尺的零刻度須與彈簧上端對齊,才能準確測量彈簧長度,故選項A錯誤;在讀取指針指示的刻度值時,應讓彈簧指針靜止之后再讀取,故選項B錯誤;本實驗中可采用圖像進行處理,故托盤的質(zhì)量可以不測量,故選項C正確。
12.(1)4.30 (3)見解析圖 4.40(4.30~4.50 N均可) (4)F和F合
解析 (1)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刻度為0.1 N,則F的大小為4.30 N。
(3)畫出這兩個共點力的合力F合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F合的大小為4.40 N(4.30~4.50 N均可)。
(4)通過比較F和F合這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實驗結論。
13.(1)10 cm 30 cm (2)90 N
解析 (1)設掛50 N和150 N重物時,彈簧的自由端B所對刻度是x1、x2,由胡克定律F=kx得=,=
解得x1=10 cm,x2=30 cm。
(2)設彈簧的自由端B所對刻度是18 cm時,所掛重物的重力大小為G,
由胡克定律可得=
解得G=90 N。
14.(1)10 N (2)L
解析 (1)對兩個小環(huán)和木塊整體由平衡條件得
2N=(M+2m)g
解得N=Mg+mg=10 N。
(2)小環(huán)剛好不滑動時,兩環(huán)間的距離最大,此時小環(huán)受到的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設此時繩拉力大小為T,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對木塊由平衡條件得
2Tcos θ=Mg
對小環(huán)由平衡條件得Tsin θ=μN
聯(lián)立解得θ=30°
由幾何關系可得,兩環(huán)之間的最大距離為
d=2Lsin θ=L。
15.(1)20 N 15 N (2)75 N,方向沿斜面向上 (3)93.75 N
解析 (1)對結點O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TOA=G甲cos θ=25×0.8 N=20 N
TOB=G甲sin θ=25×0.6 N=15 N。
(2)物塊乙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力平衡,對乙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OB繩的拉力以及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沿著斜面方向有
f=G乙sin θ+TOB=100×0.6 N+15 N=75 N
方向沿斜面向上。
(3)若斜面光滑,對乙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OB繩的拉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推力F,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沿著斜面方向有
Fcos θ=G乙sin θ+TOB
解得F=93.75 N。(共30張PPT)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B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關于重力、彈力和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塊速度越來越大,說明石塊所受的重力越來越大
B.能把線織成布,把布縫成衣服,靠的是紗線之間靜摩擦力的作用
C.輕繩彈力方向一定沿繩的收縮方向,輕桿的彈力方向也一定沿桿方向
D.勁度系數(shù)越大的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
解析 自由落體運動是只受重力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增大,所受重力不變,故A錯誤;紗線之間存在靜摩擦力作用,保持相對靜止,所以可以把線織成布,把布縫成衣服,故B正確;輕繩彈力方向一定沿繩的收縮方向,輕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方向,故C錯誤;根據(jù)胡克定律F= kx知,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不僅跟勁度系數(shù)有關,還跟彈簧的形變量有關,故D錯誤。
A
2.體操比賽中,運動員站在水平的平衡木上處于靜態(tài)平衡狀態(tài),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衡木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對平衡木的壓力大小
B.平衡木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平衡木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平衡木對人有摩擦力
D.人受到支持力是因為腳底發(fā)生了形變
解析 根據(jù)相互作用力可知平衡木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平衡木的壓力大小相等,不是平衡力,故A正確,B錯誤;體操運動員站在水平的平衡木上處于靜態(tài)平衡狀態(tài),平衡木對人沒有摩擦力,故C錯誤;人受到支持力是因為平衡木發(fā)生了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力,故D錯誤。
B
3.(2023·山東卷,2)餐廳暖盤車的儲盤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彈簧等間距豎直懸掛在水平固定圓環(huán)上,下端連接托盤。托盤上疊放若干相同的盤子,取走一個盤子,穩(wěn)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補平。已知單個盤子的質(zhì)量為300 g,相鄰兩盤間距1.0 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
A.10 N/m B.100 N/m C.200 N/m D.300 N/m
解析 由題知,取走一個盤子,穩(wěn)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補平,則說明一個盤子的重力可以使彈簧產(chǎn)生的形變量等于相鄰兩盤間距,則有mg=3kx,解得k=100 N/m,故B正確。
C
4.(2024·陜西西安長安一中高一期末)如圖所示,被輕繩系住靜止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若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小球受到的重力G的兩個分力方向分別是圖中的(  )
A.1和4 B.2和4 C.3和4 D.1和3
解析 圖中小球重力G的實際效果分別是拉緊輕繩和壓緊斜面,因此若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則兩個分力的方向分別是沿繩方向斜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下,分別是圖中的3和4,故C正確。
D
5.(2024·四川南充高一期末)如圖,一光滑圓環(huán)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環(huán)上套著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間由細繩連接,小球恰好都能保持靜止。此時細繩與水平線成30°角,B球與環(huán)中心O處于水平面上。小球A質(zhì)量m與小球B質(zhì)量M的關系是(  )
解析 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對B球,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Tsin 30°=Mg,解得T=2Mg,方向由B指向A;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細繩與OA的夾角和O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30°,對A球,根據(jù)平衡條件以及對稱性可知T=mg,解得m=2M,故D正確。
D
6.(2024·廣西百色高一校考期末)一檔電視節(jié)目通過洪水自救模擬實驗為大眾普及洪水生存指南,實驗發(fā)現(xiàn):大家平行于洪水流向緊挨著站成一縱列,可以有效抵抗水對身體的沖擊力(如圖甲),建立如圖乙所示的物理模型:某時刻用力F推物塊1,五個質(zhì)量相等的物塊恰好未推動,已知物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相同,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7.(2024·四川宜賓高一期末)如圖所示,木板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為光滑鉸鏈。輕桿一端與鉸鏈O連接,另一端連接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A。現(xiàn)將輕繩一端拴在小球A上,另一端通過光滑的定滑輪O′由力F牽引,定滑輪位于O的正上方,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改變力F的大小使小球A和輕桿從圖示位置緩慢運動到O′正下方,木板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整個過程中(  )
A.外力F逐漸變小 B.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變小
C.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變小 D.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變大
BD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如圖所示,A、B兩球用輕桿相連,用兩根細線l1、l2將它們懸掛在水平天花板上的O點,現(xiàn)有一水平拉力T作用于小球B上,使A、B兩球和輕桿組成的系統(tǒng)保持靜止狀態(tài)且A、B兩球在同一水平線上,細線l1垂直于輕桿,已知兩球的重力均為G,輕桿與細線l1的長度均為L,則(  )
AD
A.水平外力F不變   B.墻對B的作用力增大
C.地面以A的支持力增大   D.B對A的作用力減小
BC
10.(2024·廣西南寧高一統(tǒng)考期末)如圖,斜面的傾角α=30°,物體的質(zhì)量m=2 kg,勁度系數(shù)k=120 N/m的輕彈簧平行于斜面,輕彈簧長度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P、Q兩點之間的距離xPQ=0.15 m。物體放在P、Q之間任何位置都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而超過這一范圍,物體就會沿斜面滑動。若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在P點和Q點,輕彈簧分別處于伸長和壓縮狀態(tài)
B.物體在P點和Q點,輕彈簧分別處于伸長和伸長狀態(tài)
C.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靜max=9 N
D.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靜max=8 N
解析 物體在P點恰好不上滑,在Q點恰好不下滑,可知物體所受最大靜摩擦力方向在P點沿斜面向下,在Q點沿斜面向上,結合胡克定律,可得kxPQ=2f靜max,解得f靜max=9 N,故C正確,D錯誤;因為f靜max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7分)(2024·廣東湛江高一期末)某同學在“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的關系”時,將輕質(zhì)彈簧豎直懸掛,彈簧下端掛一個托盤,在托盤中增添砝碼,改變彈簧的彈力,通過旁邊豎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讀出彈簧末端指針的位置x,實驗得到了彈簧指針位置x與托盤中砝碼質(zhì)量m的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9.8 m/s2。回答下列問題:
甲           乙   
甲           乙   
(1)某次測量如圖甲所示,指針指示的刻度值為________cm(刻度尺單位為cm)。
(2)從圖乙可求得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________N/m(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1位)。
(3)另一同學采用相同的方式做該實驗時,以下的實驗操作中,不影響實驗結果的是________。
A.刻度尺零刻度未與彈簧上端對齊
B.讀取指針指示的刻度值時,選擇彈簧指針上下運動最快的位置讀取
C.實驗中未測量托盤的質(zhì)量
甲           乙   
答案 (1)18.00 (2)4.9 (3)C
解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為0.1 cm,故讀數(shù)為18.00 cm。
甲           乙   
(3)該實驗操作中,刻度尺的零刻度須與彈簧上端對齊,才能準確測量彈簧長度,故選項A錯誤;在讀取指針指示的刻度值時,應讓彈簧指針靜止之后再讀取,故選項B錯誤;本實驗中可采用圖像進行處理,故托盤的質(zhì)量可以不測量,故選項C正確。
12.(8分)如圖甲所示,實驗小組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先將白紙貼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將橡皮筋的一端用圖釘固定在白紙上的O點,讓橡皮筋處于原長。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1)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將橡皮筋的P端拉至O1點,此時拉力的大小F可由彈簧測力計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F(xiàn)的大小為________N。
(2)用兩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同時拉橡皮筋的P端,再次將P端拉到O1點。此時觀察到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F1=2.50 N,F(xiàn)2=2.60 N,方向如圖丙的虛線所示。
(3)用1 cm的線段表示1 N的力,以O1點為作用點,請用力的圖示畫出這兩個共點力的合力F合,F(xiàn)合的大小為________N(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4)通過比較________這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實驗結論。
答案 (1)4.30 (3)見解析圖 4.40(4.30~4.50 N均可) (4)F和F合
解析 (1)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刻度為0.1 N,則F的大小為4.30 N。
(3)畫出這兩個共點力的合力F合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F合的大小為4.40 N(4.30~4.50 N均可)。
(4)通過比較F和F合這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實驗結論。
13.(10分)如圖所示,一根彈簧其自由端B在未懸掛重物時,正對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掛上重力為100 N的重物時正對著刻度20 cm,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
(1)當彈簧分別掛50 N和150 N的重物時,求彈簧的自由端B所對刻度;
(2)若彈簧的自由端B所對刻度是18 cm,求這時彈簧下端所掛重物的重力大小。
答案 (1)10 cm 30 cm (2)90 N
解得x1=10 cm,x2=30 cm。
(2)設彈簧的自由端B所對刻度是18 cm時,所掛重物的重力大小為G,
解得G=90 N。
14.(14分)(2024·綿陽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兩個質(zhì)量均為m=0.5 kg的小環(huán)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長桿上,兩根長度均為L的輕繩一端系在小環(huán)上,另一端系在質(zhì)量為M=1 kg的木塊上,兩小環(huán)保持靜止。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答案 (1)10 N (2)L
解析 (1)對兩個小環(huán)和木塊整體由平衡條件得2N=(M+2m)g
(2)小環(huán)剛好不滑動時,兩環(huán)間的距離最大,此時小環(huán)受到的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設此時繩拉力大小為T,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對木塊由平衡條件得2Tcos θ=Mg
對小環(huán)由平衡條件得Tsin θ=μN
聯(lián)立解得θ=30°
由幾何關系可得,兩環(huán)之間的最大距離為d=2Lsin θ=L。
15.(15分)如圖所示,重力為25 N的物塊甲通過三段輕繩懸掛,三段輕繩的結點為O,輕繩OB平行于傾角為θ=37°的斜面,且B端與放置在斜面上的重力為100 N的物塊乙相連,輕繩O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也為θ=37°,物塊甲、乙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輕繩OB始終與斜面平行(sin 37°=0.6,cos 37°=0.8)。求:
(1)輕繩OA、OB受到的拉力大小TOA、TOB;
(2)物塊乙所受的摩擦力;
(3)若斜面光滑,用一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在乙物塊上,使其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水平推力F的大小。
答案 (1)20 N 15 N (2)75 N,方向沿斜面向上 (3)93.75 N
解析 (1)對結點O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根據(jù)平衡條件得TOA=G甲cos θ=25×0.8 N=20 N
TOB=G甲sin θ=25×0.6 N=15 N。
(2)物塊乙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力平衡,對乙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OB繩的拉力以及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沿著斜面方向有
f=G乙sin θ+TOB=100×0.6 N+15 N=75 N
方向沿斜面向上。
(3)若斜面光滑,對乙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OB繩的拉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推力F,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沿著斜面方向有Fcos θ=G乙sin θ+TOB
解得F=93.75 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波市| 怀安县| 涞水县| 华阴市| 封丘县| 高清| 花垣县| 秦皇岛市| 阳江市| 井陉县| 九龙坡区| 勐海县| 盐山县| 商南县| 水城县| 海口市| 进贤县| 游戏| 随州市| 阿尔山市| 神木县| 临清市| 浪卡子县| 濉溪县| 韶关市| 华阴市| 万全县| 马鞍山市| 巴东县| 射洪县| 永平县| 武威市| 金坛市| 锦州市| 介休市| 玛曲县| 庆元县| 平山县| 绥阳县| 通榆县|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