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專題提升三 彈簧—小球模型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粵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專題提升三 彈簧—小球模型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粵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專題提升三 彈簧—小球模型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分值:100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8分,共72分。
基礎對點練
題組一 彈簧—小球模型
1.(2024·廣東湛江高二期末)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兩個小球A和B,球A的質量為2m,球B的質量為m,兩球之間用處于原長狀態的輕質彈簧相連,小球B一開始靜止,小球A以速度v0向右運動,求這以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
mv mv
mv mv
2.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停放著一輛小車,小車的右端固定一輕質彈簧,左端緊靠墻壁但不粘連,小車的光滑圓弧軌道在最低點與光滑水平軌道相切,圓弧軌道的半徑為R,小車的質量為M。將質量為m的小球從圓弧軌道最高處由靜止釋放至彈簧首次恢復原長的過程中,有關小球、彈簧和小車組成的系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小球沿圓弧軌道下滑的過程中,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小球沿圓弧軌道下滑的過程中,系統動量不守恒,機械能不守恒
小球從圓弧軌道最低點運動到彈簧首次恢復原長的過程中,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小球從圓弧軌道最低點運動到彈簧首次恢復原長的過程中,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不守恒
3.如圖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塊P和Q都可視作質點,P的質量是Q的2倍,Q與輕質彈簧相連。設Q靜止,P以初速度v0向Q運動(輕質彈簧與P不粘連)并與彈簧發生碰撞。在整個碰撞過程中有(  )
當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Q的速度最大
Q最終動能是P的初動能的
P的最終動能是它初動能的
由于彈簧被壓縮,最終P將靜止
題組二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4.(多選)如圖所示,光滑的半圓槽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從一定高度自由下落的小球m恰能沿半圓槽邊緣的切線方向滑入原先靜止的槽內,對此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小球第一次離開槽時,將向右上方做斜拋運動
小球第一次離開槽時,將做豎直上拋運動
小球離開槽后,仍能落回槽內,而槽將做往復運動
槽一直向右運動
5.如圖所示,質量為1.5 kg的四分之一圓弧槽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圓弧槽的弧面光滑,底部與水平軌道相切。一個質量為0.5 kg的小球以4 m/s的初速度滑上圓弧槽,小球沿圓弧槽上升至h高處后(未沖出圓弧槽),再沿圓弧槽下滑脫離圓弧槽(g=10 m/s2),則(  )
小球沿圓弧槽上升至h高處時,圓弧槽的速度大小為2 m/s
小球沿圓弧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0.6 m
圓弧槽所能獲得的最大速度為1 m/s
小球下滑脫離圓弧槽時的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與原來速度方向相同
綜合提升練
6.(多選)(2024·廣東廣州高二期中)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質量分別為2m和m的A、B兩滑塊,它們中間夾著一根處于壓縮狀態的輕質彈簧,由于被一根細繩拉著而處于靜止狀態。當剪斷細繩,在兩滑塊脫離彈簧之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兩滑塊的動能之比EkA∶EkB=1∶2
兩滑塊的動量大小之比pA∶pB=2∶1
彈簧對兩滑塊的沖量大小之比IA∶IB=1∶1
彈簧對兩滑塊做功之比WA∶WB=1∶1
7.如圖甲所示,水平輕質彈簧一端與物塊A左側相連,一起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塊B從左側以大小為v0的初速度向彈簧和物塊A運動。運動過程中兩物塊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物塊A的質量大于物塊B的質量
t1時刻物塊A的加速度大于物塊B的加速度
t2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t3時刻物塊A的加速度大于物塊B的加速度
8.(多選)如圖所示,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塊A、B、C質量均為m,A、B之間用一根輕彈簧拴接,初始時彈簧處于自然長度,三個物塊均處于靜止狀態。現同時給A、B一個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A、B一起運動一段距離后,B、C發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極短,則在整個運動過程中(  )
以A、B、C及彈簧為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B、C碰撞后瞬間,C的速度為2v
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Epm=mv2
B、C碰撞結束后,當彈簧再次恢復到原長時,B、C速度相等且都為v
9.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車AB段是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BC段是光滑水平軌道,AB和BC兩段軌道相切于B點,小車右端固定一個連接輕彈簧的擋板,開始時彈簧處于自由狀態,自由端在C點,C點到擋板之間軌道光滑。一質量為m=,可視為質點的滑塊從圓弧軌道的最高點由靜止滑下,而后滑入水平軌道,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滑塊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
滑塊到達B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
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為MgR
滑塊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小車運動的位移大小為R
10.(12分)如圖所示,將一半徑R=0.3 m、質量M=3 kg的光滑半圓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側靠在固定的豎直墻壁上。現讓一質量m=1 kg的小球(可視為質點)自左側槽口A點正上方的B點從靜止開始落下,A、B間的距離h=0.5 m,小球與半圓槽相切滑入槽內。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4分)小球運動到半圓槽最低點時的速度大小v0;
(2)(4分)小球第一次離開半圓槽時的速度大小v1;
(3)(4分)小球第一次離開半圓槽后,能夠上升的最大高度H。
培優加強練
11.(16分)(2024·廣東廣州高二期末)如圖甲所示,物塊A、B的質量分別是mA=6.0 kg和mB=4.0 kg。用輕彈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塊B右側與豎直墻相接觸。另有一物塊C從t=0時刻以一定速度向右運動,在t=4 s時與物塊A相碰,并立即與A粘在一起不再分開,物塊C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求:
(1)(8分)物塊C的質量;
(2)(8分)B離開墻后,彈簧中的彈性勢能最大時,B的速度多大?最大彈性勢能多大?
專題提升三 彈簧—小球模型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1.A [兩球具有共同速度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規定向右為正方向,根據動量守恒定律與能量守恒定律,則有2mv0=(m+2m)v,Ep=×2mv-(m+2m)v2,解得Ep=mv,故A正確。]
2.C [在小球沿圓弧軌道下滑的過程中,小車靜止且受到墻壁的彈力,即小球、彈簧、小車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不為零,所以系統的動量不守恒,但系統在墻壁的彈力方向上沒有位移,墻壁對系統不做功,只有小球重力做功,所以系統機械能守恒,故A、B錯誤;在小球從圓弧軌道最低點運動到彈簧首次恢復原長的過程中,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只有彈簧彈力做功,所以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故C正確,D錯誤。]
3.B [Q只要受到彈簧彈力作用就有加速度,則當彈簧恢復原長時,Q的加速度為零,速度最大,選項A錯誤;當彈簧恢復原長時,設P、Q的速度分別為v1、v2,且設P、Q的質量分別為2m和m,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2mv0=2mv1+mv2,×2mv=×2mv+mv,解得v1=,v2=,則Q的動能EkQ=mv=mv,P的初動能EkP0=×2mv=mv,P的末動能EkP=×2mv=mv,則Q最終動能是P的初動能的,P的最終動能是它初動能的,選項B正確,C、D錯誤。]
4.BC [小球與半圓槽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為零,初狀態時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為零,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第一次離開槽時,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球與槽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都為零,球離開槽后做豎直上拋運動,故A錯誤,B正確;小球沿槽的右側下滑到底端過程,槽向右做加速運動,球從底端向左側上升過程,槽向右做減速運動,球離開槽時,槽靜止,球做豎直上拋運動,然后小球落回槽的左側,球從槽的左側下滑過程,槽向左做加速運動,從最低點向右上滑時,槽向左做減速運動,然后球離開槽做豎直上拋運動,此后重復上述過程,由此可知,槽在水平面上做往復運動,故C正確,D錯誤。]
5.B [小球沿圓弧槽上升至h高處時,兩者具有共同的水平速度,根據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M)v,解得v=1 m/s,圓弧槽的速度大小為1 m/s,A錯誤;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m+M)v2+mgh,解得h=0.6 m,B正確;從初態到分離由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0=mv1+Mv2,mv=mv+Mv,解得v2=2 m/s,v1=-2 m/s,C錯誤;根據C選項分析可知小球下滑脫離圓弧槽時的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與原來速度方向相反,D錯誤。]
6.AC [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得0=2mvA-mvB,解得vA=,兩滑塊的動能之比EkA∶EkB=×2mv∶mv=1∶2,故A正確;兩滑塊的動量大小之比pA∶pB=2mvA∶mvB=1∶1,故B錯誤;彈簧對兩滑塊的沖量大小之比IA∶IB=ΔpA∶ΔpB=(2mvA-0)∶(mvB-0)=1∶1,故C正確;彈簧對兩滑塊做功之比等于兩滑塊動能之比為1∶2,故D錯誤。]
7.C [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得mBv0=(mA+mB),解得mA=mB,A錯誤;因為兩物塊質量相等,彈簧對兩物塊的彈力大小相等,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二者加速度大小相等,B、D錯誤;當兩物塊共速時,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所以t2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C正確。]
8.AD [以A、B、C及彈簧為系統,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動量守恒,系統內只有彈簧彈力做功,所以機械能守恒,故A正確;由于B、C發生彈性碰撞滿足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有mv=mv1+mv2,mv2=mv+mv,聯立解得v1=0,v2=v,故B錯誤;A、B速度相等時,彈簧壓縮量最大,彈性勢能最大,從B、C碰撞后瞬間到A、B速度相等過程,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2mv′,mv2=×2mv′2+Epm,聯立解得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m=mv2,故C錯誤;B、C碰撞結束后, C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彈簧再次恢復到原長時,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mv3+mv4,mv2=mv+mv,解得v3=0,v4=v,故當彈簧再次恢復到原長時,B、C速度相等且都為v,故D正確。]
9.D [從A滑到B的過程,滑塊和小車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則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1-Mv2=0,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有mgR=mv+Mv,解得v1=,v2=,A、B錯誤;當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彈簧彈性勢能最大,此時滑塊與小車共速,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共同速度v=0,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有Epm=mgR,C錯誤;滑塊從A到B過程,在水平方向上,根據動量守恒定律的位移表達式有ms1-Ms2=0,根據題意有s1+s2=R,解得s2=R,D正確。]
10.(1)4 m/s (2) m/s (3)0.3 m
解析 (1)小球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滑至半圓槽最低點的過程,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mg(h+R)=mv
解得v0=4 m/s。
(2)小球即將離開半圓槽時,小球和半圓槽在水平方向上速度相同,設其為v,小球從半圓槽內最低點運動到即將離開半圓槽的過程中,根據水平方向系統動量守恒有mv0=(M+m)v
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mv+Mv2+mgR
聯立解得v1= m/s。
(3)小球離開半圓槽后做斜上拋運動,當豎直方向的分速度等于0時,小球上升的高度最大,小球離開半圓槽時豎直方向的分速度v1y== m/s
豎直方向有v=2gH
解得H=0.3 m。
11.(1)2 kg (2)2 m/s 12 J
解析 (1)由題圖乙知,C與A碰前速度為v1=12 m/s,碰后速度為v2=3 m/s,C與A碰撞過程動量守恒,以C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Cv1=v2
解得mC=2 kg。
(2)12 s末B離開墻壁,v3=3 m/s ,之后A、B、C及彈簧組成的系統動量和機械能守恒,當A、C與B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設共速的速度為v4,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
v3=v4
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得
v=v+Ep
解得v4=2 m/s,Ep=12 J。專題提升三 彈簧—小球模型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學習目標 1.會應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兩類模型。 2.能熟練運用動量守恒定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提升1 彈簧—小球模型
1.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與彈簧組成的系統,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若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滿足動量守恒定律。
2.在能量方面,由于彈簧發生形變,具有彈性勢能,系統的總動能將發生變化,若系統所受的合外力和除彈簧彈力以外的內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若還有其他外力和內力做功,這些力做功之和等于系統機械能的變化量。
3.(1)如圖所示,彈簧處于最長(最短)狀態時兩物體速度相等,彈性勢能最大,系統動能通常最小。
(2)彈簧恢復原長時,彈性勢能為零,系統動能最大。
例1 兩物塊A、B用輕彈簧相連,質量均為2 kg,初始時彈簧處于原長,A、B兩物塊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運動,質量為4 kg的物塊C靜止在前方,如圖所示。B與C碰撞后二者會粘在一起運動。則在以后的運動中:
(1)當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物塊A的速度為多大?
(2)系統中彈性勢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訓練1 (2024·廣東佛山一中高二月考)如圖所示,兩滑塊A、B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的質量mA=4 kg,B的質量mB=3 kg,滑塊B的左端連有輕質彈簧,彈簧開始處于自由伸長狀態。現使滑塊A以v0=7 m/s的速度水平向右運動,通過彈簧與靜止的滑塊B相互作用(整個過程彈簧沒有超過彈性限度),直至分開,求:
(1)滑塊通過彈簧相互作用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2)滑塊B的最大動能;
(3)滑塊A的動能最小時,彈簧的彈性勢能。
                                    
                                    
                                    
                                    
                                    
                                    
                                    
                                    
                                    
                                    
提升2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對于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斜(曲)面體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光滑水平面上。這類模型一般情況下所受合外力不為零,但常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外力為零,則在水平方向上滿足動量守恒。當滑塊到達斜(曲)面最高點時,滑塊與斜(曲)面速度相同,相當于發生了完全非彈性碰撞,損失的動能轉化為滑塊重力勢能,結合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進行聯立求解。當滑塊從最低點離開曲面后,相當于完成了彈性碰撞。
例2 (多選)(2024·廣東廣州高二月考)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個質量為m的滑塊,滑塊的一側是一個弧形槽,槽半徑為R,A點切線水平,B為最高點。另有一個質量也為m的小球以速度v0從A點沖上滑塊,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摩擦力和阻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當v0=時,小球無法到達B點
B.當v0=時,小球在弧形凹槽上運動的過程中,滑塊的動能先增大再減小
C.小球回到斜槽底部離開A點后做自由落體運動
D.小球回到斜槽底部離開A點后可能做平拋運動
聽課筆記                                     
                                     
                                     
                                     
訓練2 (多選)(2024·河南鄭州高二期末)如圖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靜置著小車和光滑的碗組成的軌道,軌道質量為m。在小車最右邊的碗邊A處無初速度釋放一只質量為m的小球。則在小球沿碗內壁下滑到最低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碗的半徑為R,重力加速度為g)(  )
A.小球、碗和車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
B.小球、碗和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
C.小球的最大速度等于
D.小球的水平位移為
隨堂對點自測
1.(彈簧—小球模型)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P物體與一個連著彈簧的Q物體發生碰撞,碰撞后P物體靜止,Q物體以P物體碰撞前的速度v離開,已知P與Q質量相等,彈簧質量忽略不計,那么當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P的速度恰好為零 B.P與Q具有相同速度
C.Q剛開始運動 D.Q的速度等于v
2.[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0的楔形物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斜面光滑且足夠長,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一個質量為m的小物塊從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以初速度v0開始運動,當小物塊沿斜面向上運動到最高點時,速度大小為v,距地面的高度為h,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mv0=(m+m0)v
B.mv0cos θ=(m+m0)v
C.mgh=m(v0sin θ)2
D.mgh+(m+m0)v2=mv
3.[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質量為M的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車上是一個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軌道下端切線水平。質量為m的小球沿水平方向從軌道下端以初速度v0滑上小車,如圖所示。已知小球不從小車上端離開小車,小球滑上小車又滑下,與小車分離時,小球與小車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等于1∶3,則m∶M的值為(  )
A.1∶3 B.1∶4
C.3∶5 D.2∶3
專題提升三 彈簧—小球模型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提升1
例1 (1)3 m/s (2)12 J
解析 (1)當A、B、C三者的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由A、B、C三者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
(mA+mB)v=(mA+mB+mC )vABC
解得vABC= m/s=3 m/s。
(2)B、C碰撞時B、C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設碰后瞬間B、C兩者速度為vBC,則
mBv=(mB+mC)vBC,vBC= m/s=2 m/s,物塊A、B、C速度相同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設為Ep,根據能量守恒定律
Ep=(mB+mC)v+mAv2-(mA+mB+mC)v
=×(2+4)×22 J+×2×62 J-×(2+2+4)×32 J=12 J。
訓練1 (1)42 J (2)96 J (3)0
解析 (1)當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此時滑塊A和B的速度相同,選取向右為正方向,根據動量守恒定律mAv0=(mA+mB)v
解得v=4 m/s
由能量守恒定律mAv=(mA+mB)v2+Ep
解得滑塊通過彈簧相互作用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Ep=42 J。
(2)當A、B分離時,滑塊B的速度最大,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mAv0=mAvA+mBvB
mAv=mAv+mBv
解得vA=1 m/s,vB=8 m/s
則滑塊B的最大動能為Ek=mBv=96 J。
(3)當A的速度為1 m/s時,滑塊A的動能最小,此時彈簧恢復到原長,所以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0。
提升2
例2 AC [滑塊與小球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小球恰能到達B點時有mv0=2mv,系統機械能守恒,有mv=×2mv2+mgR,聯立可得v0=2,可知當v0=時,小球無法到達B點,故A正確;當v0=時,小球未到達B點,小球從進入凹槽至最高點的過程中,小球對滑塊的作用力始終做正功,所以滑塊的動能一直增大,故B錯誤;小球回到斜槽底部時,設速度為vA,由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得mv0=mv′-mvA,系統機械能守恒,有mv=mv′2+mv,聯立可得vA=0,所以小球回到斜槽底部離開A點后做自由落體運動,故C正確,D錯誤。]
訓練2 ACD [由于忽略摩擦力,在小球運動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對小球做功,故小球、碗和車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A正確;當小球在碗內運動時,小球、碗和車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的作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B錯誤;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得mv1=mv2,由系統的機械能守恒得mgR=mv+mv,聯立解得v1=v2=,C正確;設小球和碗相對地面的位移大小分別為s1、s2,由s1+s2=R,ms1=ms2,可得s1=s2=,D正確。]
隨堂對點自測
1.B [P物體接觸彈簧后,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P物體做減速運動,Q物體做加速運動,P、Q間的距離減小,當P、Q兩物體速度相等時,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故B正確,A、C錯誤;由于作用過程中動量守恒,設速度相等時速度為v′,則mv=(m+m)v′,所以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P、Q的速度v′=,故D錯誤。]
2.BD [取向右為正方向,在小物塊上升過程中,由水平方向系統動量守恒得mv0cos θ=
(m+m0)v,故A錯誤,B正確;系統機械能守恒,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mgh+(m+m0)v2,故C錯誤,D正確。]
3.C [設小球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可知mv0=Mv1-mv2
由題意知=
對整體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v=Mv+mv
聯立解得=,故C正確。](共48張PPT)
專題提升三 彈簧—小球模型 滑塊—光滑
斜(曲)面模型
第一章 動量和動量守恒定律
1.會應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兩類模型。
2.能熟練運用動量守恒定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學習目標
目 錄
CONTENTS
提升
01
隨堂對點自測
02
課后鞏固訓練
03
提升
1
提升2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提升1 彈簧—小球模型
提升1 彈簧—小球模型
1.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與彈簧組成的系統,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若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滿足動量守恒定律。
2.在能量方面,由于彈簧發生形變,具有彈性勢能,系統的總動能將發生變化,若系統所受的合外力和除彈簧彈力以外的內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若還有其他外力和內力做功,這些力做功之和等于系統機械能的變化量。
3.(1)如圖所示,彈簧處于最長(最短)狀態時兩物體速度相等,彈性勢能最大,系統動能通常最小。
(2)彈簧恢復原長時,彈性勢能為零,系統動能最大。
例1 兩物塊A、B用輕彈簧相連,質量均為2 kg,初始時彈簧處于原長,A、B兩物塊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運動,質量為4 kg的物塊C靜止在前方,如圖所示。B與C碰撞后二者會粘在一起運動。則在以后的運動中:
(1)當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物塊A的速度為多大?
(2)系統中彈性勢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 (1)當A、B、C三者的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由A、B、C三者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mA+mB)v=(mA+mB+mC )vABC
訓練1 (2024·廣東佛山一中高二月考)如圖所示,兩滑塊A、B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的質量mA=4 kg,B的質量mB=3 kg,滑塊B的左端連有輕質彈簧,彈簧開始處于自由伸長狀態。現使滑塊A以v0=7 m/s的速度水平向右運動,通過彈簧與靜止的滑塊B相互作用(整個過程彈簧沒有超過彈性限度),直至分開,求:
(1)滑塊通過彈簧相互作用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2)滑塊B的最大動能;
(3)滑塊A的動能最小時,彈簧的彈性勢能。
答案 (1)42 J (2)96 J (3)0
解析 (1)當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此時滑塊A和B的速度相同,選取向右為正方向,根據動量守恒定律mAv0=(mA+mB)v
解得v=4 m/s
解得滑塊通過彈簧相互作用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42 J。
(2)當A、B分離時,滑塊B的速度最大,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mAv0=mAvA+mBvB
解得vA=1 m/s,vB=8 m/s
(3)當A的速度為1 m/s時,滑塊A的動能最小,此時彈簧恢復到原長,所以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0。
提升2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對于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斜(曲)面體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光滑水平面上。這類模型一般情況下所受合外力不為零,但常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外力為零,則在水平方向上滿足動量守恒。當滑塊到達斜(曲)面最高點時,滑塊與斜(曲)面速度相同,相當于發生了完全非彈性碰撞,損失的動能轉化為滑塊重力勢能,結合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進行聯立求解。當滑塊從最低點離開曲面后,相當于完成了彈性碰撞。
AC
ACD
隨堂對點自測
2
B
1.(彈簧—小球模型)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P物體與一個連著彈簧的Q物體發生碰撞,碰撞后P物體靜止,Q物體以P物體碰撞前的速度v離開,已知P與Q質量相等,彈簧質量忽略不計,那么當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P的速度恰好為零
B.P與Q具有相同速度
C.Q剛開始運動
D.Q的速度等于v
BD
C
3.[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質量為M的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車上是一個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軌道下端切線水平。質量為m的小球沿水平方向從軌道下端以初速度v0滑上小車,如圖所示。已知小球不從小車上端離開小車,小球滑上小車又滑下,與小車分離時,小球與小車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等于1∶3,則m∶M的值為(  )
A.1∶3 B.1∶4
C.3∶5 D.2∶3
解析 設小球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可知mv0=Mv1-mv2
課后鞏固訓練
3
A
基礎對點練
題組一 彈簧—小球模型
1.(2024·廣東湛江高二期末)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兩個小球A和B,球A的質量為2m,球B的質量為m,兩球之間用處于原長狀態的輕質彈簧相連,小球B一開始靜止,小球A以速度v0向右運動,求這以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
答案 C
B
BC
題組二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
4.(多選)如圖所示,光滑的半圓槽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從一定高度自由下落的小球m恰能沿半圓槽邊緣的切線方向滑入原先靜止的槽內,對此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第一次離開槽時,將向右上方做斜拋運動
B.小球第一次離開槽時,將做豎直上拋運動
C.小球離開槽后,仍能落回槽內,而槽將做往復運動
D.槽一直向右運動
解析 小球與半圓槽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
為零,初狀態時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為零,由動量守恒
定律可知,小球第一次離開槽時,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
恒,球與槽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都為零,球離開槽后做豎
直上拋運動,故A錯誤,B正確;小球沿槽的右側下滑
到底端過程,槽向右做加速運動,球從底端向左側上升過程,槽向右做減速運動,球離開槽時,槽靜止,球做豎直上拋運動,然后小球落回槽的左側,球從槽的左側下滑過程,槽向左做加速運動,從最低點向右上滑時,槽向左做減速運動,然后球離開槽做豎直上拋運動,此后重復上述過程,由此可知,槽在水平面上做往復運動,故C正確,D錯誤。
B
5.如圖所示,質量為1.5 kg的四分之一圓弧槽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圓弧槽的弧面光滑,底部與水平軌道相切。一個質量為0.5 kg的小球以4 m/s的初速度滑上圓弧槽,小球沿圓弧槽上升至h高處后(未沖出圓弧槽),再沿圓弧槽下滑脫離圓弧槽(g=10 m/s2),則(  )
A.小球沿圓弧槽上升至h高處時,圓弧槽的速度大小為2 m/s
B.小球沿圓弧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0.6 m
C.圓弧槽所能獲得的最大速度為1 m/s
D.小球下滑脫離圓弧槽時的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與原來速度方向相同
AC
綜合提升練
6.(多選)(2024·廣東廣州高二期中)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質量分別為2m和m的A、B兩滑塊,它們中間夾著一根處于壓縮狀態的輕質彈簧,由于被一根細繩拉著而處于靜止狀態。當剪斷細繩,在兩滑塊脫離彈簧之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滑塊的動能之比EkA∶EkB=1∶2
B.兩滑塊的動量大小之比pA∶pB=2∶1
C.彈簧對兩滑塊的沖量大小之比IA∶IB=1∶1
D.彈簧對兩滑塊做功之比WA∶WB=1∶1
C
7.如圖甲所示,水平輕質彈簧一端與物塊A左側相連,一起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塊B從左側以大小為v0的初速度向彈簧和物塊A運動。運動過程中兩物塊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A的質量大于物塊B的質量
B.t1時刻物塊A的加速度大于物塊B的加速度
C.t2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D.t3時刻物塊A的加速度大于物塊B的加速度
AD
8.(多選)如圖所示,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塊A、B、C質量均為m,A、B之間用一根輕彈簧拴接,初始時彈簧處于自然長度,三個物塊均處于靜止狀態。現同時給A、B一個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A、B一起運動一段距離后,B、C發生彈性碰撞,碰撞時間極短,則在整個運動過程中(  )
D
10.如圖所示,將一半徑R=0.3 m、質量M=3 kg的光滑半圓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側靠在固定的豎直墻壁上。現讓一質量m=1 kg的小球(可視為質點)自左側槽口A點正上方的B點從靜止開始落下,A、B間的距離h=0.5 m,小球與半圓槽相切滑入槽內。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小球運動到半圓槽最低點時的速度大小v0;
(2)小球第一次離開半圓槽時的速度大小v1;
(3)小球第一次離開半圓槽后,能夠上升的最大高度H。
解析 (1)小球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滑至半圓槽最低點的過程,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v0=4 m/s。
(2)小球即將離開半圓槽時,小球和半圓槽在水平方向上速度相同,設其為v,小球從半圓槽內最低點運動到即將離開半圓槽的過程中,根據水平方向系統動量守恒有mv0=(M+m)v
(3)小球離開半圓槽后做斜上拋運動,當豎直方向的分速度等于0時,小球上升的高度最大,小球離開半圓槽時豎直方向的分速度
培優加強練
11.(2024·廣東廣州高二期末)如圖甲所示,物塊A、B的質量分別是mA=6.0 kg和mB=4.0 kg。用輕彈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塊B右側與豎直墻相接觸。另有一物塊C從t=0時刻以一定速度向右運動,在t=4 s時與物塊A相碰,并立即與A粘在一起不再分開,物塊C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求:
(1)物塊C的質量;
(2)B離開墻后,彈簧中的彈性勢能最大時,B的速度多大?最大彈性勢能多大?
答案 (1)2 kg (2)2 m/s 12 J
解得mC=2 kg。
(2)12 s末B離開墻壁,v3=3 m/s ,之后A、B、C及彈簧組成的系統動量和機械能守恒,當A、C與B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設共速的速度為v4,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A+mC)v3=(mA+mB+mC)v4
解析 (1)由題圖乙知,C與A碰前速度為v1=12 m/s,碰后速度為v2=3 m/s,C與A碰撞過程動量守恒,以C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Cv1=(mA+mC)v2
解得v4=2 m/s,Ep=12 J。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霍山县| 平湖市| 余庆县| 大庆市| 巩留县| 桦川县| 灯塔市| 淮南市| 金坛市| 喀什市| 师宗县| 诸城市| 墨玉县| 惠州市| 讷河市| 涪陵区| 浦城县| 贞丰县| 孙吴县| 武冈市| 贺兰县| 吴桥县| 利辛县| 桃源县| 静宁县| 平泉县| 呼伦贝尔市| 芜湖县| 武宁县| 望江县| 新民市| 融水| 墨竹工卡县| 大新县| 土默特左旗| 罗甸县| 土默特左旗| 远安县| 谢通门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