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濟南的冬天》說課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內容為:部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的第二課時內容。在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中我努力落實“備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首先,備課標、備教材、備學情。說課標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中核心素養包括語言的構建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在義務教育階段為了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核心素養,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由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尤其要求有感情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課標對本篇課文的要求為:能熟練地運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達成閱讀理解的五個層次: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隨文學習基本詞匯、語法知識和修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味和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結合課文的內容和主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3、寫作要抒發真情實感,表達觀察生活的認識和感受。說教材《濟南的冬天》是部編教材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四時之景”。語文要素是想象情景,領略景物之美;把握重音和停連,感受漢語聲韻之美;揣摩品味語言,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這篇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有序的安排,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本文渾然天成地運用了豐富的寫法和技巧,實為同類作品的典范。所以本文成為本單元的教讀課,是學生積累語言,練習有感情朗讀、學習寫景方法的最好資源。三、說學情經過課文《春》的學習,學生對寫景散文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描寫景物運用生動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所了解,掌握了一些寫景的手法,但對于多角度的賞析以及散文的表現手法,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和訓練。教學模塊由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內容與過程三個部分。四、說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單元提示、文本特點和具體學情,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1.精讀課文,領略濟南的冬之美,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2.品味精美語言,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3.繼續訓練朗讀,掌握重音和停連的要領。依據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把第一個學習目標定為學習重點,第二個學習目標定為學習難點。重點的處理方法:朗讀課文,梳理文章思路。 難點的處理方法:朗讀課文,勾畫出優美性語句,如直接寫景的句子和抒情語句。五、說教法與學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取了以下教法與學法:(一)教法:1.情境創設法:用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美景,用背景音樂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2.任務驅動法:每個教學環節都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積極地思考感悟。3.適時評價法:每個環節中我都會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生掌握的內容進行評價。(二)學法:1.朗讀法:在教師的任務驅動下,用不同方式反復朗讀中體會情感,學習寫法。2.自主學習法:比較簡單的內容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完成。3.合作探究法:難點部分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六、說教學內容與過程教學環節:1.復習導入 2.精讀課文領略景物之美,學習寫法。3.品讀課文賞析語言之美 ,體會情感。4.感情朗讀,表達情感5.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在五個教學環節中,我把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學習的評價緊密結合在一起,相互整合,融合為一個整體。復習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老舍先生的筆墨,初步領略了濟南冬天的獨特之美。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濟南的冬天呢?設計意圖:此環節不僅能夠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盡快讓學生走進文本,為后面賞析課文做好準備。出示三個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這節課我們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出示目標:環節一:精讀課文,欣賞景物之美,學習抓景物特點描寫的方法。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濟南的冬天給作者的總印象是什么?作者通過什么方法來寫出濟南冬天這一特點的 此問題讓學生找出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是“溫晴”,學習用對比寫出這一特點的寫法。快速瀏覽課文思考:為了說明濟南冬天“溫晴”特點,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讓學生找出通過寫“山”和“水”呈現“溫晴”這一特點。接著教師PPT出示描繪濟南冬天山水的四幅圖,讓學生找出與這四幅圖相應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概括出景物特點,領略景物之美,并給自己喜歡的圖片擬標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學習成果,派代表上講臺看著PPT圖片介紹景物特點。這是學習評價的環節。3.PPT 出示描繪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的四幅圖。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與這四幅圖相應的段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把相應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思考:景物有什么特點?根據景物特點給自己喜歡的這幅圖擬個標題,并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學習成果,派代表上講臺看著PPT圖片介紹景物特點。這是學習評價的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展學情況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歸納出作者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并相機板書。環節二:1、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或喜歡的優美語句讀一讀,賞一賞,感受作者美文的語言美、畫面美,小組推舉代表匯報。2、寫作技法和語言運用探究。提示學生可以從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角度賞析,體會作者融入的情感,在書上進行批注。因為小學時,學生沒有進行過賞析的訓練,所以此環節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在學生展學時教師加以引導點撥。環節三:有感情朗讀,表達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學習第一課《春》時,學生初步學習了怎樣把握重音和停連。本環節為了評價學生對作品及其作者情感態度的理解,檢測學生能否把握重音和停連,全班進行比賽有感情朗地讀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給配樂創設情境。環節四:比較閱讀,拓展延伸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的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此環節為了檢測學生能否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寫法。環節五:課堂小結: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的冬天更美。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斑@就是冬天的濟南”,嘎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寫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所以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環節六:作業:寫作練習:借鑒課文的寫法,用你的筆描繪一幅“校園冬景圖”。七、板書設計:濟南的冬天山(溫暖、秀氣、淡雅)溫晴(對比) 贊美、喜愛之情水(暖、綠、清、亮)語言美 ——- 比喻、擬人 寫景藝術——-抓住景物特點八、評價設計:1、重過程評價:學習態度、積極性、學習習慣、紀律等過程性指標評價。2、重結果評價:知識技能、方法與情感態度的發展。3、評價項目:整體學習行為評價(小組),個性學習行為評價(個人)。4、評價方式:語言激勵(真情與導向),分值激勵(統一標準,減少隨意性)。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