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02 壓強、浮力(考點串講)-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人教版2024)83頁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02 壓強、浮力(考點串講)-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人教版2024)83頁ppt

資源簡介

(共83張PPT)
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
專題O2 壓強、浮力
知識導圖 ·思維引航
知識導圖 ·思維引航
定義
浮力-
方向:豎直向上
浮力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決定浮力的大小
物體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差——浮力產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靈感的啟示
大氣壓強的存在 —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強 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跨學科實踐:制作簡易活塞式抽水機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
浮力的應用 跨學科實踐:制作微型密度計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FW=Gn=mmg=PgVn
壓強、浮力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壓強的大小— p=pgh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壓強——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公式:p= 號
定義: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特點:同種液體,當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阿基米德原理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飛機的升力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壓力與重力
壓強
壓強
增大壓強
減小壓強
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阿基米德原理
——物體的浮沉條件
液體的壓強
增大或減小壓強
甲上浮 乙最洋 兩下M
連通器
壓力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精準劃分題型以把握命題規律,深
入掌握考試動態與趨勢
1、壓力
( 1 ) 概 念 :把 _垂 直 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物體的受力面,指向受力物體 的內部。
(3)壓力的作用點:在被壓物體的受力面上,作用點等效作用在接觸面中心。
(4)壓力與重力的關系:只有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且物體在豎直方向不再受 到其他的力時,這時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在數值上等于物體的重力。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一壓強
核心精講
積,它是施力物體擠壓受力物體時,二者相互接觸的面積,而不是其他面積。
( 3 ) 單 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 ,簡稱 帕 ,符號 Pa。1Pa =1N/m ,1Pa 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m 面積上受到壓力是1N。
(4)變形公式: F=pS 、 S=p 。
(5)推論公式:P=pgh , 條件:密度均勻,形狀規則的實心柱體,自然放置
( 1 ) 概 念 : 壓力 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用p 表示。
( 2 ) 公 式 : (適用于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壓強),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一壓強
核心精講
在水平面上,且受力面就是物體的底面積
2、壓強
目的 方法
實例
增大 壓強 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
刀斧、切削工具的刀刃都磨得很薄、釘子、針
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 壓力
自行車剎車時必須用力握住車閘、壓路機的碾
子質量很大等
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用鐵錘用力釘釘子
減小 壓強 壓力一定時,增大 受力面積
高樓大廈的墻基很寬、鐵軌下鋪有枕木
受力面積一定時, 壓力
現代建筑中常采用空心磚、車輛限載等
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在冰面行走時,采用爬行并丟棄一些負重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一壓強
核心精講
3、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1)產生原因:液體受到_ 重力 的作用和具有流動_性。
( 2 ) 特 點 :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深度越大, 壓強越_大 ;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還與液體的密度 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
的 密 度 越大,壓強越大。
2、液體壓強的大小
(1)液體壓強計算公式: p=pgh 。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二液體的壓強
核心精講
(2)液體壓強公式: p=pgh 的的理解和運用
①應用公式p=pgh 時,各個物理量的單位都應統一取國際單位制。
②h表示液體的深度。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計算壓強的那一點之間的豎直距離距 離。
③從液體壓強公式p=pgh 可以看出,液體壓強只與液體的 密度和深度 有關,而 與液體的體積、質量、容器的形狀及地面面積無 關。
④公式p=pgh 適用于靜止液體,不適用于固體、氣體和流動液體。
(3)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與液體重力的關系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二液體的壓強
核心精講
F_ = G F >G
F < G
液體產生向下的力剛好全 部作用在容器底部 除液體產生向下的力全部作用在容器底部 外,容器壁還受到了壓力
液體產生向下的力沒有全部 作用在容器底部
容器壁是豎直的,容器壁 對液體水平方向的壓力對 容器底沒有影響 容器壁是向下傾斜的,容器壁對液體產生 向下的壓力
容器壁是向上傾斜的,承擔
了部分壓力
F=pS=pghS=pgV=G F=pS=pghS>pgV=G
F=pS=pghS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二液體的壓強
核心精講
3、連通器
(1)連通器:上端_開 口、下端 連通 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2)連通器的特點:連通器里裝入同 種 液體,當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各 部分中的液面高度總是 相等的 。
(3)連通器的應用:茶壺、洗手間下水管、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 閘、水塔供水系統、涵洞等。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二液體的壓強
核心精講
乳牛自動喂水器
水位計
茶壺
浸在其中的物體表面就產生了壓強。
(3)最早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 馬德堡半球 實 驗 。
( 4 ) 應 用 :
大氣壓把塑料吸盤 大氣壓力使飲料上 大氣壓使注射器吸 吸盤利用大氣壓力
壓在光滑的墻上 升到嘴 入藥液 來把地板吸起
1、大氣壓強的存在 ( 1 ) 定 義 :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也有壓強,叫做 氣 壓 強
。 簡稱大氣壓 。
(2)大氣壓的產生原因:空氣受 重 力作用,同時具有流 動
性,因此大氣對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三大氣壓強
核心精講
2、 大氣壓強的測量
(1)最早測定大氣壓的是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 。
(2)大氣壓支持760mm 高的水銀柱,即大氣壓等于760mm 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P 大 氣 = P 水 銀 =P 水銀gh==13.6×10 kg/m ×9.8 N/kg×0.76 m=1.013×10 Pa。
通常把這樣大小的大氣壓叫做標準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 po=1.013×10 Pa
3、大氣壓的變化
(1)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海拔越 高 ,氣壓越小;海拔越低,氣壓越大。
在海拔3000m 以內,大約每升高10m, 大氣壓大約減小100 Pa。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三大氣壓強
核心精講
(2)其它因素有天氣、溫度、體積等。
(1)天氣:通常晴天比陰天氣壓高,冬天比夏天氣壓高。
(2)溫度:當質量和體積不變時,氣體溫度越高,氣壓越大。
(3)體積:當質量和溫度一定時,體積越小,氣壓越大。
(3)液體的沸點與大氣壓的關系:大氣壓越低,液體的沸點越 低 o
4、跨學科實踐:制作簡易活塞式抽水機
(1)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
活塞式抽水機是利用_ 大氣壓 工作的,通過活塞在圓筒中往復運動不斷地將水抽
取 上來 。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三大氣壓強
核心精講
活塞和筒壁緊密接觸同時又可以上下移動, A 、B 是只能向上開啟的閥門。使用時,若提起活塞,
閥 門A 受到大氣壓的作用而關閉,活塞的下面空氣稀薄,氣壓小于外界的大氣壓。于是,低處的水 受到大氣壓的作用推開閥門B進入圓筒(圖甲);當壓下活塞時,閥門B被水壓下而關閉,水受阻不能 向下流動,于是沖開閥門A進入圓筒的上部(圖乙);再提起活塞時,活塞上面的水迫使閥門A關 閉 , 水從側管流出。與此同時,低處的水又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推開閥門B而進入圓筒(圖丙)。這樣,活塞 不停地上下移動,水就從管口連續不斷地流出。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三大氣壓強
核心精講
( 2 ) 過 程 分 析 甲 乙 丙
A B
圓簡 活塞

大氣壓
大氣壓
1、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 1 ) 流 體 :物理學中把具有流動性的_氣體 和 液體 統稱為流體。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 大 的位置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 壓強越大。
( 3 ) 現 象
①在硬幣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氣,硬幣會向上跳起,并隨著氣流向前運動,飛躍障礙物。
②在兩張紙之間向下吹氣,觀察到兩張紙向中間靠攏。
③紙條一端貼近下嘴唇,用力向前方吹氣,觀察到紙條飄起。
④在水平放置的兩根筷子之間放上兩個乒乓球,通過塑料管像兩球中間吹氣,觀察到乒乓球向中 間靠攏。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核心精講
⑤將兩只小紙船放入水盆中,用針管向兩船之間沖水,觀察到兩只小船向中間靠 攏。
⑥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并用手指托住,然后從漏管用力向下吹氣,將 手指移開,發現乒乓球掉不下來。
2、飛機的升力
(1)飛機機翼的形狀:如圖所示,可以看到機翼截
面的大致形狀,其上表面呈彎曲的流線型,下表面則比較平。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核心精講
(2)升力產生的原因:飛機前進時,機翼與周圍的空氣發生相對運動,相當于
氣流迎面流過機翼。氣流被機翼分成上、下兩部分,由于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 下不對稱,機翼上方氣體流速較大,對機翼上表面的壓強較小 ;下方氣體流速較 小,對機翼下表面的壓強較 大 。
機翼上表面受到的壓強對機翼產生的壓力F1, 機翼下表面受到的壓強對機翼產生
的壓力F , 因為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樣就產生了向上的壓力差 ,即飛 機的升 力(F=F -F )。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核心精講
1、 浮 力
( 1 ) 定 義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_ 向上 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 豎直向上_。
(3)浮力的施力物體: 液體 或 氣體 。
(4) 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5)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稱重法”計算
浮 力 :F浮= G 物-F 拉 (F 浮:物體所受浮力大小;G 物:塊的重力 G
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 F拉:物體浸在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五浮力
核心精講
2、決定浮力的大小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與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_有關,與液體的密度_有 關;物體_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 大 ,液體的密度 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3、浮力產生的原因
(1)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差 _o
(2)壓力差法計算浮力:F浮= F向上- F向下 。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五浮力
核心精講
( 1 ) 內 容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 向上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 于 它排開的液 體所受的重力。
( 2 ) 公 式 :F浮= G 排。
( 3 ) 推 導 式 :F 浮= G 排=m#g=P 液9V 排 ,P液其中指的是液體的密度,單位是 kg/m ;V 排指的是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是m 。
( 4 ) 變 形 式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液體密
( 5) 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此時F 浮 =P 氣 9V 排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1、 阿基米德原理
考點六阿基米德原理
核心精講
①物體“浸在液體里”包括“全部浸入(即浸沒)” (V 排=V物)和“部分浸入” (V 排②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③阿基米德原理表明,浮力大小只和P液 、V 排 有關 ,與物體的形狀、密度、 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及物體在液體中是漂浮、懸浮、沉在水底、還是運動等因
素無關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六阿基米德原理
核心精講
(6)對原理的理解
①根據其他方法計算浮力F浮(如稱重法:F浮=G 物-F示)。
②計算V排。
③液體的密
(7)計算固體密度的一般思路
①計算固體受到的浮力F浮。②若固體浸沒在液體中,則 ;若固體漂在液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六阿基米德原理
核心精講
(6)計算液體的密度的一般思路
面上,根據體積關系算出V 物。
物體的密
上浮 下沉 懸浮 漂浮 沉底 F F 正 浮 > G物 F浮= G 物 實 心 體 P物處于靜態,受平衡力作用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核心精講
(2)對物體沉浮條件的理解
①當F浮>G 物時,物體在液體中上浮。隨著物體不斷上升,物體將有一部分露出 液面,物體所受的浮力也隨著減小, 一直減小到F浮=G 物時,物體就不再上浮并處 于漂浮狀態。由此可知,物體上浮的最終狀態是漂浮。
②當F浮這時物體在重力、浮力、支持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下沉運動結束。由此可知,
物體下沉的最終狀態是沉底F浮+F支=G物。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核心精講
應用 原理
特點
輪船 采用空心的辦 法,增大排開 水的體積,增 大輪船受到的 浮力
輪船的大小用排水量表示,輪船排水量=輪船滿載時貨
物的質量+船身質量。
輪船航行時處于漂浮狀態,只要輪船的重力不變,無論 輪船是在海里還是在河里,它受到的浮力都不變,由于 海水、河水密度不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P液9V排 可知,輪船在海里航行時浸在水下的體積較小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2、浮力的應用
(1)浮力的應用實例
考點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核心精講
水 艙 、 浮出水面 潛水艇 靠改變自身重力 實現上浮和下沉
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排開的水的體積是始終不變的,所以潛水艇所 受浮力始終不變。若要下沉,可吸水,使F浮G。
注 意 :在潛水艇浮出水面的過程中,因為排開水的體積逐漸減小,
所以浮力逐漸減小。
氣球和飛艇 氣球和飛艇靠充 入、排出密度較 小的氣體來實現 升降
F浮=P空氣9V排可知,G=p氣9V+G殼,當F浮>G,氣球(飛艇)可升
上天空,若要使氣球(飛艇)降回地面,可以放出一部分氣體,使
排開空氣的體積減小,浮力減小;對于熱氣球,加熱時內部空氣膨 脹,一部分空氣排出,球內空氣密度變小,使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 停止加熱,熱空氣冷卻,使重力大于浮力而落地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核心精講
(2)密度計原理:密度計在液體中呈_ 漂浮 狀態,所受浮力大小不變,都等于 它受到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P液9V 排可知,液體密度較大時,V 排較小,
密度計露出液體的體積較大,反之較小,因此密度計上的刻度值是上面小、下面大, 且刻度不均勻。
3、浮力的計算方法
核心精講 · 題型突破 考點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核心精講
方法 圖示 公式
適用范圍
稱重法 F浮=G物-F'
已知物體的重力和物體浸在液體中彈簧
測力計的示數
壓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F -F
已知物體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
公式法 F浮=G排=m排g =P液8V排
任何物體(在計算時要統一單位,清楚
物體是浸沒還是部分浸入)
平衡法 F浮=G物=m物8
物體在液體中處于懸浮或漂浮時
核心精講
核心精講 ·題型突破
考點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一壓力和受力面積對海綿形變的影響 實驗突破
1、 壓力和受力面積對海綿形變的影響
【實驗名稱】壓力和受力面積對海綿形變的影響
【實驗裝置和器材】
【實驗結論】當 受力面積 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明顯;當 壓 力 相
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 大_ 。
(2)小課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3)小課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實驗過程】 (1)小課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一壓力和受力面積對海綿形變的影響
實驗突破
【常考考向】
(1)轉換法: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 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
(2)控制變量法:①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控制受力面積不 變,只改變 壓力 ;②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_壓 力 _ 不 變,只改變受力面積 。
(3)海綿凹陷說明: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表述: 壓強 。
(5)在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大小相等 。
③原理:放在液體里的探頭上的橡皮膜受到液體壓強的作用會發生形變, U 形管
左右兩側液面就會產生高度差 ,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 壓強_的大小,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二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2、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 1 ) 壓 強 計 :①作 用 :測量液體內部壓強的儀器
②構造:如圖可知,液體壓強計主要由U形管、橡膠管、探頭(由空金屬盒蒙上
橡皮管
探 頭
橡皮膜] U形管
實驗突破
這運用了物理科學方法中的_轉換_法。
橡皮膜構成)三部分構成。
④ 壓強計在使用時,應該注意: a.實驗前應該檢查壓強計左右兩液柱是否等高;
如果不等高,則應取下橡皮膜重新安裝 。
b.實驗前應該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檢查方法是常常用手輕按橡皮膜,看壓強計U
形管兩側高度差是否發生變化,如果變化,說明不 漏 氣 ;如果兩側高度差不變,
說明是 漏氣 的。若是漏氣的,則應該拆卸后_ 重新安裝_。
(2)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探究】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裝置和器材】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二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突破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二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突破
【實驗過程】(1)把探頭放進盛水的容器中,注意觀察U形管中兩管液面的高
度差。保持探頭在水中的深度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看看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各方
向的壓強是否相等。
(2)增大探頭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體內部的壓強和深度有什么關系。
(3)換用鹽水,保持探頭在清水和鹽水中的深度相同,液體內部的壓強是否與 密度有關。
【實驗結論】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_相等 ;深度越大,
壓強越_ 大 ;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還與液體的 密度 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 體的 密 度越大,壓強越 大 。
【常考考向】
(1)轉換法:通過U型管兩端液面高度差反映液體壓強大小
(2)控制變量法:①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時,在同種液體中控制金屬盒方向_ 不變,改變 金屬盒的 深 度;②探究液體壓強與方向的關系時,在同種液體中控制金屬盒的 深度 不變,改變金 屬盒 方 向 ;③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時,控制金屬盒市向和深度_ 不變,選擇 不 同的 液體。
(3)實驗前檢查U 形管壓強計:
①檢查U 形管壓強計的氣密性:用手按壓金屬盒橡皮膜,觀察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變化,若變化明 顯則氣密性良好,否則應拆下軟管重新安裝
②U 形管內液面調平:不平的原因是軟管中有過多氣體,應拆下軟管重新安裝
(4)測量值小于計算值的原因:_ 橡皮膜分擔了壓強_ (壓力使橡皮膜發生了形變)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二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 5)(更換不同液體)多次實驗的目的: 尋 找普遍規律,避免偶然性
(6 )壓強計重的U 型管不是連通器: 有 一 端密封 _o
實驗突破
3、大氣壓的測量
(1)托里拆利實驗
【實驗器材】長 約 1m—端封閉的玻璃管、水銀、水銀槽、刻度尺
【實驗步驟】
①玻璃管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
②將管倒插到水銀槽里,松開手指。
③觀察豎立(傾斜)管內水銀面下降,測量管內與槽內水銀面高度差。
【實驗現象】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停止下降;改變管子傾斜度,其高度不變。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三大氣壓的測量
實驗突破
【常考考向】
①玻璃管中要充滿水銀,不能混有氣泡。若玻璃管內混入少量空氣,由于這部分空氣也有壓強, 管內水銀面的高度差會變 小 ,使測得的大氣壓強值會偏 小 。
②水銀柱的高度是指管內外水銀面的豎直高度差,不是指管內水銀柱的長度,所以實驗過程中, 只要測量正確(測量高度差),玻璃管是否傾斜不 影 響實驗結果。
③做托里拆利實驗時,不易選用粗管,原因是:①耗用水銀多;②不容易堵住玻璃管口,易漏氣。
④管內水銀柱的高度與大 氣 壓的大小有關,而與管的粗細、長度、形狀等 無關 。
⑤玻璃管管口在水銀槽內的深度 不影響實驗結果,稍微向上提或向下按玻璃管,只能改變管內 水銀柱上方真空部分的體積,而水銀柱的高度 不 變 。
⑥若在管的頂端開一小孔,則玻璃管和水銀槽構成 連通器 ,管中液面會下降,最終管內外液 面 _相平 。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三大氣壓的測量
實驗突破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三大氣壓的測量 實驗突破
(2)用注射器粗略測量大氣壓
實驗器材: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線、刻度尺等
測量方案: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針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②用細線拴住注射器活塞頸部,使線的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 向右慢慢拉動針筒,當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
③讀出注射器針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積V;
④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針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長度L.
注射器針筒的橫截面積: ,大氣壓強:
(2)用吸盤粗略測量大氣壓
實驗器材:吸盤、彈簧測力計、細線等
測量方案:
①用刻度尺測出吸盤的直徑D;
②將吸盤四周沾上水,擠出里面的空氣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③用力豎直往上拉吸盤,直到吸盤脫離地面,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拉脫吸盤所需
拉力的大小為F;
④計算出大氣壓強表達式。
吸盤的面積: ,大氣壓強: 0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三大氣壓的測量
實驗突破
A B D E
【實驗結論】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 有關。
物體 i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 大 、 液體的密度_越大,浮力就越大。
【 常 考 考 向 】
(1)控制變量法:①探究浮力大小和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時,控制液體密度不變,改變漫入的體
積;②探究浮力大小和液體密度的關系時,控制排開液體體積不變,改變液體密度;③探究浮力大
小和浸沒深度的關系時,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密度不變,改變浸沒的深度。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四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突破
4、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過程】如圖所示、按照A、B、C、D、E 的順序進行實驗。

(2)浮力的計算方法: F浮=G 物- F示
(3)浮力的方向與大小判斷:豎直向上,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時,浮力變大
(4)繪制液體密度一定時,浮力F和物體浸人的深度h的關系圖像
選用體積較大的物體,因為體積越大,能變化的體積越大,浮力變化越大,實驗
效果越明顯。
(5)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本身的形狀、密度均無關
(6)實驗中所使用物體的選取:①物體的密度要大于實驗所用液體的密度;②應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四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突破
5、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實驗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實驗過程】 (1)如圖甲、乙,分別測量小桶和物塊的重力,記下彈簧測力計
的 示 數F 、F 。
(2)如圖丙,將物塊浸沒至裝滿水的溢水杯中,用小桶接住溢出的水,并記下
彈簧測力計示數F 。
( 3 ) 如 圖D, 測出桶和水的總重,記下彈簧測力計示數 F 。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五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實驗突破


實驗突破 · 考向探究 實驗五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實驗突破
【實驗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常考考向】
(1)浮力的計算方法: F浮=G 物- F示
(2)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計算: G 排 =G 總- G 桶
(3)誤差分析:①溢水杯沒有盛滿,溢水量少于實際排水量,測得排開液體所
受的重力偏小;②先稱總重再稱空桶,桶中有水漬殘留,測得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偏小;③物體先浸入溢水杯再稱重,物體上有水附著,計算得物體所受的浮力偏大
(4)(更換液體)多次實驗的目的:尋找普遍規律,避免偶然性
( 5)創新裝置
【典例1】(23-24八年級下 · 山東濟南 ·期中)如圖甲所示, 一塊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現用一
水平力F, 向右緩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圖乙所示,在推木板的過程中木板對桌面的 壓力F壓和壓強p 的變化情況是( B )
A.F 壓不變,p 不變 F壓不變,p 變大
C.F 壓變小,p 變大 D.F 壓變小,p 不變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 一 壓強
典例分析
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小,對桌面的壓強變大
甲 乙
【典例2】(23-24八年級下 · 山西晉城 · 期中)如圖所示,王個實心圓柱體甲乙、丙放在水平地
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底面積相同,三者對地面的壓強相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
A.P甲=P乙=丙 P 甲 =P 乙 >P 丙
C.m 甲=m乙=m 丙 D.G 甲=G乙=G丙
甲 乙 丙
可以用p=pgh 分析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 一 壓強
典例分析
【典例3】(23-24八年級下 · 四川達州 · 期中)下列情況中,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D )
A. 鞋底刻有花紋
B. 圖釘的釘冒比圖釘尖的面積做得大
C. 鋼軌下面鋪上枕木
用鈍了的刀,磨磨刀口可以變鋒利了
【典例4】(23-24八年級下 · 河北唐山 · 期中)A、B 為兩個實心正方體,若A、B 密度之比為2:1,
高度之比為1:2;B的質量為8kg, 邊長為0.1m 。如圖甲所示A對B的壓力與B對地的壓力之比
為 _ 1:5 ,如圖乙所示, B對A的壓強與A對地壓強之比為 4:5 。
A對B受力面積為A的底面積,B對地面的 受力面積為B的底面積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一壓強
典例分析
【典例5】(23-24八年級下 · 吉林長春 · 期中)利用小桌、海綿、砝碼等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
因素,如圖甲、乙、丙所示: 海 綿 海 綿 海 綿
木板
甲 乙 丙 丁 戊
(1)圖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觀察 海綿的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圖甲和圖乙說明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 大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將該小桌和砝碼放在如圖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較圖丙中海綿受到的壓強p和圖丁中木板受到的壓 強p'的大小關系為p = p'
(4)實驗時如果將小桌換成磚塊,并將磚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戊所示。小明發 現兩塊磚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 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等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 一 壓強
典例分析
【典例7】(23-24八年級下 · 四川達州 · 期中)在如圖所示的三個底面積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入
質量相同的水則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和壓力為( C )
水的體積相等,根據容器形狀可判斷深度的關系
A. 甲的壓強最小,壓力最大 B. 乙的壓強最大,壓力最小
丙的壓強最大,壓力最大 D. 以上說法均不對 乙 丙
【典例6】(23-24八年級下 · 四川南充 · 期中)我國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
的跨世紀工程,如圖是三峽船閘中輪船通過船閘的示意圖,水對閥門A 右 側的壓力 大于 (選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左側的壓力;此 時打開上游閥門A, 關閉下游閥門B, 閘室和上游水道構成 連通器。當上 游水道下降到和閘室水面相平后,打開上游閘門,輪船駛向閘室。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二液體的壓強
典例分析
下游閘門D 上游閘門C
【典例8】(24-25九年級上 · 上海 · 期中)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側壁上有一開口彎
管,彎管內的液面深度h =1m, 其頂部和底部的面積均為0.01m , 頂部到底部的高度h =0.8m,
容器中的液體密度為1×10 kg/m 。 求 :
(1)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
(1)p 壓= pgh,=1×10 kg/m ×10N/kg×1m=1×104Pa
(2)頂部距離液面的深度h′=h -h =1m-0.8m=0.2m p'=pgh'=1×10 kg/m ×10N/kg×0.2m=2×10 Pa
F頂=p'S=2×10 Pa×0.01m =20N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二液體的壓強
典例分析
甲 乙 丙 丁
(1)當小明將金屬盒浸沒于水中后,發現U 形管兩端液面如圖乙所示的情景,則在將金屬盒浸入水中 的過程中,與金屬盒相連接的乳膠管可能出現了 漏 氣 的問題;
(2)排除故障后,小明重新將金屬盒浸沒于水中,通過觀察U形管兩邊液面的_ 高度差來判斷探頭處水 的壓強的大小;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二液體的壓強
【典例9】(23-24八年級下 · 青海 · 期中)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情境。
典例分析
(3)小明還發現隨著金屬盒沒入水中的深度增大, U 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逐漸變大,如圖丙所示,
由此可知液體內部的壓強與_深度 有關。由此可得出結論: 同種液體內部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
(4)小明還發現在同種液體中,金屬盒與液面的距離相同時,只改變金屬盒的方向, U形管兩邊液柱 的高度差 不 變(選填“不變”或“變化”)。表明在相同條件下,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
強_相等 ;
(5)小明保持丙圖中金屬盒的位置不變,并將一杯濃鹽水倒入燒杯中攪勻后,實驗情形如圖丁所
示.比較丙、丁兩次實驗,于是小強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部的壓強越大的
結論.小民的這種探究方法存在的問題是 沒有控制深度不變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二液體的壓強
典例分析
【典例10】(23-24八年級下 · 山東臨沂 · 期中)如果把籠罩著地球的大氣層比作浩瀚的海洋,我們
人類就生活在這“大氣海洋”的底部,承受著大氣對我們的壓強——大氣壓。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
的 是( D )
A. 托里拆利實驗測量了大氣壓的數值 B.1 標準大氣壓的值為1.013×10 Pa
C. 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高山頂上水的沸點較高,因為那里的大氣壓較大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三大氣壓強
典例分析
的 是( B )
A. 將玻跳管稍微傾斜,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小
向槽中繼續注入少量水銀,管面高度差將不變
C. 將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沒有離開液面,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大
D. 換根粗一些的等長玻璃管,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小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 點 三 大 氣 壓 強
大氣壓
大 氣 壓 一
【典例11】(23-24八年級下 · 河南信陽 · 期中)如圖所示為托里拆利實施的裝置圖,下列表述正確
典例分析
760mm
真空
F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考點三大氣壓強 典例分析
【典例12】(23-24八年級下 · 湖南株洲 · 期中)小虎同學利用注射器(容積為V)、 彈簧測力計和 刻度尺估測大氣壓的值。
(1)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長為L, 該注射器內活塞橫截面積表示為
(2)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圖所示,水平向 右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的活塞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忽略活塞與注射器管壁 的摩擦,則大氣壓的值可近似為 。 ( 用F 、V 、L表示)
(3)本實驗裝置若在高山上進行則拉力值偏小(選“偏大”、“偏小”或“不變”)

【典例13】(23-24八年級下 · 廣東深圳 · 期中)小明水平拋出剖面圖形狀為
的圓形玩具飛盤,初始階段飛盤軌跡如圖中虛線所示,所以飛盤在爬升過程中, 飛盤受到非平衡力(選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該階段飛盤的凸 面應該向 上 (選填"上”或“下")。飛盤最終要落向地面,這是由于它 受到_重 的作用。
【典例14】(24-25八年級上 · 云南曲靖 · 期中)如圖甲所示,通過吸管向右
水平吹氣,玻璃管內紅墨水液面會 升 高 ,如圖乙是一個氣壓計,當把此 裝置(溫度不變)從山腳帶到山頂時,發現玻璃管內液面升 高 ( 均 填
“升高”、 “降低”或“不變”)。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考點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典例分析
甲 乙
【典例15】(23-24八年級下 ·福建三明 ·期中)如圖所示,樂山高鐵站臺離邊緣不遠處有一條黃色
警戒線,為了保障安全,乘客必須站在警戒線以外,其原因是:若高鐵急速駛過車站,警戒線區域 內的空氣流速_變大,壓強變小 ,這一壓強差易發生安全事故;若高鐵提速,站臺上乘客與行 駛的高鐵之間安全距應_變大 。(以上三空均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列車的鐵軌 鋪在枕木上,是為了增大 受力面積 而減小對路基的壓強。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典例分析
【典例17】(23-24八年級下 · 廣東江門 · 期中)如圖所示,用細桿將重為3N 的正方體小
木塊壓入水中并保持靜止,此木塊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7N, 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15N,
則木塊受到浮力大小是8 N, 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細桿對木塊的壓力大小是5 _N。
【典例18】(23-24八年級下 · 福建南平 · 期中)如圖所示,將重為20N 的物體浸沒在水中
后,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5N, 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N; 若此時物體上表面受
到 水的壓力為2N, 則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 7 N。
5
【典例16】(23-24八年級下 · 山東濱州 · 期中)如圖所示,洗手盆底部的出水口塞著橡膠制成的水 洗手盆
堵頭,則水堵頭( B )
A. 不受水的壓力,受浮力 受到水的壓力,不受浮力
C. 既受水的壓力,也受浮力 D. 不受水的壓力,也不受浮力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五浮力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考點五浮力
典例分析
【典例19】(24-25九年級上 · 上海 · 期中)下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一些實驗操
作步驟。請你針對某一個探究因素,從中選擇相應的實驗操作步驟,并根據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說
或“無”)關。
(2)若要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是否有關,相應的實驗操作步驟是圖(a)(d)(e) (選填圖中的符號),
可得出初步結論: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_與液體密度有關
(1)若要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深度的關系,相應的實驗操作步驟是圖(a)(c) 和d (選填圖中
的符號),可得出初步結論: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深度無
(選填“有”
明你的探究結論。
A

(b)
A

(c)
A

(d)
小排非
3N

a 2 非 非
A
(a)
排 推
非推非
A
(e)
鹽水
2.8N
3.6N
3N
4N
(3)小組同學想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形狀是否有關”,他們找來易拉罐、燒杯和水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 :將易拉鋸開口向上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步驟二:將易拉罐捏癟再放入水中,捏德的易拉罐下沉至杯底。
(i) 通過分析可知:步驟一時易拉罐受到的浮力 大 于 步驟二時易拉罐捏癟時受到的浮力(選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ii) 于是小組同學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形狀有關。
請分析他們得出錯誤結論的原因:沒有控制變量,易拉罐的形狀改變導致排開水的體積也發生了 變化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五浮力
典例分析
【典例20】(23-24八年級下 · 青海 · 期中)將兩個物體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然后都浸沒在水中,
發現兩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都減少了2N, 那么這兩個物體一定有相同的( B )
A. 密度 體積 C. 質量 D. 重力
【典例21】(23-24八年級下 · 青海 · 期中)如圖所示,A、B、C 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三個體積相同
的實心球,它們分別靜止在液體中的不同位置上,則( C )
A.A 球受到的浮力大 B.B 球受到的浮力大
C球受到的浮力大 D.A 球的密度最大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六阿基米德原理
典例分析
【典例22】(23-24八年級下 · 山東濱州 · 期中)(多選)如圖甲所示, 一個實心圓柱體金屬塊在細
繩豎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下一定深度開始豎直向上以0.1m/s 的速度勻速直線運動,上升
到離水面一定的高度處(假設水面不動)。如圖乙所示的是繩子的拉力F 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結合
圖像中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D )
A. 該金屬塊的重力為20N AB段拉力不變,表明浮力不變,物體完 全在水下,BC段拉力變大,表明浮力變
B. 金屬塊的密度為2×10 kg/m 小,物體逐漸露出水面,CD段拉力不變,
圓柱體的底面積是25cm 完, 體。 體完全
浸沒在水中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天小是10N
【典例23】(23-24八年級下 · 青海 · 期中)把重15N 的一個實心物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浸沒在水
中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5N, 則此時物塊受到水的浮力為10 N, 該物塊的體積是1×10 m 。
的重力
CD 段物
拉力等于物
全露出水面
露出水面
表明物體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 點 六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典例分析
①如圖(c) 所示,是小周在使用彈簧測測量石塊的_ 重力。該儀器在使用前需沿力的方向 調 零
②若圖中四個測量值F1、F2、F3、F 滿足關系式 F -F =F -F, 則阿基米德原理將得到驗證。
③以下關于實驗過程中的操作,不會影響驗證結果的是B C 。
A. 圖 (a) 中溢水杯內未盛滿水 B. 圖 (b) 中小桶內有少量水
C. 圖 (d) 中石塊未浸沒水中 D. 圖 (d) 中石塊碰到了容器底部
由 只要能把溢出的水全部接住測量其重力,即得 到G排的值 小周受到啟發后,提出可用如圖(a) 器材進行優化。
(a) 溢水 (b) 測小 (c) 測……
杯和小桶 桶的重力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六阿基米德原理
【典例24】(24-25九年級上 · 上海閔行 · 期中)在“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中,當討論到“如
何測量G排 ”時,小段提出:“可以將物體浸入裝滿水的容器中,將溢出的水接住測量其重力大
小就是G排的大小。”你認為小段的方法可行嗎 可 行 ( 或 不 可 行 )請闡述理
典例分析
F
(e) 測小桶和 排開水的重力
(d) 測石塊浸 在水中時的重力
力 計
【典例25】(24-25九年級上 · 上海金山 · 期中)用手將某重力為12N 的物體全部壓入水中,排開水 的重力為14.7N, 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為_14.7 _N, 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為 1.47×10 -3 m , 放開手 后物體上浮,物體靜止時,物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 12 _N。
【典例26】(24-25九年級上 · 云南昆明 · 期中) (多選)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內
分別裝有深度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現將同一只密度計分別放在甲、乙兩種液體中,密度計靜止 時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C )
密度計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 密度計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較大
甲液體的密度P甲大于乙液體的密度P乙
D. 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 甲 乙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典例分析
A. 輪船從長江駛入大海,所受的浮力變大
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
要讓氣球受到的空氣浮力變大,可以增大氣球的體積
潛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靠調節水艙里水的多少來控制自身的重力而實現的
典例分析 · 舉一反三 考點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典例27】(23-24八年級下 · 云南昆明 · 期中)(多選)下列關于浮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BCD )
典例分析
1. (24-25九年級上 · 上海金山 · 期中)小金同學從上海乘坐火車前往云南旅游,途中發現攜帶的 密封食品袋變得越來越“鼓”,這是因為外界大氣壓強隨海拔高度增大而減 小;馬 德 堡 半 球 實 驗證明大氣壓強是存在的且很大的;大氣壓強可以用托里拆利實驗來測量。
2. (24-25九年級上 · 上海松江 · 期中)圖 (a) 所示的洗臉池排水管設計了U 形“反水彎”,起到
隔絕下水道異味的作用。當水不流動時,“反水彎”兩端的水面高度總是_ 相等 的(選填“相等” 或“不相等”),利用了 連 通 器_ 原理。圖(b) 所示茶壺的壺蓋上有一個小孔,小孔的作用使壺 內液面上方的壓強 等于_大氣壓強(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便于倒出液體
鞏固訓練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a) 排水管“反水彎” (b) 茶壺蓋上開小孔
向切去相同厚度后,則甲、乙剩余部分對地面壓強之比p甲 :pz 1:1 。
4. (24-25九年級上 · 上海閔行 · 期中)如圖所示,一正方體木塊漂浮在燒杯中的水面上。若向燒 杯中再注入少量的水后,燒杯底所受水的壓強 變 大 ,木塊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不變 。(均選填
3. (24-25九年級上 · 上海閔行 · 期中)如圖所示,邊長分別為a、b 的實心均勻正
方體甲、乙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均為p, 若正方體甲、乙邊長 之比為a:b=2:3, 則兩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力之比F甲:Fz= 4:9 。現分別沿豎直方
鞏固訓練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變大”“不變”或“變小”)
5. (24-25九年級上 · 上海閔行 · 期中)如 圖(a) 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
盛水的容器,容器內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為0.15米,A、B、C 為容器中三 點,已知A、B 兩點位于同一水平面,A 點距容器底部的豎直距離為0.05米, 則A 點受到水的壓強為PA為 980 _帕,比較B、C 兩點的壓強ps 小 于 pc
(選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將容器移到斜面上后如圖(b) 所
示,則水內部A、B、C 三點的壓強最小的是 B 點。
6. (23-24八年級下 · 甘肅定西 · 期中)如圖,把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從正立變為
倒立,礦泉水瓶對桌面的壓力不變,礦泉水瓶和桌面之間的受力面積變小口, 礦泉水瓶對桌面的壓強變 大 。(均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鞏固訓練
(a) (b)
杯中,當物體靜止時,物體的狀態是 漂浮 (選填“漂浮” “懸浮”或“沉底”),溢出水的重
力為 10 _N。
9. (24-25九年級上 · 上海閔行 · 期中)我國“海警3901”船滿載時排水量為1萬噸,則滿載時船受
到的浮力大小為9.8×107 牛。若船從黃浦江碼頭駛向中國東海海域,在入海過程中,船身
將 上 浮 (選填“上浮”或“下沉”)一些,船的排水量將_變小(選填“變大” “不變”或“ 變 小 ” ) 。
7. (23-24八年級下 · 四川宜賓 · 期中)如圖所示,用20N的水平力F, 把一個重10N、 上下表面均為圓形平面的圓臺物塊壓在豎直墻上保持靜止, A 表面面積為10cm ,B 表 面面積為20cm , 則圓臺物塊對墻的壓強為_l×10 Pa; 增 大F至35N, 則圓臺物塊受 到墻的摩擦力大小為 10 _ N。
8. (23-24八年級下 · 云南昆明 · 期中)把重10N, 體積為1.2×10 cm 的物體投入盛滿水的溢水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鞏固訓練
生的壓強分別為p 甲和pz, 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p甲 < PZ,F 甲 = Fz,p
甲_ < pz。 ( 均 選 填 “ > " 、 “<”或“=”)
11. (24-25九年級上 · 上海 · 期中)如圖所示,盲道上凸起的圓點是為了( B )
A. 增大壓力 增大壓強 C. 減小壓力 D. 減小壓強
10. (23-24八年級下 · 青海 · 期中)兩個相同的圓柱形容器中分別裝有不同的液體,
密度分別為p甲和p乙,如圖所示是同一個小球在兩種液體中靜止時的情景,兩容器
中液面恰好相平。若小球所受浮力分別為F年和Fz, 小球靜止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產
鞏固訓練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12. (24-25九年級上 · 上海閔行 · 期中)以下為“大氣壓強”一節的知識結構圖,其中標有下劃線
的內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a) (b) C.(c)D.(d)
大氣壓強
大氣壓強的存在—覆杯實驗、大河有水小河滿
(a) (b)
大氣壓強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c)
大氣壓強的應用一抽水機
(d)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鞏固訓練
A. 圖甲中高原地區的人們要用高壓鍋煮飯,因為海拔越高,大氣壓強越大
B. 圖乙中乒乓球浸沒在水中時,不受到水的壓力
C. 將圖丙中的自制氣壓計,從山腳拿到山頂的過程中,玻璃管中液面會下降
如圖丁所示的茶壺是利用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
考點突破 ·考法探究
13. (23-24八年級下 · 四川南充 · 期中)下列情形與其對應的解釋正確的是( D )
鞏固訓練




14. (23-24八年級下 · 山東臨沂 · 期中)如圖所示,小魚吐出的泡泡在溫度恒定的水中上升的過程
中逐漸變大,分析氣泡受到的壓強、浮力的變化情況,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
A. 壓強變大,浮力變小 壓強變小,浮力變大
C. 壓強、浮力變小 D. 壓強、浮力變大
15. (23-24八年級下 · 福建泉州 · 期中)如圖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等質量的A、B兩容器,底
面積相等, B為柱狀容器。現分別往兩種容器中注入等質量液體,液面位置如圖所示,兩液面高度
相同。已知液體對A、B 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A、PB, 容 器A、B 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A、FB, 則
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D )
A.PA=PB FA=FB B.PA=PB
C.PA 鞏固訓練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圓柱體的高是5cm B. 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6N
C. 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10N 圓柱體的密度是2.5g/cm 甲 乙
浮 ,B球漂浮, h A. 兩種液體的密度: P 甲C. 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p 甲>Pz 兩個小球受到的浮力: FA浮>FB浮

16. (23-24八年級下 · 安徽宿州 · 期中)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掛有一個圓柱體,把它從盛水的
燒杯中緩慢提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該過程中彈簧測力計讀數F 隨圓柱體上升高度h的關系如圖乙
17. (23-24八年級下 · 山東濟寧 · 期中)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
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實心球A、B 分別放入容器中靜止時, A 球懸
鞏固訓練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18. (23-24八年級下 · 福建福州 · 期中)小文在實驗室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中,將重為4N
的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并緩慢浸沒在水平桌面上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金屬塊靜止時,彈簧測 力計的示數為3N, 如圖所示。已知水的密度為1.0×10 kg/m ,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C )
A. 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7N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鞏固訓練
B. 溢出水的體積為1×10-3m
金屬塊的密度4×10 kg/m
D. 放入金屬塊后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增大
1-
5-
5…
19. (23-24八年級下 · 福建福州 · 期中)把重為G的石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將石塊分別浸沒在水
和醬油中,石塊沒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 和F , 以下判斷不正確的是(水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的密度用p水表示) ( B )
A. 醬油中F浮=G-F
鞏固訓練
20. (23-24八年級下 · 山東泰安 · 期中)可回收垃圾投放前應保持清潔干燥。小明在清洗金屬材質
的空鞋油管時,發現擠癟的空鞋油管沉在水底(如圖甲所示),而將它撐鼓后卻浮在水面(如圖乙 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A. 圖甲中,鞋油管所受的浮力小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B. 圖乙中,鞋油管所受的浮力大于它自身所受的重力 甲 乙
C. 圖甲中鞋油管所受的浮力大于圖乙中鞋油管所受的浮力
圖甲中鞋油管所受的浮力小于圖乙中鞋油管所受的浮力
鞏固訓練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1)如圖甲所示,在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時,用不同的力按壓探頭的橡皮膜,發現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變化不
明顯,說明壓強計的氣密性較差 (選填“好”或“差”);
(2)調節好壓強計后,將探頭放入水中,保持探頭深度不變,向不同方向旋轉探頭。發現U 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 不變,說明同種液體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同 ;
(3)分析圖乙、內的實驗現象,初步得到的結論是: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深度增加而 增 大 。圖丙中
ho=10cm, 則此時橡皮膜受到液體的壓強為 1000 pa(g=10N/kg, 壓強計內液體密度p=1.0×10 kg/m );
(4)為了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將液體壓強計做如圖丁的改進:兩探頭置于空氣中時, U 形管兩側液 面相平。現將兩探頭分別放入A 、B兩種液體中,當兩探頭所處深度分別為hA 、hg時 ,U形管兩側液面重新相 平。已知A液體的密度為PA, 則 B液體密度的表達式為pB=hAPA/hB (用已知字母表示)。
考點突破 ·考法探究
鞏固訓練
21. (23-24八年級下 · 山東菏澤 · 期中)在“探究液體內部壓強叫的實驗時,實驗如圖所示。
A B



(1)如圖所示實驗中,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_ 0.8 _N;
(2)圖②、③、④所示,實驗探究的是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系;
(3)由圖 ④ _和⑤所 示,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物體浸沒在液體時,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深度無關;
(4)由圖⑤、⑦所示,實驗探究的是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 關 系 ;
(5)小汀由圖③、⑦所示實驗,他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的結論。他的分析過程 是錯誤的,理由是 沒有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等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鞏固訓練
22. (23-24八年級下 · 福建龍巖 · 期中)如下圖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過程。
水 水
771111111111111W11111// 7777/777////1///7//7 ① ② ③
水 水 鹽 水
7/7 77777///1/11/77/11/777/1//1/7771///T
④ ⑤ ⑦

5.0N
4.6N 4.4N
4.2N |4.2N 4.1N
正 非 非 韭
非 止
甲 乙 丙 丁
(3)由圖中實驗數據可得: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1 _ N, 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大小為1 _ N;
(4)通過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_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的 大 小 ;
(5)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與計算,該金屬塊的密度為 2×10 kg/m 。
某小組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已知水的密度為1.0×10 kg/m ,g 取10N/kg)
(1)該實驗的最佳順序是丁 甲 乙 丙某同學在進行實驗時發現當金屬塊A 完全浸沒水中后,改變其在水中的深度,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由此可以得知,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深度_無 關 (選填“有關”或“無
關 ” ) ;
(2)以下情況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是A ( 填 字 母 ) ;
A. 圖甲中水面未達到溢水杯的溢水口
B. 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
考點突破 ·考法探究
23. (23-24八年級下 · 山東臨沂 · 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中,
鞏固訓練
24. (23-24八年級下 · 廣西百色 · 期中)如圖所示,在一個重為2N, 底面積為0.01m 的容器里裝重為10N的
水,容器中水的深度為0.05m, 把它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求:
(1)容器對桌面的壓力;
(2)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3)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1)F=G 總 =G水 +G容 器 = 1 0N+2N=12N
( 2 ) 容 器 對 桌 面 的 壓
(3)水對容器底的壓強p=pgh=1×10 kg/m ×10N/kg×0.05m=500Pa 水對容器底的壓力F=pS=500Pa×0.01m =5N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鞏固訓練
25. (23-24九年級下 · 四川廣安 · 期中)如圖所示,將邊長為10cm 的實心正方體木塊靜置于平放
的 盛 水 容 器 中 , 木 塊 靜 止 時 , 有 3cm 露 在 水 面 外 , 現 將 一 個 豎 直 向 下 的 力 壓 該 木 塊 , 木 塊 剛 好 全 部 浸 入 水 中 且 靜 止 求 :
(1)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2)力F 大 小 ;
(3)正方體木塊的密度。
(1)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V=10cm×10cm×(10-3)cm=700cm =7×10-m 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F=P 水8V=1 .0×10 kg/m ×10N/kg×7×10-4m =7N
(2)木塊的體積為=10cm×10cm×10cm=1000cm =1×10- m
木塊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 ' =P 水gV=1.0×10 kg/m ×10N/kg×10- m =10N 木塊漂浮,木塊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為Gk=F浮=7N
力F大小為F=F浮′-G =10N-7N=3N
( 3 ) 木 塊 的 質 量 ,所以木塊的密度為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鞏固訓練
示 ) 。 求 :
(1)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 處,此時圓柱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
(2)圓柱體體積;
(3)圓柱體的密度。
(3)圓柱體的密度為
(1)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 處,物體未完全浸沒,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 可知,物體物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等于此時受到的浮力為0.6N。
考點突破 · 考法探究
個F/N
1.2
0.6
h/cm
0 10 20 30
26. (23-24八年級下 · 福建福州 · 期中)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吊著一重為3.6N的實心圓柱體,將它
豎直逐漸浸入水中,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和對應的浮力F浮,并畫出F浮—h的圖像(如圖乙所
鞏固訓練


謝 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商丘市| 防城港市| 长治市| 津南区| 怀化市| 禄丰县| 含山县| 汕尾市| 沅陵县| 六安市| 泗阳县| 灯塔市| 武城县| 固阳县| 潼关县| 济阳县| 裕民县| 柘荣县| 德格县| 洪雅县| 南京市| 韶山市| 安岳县| 新源县| 台中市| 神池县| 延寿县| 绥中县| 峡江县| 安吉县| 盐城市| 逊克县| 富川| 白玉县| 淳安县| 红河县| 前郭尔| 汤原县| 眉山市|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