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12.3 滑輪1.能識別定滑輪和動滑輪;2.通過實驗,掌握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3.了解滑輪組的使用及特點。升國旗時,旗手向下拉動繩子,國旗卻向上緩緩升起,你知道原因嗎?01 定滑輪和動滑輪除了杠桿,滑輪也是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個能繞軸自由轉動、周邊有槽的輪子。定滑輪: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動滑輪:物體和滑輪同時被提起,這種滑輪叫做動滑輪。提出問題:(1)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是否省力(或更費力)?(2)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是否省了距離(或需要移動更大的距離)?演示: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物重G 拉力F 物體移動方向 拉力方向 物體移動距離h 自由端移動距離s定滑輪 F = G 可以改變方向 s = h 動滑輪 不能改變方向 s = 2h 實驗數據:實驗結論:1.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不省距離;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費距離;且不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的實質定滑輪實質上是等臂杠桿。支點在軸心O處;拉力F1是動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兩個力臂 L1、L2 都等于輪半徑。改變拉力方向,還是等臂杠桿,所以使用定滑輪,無論拉力方向怎么樣,F=G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和物體升高的高度h相等:S繩=h物L1= L2 ; F1=F2 = G (不計摩擦)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l2l1OF2F1動滑輪的實質支點在繩和輪相切的 O 處;拉力 F1 是動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 F2;動力臂 l1 是輪直徑;阻力臂 l2 是輪半徑。動滑輪實質上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桿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 L1=F2. L2L1= 2L2 ; F1=F2 = G (不計摩擦和動滑輪重)1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和物體升高的高度h:s繩=2h物杠桿的支點在 O 點處OAFl2 = Rl1= 2ROGFG我們知道: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能否得到這樣一種機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呢?02 滑輪組滑輪組:將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就組成了滑輪組。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滑輪組有幾種組合?這樣的組合各有什么特點?用如圖甲、乙所示的滑輪組分別提高重力相同的物體,在不計繩重、摩擦及動滑輪自重時,所用拉力多大?拉力移動的距離與物體升高的距離是什么關系?甲乙n:表示承擔重的繩子段數.s:表示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圖甲中的重物由三段繩子通過動滑輪吊著,若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時,則每段繩子都要縮短h,三段繩子縮短的距離都要被拉力拉走,所以拉力移動的距離為s=3h。分析動滑輪受力可知,四個力平衡:F1+F2+F=G物同一根繩子上的力相等:F1=F2=F3F=G物①分析判斷甲滑輪組的省力與費距離的情況F2F1G物結論:使用滑輪組省了力,但是費距離。n=3S=3hF2F1G物②分析判斷乙滑輪組的省力與費距離的情況圖乙中的重物由二段繩子通過動滑輪吊著,每段繩子都要承擔物重。物體受F1和F2兩個力,用這個滑輪組提起重物,只要用物重的力,就可以提起重物。圖乙中的重物由二段繩子通過動滑輪吊著,若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時,則每段繩子都要縮短h,所以拉力移動的距離為2h。n=2S=2h實驗結論:使用滑輪組省了力,但是費距離。思考:利用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組成滑輪組,可以怎樣繞繩子呢?有幾種方法?繞線方法有什么不同?不同點①繩子的起點(固定點)不同:甲固定在定滑輪的鉤上;乙固定在動滑輪的鉤上。②拉力的方向不同:甲中拉力的方向向下,乙中拉力的方向向上。甲乙受力分析:F1+F2+ F3+ F4 =G物同一根繩子上的力相等:F1=F2= F3=F4 = F同一根繩子上的力相等:F1=F2= F3=F4 = F5= F受力分析:F1+F2+ F3+ F4 + F5=G物s=4hs=5h兩個滑輪組的省力費距離情況比較(不計動滑輪重和摩擦)GG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規律?使用滑輪組的特點:1.動滑輪上繩子段數n越多,越省力;3.移動距離的關系:s = nh2.若忽略動滑輪的自重、繩重及摩擦,物重與拉力的關系:。輪軸和斜面1.輪軸:由具有共同轉動軸的大輪和小輪組成的簡單機械。通常把大輪叫輪,小輪叫軸。F2l1 = Rl2 = rOF12.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可以省力,但費距離。定滑輪和動滑輪含義滑輪滑輪組動滑輪的特點含義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定滑輪的特點繩子自由端的距離輪軸和斜面1.同一滑輪用如圖甲、乙兩種方式勻速提升重為100N的物體,已知滑輪重20N、繩重和滑輪的摩擦力不計,則( )A.手的拉力:F甲=F乙B.手的拉力:F甲<F乙C.手的拉力:F甲>F乙D.無法確定C甲乙2.用滑輪按圖甲、乙、丙所示三種不同方式,拉著同一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分別是F1、F2、F3,則(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D乙F2甲F1丙F33.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特點,他將重為5N的物體勻速提高了1m,每個滑輪重均為1N,不計繩重及摩擦,則繩端移動距離是 m,施加在繩端的拉力F是 N,懸掛定滑輪處拉力F′是 N。2310FF’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