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下18文言文二則-鐵杵成針 課堂實錄【教學目標】文化自信: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語言運用:能用組詞的方法幫助理解詞意,結合注釋、插圖,讀懂故事,并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思維能力:初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審美創造:品味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寫少年勤學好問的。【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鐵杵成針》,結合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引入:1.猜猜他是誰(游戲)。2.引出李白:今天讓我們繼續追尋古之圣賢,感悟成長陣地。看,這就是穿越而來跟大家齊誦古詩的——李白(生讀ppt)。3.引出課題: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李白的成長故事,齊讀課題:鐵杵成針。任務一:我讀成長故事(一)初讀課文,讀好節奏。學古文的第一功夫就是讀,首先讓我們讀好故事,手捧課本,挺直腰。自由讀課文兩遍,讀準每個字音,自由讀吧。識字交流:杵 媼 卒1.杵:看圖片、注釋理解記憶。(板書:借住注釋)2.媼:回顧詩句理解記憶:“白發誰家翁媼”。師:在這首詩里,翁媼是怎么解釋的?(老翁和老婦)師:所以聯系所學知識,我們知道,文中的老媼咱們可以禮貌地稱她為 ——老奶奶。師:所以(板書:聯系舊知)是我們理解文言文的一大妙招。3.“卒”: 生活中哪里見過?生:我在象棋里面見過。師:見多識廣。孩子,“卒” 在字典當中有四種理解,文中 “卒業” 的 “卒” 指的是?一起說 ——(完成)師:學古文,除了要借助注釋,還要借助字典、(板書:聯系生活)、來理解古文4.去掉拼音再生字詞。5.除了生字,本課還有一個多音字:感其意,還卒業。師:多音字讀得特別準,為什么讀還呢?想想它的意思,誰來幫幫她,聽她怎么說。生:我看到注釋這里 “還卒業”,就是回去完成了學業。我覺得這個 “還” 字的意思就是回去了。師:真棒,你會(板書:聯系上下文),還在這里指的是 ——回去了。表示回去的意思,咱們還能想到這些詩句,一起讀——生: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師:多音字,就要聯系上下文,根據意思來定讀音。6.讀句子:逢老媼方磨鐵杵。師:李白遇見了誰?(老媼)師:老媼正在做什么?(磨鐵杵)師:所以人和事中間得稍停。來,看老師的手勢讀——逢 老媼 方磨鐵杵。 生讀。師:你有進步,字音讀準了,而且讀古文的時候要節奏舒緩,聲斷氣連。孩子們,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師一起來 ——生:逢 老媼 方磨鐵杵。師:再來一次 ——生:逢 老媼 方磨鐵杵。師:就是這個感覺。古文要讀出節奏,請你跟著節奏,帶著動作,自己再練讀一次課文,自己練習。生:自由練讀。師:節奏朗讀很有意思,老師也想跟大家合作讀。我讀紅色字,你們讀黑色字——ppt。(3)朗讀古文師:書聲悠悠,把我們帶到了古梅州象耳山下的磨針溪畔,遇到了一個小導游,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請一個小導游來讀這個故事。——生: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師:小導游讀得入情入境,掌聲送給他。這個古文故事出自于《方輿勝覽》這本書,這是一本地理書,記載了南宋臨安府管轄范圍內的經濟、文化、風土民情。古書,豎著排列,沒有句逗,咱們也來試著讀一讀,好嗎?(生讀)任務二:我講成長故事(1)解讀古文過渡:文化典故源遠流長,我們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古時候。接下來讓我們理解內容講故事。課文共五句話,請你借助注釋,以及剛剛所學的方法,來梳理故事的內容吧,小組內先說一說,再交流匯報。第一句:磨針溪,在象耳山下。師:磨針溪,象爾山都是地名,所以遇到地名要保留。送你翻譯小妙招——留。第二句: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生:傳說李太白在這座山中讀書,但是沒有完成學業就放棄離去了。師:說得特別完整,讀書山中,就是在山中讀書,換個順序句子就通順了。送你翻譯小妙招——調。第三句: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師:誰經過這條溪?加上主語再說一遍。生:李白經過這條溪。師:遇見了誰?(老媼)師:老奶奶正在做什么?(磨鐵杵)師:把這句話連起來就很棒了。生:李白經過這條溪遇見了老奶奶在磨鐵杵。師:掌聲送給他,有進步,你看,理解古文的時候要補充完整,特別是那個省略掉的人稱,把它加上,這就是翻譯小古文的第三招——補。第四句:問之,曰:“欲做針。”生:太白問,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回答,想做一根針。師:哪個字翻譯成想要?“欲”是的,“欲”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欲,是“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的欲,所以欲的意思是——想要。老奶奶說我想要 ——一根針。師:之,是小古文中的老朋友了,同學們我們曾經在這些文章中見過它,你還記得它代表什么意思嗎?生回答,ppt出示。師:看來聯系舊知,對于我們理解小古文非常重要,你記住了嗎?第五句:太白感其意,還卒業。生:李白覺得老奶奶很厲害,他回去完成他的學業了。師:嗯,有你自己的理解,孩子看課下注釋,讀出來” 感其意 “的意思。生:“感其意” 的意思,是被他的意志感動。“還卒業”就是回去完成了學業。師:像這樣一行注釋,一行原文,一行譯文的學習方法,我們稱為“三行對譯法”,這是我們學習小顧問很重要的方法,希望以后大家在學習文言文時能夠學以致用。師:理解了故事方能講故事,孩子們,這個故事發生在哪里呢?一起來看。從前有座山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條磨針溪,溪水潺潺,綿延不息。青草依依,綠意盎然。這就是故事發生的地點。故事的起因是哪一句,一起讀出來?生: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師:那結果呢?讀出來 ——生: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師:一去一還,經過就是李白和老媼的相逢。接下來讓我們也來寫一寫這個逢字。跟著筆畫來書空。真棒。李白順山往下走,經過山下小溪邊,這李白老媼在溪邊一相逢,本欲棄去今又 —— 還的故事就發生了。師:學古文講故事,接下來我就請同學根據老師的連環畫來跟大家分享《鐵杵成針》的故事吧!生: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下。相傳李太白就在象耳山上讀書呢。但是李太白學業未成,便想放棄離開了。他走呀走呀,走到了小溪邊,看見了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李白好奇地問,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呀?老奶奶回答,我要把這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李白被它的精神給打動了,于是回去刻苦讀書,后來成為了大家都知道的詩仙。師:謝謝你,孩子,你不光理解了故事的內容,還講清楚了過程,大家都為你鼓掌,你要再自信一些,好嗎?任務三:我悟成長故事(1)李白詩拓展師:從此之后,這條小溪就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那就是磨針溪,磨針溪也因為一個人而名揚天下,他就是李白。說起李白,怎么能不提到他的詩呢?李白一生寫下了 9,000 多首詩,有1,000 多首流傳于世,在我們小學課本上就有如此之多呢。這些詩會背嗎?會,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師:除此之外,你還知道李白的哪些名句嗎?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師:佩服佩服,才學了得。孩子們,李白的詩早已融入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讓我們再一次跟隨鏡頭,一起來感受詩仙的韻味,回顧李白的一生。師:播放視頻。(2)情景誦讀師:李白何其偉大,可他小時候卻是這樣的,一起讀 ——生: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師:猜一猜,小李白在學習上遇到了什么困難?生:小李白在學習上遇到學習學不好,然后他自己就放棄了。師:學不好,遭遇了挫折,所以放棄了,帶著感受讀一讀。生: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師:再猜一猜。生:我覺得是李太白經常寫不好詩,而且他還經常受罰。師:太心酸了,帶著感受一起讀 ——生: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師:正當他想要放棄的時候,故事就發生了轉折。再來讀 ——生: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師:老奶奶竟然要把那么大,那么粗的鐵杵磨成一根針吶。此刻你就是李白,哪個符號最能體現你的心情和感受?為什么呢?生1:問號,因為把一根鐵杵磨成一根針,這簡直是不可能的。師:李白不敢相信吶。所以他會說什么?生:老奶奶,您是要把這么粗的鐵杵磨成針嗎?生2:感嘆號,因為做出這件事的話,證明你要下很大的功夫,簡直是不可思議。師:是呀,我們有這么多種感受,小李白陷入了沉思。成長的真諦,還得自己去體悟。恭喜李白感其意,歡歡喜喜還卒業吧!上山路遠,學習路長,回到山上。1.當他想睡懶覺的時候,他的眼前就浮現出老婦人在烈日炎炎下 。2.當他調皮貪玩的時候,他的眼前就浮現出老婦人在寒風凜冽中 。3.當他遇到困難想放棄的時候,他的眼前就浮現出老婦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 。師:他從老奶奶這里悟到了什么精神?(板書: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這個故事最終濃縮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3)悟精神師:還卒業后的李白是怎么做的呢?讓我們借助資料尋找答案。李白學習文選,寫得不滿意就燒掉重寫。《文選》當中有700 多篇文章,李白一篇一篇的熟讀、背誦、仿寫。背不出來的時候,他對自己說。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師:學不下去的時候,他又對自己說。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師:三十卷的文選,李白前前后后寫了三次。正所謂 ——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師:人生的磨礪還在繼續,青年李白處處碰壁,他沒有放棄。讀 ——生: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師:中年李白政治失意,他仍在堅持 ——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師:李白境遇坎坷,他心境不改。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師:李白取得了偉大的詩歌成就,那是因為 ——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師:孩子們,鐵杵成真需要磨,人要成才也需要磨。即便是李白這樣的天才詩人,也在不斷地磨礪自己,就這樣,他成了我們敬愛的詩仙,也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4)布置作業,傳播故事師:可這故事未必是真的,何以看出?世傳二字。師:這故事流傳至今已經過去 1,300 多年了,深受人們喜愛,希望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你,你想把它講給誰聽?師:希望你們在講述故事時,能夠把著這種不懼磨礪,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傳承下去,把文化傳承下去,那就讓這些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永遠流傳。【板書設計】鐵杵成針堅持不懈借助舊知借助注釋組詞法教學反思本課教學,我以“讀故事、講故事、悟故事、傳故事”為主線,引導學生在多讀多說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內容,串聯故事情節,講述并傳播名人故事,整堂課學生積極性較高,能夠全身心投入,并正確理解古漢語的詞義,不僅實現了熟知課文內容,而且實現了課文背誦,基本實現了本課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