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下12《關雎》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關雎》是《詩經》的首篇,生動地寫出了“君子”對“窈窕淑女”的愛慕但求之不得的焦慮。其文、義、聲、情俱佳,足為“國風”之始,《詩經》之冠。在藝術表現上,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賦、比、興和重章疊句的手法,給人以豐富的節奏、韻律美感。學情分析所帶的學生接觸過《詩經》,但是對于《詩經》的基本知識不熟悉,例如《詩經》“六義”是什么,這個要跟他們講。另外,如何去領略《詩經》的語言特點和藝術魅力,對他們而言是有難度的。教學目標文化自信:通過《詩經》理解中華詩歌源頭之美,感受傳統文化生命力。 語言運用:掌握賦比興手法,嘗試用現代語言重構詩意。 思維能力:辯證分析詩歌中的情感表達與社會價值觀。 審美創造:以藝術形式(繪畫、音樂、戲劇)再創作詩歌意境。教學重難點了解關于《詩經》的基本知識,掌握詩歌的大意和內容,能背誦并默寫詩歌。品味詩經的語言、藝術特點;感受詩歌中歌詠的美好感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師:同學們,大家知道有哪些跟愛情有關的古詩詞嗎?提問之后出示PPT,呈現以下詩句:元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白居易: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秦 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 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師:古人寫得很好,像這樣跟愛情有關的話語其實現在也不少,例如:PPT呈現:我不會再表白愛就是讓人如此難堪你也知道這首藏頭詩就是這般無趣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跟愛情有關的詩歌——第12 課《關雎》,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這一課。二、新課講授(一)了解《詩經》六義《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詩經》廣泛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詩經》按音樂性質可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表現手法有“賦”“比”“興”,它們合稱《詩經》“六義”。這一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在課本上做標記,因為教材有對《詩經》的基本介紹,因此也不一定要讓他們再動筆,圈劃起來也是可以的。(二)整體感知課文1.讀詩歌師:《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為什么這么說,接下來我們走進文本,探究答案!師:請同學們聽朗讀音頻,注意字音,用心感受朗讀節奏。出示相對應的課件,播放朗讀錄音,并提醒學生注意生字詞,注意朗讀的節奏,可以小聲跟讀。聽完之后,學生齊讀一遍,考查學生是否有讀錯的字詞,是否有一定的朗讀節奏。2.譯詩歌 這個環節重點在于帶領學生積累相關字詞,并提醒他們在課本上圈劃,做好標記。此外,通過翻譯,讓他們感知整首詩歌的基本內容,為后面賞析詩歌做好準備。3.懂大概師:《關雎》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簡要概括。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愛慕、 追求以及求之不得的焦慮和幻想終成眷屬的喜悅。(提醒學生做筆記。)4.曉特點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基本掌握了詩歌的內容,那么,我們現在再來朗讀一遍,要注意感受詩歌的韻律,體會其語言特點。特點①:重章疊唱基本含義:也可以說是重章疊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幾個字不同,造成回環往復的表達效果。(這段文字教材上有,講到時提醒學生圈劃起來。)例子: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特點②:四言二拍為主(教材上有相關描述,講到時提醒學生圈劃起來。)例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兩字一頓,節奏感很強。特點③:多用疊詞。例子:“關關雎鳩”中的“關關”。不過相比較下一首《蒹葭》,這首疊詞少了一些。但是就整個《詩經》而言,疊詞的運用是頻繁的。特點④:多用賦比興手法。師:賦比興手法在詩歌中具體怎樣運用,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三)重點問題探究1.請描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展現的畫面。春天的小河,綠草茵茵,雎鳩在水中嬉戲鳴唱,美麗的姑娘在河邊采荇菜,引起少年的情思。(提醒學生在相應位置做筆記。)2.本詩是首愛情詩,為什么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寫起? 比興手法,詩人以雎鳩為比的對象,興起淑女為君子的佳偶,表現出君子對淑女的殷切期盼。(提醒學生在相應位置做筆記,根據情況,可圈劃重點出來,也可全部讓他們記錄下來。)3.賞析“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比興手法,以飄搖蕩動的荇菜作比,興起君子對淑女的渴慕和思念之情。 (提醒學生在相應位置做筆記,根據情況,可圈劃重點出來,也可全部讓他們記錄下來。)4.“左右流之”的“流”字用得妙,分析其作用。寫出少女采荇菜的忙碌,突出女子的勤勞能干,烘托出主人公的思慕和愛戀。 5.詩歌中的女子,為何會讓男子“寤寐思服”? 她文靜、美好、善良、勤勞。 6.簡要賞析男子此時“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樣子。 “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寫,“輾轉反側”是動作描寫,突出其內心狀態的不平靜,表現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憂思。 (提醒學生在相應位置做筆記,根據情況,可圈劃重點出來,也可全部讓他們記錄下來。)7.怎樣理解“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虛寫,這是男子的設想,設想姑娘已經答應自己的請求,彈琴鼓瑟來親近她,又設想與女子結婚時鼓樂齊鳴的歡樂場面,表現男子的喜悅之情。 (提醒學生在相應位置做筆記,根據情況,可圈劃重點出來,也可全部讓他們記錄下來。)8.分析男子的情感變化?愛慕--相思--焦慮--喜悅(引導學生分析,之后提醒做筆記。)9.孔子曾說:“《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請結合本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的理解。 《關睢》是一首男女情之作,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追求的過程。這個過程顯得美好、喜悅而又不低俗,這就是“樂而不淫”。寫求之不得的焦慮、苦悶心情,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熱鬧情景,這就是“哀而不傷”。 不淫,不傷:快樂不是沒有節制的, 悲哀不至于過于悲傷。(提醒學生做筆記。)師:同學們,透過這首詩,我們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美好情感,現實中,我們也要學會樹立正確的良好的愛情觀、價值觀,愛要節制,愛要理智。三、本課總結《關雎》寫了一位君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和思念,表達了古代青年對愛情婚姻大膽執著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向往和執著的追求。 四、板書設計關雎——《詩經·周南》內容概括: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愛慕、追求以及求之不得的焦慮和幻想終成眷屬的喜悅。表現手法:賦比興。語言特點:①重章疊唱;②四言二拍為主;③多用疊詞;④多用賦比興手法。五、當堂作業完成一課一練六、課后作業背誦本詩教學反思首先在課時安排方面,我預設是用一個課時,不過可能是前面的基礎內容耗費時間多一些,一節課還是不夠,要一節半這樣。因此,第二課時分析完詩歌后,剩下將近二十分鐘我讓學生完成我出的一課一練。其次就學生狀態而言,朗讀的聲音低,有一部分學生是“金口難開”,總體狀態不佳。接著說說問題設計。對于翻譯詩歌這個環節,我講得比較快,圈劃重點詞語之后就讓學生齊讀一遍譯文就過了。問題探究部分,需要稍微動腦的題,學生也不動腦,不知是懶散慣了還是一直沒有養成這個學習習慣,又或者是問題有難度而老師沒有引導好,通常是一問三不知。例如讓學生描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展現的畫面,像這樣的主觀題,對他們來說有難度。因此,基本上就是“滿堂灌”。再說說學生動筆情況,班里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聽老師的提醒,及時地做好筆記,教的3班,女生的書寫基本上都很工整,看了甚感欣慰。最后說說作業設計,針對學生的情況,我設計的題量不多,剛好滿一面A3紙,沒有很大難度,所以學生做得還不錯。不過在書寫上,還是有一些錯別字,例如“輾”這個字多了一撇,“之”這個字書寫不規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