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醛和酮第2章 官能團與有機化學反應 烴的衍生物1.知道醛、酮的分類、命名及常見醛、酮的物理性質。2.能根據醛、酮的結構推測其分子發生反應的部位及反應類型,會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3.能利用醛、酮的主要化學反應實現醛、酮到羧酸、醇等烴的衍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學會鑒別醛、酮的實驗方法。常見的醛、酮舉例視黃醛 人體內缺乏維生素 A 會導致眼角膜硬化,表現為在光線昏暗環境下或夜晚視物不 清,即夜盲癥。這是因為維生素 A 在人體內很容易被氧化成視黃醛,而視黃醛的缺乏是引起視 覺障礙的主要原因。被氧化2- 庚酮 蜜蜂傳遞警戒信息的激素含有的 2- 庚酮 ( ),是昆蟲之間進行化學通信的高活 性微量化學信息物質之一。1.醛和酮的結構羰基醛羰基碳原子分別與氫原子和烴基(或氫原子)相連官能團:醛基酮羰基碳原子相連的兩個基團均為烴基,烴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官能團:酮羰基分子中碳原子數相同的飽和一元醛和飽和一元酮互為同分異構體1.丙醛(CH3CH2CHO)與丙酮(CH3COCH3)有何聯系?2.分子式為C2H4O和C3H6O的有機物一定是同系物嗎?思考:兩者互為同分異構體。不一定,C2H4O是乙醛,分子式為C3H6O的有機物可能是丙醛,也可能是丙酮,還可能是環丙醇或烯丙醇。飽和一元醛通式:CnH2nO (n≥1)飽和一元酮通式:CnH2nO (n≥3)2.醛和酮的命名 選主鏈:選擇含有羰基的最長的碳鏈為主鏈,并根據主鏈上的碳原子個數,確定為“某醛”或“某酮”。 編號碼:從靠近羰基一端開始編號。 寫名稱:與烷烴類似,不同的是要用阿拉伯數字表明酮羰基的位置。CH3CH2CH2CH2CHO 2,2-二甲基丙醛2-戊酮3-甲基-2-丁酮戊醛3.常見簡單醛、酮及其的物理性質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甲醛(蟻醛)HCHO易溶于水CH3CHO乙醛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易溶于水,可由乙醇氧化而得。3.常見簡單醛、酮及其的物理性質CHO苯甲醛有苦杏仁氣味的液體工業上稱其為苦杏仁油丙酮CH3—C—CH3O有特殊氣味的無色液體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做有機溶劑根據醛和酮官能團的結構特點推測醛和酮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H OH C C HH不飽和鍵易加成極性鍵可斷裂加O氧化醛基α-HH O HH C C C HH H羰基不飽和鍵易加成α-H(1)羰基的加成反應4.醛 酮的化學性質與 H2、HX、HCN、氨及氨的衍生物、醇類等發生加成反應。正加負,負加正(1)羰基的加成反應4.醛 酮的化學性質與 H2、HX、HCN、氨及氨的衍生物、醇類等發生加成反應。增長碳鏈拓展:羥醛縮合反應具有α-H的醛,在堿催化下與另一分子的醛或酮進行親核加成,生成β-羥基醛,β-羥基醛可以受熱脫水生成α,β-不飽和醛醛基鄰位C上的H(α-H)催化劑αCH3—C—CH2CHOOHH催化劑△CH3-CH=CHCHO+H2OααββCH3-C-H+CH3CHOO一定條件下可與醛基發生加成反應β-羥基醛α,β-不飽和醛受羰基吸電子的影響,具有一定活性產物易失水,得到α,β-不飽和醛2-丁烯醛增加兩個碳原子(2)氧化反應4.醛 酮的化學性質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 mL 2% AgNO3溶液,然后邊振蕩邊逐滴滴入2%氨水,使最初產生的沉淀溶解,制得銀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蕩后將試管放在熱水浴中溫熱。觀察實驗現象。向A中滴加氨水,現象為先產生白色沉淀后變澄清,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壁出現一層光亮的銀鏡。實驗現象:略帶棕黃色,AgOH因不穩定,會形成Ag2O褐色沉淀。實驗 乙醛與銀氨溶液的反應(銀鏡反應)反應方程式步驟①(銀氨溶液的配置)AgNO3+NH3·H2O ═══ AgOH↓(白色)+NH4NO3AgOH+2NH3·H2O ═══ Ag(NH3)2OH+2H2O步驟②(銀鏡反應)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應用:檢驗醛基、工業制鏡等。銀鏡反應實驗注意事項(1)試管必須潔凈。(2)配制銀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滴加順序不能顛倒,氨水不能過量,否則,最后得到的不是銀氨溶液。(3)實驗條件是水浴加熱,不能直接加熱煮沸。(4)加熱時不可振蕩或搖動試管。(5)乙醛的用量不宜過多。(6)銀氨溶液必須隨用隨配,因久置的銀氨溶液會發生爆炸。(2)氧化反應4.醛 酮的化學性質實驗 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溶液的反應在試管里加入2 mL 10% NaOH溶液,加入5滴 5% 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振蕩后加入0.5 mL乙醛溶液,加熱。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現象:A中溶液出現藍色絮狀沉淀,C中有磚紅色沉淀產生。反應方程式步驟①(新制Cu(OH)2懸濁液的配置)2NaOH+CuSO4═══ Cu(OH)2↓+Na2SO4步驟②(與新制Cu(OH)2的反應)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Cu2O↓+3H2O應用:檢驗醛基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實驗注意事項(1)所用Cu(OH)2必須是新制的,在制備Cu(OH)2時,應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銅,NaOH溶液必須明顯過量。(2)加熱時須將混合溶液加熱至沸騰。(3)加熱煮沸時間不能過久,過久將出現黑色沉淀,原因是Cu(OH)2受熱分解為CuO。思考:HCHO與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反應的方程式?HCHO+4[Ag(NH3)2]OH 4Ag↓+(NH4)2CO3 +6NH3+2H2O△HCHO+4Cu(OH)2+2NaOH Na2CO3+2Cu2O↓+6H2O△CH3CHO+2[Ag(NH3)2]OH 2Ag↓+CH3COONH4+3NH3+H2O△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Cu2O↓+3H2O△定量關系:1mol—CHO對應2molAg定量關系:1mol—CHO對應1molCu2O醛、酮中都含羰基,都能發生還原反應,還原產物一般是醇(3)還原反應4.醛 酮的化學性質醛醇羧酸氧化還原氧化還原常見的氧化劑氧氣、酸性KMnO4溶液、臭氧、銀氨溶液和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等。常見的還原劑氫氣、氫化鋁鋰(LiAlH4)和硼氫化鈉(NaBH4)等。弱氧化劑1.在一定條件下,能把醛基(—CHO)氧化的物質有( )①新制Cu(OH)2懸濁液 ②銀氨溶液 ③氧氣 ④溴水 ⑤酸性KMnO4溶液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⑤ D.全部D2.關于丙烯醛(CH2=CH-CHO)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與足量的H2加成生成丙醛C.能發生銀鏡反應D.在一定條件下可氧化成酸B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醛、乙醛、丙醛通常情況下都是液體B. 是乙醛的同系物C.可用濃鹽酸洗去銀鏡反應實驗生成的銀鏡D.1 mol 最多能與5 mol H2發生反應D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醛能發生銀鏡反應,表明乙醛具有還原性B.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不一定是醛C.有些醇不能發生氧化反應生成對應的醛D.用溴水檢驗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雙鍵D5.為了鑒別己烯、甲苯和丙醛,使用的試劑組先后關系正確的是( )A.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及溴水B.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及溴水C.銀氨溶液及高錳酸鉀酸性溶液D.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及銀氨溶液A取少量醛加入適量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后氧化醛基后,然后再加酸將溶液調至pH<7,加入少量溴水后,溴水退色,可證明含碳碳雙鍵6.某學生做乙醛的還原實驗,取1mol·L-1的CuSO4溶液2mL和0.4mol·L-1的NaOH溶液5mL,在一個試管中混合加入40%的乙醛溶液加熱至沸騰,無紅色沉淀,實驗失敗的原因是( )A.乙醛溶液太少 B.氫氧化鈉不夠用C.硫酸銅不夠用 D.加熱時間不夠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