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教學課件4.4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第四章 光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01020304目錄CONTENTS注意事項05誤差分析06實驗目的PART 1溫故而知新兩波源的頻率相同;兩列波振動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S1S2P1P明暗條件n=0、1、2、3……明紋:暗紋:n=0、1、2、3……②條紋間距:③①產生干涉的條件:(1)觀察白光及單色光的雙縫干涉圖樣(2)用雙縫干涉圖樣測定單色光的波長雙縫屏幕一、實驗目的實驗原理PART 2相鄰明(暗)條紋間距公式:二、實驗原理實驗器材PART 3濾光片測量頭光具座、光源、凸透鏡(產生平行光)濾光片(生成單色光)單縫(生成單一頻率的線光源)雙縫(產生兩相干光源)遮光筒(防外界光干擾)毛玻璃屏(接收干涉圖樣)測量頭(測條紋間距Δx)學生電源、導線、刻度尺(測屏間距L).三、實驗器材撥桿撥桿(通過撥動單縫來調整其與雙縫的平行度)光源濾光片雙縫遮光筒毛玻璃目鏡單縫透鏡透鏡作用:將點光源變成平行光實驗步驟PART 41. 如圖,把長約1m的遮光筒水平放在光具座上,筒的一端裝有雙縫,另一端裝有毛玻璃屏;2. 取下雙縫,打開光源,調節光源高度,使它發出的光沿遮光筒軸線照亮屏(中心在同一高度);3. 裝好單縫和雙縫(縫沿豎直方向),調節透鏡,使燈泡在透鏡的焦點上,燈泡發的光經透鏡后變成平行光(光更集中)照在單縫上,作為線光源,調節單、雙縫,使縫平行,這時在屏上會看到白光的干涉圖樣;光源濾光片單縫雙縫遮光筒屏透鏡四、實驗步驟4. 在單縫和光源間放上紅色濾光片,觀察紅光干涉圖樣;5. 調節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與左端某條(記為第1條)亮紋中心對齊,記下此時測量頭刻度x1,將測量頭朝右端移動(避免返程差),記下第 n 條亮紋中心位置x2;則第1條亮紋與第 n 條亮紋中心間距為a=x2-x1,則相鄰亮紋間距為:15205100202515第1條時讀數第4條時讀數1520510030354045螺旋測微器的讀數6. 已知雙縫間的距離d,測出雙縫到屏的距離L,由 ,計算紅光的波長。重點強調:幾個物理量的測量L的測量:雙縫到屏的距離L可以用刻度尺測出。濾光片L的測量:相鄰兩條亮條紋間的距離 需用測量頭測出。測量頭通常有兩種(如圖所示),但都由分劃板、目鏡、手輪等構成。第1條x1第7條x2注意事項PART 51.放置單縫和雙縫時,必須使縫平行.2.要保證光源、濾光片、單縫、雙縫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條軸線上3.測量頭的中心刻線要對應著亮(或暗)紋的中心.4.要多測幾個亮紋(或暗紋)中心間的距離,再求Δx.5.調節的基本依據是: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燈絲與單縫、雙縫、測量頭與遮光筒不共軸所致;干涉條紋不清晰一般是因為單縫與雙縫不平行.五、注意事項誤差分析PART 61. (1)測雙縫到屏的距離L帶來的誤差,可通過選用mm刻度尺,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辦法減小誤差.(2)通過測量多條亮條紋間的距離來減小測量誤差.2. 測條紋間距Δx帶來的誤差.(1)干涉條紋沒有調到最清晰的程度.(2)分劃板刻線與干涉條紋不平行,中心刻線沒有恰好位于條紋中心.(3)測量多條亮條紋間距離時讀數不準確.六、誤差分析1CEDBA例1.101.10 562.5例2.現有毛玻璃屏A,雙縫B 白光光源C 單縫D和透紅光的濾光片E等光學元件,要把它們放在下圖所示的光具座上組裝成雙縫干涉裝置,用以測量紅光的波長.(1)將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學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學元件的字母排列順序應為C ____________ A.E、D、B(2)本實驗的實驗步驟有:①取下遮光筒左側的元件,調節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軸線把屏照亮;②按合理順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學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軸線上;③用米尺測量雙縫到屏的距離;④用測量頭(其讀數方法同螺旋測微器)測量數條亮紋間的距離.在操作步驟②時還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單縫與雙縫的間距為5 cm~10 cm使單縫與雙縫相互平行(3)將測量頭的分劃板中心刻線與某亮紋中心對齊,將該亮紋定為第1條亮紋,此時手輪上的示數如下圖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轉動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與第6條亮紋中心對齊,記下此時下圖乙中手輪上的示數________mm,求得相鄰亮紋的間距為Δx為_______mm.13.8702.310(4)已知雙縫間距d為2.0×10-4 m,測得雙縫到屏的距離l為0.700 m,由計算公式λ= _________ ,求得所測紅光波長為_____________nm.6.6×102螺旋測微器讀數規則:測量值(mm)=固定刻度數(mm)(注意半毫米刻度線是否露出) +可動刻度數(估讀到下一位)×0.01(mm)012固定刻度:每刻度為1毫米45040可動刻度:50等分主尺上的0.5毫米,每等分為0.01毫米半毫米刻度線30302025讀數:讀數:游標卡尺讀數規則:主尺整毫米數(mm)+與主尺對齊的游標尺上第N根線×精確度(mm)讀數:讀數:讀數:例3.(2024江蘇鎮江期中改編)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做“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安裝光源和各光學元件應保證其中心在 ; 同一高度(2)如圖乙所示,在實驗中,某同學觀察到以下圖像,即測量頭中的分劃板中心刻線與干涉條紋不在同一方向上,若繼續移動目鏡觀察,將會使測量結果出現偏差,所以需要對儀器進行調整,使干涉條紋與分劃板中心刻線在同一方向上,下面操作中可行的有 ; A.調節撥桿方向B.其他不動,測量頭旋轉一定角度C.其他不動,遮光筒(連同單縫、雙縫)旋轉一定角度D.將遮光筒與測量頭整體旋轉一定角度BC(3)實驗中,選用紅色濾光片測量紅光的波長,測得雙縫間的距離d=2 mm,雙縫與屏之間的距離L=0.80 m,通過測量頭觀察第1條亮條紋的讀數為3.645 mm,轉動手輪,使分劃板向一側移動,使分劃板的中心刻線對齊第6條亮條紋的中心,儀器示數如圖丙所示,則其讀數為 mm,由此求得該紅光的波長為 m(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4.945(4.944~4.946)(4)實驗中,若用一塊薄玻璃片擋在雙縫中的一條縫S2的后面,如丁圖所示,則原來在P0處的某個條紋將 (選填“向上移動”“向下移動”或“位置不動”)。 向下移動解析:若用一塊薄玻璃片擋在雙縫中的一條縫S2的后面,這條光路的光程增大(破題關鍵),原光程差為0的點向下移動,即中央明紋下移,相應的干涉圖樣均下移。例4.(多選)在“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實驗中,將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裝在如圖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電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實驗時調節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與一條亮條紋中心對齊,記錄為第一條亮紋,此時手輪上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然后同方向轉動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線對準第六條亮條紋的中心,記下此時圖丙中手輪的示數,已知雙縫間距d為1.5×10-4m,雙縫到屏的距離L為0.800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DA.用兩束單色光A、B分別做干涉實驗,若A光的條紋間距比B光的大,則A光折射率更大,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更大B.減小實驗中的雙縫間距,目鏡中的條紋數會增加C.圖丁中的亮條紋間距表示正確D.該單色光的波長約為430nm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