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一年級下期音樂(湘藝版)第十一課 唱歌、律動《閃爍的小星》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內容《閃爍的小星》是一首法國兒歌(陳鶴琴、屠哲梅譯配),采用 C 大調、2/4 拍,中速,旋律流暢、節奏規整,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為主,音域適中(1-6 音域),適合一年級學生演唱。歌詞通過 “閃爍”“亮晶晶” 等詞匯,描繪了寧靜夜空中星星閃爍的美好景象,充滿童真童趣。教材建議通過律動、打擊樂器伴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 2/4 拍的強弱規律,培養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二)音樂要素1.節拍與節奏:2/4 拍,強弱規律為 “強 - 弱”,節奏型以 XX、X - 為主,適合通過拍手、拍肩等聲勢動作體驗。2.旋律與歌詞:級進旋律為主,起伏較小,歌詞重復度高,易于記憶和傳唱,營造出靜謐、夢幻的夜空意境。(三)教學價值1.通過唱游活動落實《藝術新課標》“唱游 音樂” 領域要求,培養審美感知與藝術表現能力。2.借助打擊樂器伴奏和律動創編,提升合作意識與創意實踐能力,滲透對自然之美的熱愛。二、學情分析(一)認知特點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心強,善于模仿,但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約 15-20 分鐘),需通過游戲、律動、角色扮演等多感官體驗維持興趣。(二)能力基礎1.已接觸簡單兒歌和打擊樂器(如碰鈴、沙錘),具備初步的節奏感知和肢體協調能力。2.對 2/4 拍有初步認知(如《娃哈哈》等歌曲),但對節拍強弱規律的理解仍需強化。(三)學習需求1.渴望在游戲中學習,喜歡競爭性、合作性任務(如小組表演、獎勵機制)。2.需通過具體情境(如 “星空探險”)和直觀教具(如星星卡片、打擊樂器)激發學習動機。三、學習目標核心素養 具體目標審美感知 1. 感知 2/4 拍的強弱規律(強 - 弱),通過聲勢動作、樂器伴奏體會節奏韻律與歌曲靜謐、輕快的情緒匹配。 2. 感受歌曲中 “閃爍”“亮晶晶” 等歌詞與旋律的對應關系,體會音樂對星空意境的塑造作用,能說出歌曲帶來的寧靜、夢幻的情感體驗。藝術表現 1. 能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做到節奏準確、音高穩定,配合拍手、擺臂等律動表現 2/4 拍的強弱,動作協調自然。 2. 能與同伴合作,使用碰鈴、沙錘等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節奏型符合歌曲風格(如碰鈴用 “X -”、沙錘用 “XX”)。創意實踐 1. 嘗試為歌曲創編簡單的聲勢動作(如模仿星星閃爍的手勢、踏步律動),并與同伴合作表現不同樂句的情緒變化。 2. 結合生活經驗,用自然物品(如紙星、紗巾)輔助表演,增強對音樂形象的創造性表達。文化理解 1. 理解歌曲通過星星意象表達對自然之美的贊美,體會音樂與生活的聯系,萌發對夜空和自然的探索興趣。 2. 感受不同文化中兒歌的共通性,知道《閃爍的小星》是法國兒歌,通過中文譯配傳遞普世的童真與美好。四、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1.能用拍手、拍肩等聲勢動作準確表現 2/4 拍的強弱規律。2.能用自然聲音演唱歌曲,結合律動和打擊樂器伴奏表現星空的靜謐與靈動。(二)教學難點1.協調身體動作與音樂節奏,避免律動與節拍脫節。2.準確把握歌曲中長音(如 “掛在天空”“好像許多小眼睛”)的時值和氣息控制。五、教學資源1.多媒體設備:星空主題 PPT、歌曲《閃爍的小星》音頻及視頻、2/4 拍強弱規律動畫演示。2.樂器與道具打擊樂器:碰鈴 20 個、沙錘 20 個(按小組分發)。視覺道具:星星形狀卡片(用于節奏游戲)、紗巾(用于表現 “星星閃爍” 的律動)。3.學具學生自備:彩筆、卡紙(用于課后創意作業)。教師準備:科爾文手勢圖(輔助音高教學)、節奏型卡片(“X”“X-”“XX”)。六、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通過 “星空探險” 情境創設,引導學生融入歌曲意境,激發探索興趣。游戲體驗法:利用希沃互動游戲、節奏接龍等趣味活動,幫助學生感知節拍規律。合作學習法:小組合作創編律動和樂器伴奏,培養團隊協作與創意表達能力。多感官參與法:結合聽覺(聆聽歌曲)、動覺(聲勢律動)、視覺(動畫、圖譜),強化音樂感知與記憶。教學過程環節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情境導入 —— 星空探秘 5 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乘坐‘音樂飛船’去探索神秘的星空!看,這是老師為大家準備的星空隧道(播放星空動畫視頻,配合輕柔的鋼琴前奏)。請你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飛船上,周圍都是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停頓 5 秒)睜開眼吧!誰能告訴老師,你心中的小星星是什么樣的?它們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 展示歌曲標題《閃爍的小星》,播放完整音頻,提問:“這首歌曲的節奏聽起來是輕快的還是緩慢的?像不像星星在輕輕眨眼?” 觀察星空動畫,自由發言描述星星的形態(如 “星星在跳圓圈舞”“星星發出沙沙的聲音”);閉眼聆聽音頻,用身體輕輕晃動感受節奏,嘗試跟唱熟悉的旋律片段。 通過多感官情境創設,激活學生對星空的聯想,建立音樂與自然意象的情感聯結,激發學習興趣,落實 “審美感知” 核心素養。節奏感知 ——2/4 拍體驗 8 分鐘 1.聲勢動作感知節拍: “我們先來玩一個‘星星節奏舞’的游戲!2/4 拍的強弱規律是‘強 - 弱’,就像拍球時‘重拍 - 輕拍’。請大家跟著老師做:第一拍雙手合掌(強拍),第二拍拍肩膀(弱拍),嘴里跟著節奏說‘強 - 弱’。”(播放歌曲前奏,帶領學生邊做動作邊念節奏) 2.希沃互動游戲 —— 節奏配對: 屏幕顯示 “● ○”(強 - 弱)符號和兩組節奏型(XX 和 X-),播放歌曲片段,引導學生點擊對應符號:“當聽到‘5 6 5 5’時,哪個節奏型更合適呢?試試看!” 跟隨教師做聲勢動作,邊念節奏邊感受強弱變化;參與互動游戲,點擊屏幕選擇正確節奏型;聽辨不同歌曲的節拍,自主調整動作。 通過多感官體驗,強化節奏和音高感知。環節三:學唱歌曲 —— 輕聲表現意境 12 分鐘 1.分句教唱,解決難點 “現在我們來看看歌詞,小星星在干什么呢?‘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請大家跟著老師用‘lu’模唱旋律,注意第一句‘5 6 5 5’要唱得輕盈,像星星在眨眼。”(分句彈奏旋律,用科爾文手勢輔助音高,重點指導長音 “掛在天空放光明” 的氣息控制,提示 “聲音要像小星星一樣連貫、柔和”) 2.歌詞聯想與情感處理 展示星空圖片,提問:“夜晚的星空給你什么感覺?唱‘沉沉入睡’時聲音應該更輕還是更響?” 引導學生用輕柔的聲音表現靜謐感,分組比賽演唱,及時糾正音準和節奏。 3.完整跟唱與圖譜輔助 播放帶歌詞的動畫圖譜,分句標注重音和長音符號:“看,紅色圓點是強拍,弧線是連音,我們跟著圖譜一起唱,注意聲音的高低變化。” 用 “lu” 模唱旋律,觀察教師手勢調整音高;結合圖片聯想歌詞意境,嘗試用輕柔聲音演唱;跟隨動畫圖譜完整跟唱,分組展示并互評。 通過分句教唱和圖譜輔助,突破音準和節奏難點,引導學生通過聲音強弱變化表現歌曲意境,落實 “藝術表現” 核心素養,培養音樂表達能力。環節四:創意實踐 —— 律動與伴奏創編 10 分鐘 1.肢體律動創編 “想想看,小星星會怎么跳舞呢?可以用手指模仿星星閃爍,或者用手臂起伏表現星空的廣闊。小組討論后,每組創編一個獨特的動作,我們來個‘星空舞會’!”(巡視指導,鼓勵創意,如 “蹲下起身表示星星的遠近”) 打擊樂伴奏合作 分發碰鈴和沙錘,講解演奏方法:“碰鈴適合強拍‘X-’,沙錘適合輕快的‘XX’,請大家根據節奏圖譜分組設計伴奏方案,比如第一句用碰鈴,第二句用沙錘,注意看老師的指揮手勢。”(出示節奏型板書,示范指揮動作) 3.小組展示與互評 邀請 3-4 組學生上臺表演,引導其他學生用 “聲音是否整齊”“動作是否有創意” 進行評價,發放 “星星貼紙” 獎勵表現優秀的小組。 小組討論創編肢體動作,如 “雙手指尖相觸成星星狀”“手臂左右擺動模擬閃爍”;分組練習打擊樂伴奏,嘗試不同節奏組合;上臺展示并互評,積累合作經驗。 通過律動創編和樂器合作,提升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培養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表現的多樣性,落實 “創意實踐” 核心素養。環節五:課堂總結與拓展 5 分鐘 回顧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乘坐‘音樂飛船’探索了神秘的星空,學習了歌曲《閃爍的小星》。大家還記得 2/4 拍的強弱規律嗎?(引導學生回答)在演唱中,我們用輕柔的聲音表現出了星空的靜謐,還發揮創意創編了有趣的律動和伴奏。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的精彩表現鼓鼓掌!” 文化拓展:“《閃爍的小星》是一首來自法國的兒歌,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里,星星都有著美好的寓意。它陪伴著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成長。課后,大家可以去搜集一下不同版本的《閃爍的小星》,感受一下不同文化賦予它的獨特魅力。” 情感升華:“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小星星一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閃閃發光,用音樂去發現更多的美好。最后,讓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再次唱響《閃爍的小星》,結束今天的音樂之旅吧!”(播放音樂,帶領學生齊唱) 積極回答老師關于課堂內容的回顧問題,跟隨老師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認真聆聽老師關于歌曲文化背景的介紹,對不同文化中的音樂產生興趣。 滿懷熱情地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再次演唱《閃爍的小星》,帶著愉悅的心情結束課程。 通過回顧總結,幫助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強化對重點內容的記憶。 進行文化拓展,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多元性,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落實 “文化理解” 核心素養。 情感升華部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同時在歡快的歌聲中結束課程,讓學生留下美好的音樂學習體驗。板書設計《閃爍的小星》 2/4 C 大調 強 弱 X- XX 旋律線與歌詞(簡單示意)九、教學評價(一)過程性評價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參與度,包括是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律動創編、樂器演奏等活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例如,對于主動分享自己對歌曲理解的學生,給予表揚;對于在小組合作中表現出良好協作精神的小組,進行公開稱贊。2.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通過聆聽學生的演唱、觀察學生的節奏表現等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對于存在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和幫助。(二)終結性評價1.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展示,包括演唱、律動表演和樂器伴奏等,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指標包括音準、節奏、情感表達、創意表現等方面。2.發放評價表,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欣賞他人的能力。評價表可以設置為星級評價或文字描述評價,讓評價更加全面和客觀。十、教學反思本次教學以《2022 版新課程標準(藝術類)》音樂核心素養為導向,圍繞《閃爍的小星》展開教學活動。通過情境創設、多感官體驗和合作學習等方法,學生在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情境導入環節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融入到音樂情境中。節奏感知部分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了 2/4 拍的強弱規律。學唱歌曲環節,采用分句教唱和圖譜輔助的方法,有效地解決了音準和節奏難點。創意實踐環節則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然而,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創意實踐環節,部分學生的創意表現受到了思維局限,可能是引導方式不夠開放或者提供的范例不夠豐富。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啟發式問題和優秀創意案例,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另外,在教學時間把控上,個別環節的時間安排略顯緊張,導致學生的展示和交流不夠充分。在后續的教學中,需要更加合理地規劃每個教學環節的時間,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總體而言,本次教學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仍有改進的空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音樂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案】小學音樂湘藝版(2024)一年級下冊第十一課 唱歌、律動 閃爍的小星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下期.docx 星空動畫.mp4 閃爍的小星(伴奏).mp3 閃爍的小星(范唱).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