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模塊測評驗收卷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3·6月浙江選考,2)在足球運動中,足球入網如圖所示,則 ( )踢香蕉球時足球可視為質點足球在飛行和觸網時慣性不變足球在飛行時受到腳的作用力和重力觸網時足球對網的力大于網對足球的力2.(2023·福建卷,1)“祝融號”火星車沿如圖所示路線行駛,在此過程中揭秘了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該研究成果被列為“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首。“祝融號”從著陸點O處出發,經過61天到達M處,行駛路程為585 m;又經過23天,到達N處,行駛路程為304 m,已知O、M間和M、N間的直線距離分別約為463 m和234 m,則火星車 ( )從O處行駛到N處的路程為697 m從O處行駛到N處的位移大小為889 m從O處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約為20米/天從M處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0米/天3.(2024·浙江嘉興高一期末)如圖所示,在舉重比賽中,運動員把杠鈴舉過頭頂并保持靜止,關于這個狀態說法正確的是 ( )此時運動員處于超重狀態運動員受到杠鈴對她的壓力就是杠鈴的重力運動員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變而產生的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與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4.(2023·1月浙江選考,2)如圖所示,輕質網兜兜住重力為G的足球,用輕繩掛于光滑豎直墻壁上的A點,輕繩的拉力為FT,墻壁對足球的支持力為FN,則 ( )FTG FT=G5.高層住宅樓上某居民家住27層,陽臺離地面78.4 m。某日其家一個花盆不慎墜落至地面摔的粉碎,幸好沒造成人員傷亡。如果花盆豎直下墜且忽略空氣阻力,其位移(x)—時間(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t=2 s時該圖像切線的斜率為20 m/s當地重力加速度為9.74 m/s花盆落地用時3.5 s花盆落地時的速度為39.2 m/s6.在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工人要將油桶搬運上汽車,常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已知油桶重力大小為G,斜面的傾角為θ。當工人對油桶施加方向不同的推力F時,油桶始終處于勻速運動狀態。假設斜面與油桶的接觸面光滑,以下關于油桶受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若力F沿水平方向,F的大小為Gcos θ若力F沿水平方向,斜面對油桶的支持力大小為Gsin θF由水平方向逐漸變為豎直向上的方向的過程中,斜面對油桶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F由水平方向逐漸變為豎直向上的方向的過程中,推力F先減小后增大7.質量為m1=4 kg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個質量m2=2 kg的物塊,木板和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木板的長度為4 m,物塊可視為質點,現用一大小為F=16 N的力作用在物塊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g取10 m/s2) ( )木板的加速度為2 m/s2 物塊的加速度為6 m/s2經過2 s物塊從木板上滑離 物塊離開木板時的速度為8 m/s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2024·四川成都高一期末)蛀牙是口腔中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蛀牙患者就餐時,把沙粒嚼到牙洞處容易使牙齒裂開,圖(a)為上述過程的示意圖。將沙粒視為球形,牙洞視為小角度V形槽,建立如圖(b)所示的物理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其他條件一定,沙粒越大牙齒越容易裂開其他條件一定,沙粒越小牙齒越容易裂開其他條件一定,牙洞越大牙齒越容易裂開其他條件一定,牙洞越小牙齒越容易裂開9.吊車在某次工作時,將300 kg的建筑材料從地面由靜止豎直向上提升,該過程的v-t圖像如圖所示,g取10 m/s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在0~10 s內,懸線的拉力恒為3 030 N在10~30 s內,材料處于超重狀態在40~56 s內,材料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材料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30 m10.(2024·四川南充高一期末)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A、B兩端點相距x=4 m,以v0=2 m/s的速度(始終保持不變)順時針運轉。今將一小煤塊(可視為質點)無初速度地輕放至A點處,已知小煤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g取10 m/s2。由于小煤塊與傳送帶之間有相對滑動,會在傳送帶上留下劃痕。則小煤塊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 ( )小煤塊從A運動到B的時間是2.25 s開始運動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劃痕長度是1 m劃痕長度是0.5 m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6分)某同學在豎直懸掛的彈簧下加掛鉤碼,做實驗研究彈力與彈簧長度間的關系。他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實驗時彈簧始終未超過彈性限度,g取10 N/kg。鉤碼質量m/g 30 60 90 120 150彈簧總長度l/cm 5.60 7.19 8.81 10.40 11.99(1)根據實驗數據在下面坐標紙上作出彈力F跟彈簧總長度l關系的F-l圖像(2分)。(2)根據圖像可知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N/m(1分),彈簧的原長為 cm(1分)。 (3)當地實際的g值為9.8 N/kg,由圖像得到的勁度系數與實際值相比 (2分)(選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12.(8分)如圖甲所示是研究小車加速度與力關系的實驗裝置。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一端系有沙桶的細繩通過滑輪與拉力傳感器相連,拉力傳感器可顯示所受的拉力大小F,改變桶中沙的質量多次實驗,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中需要 (2分)。 A.測量沙和沙桶的總質量B.保持細線與長木板平行C.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D.滿足沙和沙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2)實驗中得到一條紙帶,相鄰計數點間有四個點未標出,各計數點到A點的距離如圖乙所示。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打B點時小車速度大小為 m/s(2分),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2分)(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3)實驗中描繪出a-F圖像如圖丙所示,圖像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 (2分)。 13.(10分)如圖所示的裝置中,一段輕繩一端固定在a點,依次繞過兩個輕質滑輪,另一端與一質量為m2的物體B連接,動滑輪與一質量為m1的物體A連接。已知懸點a、b間的距離遠大于滑輪的直徑,不計一切摩擦,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動滑輪兩側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α、β。(1)(5分)若圖中α=45°,求m1與m2之比;(2)(5分)若m1與m2相等,求α的值。14.(14分)冬奧會高山滑雪的滑道如圖甲所示,滑雪道可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兩個傾角不同的斜面,兩斜面間平滑連接,已知斜面AB長L1=100 m、傾角為37°,斜面BC的傾角為11°(sin 11°=0.2),長度足夠。滑雪板質量m=10 kg,質量M=65 kg的某運動員,從斜面AB的頂端由靜止下滑經B點后滑上斜面BC,在距B點L2=25 m的位置速度減小為零后停下,測得他在BC段上的滑行時間是2.5 s,兩段運動均可看作勻變速直線運動,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4分)整個滑雪過程中運動員的最大速率;(2)(4分)滑雪板與AB段滑道的動摩擦因數;(3)(6分)運動員在BC段滑行的過程中,運動員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15.(16分)如圖所示,現有一質量為M=2.5 kg的“L”形木板A,在大小為135 N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這時緊靠在木板A左側的一質量為m=0.5 kg的小木塊B恰能與A保持相對靜止而不下滑。已知木塊B與木板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1=0.25,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 m/s2。(1)(4分)求木塊B對木板A的壓力大小;(2)(6分)求木板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3)(6分)改變推力F,經過一段時間木塊B滑落至A的底部且不反彈,當木板A的速度為11 m/s時撤去推力F,此時B仍在A的最左側,又經過3 s木塊B從木板A的右側滑落,求木板A的長度。模塊測評驗收卷1.B [香蕉球要考慮足球的轉動,此時足球不可以視為質點,A錯誤;質量是慣性的唯一量度,質量不變,慣性不變,B正確;足球在飛行時,已經脫離腳,所以不受腳的作用力,C錯誤;足球對網的力與網對足球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錯誤。]2.D [從O處到N處的路程為585 m+304 m=889 m,O、M、N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則無法計算位移的大小,故A、B錯誤;從O處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為==≈9.6米/天,故C錯誤;從M處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0米/天,故D正確。]3.C [運動員成功把杠鈴舉過頭頂并保持靜止,此時運動員處于平衡狀態,故A錯誤;運動員受到杠鈴對她的壓力大小等于杠鈴的重力,但壓力不是重力,故B錯誤;運動員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變而產生的,故C正確;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與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4.C [設輕繩與豎直墻面夾角為θ,對網兜和足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知FT>G,FT>FN,故C正確。]5.D [由題圖可知,前2 s花盆下落的高度為h1=78.4 m-58.8 m=19.6 m,由h1=gt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9.8 m/s2,t=2 s時該圖像切線的斜率即為t=2 s時花盆的速度大小,即k=v1=gt1=19.6 m/s,故A、B錯誤;花盆下落的總高度為h=78.4 m,則花盆落地時間為t== s=4 s,則落地時的速度為v=gt=39.2 m/s,故C錯誤,D正確。]6.D [根據題意,若力F沿水平方向,對油桶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由平衡條件有Nsin θ=F,Ncos θ=G解得N=,F=Gtan θ,故A、B錯誤;根據題意,F由水平方向逐漸變為豎直向上的方向的過程中,受力如圖乙所示,由圖可知,斜面對油桶的支持力N逐漸減小,推力F先減小后增大,故C錯誤,D正確。]7.B [對木板,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μm2g=m1a1,解得a1=2 m/s2,對物塊,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μm2g=m2a2,解得a2=4 m/s2,A正確,B錯誤;物塊從木板上滑離時,位移關系滿足a2t2-a1t2=x,解得t=2 s,C正確;物體滑離木板時的速度v2=a2t=8 m/s,D正確。]8.BC [對沙粒受力分析,如圖所示,設沙粒受到牙洞的作用力F1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則F1=,因為F不變,所以沙粒越小,θ越大,F1越大,則其他條件一定,沙粒越小,牙齒越容易裂開,故A錯誤,B正確;其他條件一定,牙洞越大θ越大,F1作用力越大,所以牙洞越大牙齒越容易裂開,故C正確,D錯誤。]9.AD [由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0~10 s內的加速度a1==0.1 m/s2,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a1+mg=3 030 N,A正確;在10~30 s內,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零,處于平衡狀態,B錯誤;在40~56 s內,由圖像可知加速度方向向下,但大小不為10 m/s2,C錯誤;由圖像可知,在第40 s時,材料離地面最高,并且最大高度為此時圖像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由幾何知識可求得最大高度為30 m,D正確。]10.AD [小煤塊剛放上傳送帶時,加速度a=μg=4 m/s2,由v0=at1可知,小煤塊加速到與傳送帶共速的時間t1==0.5 s,此時小煤塊運動的位移x1=t1=0.5 m,此時傳送帶的位移x2=v0t1=1 m,故小煤塊在傳送帶上的劃痕長度l=x2-x1=0.5 m,之后小煤塊勻速運動,故勻速運動的時間t2==1.75 s,故小煤塊從A運動到B的時間t=t1+t2=2.25 s,故A、D正確,C錯誤;剛開始運動時小煤塊相對于傳送帶向左運動,受到傳送帶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錯誤。]11.(1)圖見解析 (2)18.75 4.00 (3)偏大解析 (1)根據實驗數據在坐標紙上描點連線,得到彈力F跟彈簧總長度l關系的F-l圖像如圖。(2)圖線斜率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則k== N/m=18.75 N/m由圖像可得彈簧的原長為l=0.04 m=4.00 cm。(3)彈簧的勁度系數k==計算所用g取10 N/kg,大于當地重力加速度,所以由圖像得到的勁度系數與實際值相比偏大。12.(1)BC (2)0.416 1.48 (3)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解析 (1)拉力傳感器可以直接測出繩子中的拉力大小,小車受到的拉力是繩子拉力的二倍,所以不需要測量沙和沙桶的總質量,也不需要滿足沙和沙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故A、D錯誤;保持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才能保證每次實驗時小車受到恒定的拉力作用,故B正確;本實驗是要研究小車加速度與受力的關系,所以要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故C正確。(2)打B點時小車速度大小為vB===0.416 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1.48 m/s2。(3)實驗時需要通過墊高木板無滑輪的一側,利用小車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來平衡摩擦力;由題圖丙可知,拉力為零時,小車已經具有了加速度,說明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導致重力沿木板的分力大于摩擦力。13.(1)∶1 (2)60°解析 (1)以動滑輪和物體A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動滑輪兩側繩子的拉力相等,根據平衡條件可得Tsin α=Tsin βTcos α+Tcos β=m1g已知α=45°聯立解得α=β=45°,T=m1g又T=m2g所以m1∶m2=∶1。(2)若m1、m2相等,則有T=m2g=m1g又2Tcos α=m1g聯立得cos α=所以α=60°。14.(1)20 m/s (2)0.5 (3)390 N解析 (1)分析可知,運動員在B點時速率最大。從B到停止,有tBC=L2解得vm=20 m/s。(2)設在斜面AB上下滑時的加速度為a1,則有v=2a1L1解得a1=2 m/s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m)gsin 37°-μ(M+m)gcos 37°=(M+m)a1解得μ=0.5。(3)運動員在BC段滑行的過程中,加速度大小為a2==8 m/s2對運動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11°+f=Ma2解得運動員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f=390 N。15.(1)20 N (2)0.5 (3)10.75 m解析 (1)對木塊B受力分析,在豎直方向有μ1N=mg解得N=20 N可知木塊B對木板A的壓力大小為20 N。(2)對木塊B受力分析水平方向有N′=ma由牛頓第三定律知N′=N對A、B整體受力分析有F-μ2(M+m)g=(M+m)a解得μ2=0.5。(3)撤去推力F后,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1mg=ma1解得a1=2.5 m/s2對A,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2(M+m)g-μ1mg=Ma2解得a2=5.5 m/s2A減速到0的時間t==2 s<3 s則有0-v2=-2a2x2解得x2=11 m經過3 s,B的位移為x1=vt1-a1t解得x1=21.75 m則木板A的長度L=x1-x2=10.75 m。(共33張PPT)模塊測評驗收卷(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B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3·6月浙江選考,2)在足球運動中,足球入網如圖所示,則( )A.踢香蕉球時足球可視為質點B.足球在飛行和觸網時慣性不變C.足球在飛行時受到腳的作用力和重力D.觸網時足球對網的力大于網對足球的力解析 香蕉球要考慮足球的轉動,此時足球不可以視為質點,A錯誤;質量是慣性的唯一量度,質量不變,慣性不變,B正確;足球在飛行時,已經脫離腳,所以不受腳的作用力,C錯誤;足球對網的力與網對足球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錯誤。D2.(2023·福建卷,1)“祝融號”火星車沿如圖所示路線行駛,在此過程中揭秘了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該研究成果被列為“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首。“祝融號”從著陸點O處出發,經過61天到達M處,行駛路程為585 m;又經過23天,到達N處,行駛路程為304 m,已知O、M間和M、N間的直線距離分別約為463 m和234 m,則火星車( )A.從O處行駛到N處的路程為697 mB.從O處行駛到N處的位移大小為889 mC.從O處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約為20米/天D.從M處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0米/天C3.(2024·浙江嘉興高一期末)如圖所示,在舉重比賽中,運動員把杠鈴舉過頭頂并保持靜止,關于這個狀態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運動員處于超重狀態B.運動員受到杠鈴對她的壓力就是杠鈴的重力C.運動員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變而產生的D.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與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解析 運動員成功把杠鈴舉過頭頂并保持靜止,此時運動員處于平衡狀態,故A錯誤;運動員受到杠鈴對她的壓力大小等于杠鈴的重力,但壓力不是重力,故B錯誤;運動員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變而產生的,故C正確;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與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C4.(2023·1月浙江選考,2)如圖所示,輕質網兜兜住重力為G的足球,用輕繩掛于光滑豎直墻壁上的A點,輕繩的拉力為FT,墻壁對足球的支持力為FN,則( )A.FTC.FT>G D.FT=G解析 設輕繩與豎直墻面夾角為θ,對網兜和足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知FT>G,FT>FN,故C正確。D5.高層住宅樓上某居民家住27層,陽臺離地面78.4 m。某日其家一個花盆不慎墜落至地面摔的粉碎,幸好沒造成人員傷亡。如果花盆豎直下墜且忽略空氣阻力,其位移(x)—時間(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2 s時該圖像切線的斜率為20 m/sB.當地重力加速度為9.74 m/sC.花盆落地用時3.5 sD.花盆落地時的速度為39.2 m/sD6.在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工人要將油桶搬運上汽車,常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已知油桶重力大小為G,斜面的傾角為θ。當工人對油桶施加方向不同的推力F時,油桶始終處于勻速運動狀態。假設斜面與油桶的接觸面光滑,以下關于油桶受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若力F沿水平方向,F的大小為Gcos θB.若力F沿水平方向,斜面對油桶的支持力大小為Gsin θC.F由水平方向逐漸變為豎直向上的方向的過程中,斜面對油桶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D.F由水平方向逐漸變為豎直向上的方向的過程中,推力F先減小后增大解析 根據題意,若力F沿水平方向,對油桶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由平衡條件有Nsin θ=F,Ncos θ=GB7.質量為m1=4 kg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個質量m2=2 kg的物塊,木板和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木板的長度為4 m,物塊可視為質點,現用一大小為F=16 N的力作用在物塊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g取10 m/s2)( )A.木板的加速度為2 m/s2B.物塊的加速度為6 m/s2C.經過2 s物塊從木板上滑離D.物塊離開木板時的速度為8 m/sBC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2024·四川成都高一期末)蛀牙是口腔中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蛀牙患者就餐時,把沙粒嚼到牙洞處容易使牙齒裂開,圖(a)為上述過程的示意圖。將沙粒視為球形,牙洞視為小角度V形槽,建立如圖(b)所示的物理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其他條件一定,沙粒越大牙齒越容易裂開B.其他條件一定,沙粒越小牙齒越容易裂開C.其他條件一定,牙洞越大牙齒越容易裂開D.其他條件一定,牙洞越小牙齒越容易裂開ADA.在0~10 s內,懸線的拉力恒為3 030 NB.在10~30 s內,材料處于超重狀態C.在40~56 s內,材料處于完全失重狀態D.材料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30 m9.吊車在某次工作時,將300 kg的建筑材料從地面由靜止豎直向上提升,該過程的v-t圖像如圖所示,g取10 m/s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D10.(2024·四川南充高一期末)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A、B兩端點相距x=4 m,以v0=2 m/s的速度(始終保持不變)順時針運轉。今將一小煤塊(可視為質點)無初速度地輕放至A點處,已知小煤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g取10 m/s2。由于小煤塊與傳送帶之間有相對滑動,會在傳送帶上留下劃痕。則小煤塊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 )A.小煤塊從A運動到B的時間是2.25 sB.開始運動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劃痕長度是1 mD.劃痕長度是0.5 m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6分)某同學在豎直懸掛的彈簧下加掛鉤碼,做實驗研究彈力與彈簧長度間的關系。他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實驗時彈簧始終未超過彈性限度,g取10 N/kg。鉤碼質量m/g 30 60 90 120 150彈簧總長度l/cm 5.60 7.19 8.81 10.40 11.99(1)根據實驗數據在下面坐標紙上作出彈力F跟彈簧總長度l關系的F-l圖像。(2)根據圖像可知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______N/m,彈簧的原長為________cm。(3)當地實際的g值為9.8 N/kg,由圖像得到的勁度系數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相同”)。答案 (1)圖見解析 (2)18.75 4.00 (3)偏大解析 (1)根據實驗數據在坐標紙上描點連線,得到彈力F跟彈簧總長度l關系的F-l圖像如圖。計算所用g取10 N/kg,大于當地重力加速度,所以由圖像得到的勁度系數與實際值相比偏大。12.(8分)如圖甲所示是研究小車加速度與力關系的實驗裝置。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一端系有沙桶的細繩通過滑輪與拉力傳感器相連,拉力傳感器可顯示所受的拉力大小F,改變桶中沙的質量多次實驗,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中需要________。A.測量沙和沙桶的總質量B.保持細線與長木板平行C.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D.滿足沙和沙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2)實驗中得到一條紙帶,相鄰計數點間有四個點未標出,各計數點到A點的距離如圖乙所示。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打B點時小車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3)實驗中描繪出a-F圖像如圖丙所示,圖像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BC (2)0.416 1.48 (3)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解析 (1)拉力傳感器可以直接測出繩子中的拉力大小,小車受到的拉力是繩子拉力的二倍,所以不需要測量沙和沙桶的總質量,也不需要滿足沙和沙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故A、D錯誤;保持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才能保證每次實驗時小車受到恒定的拉力作用,故B正確;本實驗是要研究小車加速度與受力的關系,所以要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故C正確。(3)實驗時需要通過墊高木板無滑輪的一側,利用小車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來平衡摩擦力;由題圖丙可知,拉力為零時,小車已經具有了加速度,說明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導致重力沿木板的分力大于摩擦力。13.(10分)如圖所示的裝置中,一段輕繩一端固定在a點,依次繞過兩個輕質滑輪,另一端與一質量為m2的物體B連接,動滑輪與一質量為m1的物體A連接。已知懸點a、b間的距離遠大于滑輪的直徑,不計一切摩擦,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動滑輪兩側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α、β。(1)若圖中α=45°,求m1與m2之比;(2)若m1與m2相等,求α的值。解析 (1)以動滑輪和物體A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Tsin α=Tsin βTcos α+Tcos β=m1g已知α=45°(2)若m1、m2相等,則有T=m2g=m1g又2Tcos α=m1g所以α=60°。14.(14分)冬奧會高山滑雪的滑道如圖甲所示,滑雪道可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兩個傾角不同的斜面,兩斜面間平滑連接,已知斜面AB長L1=100 m、傾角為37°,斜面BC的傾角為11°(sin 11°=0.2),長度足夠。滑雪板質量m=10 kg,質量M=65 kg的某運動員,從斜面AB的頂端由靜止下滑經B點后滑上斜面BC,在距B點L2=25 m的位置速度減小為零后停下,測得他在BC段上的滑行時間是2.5 s,兩段運動均可看作勻變速直線運動,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整個滑雪過程中運動員的最大速率;(2)滑雪板與AB段滑道的動摩擦因數;(3)運動員在BC段滑行的過程中,運動員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答案 (1)20 m/s (2)0.5 (3)390 N解得a1=2 m/s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m)gsin 37°-μ(M+m)gcos 37°=(M+m)a1解得μ=0.5。對運動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11°+f=Ma2解得運動員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f=390 N。15.(16分)如圖所示,現有一質量為M=2.5 kg的“L”形木板A,在大小為135 N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這時緊靠在木板A左側的一質量為m=0.5 kg的小木塊B恰能與A保持相對靜止而不下滑。已知木塊B與木板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1=0.25,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 m/s2。(1)求木塊B對木板A的壓力大小;(2)求木板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3)改變推力F,經過一段時間木塊B滑落至A的底部且不反彈,當木板A的速度為11 m/s時撤去推力F,此時B仍在A的最左側,又經過3 s木塊B從木板A的右側滑落,求木板A的長度。答案 (1)20 N (2)0.5 (3)10.75 m解析 (1)對木塊B受力分析,在豎直方向有μ1N=mg解得N=20 N可知木塊B對木板A的壓力大小為20 N。(2)對木塊B受力分析水平方向有N′=ma由牛頓第三定律知N′=N對A、B整體受力分析有F-μ2(M+m)g=(M+m)a解得μ2=0.5。(3)撤去推力F后,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1mg=ma1解得a1=2.5 m/s2對A,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2(M+m)g-μ1mg=Ma2解得a2=5.5 m/s2則有0-v2=-2a2x2解得x2=11 m解得x1=21.75 m則木板A的長度L=x1-x2=10.75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模塊測評驗收卷.docx 模塊測評驗收卷.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