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章節名稱 《濟南的冬天》課標要求 能熟練地運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 培養學生達成閱讀理解的五個層次: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隨文學習基本詞匯、語法知識和修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味和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合課文的內容和主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3、寫作要抒發真情實感,表達觀察生活的認識和感受。內 容 與 學 情 分 析 內容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部編教材初中語文七年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四時之景”。語文要素是想象情景,領略景物之美;把握重音和停連,感受漢語聲韻之美;揣摩品味語言,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這篇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有序的安排,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本文渾然天成地運用了豐富的寫法和技巧,實為同類作品的典范。所以本文成為本單元的教讀課,是學生積累語言,練習有感情朗讀、學習寫景方法的最好資源。學情分析 經過課文《春》的學習,學生對寫景散文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描寫景物運用生動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所了解,掌握了一些寫景的手法,但對于多角度的賞析以及散文的表現手法,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和訓練。學習目標 1.精讀課文,領略濟南的冬之美,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2.品味精美語言,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3.繼續訓練朗讀,掌握重音和停連的要領。教學重點 精讀課文,領略濟南的冬之美,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教學難點 品味精美語言,體會作者在景物中融入的情感,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學生課前準備 讀懂、讀透課文。教學環節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通過老舍先生的筆墨,初步領略了濟南冬天的獨特之美。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濟南的冬天呢? 瀏覽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內容。 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走進作者筆下的美景當中。環 節 一 1.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濟南的冬天給作者的總印象是什么?作者通過什么方法來寫出濟南冬天這一特點的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從四幅山水圖畫中,找出相應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概括出景物特點,領略景物之美,并給自己喜歡的圖片擬標題。(教師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歸納出作者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學生自由讀課文,圈點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在組內交流自學成果,小組代表上講臺看著PPT圖片介紹景物特點。 用圈點的方法找出關鍵詞句,把握課文內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句,感受作者的情感,為更好地理解主要內容做好鋪墊。環 節 二 1、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或喜歡的優美語句讀一讀,賞一賞,感受作者美文的語言美、畫面美,小組推舉代表匯報。 2、寫作技法和語言運用探究: 小組合作交流探討,畫出描寫山、水等景物的相關語句并找出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 2.其他小組展示的時候,積極參評和討論。 品讀課文,賞析語言之美,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感情。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能在具體語境中賞析其表達效果,并在寫作中有意識的運用。環 節 三 有感情朗讀,表達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匯報安排:小組代表先朗讀,其他同學評價朗讀,仿讀,賽讀。) 學生自由朗讀。 全班進行比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評價學生對作品及其作者情感態度的理解,檢測學生能否把握重音和停連。環 節 四 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的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給學生5分鐘時間,進行思考。其他同學積極補充。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揣摩才能成文。寫出真情,比喻、擬人才能活靈活現,富有靈性。環 節 五 課堂小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的冬天更美。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寫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所以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環 節 六 作業:借鑒課文的寫法,用你的筆描繪一幅“校園冬景圖”。板 書 設 計 山(溫暖、秀氣、淡雅) 濟南的冬天 (溫晴) 贊美、喜愛之情 水(暖、綠、清、亮) 語言美:比喻、擬人 寫景藝術:抓住景物特點《濟南的冬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