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教學目標1.理解并感悟袁隆平的高尚品質與精神境界,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2.掌握人物通訊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難點1.理解并感悟袁隆平的高尚品質與精神境界,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2.掌握人物通訊的寫作方法。教學過程導入:袁隆平說:“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哪兒都是目標,哪兒就都沒有目標。”本節課我們就集中目標,通過《喜看稻菽千重浪》探討一篇優秀人物通訊該怎么寫。小標題 概括具體事件 精神品質 寫作角度 作者立場曾記否,到中流擊水 袁隆平發現天然雜交水稻雜種第一代,但試種失敗 注重實踐、勇于探索 工作態度、方法 贊揚了袁隆平的實踐精神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 袁隆平尋找并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 不迷信權威、勇于創新 學術精神、品格 贊揚了袁隆平的創新精神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 袁隆平用事實反駁雜交稻的貶斥 尊重事實、實事求是 道德操守、 準則 贊揚了袁隆平實事求是、捍衛真理的態度饑餓的威 脅在退卻 袁隆平規劃并選育超級雜交稻 目標遠大、不斷進取 個人理想、志向 高度評價了袁隆平的貢獻袁隆平的人物形象特點:袁隆平是一位嚴謹認真的實踐者;袁隆平是一位創新韌性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堅持真理的捍衛者;袁隆平是一位心懷天下的尋夢者。學習活動一:細節描寫和語言運用1.自主合作探究: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使袁隆平“立”在我們面前?一篇優秀的人物通訊,要通過對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寫,使人物鮮活地“立”在讀者面前。細節描寫是豐富通訊信息、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2.選擇一處人物描寫的細節,討論: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描寫這一細節的,對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示例:“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秈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標記。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于找到了。”這兩句話,通過袁隆平的目光(突然停留)、行動(馬上標記)、心情(欣喜異常)三個細節,把袁隆平作為一個優秀科學家難能可貴的創新品質形象而具體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學習活動二:典型材料和人物品質的關系閱讀課文,圈畫文中典型材料,思考人物品質,填寫下列表格。袁隆平的典型材料 人物品質1 2001 年春節剛過,領獎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熱愛并獻身于農業科研事業2 1961 年敏銳地發現了“天然雜交稻”的雜種第一代 勇于實踐,敢于探索3 1964 年終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創新4 1992 年發表文章批判貶斥雜交稻的文章 堅持真理,實事求是5 1986年以來,提出并實現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思想,為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6 1997 年,發表重要論文,選育出亞種間苗頭組合,使水稻產量達到超級稻產量指標 不斷創新,勇于實踐7 兩個心愿,要引導一場新的“綠色革命” 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寫作規律總結:搜集占有大量的資料之后,可選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圍繞主題,選取可以突出人物個性的事例,選材精,不龐雜。學習活動三: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這篇通訊,記敘為主,夾以描寫、議論、抒情、說明多種表達方式,靈活運用。閱讀全文,找出記敘和議論的內容。提示:袁隆平是怎樣發現真理的?通訊采用了倒敘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學實踐的過程:發現特異稻(欣喜)——護理特異稻(滿懷希望)——試種特異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發現真理(收獲)。知識檢測教師總結:細節描寫和語言運用、典型材料和人物品質的關系、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作業請選擇一位你熟悉的先進人物,通過網讀、網絡查詢等方法搜集他(她)的先進事跡,為寫人物通訊作準備。鼓勵感興趣的學生嘗試創作人物通訊。要求:選材典型,盡量有細節,字數不少于4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