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機械波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關于機械波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有機械振動一定有機械波,有機械波也一定有機械振動由公式v=可知,波速v與周期T有關,增大周期即可減小波速波傳播振動的同時也傳播能量波的周期與振源的振動周期不相同2.下列關于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 )兩列波疊加一定會出現穩定的干涉圖樣在干涉圖樣中,振動加強區域的質點,其位移始終保持最大;振動減弱區域的質點,其位移始終保持最小只有障礙物或孔的尺寸與波長比較相差不多或比波長小時,波才能發生衍射當波源遠離接收者時,接收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比波源頻率低3.分析下列物理現象:①“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②圍繞發聲的雙股音叉走一圈,聽到聲音忽強忽弱;③當正在鳴笛的火車背離我們急駛而去時,我們聽到汽笛聲的音調變低;④雷聲在云層里轟鳴不絕。這些物理現象分別屬于波的 ( )衍射、干涉、多普勒效應、反射衍射、多普勒效應、干涉、折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應、反射衍射、折射、多普勒效應、干涉4.如圖為某一時刻簡諧橫波的波形圖,波的傳播方向沿x軸正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此時刻質點C的振幅為負值此時刻質點B、E的速度相同此時刻質點C、F的加速度和速度都為零此時刻質點D正沿y軸負方向運動5.如圖所示,S1、S2是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兩個機械波波源,振幅均為A,a、b、c三點位于S1、S2連線的中垂線上,且ab=bc,某時刻a是兩列波波峰的相遇點,c是兩列波波谷的相遇點,則 ( )a處質點的振幅為2Ac處質點始終處于波谷b處質點為振動減弱點a處質點的位移不可能為零6.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波速為0.5 m/s,周期為4 s。t=1 s時波形如圖甲所示,a、b、c、d是波上的四個質點。如圖乙所示是波上某一質點的振動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這列波的波長為1 mt=1 s時質點a的速度與質點b的速度相等t=2 s質點a的加速度大小比質點b的加速度小圖乙表示的是質點b的振動圖像7.如圖甲所示,沿波的傳播方向上有六個質點a、b、c、d、e、f,相鄰兩質點之間的距離均為1 m,各質點均靜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 t=0時刻振源a開始上下做簡諧運動,取豎直向上為振動位移的正方向,其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形成的簡諧橫波以2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傳播,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從t=3 s時刻起f點開始振動t=3 s時刻質點e第二次回到平衡位置從t=0至t=3 s內質點b運動的路程為10 cm從t=2 s至t=3 s內質點d的加速度正在逐漸減小二、多項選擇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某時刻O處質點沿y軸開始做簡諧振動,形成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經過0.8 s形成的波的圖像如圖所示。P是x軸上距O點96 cm處的質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O處質點開始振動的方向沿y軸正方向O處質點振動的周期是0.8 s從O處質點振動開始計時,經過3.2 s,P處質點開始振動該波的波速是30 m/s9.圖甲為一簡諧橫波在t=0.2 s時的波形圖,M是平衡位置在x=2 m處的質點,圖乙為其振動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該列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t=0.3 s,M的振動方向沿y軸正方向該列波的傳播速度為20 m/s從t=0到t=0.15 s,M通過的路程為15 cm10.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在t=0時刻和t=1 s時刻的波形分別如圖中實線和虛線所示。已知x=0處的質點在0~1 s內運動的路程為4.5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波源振動周期為1.1 s波的傳播速度大小為13 m/st=1 s時,x=6 m處的質點沿y軸負方向運動三、計算題(共4個小題,共54分)11.(12分)一列簡諧橫波在均勻介質中沿x軸正向傳播,O點為波源,某時刻沿y軸負方向開始振動,經3.5 s,在x軸上0至10 m范圍內第一次形成如圖所示的波形,求:(1)(6分)波的周期;(2)(6分)x=16 m處的質點在0~7 s內的路程。12.(12分)如圖所示是在豎直方向上振動并沿水平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實線是t=0時刻的波形圖,虛線是t=0.2 s時刻的波形圖。(1)(6分)若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求它傳播的速度大小;(2)(6分)若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求它的最大周期。13.(14分)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如圖所示,質點振動的振幅為10 cm。P、Q兩點的坐標分別為-1 m和-9 m,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已知t=0.3 s時,P點第一次出現波峰。試計算:(1)(6分)這列波的傳播速度和質點振動的周期;(2)(8分)當Q點第一次出現波峰時,P處質點通過的路程為多少 14.(16分)如圖,是一列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在t1=0時刻的波形圖。在t2=0.5 s時,質點P恰好第二次到達波谷,求:(1)(4分)該列簡諧橫波的波速v;(2)(6分)x=3.1 m處的質點M(圖中未標出)從t1=0時刻開始,第一次出現在波谷的時刻;(3)(6分)從t1=0時刻到Q點第三次出現波峰的過程中,質點P經過的路程。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機械波1.C [機械波是振動在介質中傳播產生的,如果沒有介質,即使有振動也不會有機械波,而有機械波一定有機械振動,A錯誤;機械波的周期與波源的振動周期相同,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僅由介質性質決定,與周期T、波長λ無直接關系,B錯誤;機械波傳播的是振動的形式,同時也向外傳播能量,C正確;機械波是振動在介質中傳播產生的,所以波的周期與振源的振動周期相同,D錯誤。]2.D [只有兩列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疊加才會出現穩定的干涉圖樣,故A錯誤;在干涉圖樣中,振動加強區域的質點,只是振幅變大,其位移隨時間周期性變化;振動減弱區域的質點,只是振幅變小,其位移隨時間周期性變化,故B錯誤;衍射是波的特有屬性,在任何條件下波都會發生衍射,只有障礙物或孔的尺寸與波長比較相差不多或比波長小時,波才會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故C錯誤;根據多普勒效應,當波源遠離接收者時,接收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比波源頻率低,故D正確。]3.A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即聽到聲音,卻看不見人,這是聲音的衍射;圍繞發聲的雙股音叉走一圈,聽到聲音忽強忽弱,音叉發出兩個相同頻率的聲波相互疊加,從而出現加強區與減弱區,這是聲音的干涉;當正在鳴笛的火車背離我們急駛而去時,我們聽到汽笛聲的音調變低,這是多普勒效應;雷聲在云層里轟鳴不絕這是由于波的反射,使傳播距離不同,傳到人耳的時間不同,故A正確,B、C、D錯誤。]4.D [振幅是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則質點C振幅是正值,A錯誤;B、E兩點相距半個波長,振動情況總是相反,所以此刻質點B、E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速度不同,B錯誤;在該時刻質點C、F位于位移最大處,加速度均最大,速度均為零,C錯誤;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波形向右平移,則知質點D正沿y軸負方向運動,D正確。]5.A [S1、S2是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兩個機械波波源,振幅均為A,a、b、c三點到兩個波源的路程差都為零,所以三個點都是振動加強點,他們的振幅都是2A,三個位置的質點都在不停地振動,不可能一直在波峰、波谷或平衡位置,所以a、b、c三處質點的位移是不斷變化的,故A正確,B、C、D錯誤。]6.C [由題可知,波速v=0.5 m/s,周期為T=4 s,則波長λ=vT=0.5×4 m=2 m,故A錯誤;t=1 s時質點a在波峰處,速度為零,質點b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故B錯誤;因為周期T=4 s,所以從t=1 s到t=2 s時經歷了,此時質點a在平衡位置,位移為零,加速度為零,質點b在波峰處,位移最大,加速度最大,故C正確;由乙圖可知,當t=1 s時b質點在波谷處,與此相符合的是質點c,故D錯誤。]7.C [波傳到f點的時間為tf= s=2.5 s,故A錯誤;波傳到e點的時間為te= s=2 s,質點起振方向向上,則t=3 s時刻質點e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故B錯誤;從t=0至t=3 s內質點b振動了2.5 s=1T,則運動的路程為5A=10 cm,故C正確;波傳到d點需要1.5 s,則從t=2 s至t=3 s內質點d正在從最高點向最低點振動,加速度先逐漸減小后逐漸變大,故D錯誤。]8.BC [由上下坡法可知,質點開始振動的方向沿y軸負方向,故A錯誤;0.8 s傳播一個波長,周期為0.8 s,故B正確;波速v= cm/s=30 cm/s,傳到P點的時間t= s=3.2 s,故C正確,D錯誤。]9.ACD [由圖乙可知t=0.2 s時刻,M點向上振動,由同側法可知該列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選項A正確;t=0.3 s,M回到平衡位置向下振動,即振動方向沿y軸負方向,選項B錯誤;該列波的傳播速度為v= m/s=20 m/s,選項C正確;從t=0到t=0.15 s,即經過了,M通過的路程為3A=15 cm,選項D正確。]10.AC [由題意知,x=0處的質點在0~1 s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為4.5 cm,則結合題圖可知t=0時刻x=0處的質點沿y軸的負方向運動,由質點的振動和波的傳播方向關系可知,該波的傳播方向沿x軸的正方向,A正確;由題意可知,1 s為T,解得T= s,由題圖可知λ=12 m,則v= m/s=13 m/s,B錯誤,C正確;由同側法可知t=1 s時,x=6 m處的質點沿y軸正方向運動,D錯誤。]11.(1)2.0 s (2)24 cm解析 (1)由于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軸負方向,因此各質點的起振方向均向下,故經t=3.5 s,x軸上在0~10 m的范圍內第一次出現如圖所示的波形,說明在該時間內傳播了14 m,正好是(1+)個波長,所以周期滿足(1+)T=3.5 s解得T=2.0 s。(2)由題圖知波長λ=8m波速v= m/s=4 m/s波傳播到x=16 m處所需的時間t1= s=4.0 s那么振動時間t2=7 s-4 s=3 s=1.5T所以x=16 m處的質點在0~7 s內振動路程為s=×4A=1.5×4×4 cm=24 cm。12.(1)(20n+15)m/s(n=0,1,2,3,…) (2)0.8 s解析 (1)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時,傳播的距離為Δx=(n+)λ=(4n+3)m(n=0,1,2,3,…)傳播的速度大小為v==(20n+15)m/s(n=0,1,2,3,…)。(2)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傳播的時間與周期關系為Δt=T(n=0,1,2,3,…)得T= s(n=0,1,2,3,…)當n=0時周期最大,最大周期為0.8 s。13.(1)10 m/s 0.4 s (2)0.9 m解析 (1)由波形圖可知該波的波長為λ=4 mP點與最近波峰的水平距離為s=3 m所以v==10 m/s該波傳播過程中各質點振動的周期為T==0.4 s。(2)t=0時刻,Q點與最近波峰的水平距離為s1=11 m故Q點第一次出現波峰的時間為t1==1.1 s,Q點第一次出現波峰時質點P振動了t2=t1-=0.9 s質點從起振開始每振動經過的路程為10 cmt2=T則當Q點第一次出現波峰時,P點通過的路程s'=0.9 m。14.(1)10 m/s (2)0.01 s (3)70 cm(或0.7 m)解析 (1)由波形圖可知λ=4 m,t1=0時刻波剛傳到P點,質點P正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動,再過1T第二次到達波谷,即1T=0.5 s解得T=0.4 s,所以波速為v==10 m/s。(2)離M點最近的波谷在x=3 m處,沿傳播方向的距離為Δx=0.1 m,則傳播時間為Δt==0.01 s即在t=0.01 s時刻M點第一次出現在波谷。(3)t1=0時刻距Q點最近的波峰在x=1 m處,沿傳播方向上的距離Δx1=6 m,則Q點第一次到達波峰的時間為Δt1===0.6 s再過兩個周期為Q點第三次到達波峰Δt2=2T=0.8 s總時間Δt總=Δt1+Δt2=1.4 s=3T根據質點振動一個周期的路程為4A,知P點的路程為s=3×4A+2A=70 cm=0.7 m。(共31張PPT)章末測評驗收卷(三)(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關于機械波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解析 機械波是振動在介質中傳播產生的,如果沒有介質,即使有振動也不會有機械波,而有機械波一定有機械振動,A錯誤;機械波的周期與波源的振動周期相同,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僅由介質性質決定,與周期T、波長λ無直接關系,B錯誤;機械波傳播的是振動的形式,同時也向外傳播能量,C正確;機械波是振動在介質中傳播產生的,所以波的周期與振源的振動周期相同,D錯誤。2.下列關于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兩列波疊加一定會出現穩定的干涉圖樣B.在干涉圖樣中,振動加強區域的質點,其位移始終保持最大;振動減弱區域的質點,其位移始終保持最小C.只有障礙物或孔的尺寸與波長比較相差不多或比波長小時,波才能發生衍射D.當波源遠離接收者時,接收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比波源頻率低D解析 只有兩列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疊加才會出現穩定的干涉圖樣,故A錯誤;在干涉圖樣中,振動加強區域的質點,只是振幅變大,其位移隨時間周期性變化;振動減弱區域的質點,只是振幅變小,其位移隨時間周期性變化,故B錯誤;衍射是波的特有屬性,在任何條件下波都會發生衍射,只有障礙物或孔的尺寸與波長比較相差不多或比波長小時,波才會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故C錯誤;根據多普勒效應,當波源遠離接收者時,接收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比波源頻率低,故D正確。3.分析下列物理現象:①“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②圍繞發聲的雙股音叉走一圈,聽到聲音忽強忽弱;③當正在鳴笛的火車背離我們急駛而去時,我們聽到汽笛聲的音調變低;④雷聲在云層里轟鳴不絕。這些物理現象分別屬于波的( )A.衍射、干涉、多普勒效應、反射B.衍射、多普勒效應、干涉、折射C.折射、干涉、多普勒效應、反射D.衍射、折射、多普勒效應、干涉A解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即聽到聲音,卻看不見人,這是聲音的衍射;圍繞發聲的雙股音叉走一圈,聽到聲音忽強忽弱,音叉發出兩個相同頻率的聲波相互疊加,從而出現加強區與減弱區,這是聲音的干涉;當正在鳴笛的火車背離我們急駛而去時,我們聽到汽笛聲的音調變低,這是多普勒效應;雷聲在云層里轟鳴不絕這是由于波的反射,使傳播距離不同,傳到人耳的時間不同,故A正確,B、C、D錯誤。D4.如圖為某一時刻簡諧橫波的波形圖,波的傳播方向沿x軸正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此時刻質點C的振幅為負值B.此時刻質點B、E的速度相同C.此時刻質點C、F的加速度和速度都為零D.此時刻質點D正沿y軸負方向運動解析 振幅是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則質點C振幅是正值,A錯誤;B、E兩點相距半個波長,振動情況總是相反,所以此刻質點B、E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速度不同,B錯誤;在該時刻質點C、F位于位移最大處,加速度均最大,速度均為零,C錯誤;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波形向右平移,則知質點D正沿y軸負方向運動,D正確。5.如圖所示,S1、S2是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兩個機械波波源,振幅均為A,a、b、c三點位于S1、S2連線的中垂線上,且ab=bc,某時刻a是兩列波波峰的相遇點,c是兩列波波谷的相遇點,則( )AA.a處質點的振幅為2AB.c處質點始終處于波谷C.b處質點為振動減弱點D.a處質點的位移不可能為零解析 S1、S2是振動情況完全相同的兩個機械波波源,振幅均為A,a、b、c三點到兩個波源的路程差都為零,所以三個點都是振動加強點,他們的振幅都是2A,三個位置的質點都在不停地振動,不可能一直在波峰、波谷或平衡位置,所以a、b、c三處質點的位移是不斷變化的,故A正確,B、C、D錯誤。6.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波速為0.5 m/s,周期為4 s。t=1 s時波形如圖甲所示,a、b、c、d是波上的四個質點。如圖乙所示是波上某一質點的振動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A.這列波的波長為1 mB.t=1 s時質點a的速度與質點b的速度相等C.t=2 s質點a的加速度大小比質點b的加速度小D.圖乙表示的是質點b的振動圖像C7.如圖甲所示,沿波的傳播方向上有六個質點a、b、c、d、e、f,相鄰兩質點之間的距離均為1 m,各質點均靜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 t=0時刻振源a開始上下做簡諧運動,取豎直向上為振動位移的正方向,其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形成的簡諧橫波以2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傳播,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t=3 s時刻起f點開始振動B.t=3 s時刻質點e第二次回到平衡位置C.從t=0至t=3 s內質點b運動的路程為10 cmD.從t=2 s至t=3 s內質點d的加速度正在逐漸減小二、多項選擇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8.某時刻O處質點沿y軸開始做簡諧振動,形成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經過0.8 s形成的波的圖像如圖所示。P是x軸上距O點96 cm處的質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CA.O處質點開始振動的方向沿y軸正方向B.O處質點振動的周期是0.8 sC.從O處質點振動開始計時,經過3.2 s,P處質點開始振動D.該波的波速是30 m/s9.圖甲為一簡諧橫波在t=0.2 s時的波形圖,M是平衡位置在x=2 m處的質點,圖乙為其振動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DA.該列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B.t=0.3 s,M的振動方向沿y軸正方向C.該列波的傳播速度為20 m/sD.從t=0到t=0.15 s,M通過的路程為15 cm10.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在t=0時刻和t=1 s時刻的波形分別如圖中實線和虛線所示。已知x=0處的質點在0~1 s內運動的路程為4.5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A.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B.波源振動周期為1.1 sC.波的傳播速度大小為13 m/sD.t=1 s時,x=6 m處的質點沿y軸負方向運動三、計算題(共4個小題,共54分)11.(12分)一列簡諧橫波在均勻介質中沿x軸正向傳播,O點為波源,某時刻沿y軸負方向開始振動,經3.5 s,在x軸上0至10 m范圍內第一次形成如圖所示的波形,求:(1)波的周期;(2)x=16 m處的質點在0~7 s內的路程。答案 (1)2.0 s (2)24 cm12.(12分)如圖所示是在豎直方向上振動并沿水平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實線是t=0時刻的波形圖,虛線是t=0.2 s時刻的波形圖。(1)若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求它傳播的速度大小;(2)若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求它的最大周期。答案 (1)(20n+15)m/s(n=0,1,2,3,…)(2)0.8 s13.(14分)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如圖所示,質點振動的振幅為10 cm。P、Q兩點的坐標分別為-1 m和-9 m,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已知t=0.3 s時,P點第一次出現波峰。試計算:(1)這列波的傳播速度和質點振動的周期;(2)當Q點第一次出現波峰時,P處質點通過的路程為多少?答案 (1)10 m/s 0.4 s (2)0.9 m解析 (1)由波形圖可知該波的波長為λ=4 mP點與最近波峰的水平距離為s=3 m14.(16分)如圖,是一列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在t1=0時刻的波形圖。在t2=0.5 s時,質點P恰好第二次到達波谷,求:(1)該列簡諧橫波的波速v;(2)x=3.1 m處的質點M(圖中未標出)從t1=0時刻開始,第一次出現在波谷的時刻;(3)從t1=0時刻到Q點第三次出現波峰的過程中,質點P經過的路程。答案 (1)10 m/s (2)0.01 s (3)70 cm(或0.7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pptx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機械波.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