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江西省高三下學期四月適應性聯考(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江西省高三下學期四月適應性聯考(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機密★ 考試時間:2025年4月18日上午09:00-10:15
2025年江西省四月適應性聯考
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第三次模擬考試
歷史
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本場考試結束后,請監考員將考生的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考生不得在考試信號鈴聲發出前答題。選擇題請用2B鉛筆規范填涂,如需修改,用橡皮擦干凈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非選擇題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規定的黑色矩形邊框區域內認真作答,答題規范,書寫清晰。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詩經》中有大量對黃河中下游地理環境的記載。《大雅韓奕》把“川澤訏訏,魴鱮甫甫”的“韓”地(在今河北固安縣境)歌為“樂土”;《周頌振鷺》描寫雍水(在今陜西西部)是“振鷺于飛,于彼西雍”,《周頌替》則提及“猗彼漆沮,潛多有魚”。這樣的地理環境
A.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 B.有利于提高農業的生產力水平
C.決定了君主集權統治的政治模式 D.有助于北方保持對南方的優勢
2.西周建立后,周公營建洛邑,將大量“殷頑民”遷移至此,并將其編制為“成周八師”。其后,周公將“殷民六族”封賜給魯國,使魯國“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類丑(奴隸)”,讓“殷民六族”以國人身份職事于魯。周公的舉措反映了
A.殷商遺民對西周統治的反抗 B.周公掌控了殷商的政治力量
C.西周利用羈縻策略維系統治 D.商周間的文化交流日益擴大
3.《睡虎地秦簡》中的《法律答問》有對夫妻關系的明文記載:“夫有罪,妻先告,不收(不沒收家財)。妻媵臣妾、衣器(妻子陪嫁的奴婢和財物)當收不當?不當收?!薄捌抻凶镆允?,妻媵臣妾、衣器當收,且界夫(贈與夫家)?畀夫。”秦律的規定體現出
A.男女經濟地位平等的趨勢 B.宗法觀念遭到嚴重削弱
C.女性財產權得到法律保護 D.對社會成員的嚴密管控
4.金熙宗即位之后與宋議和,他堅持南宋必須稱臣納貢,這不僅改變了原來遼宋對等交往的格局,也改變了歷史上由中原政權封冊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封貢體系”的基本精神,被學者稱作“倒過來的朝貢”。據此可知,金熙宗此舉
A.彰顯女真民族文化特色 B.深受儒家正統觀念影響
C.追求與遼政治地位對等 D.導致南宋財政日益惡化
5.據《馬尼拉大商帆》描述,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國商人把從新西班牙運來的白銀幾乎全部運走了”,僅1631年一年內,由菲律賓輸入澳門的白銀就達1400萬兩,大致相當于永樂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中國官銀礦總產量的2.1倍。下列有關中國經濟的史實,與材料所述現象密切相關的有
①長途販運和大額貿易的發展②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興起
③白銀成為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④官商合辦的民用股份制企業的出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上海輪船招商局采取了下圖管理形式,這反映該企業
A.兼具近代性與傳統性 B.受外來資本控制
C.避免了官商利益沖突 D.有較強的獨立性
7.下表為1860-1864 年廣州對外貿易統計表(單位:元)。表中數據變動可用來佐證
年份 進口貨值 出口貨值 進出口貨值 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百分比
1860年 18 400 000 16 200 000 34 600 000 33.59
1861年 12 900 000 15 800 000 28 700 000 25.86
1862年 10 500 000 17 700 000 28 200 000 22.74
1863年 9 500 000 16 000 000 25 500 000 22.17
1864年 8 100 000 13 600 000 21 700 000 22.87
A.列強侵略導致廣州外貿迅速衰落 B.貿易格局的改變影響廣州洋貨進出口
C.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步解體 D.中國逐步扭轉對外貿易的逆差局面
8.下圖為1922年刊登在《申報》上的一則新聞漫畫描繪了勞工是最光明的旗幟,畫面中一支勞工隊伍爬上高山,并在山頂插上旗幟。該漫畫反映出
A.工人階級政治地位上升 B.媒體輿論迎合國共合作需求
C.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傳播 D.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生變化
9.1931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規定: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僧侶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上自由的權利的。而1935年,毛澤東指出民族資產階級有革命的一面,地主買辦營壘也可能發生分化。這主要是基于
A.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B.國內主要矛盾的改變
C.反圍剿形勢日益嚴峻 D.全民族抗戰局面出現
10.下圖為1963年與1980年某幾個省份的工業總產值指數對比,帶來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
A.國民經濟的調整 B.三線建設的開展 C.蘇聯的工業援助 D.改革開放的試驗
11.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一世統一幣制和度量衡,向全國征稅,發展經濟;為政令通達,方便軍隊調動,保證境內的物資流通,采用并改進了亞述人所使用的驛站制度,在全國修建驛道;建立強大的軍隊,迅速擴張波斯帝國。這反映出波斯帝國
A.治理體系最終形成 B.統治方式影響深遠
C.中央權力走向強化 D.君主專制受到挑戰
12.下表是中世紀世界主要文明圈的一些發展情況,表格說明
東亞文明圈 鑒真和尚6次東渡,終于弘法日本,不僅帶去了佛法,而且帶去了中國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
阿拉伯文明圈 阿拉伯地理學家到各地旅行,編成了30冊的巨著《黃金草原》,書中記載了從東南亞到印度再到地中海的香料商路和文化交往之路。
基督教 文明圈 中世紀諸多圣地吸引著朝圣者,朝圣甚至發展為一種經濟。
A.文化交往伴隨著物質交往 B.各文明圈內具有同一性
C.商業在各文明圈緩慢發展 D.世界性商貿體系已形成
13.新航路開辟后,來自美洲的金銀通過西班牙進入歐洲西北部,使這些地方最終成為歐洲最發達的經濟中心,包括低地國家、法國西北部和英國東南部氏地”曾經是意大利和漢薩同盟的商業交會之地,法國西北部和英國東南部有諾曼底、倫敦重要商業城市。這意在指出新航路開辟后
A.貿易中心的轉移有其歷史淵源 B.荷蘭已經成為“海上馬車夫”
C.歐洲北部的經濟優勢更加凸顯 D.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形成
14.隨著西方殖民擴張不斷加劇,歐洲白人”向世界各地擴散,形成了許多新的白人家園”以及“白人殖民地”。在這一過程中,歐洲人用強大的工業力量征服世界,逐漸產生強烈的優越感,并熱衷于把西方的統治強加給其他地區,迫使世界按照資本主義的面貌改造自己。這體現殖民主義
A.扭轉了東方先進西方落后的局面 B.推動了工業文明在全世界的擴展
C.促使了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 D.改變文明的地理分布和相互關系
15.20世紀50年代,蘇聯《消息報》社論稱,蘇聯有將近50萬婦女當選為地方蘇維埃代表,有1700個婦女當選為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的代表,有77個婦女當選為全蘇最高蘇維埃的代表。在美國,以1954年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為起點,種族隔離制度在社會各方面被逐漸廢止;60年代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終結了種族隔離制度。這反映出
A.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被瓦解 B.平權運動在美蘇兩國得到發展
C.冷戰使兩大陣營間的斗爭加劇 D.蘇聯女性地位得到實質性提升
16.海灣地區產油國的石油收入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繁榮”中激增,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年均增長率達到10%-20%。然而1980-1986年國際油價下跌導致它們的石油收入銳減,國內生產總值也迅速下滑。這主要是由于上述產油國
A.產業結構相對單一 B.缺乏經濟自主權
C.政治局勢動蕩不安 D.未建立協作組織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中國古代疆域在清朝中期最終定型,基本奠定現代中國的版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版圖”意味著土地和戶籍人口,土地即為有形的疆域空間;戶籍人口則是一個政權維持下去的統治基礎,即:士農工商四民階層。......從積累性統一的角度看,漢唐宋元明諸朝代已經解決了對大約年降水量400mm等值線以內(有形的空間界限是長城)的農耕區疆域的有效控制以及通過意識形態、君相關系和中央地方關系上的制度創新推動了士階層內部整合的問題。那么,清朝面臨的主要問題則有兩個:一是對年降水量400mm等值線以外的農牧混雜區疆域的有效控制;二是推動士農工商四民階層的整合。如此在有形的疆域及無形的社會整合兩個層次上最終奠定版圖。
-摘編自稅光華《單元間的整合與深度教學-以“清朝版圖的奠定”為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比唐朝和清朝疆域圖,指出清朝疆域在西南和東北地區拓展的依據。(4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材料二中關于“清朝版圖奠定”的觀點。(12分)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15-16世紀,在個別王室成員和貴族的私人庇護下,英國有識之士開始質疑教會壟斷的經院哲學和神學體系,研究文學、藝術和歷史等世俗學問,以業余或兼職方式傳播“新學”。16世紀,英國教區牧師收入銳減,傳統教育表落,引發知識危機,在早期資產者的資助下“新學”群體組織了“古物學會”和“格雷欣學院”等學術研究機構,以推動各種新知識的生產和傳播。
-摘編自張乃和《英國現代知識生產機制的形成》
材料二 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知識危機”,又被稱為“實證主義反叛”,最迅速發生在哲學領域,新的哲學理論在1914年之后煥發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對正統理論顛覆最顯著的領域,無論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確與否,但已經在更廣泛的意義上重創了確定性。在一個接一個領域里,自認客觀的聲明逐一遭受懷疑,對普遍規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機。歷史學和社會學里也有相似的辯論,探討自身學科領域的科學性。
-摘編自【英】彼得伯克《知識社會史(下卷):從百科全書到維基百科》
(1)根據材料一,概括15-16世紀英國知識生產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變化對英國經濟發展的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上半葉西方“知識危機”的主要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誘發“知識危機”的原因。(9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所謂歷史分期,就是史家以不同理論范式為尺度,在歷史記錄中置入時間或時代的分割點,以劃分歷史時段的做法。
學界 代表人物 分期方法
西方學界 沃勒斯坦 450-1640年,世界體系的起源和早期狀態 1640-1815年,世界體系的鞏固 1815-1917年,世界經濟體轉變為全球性事業 1917年至今,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的鞏固及其引發的革命”局勢
約翰霍布森 500-1450年,原始全球化 1450/1492-1830年,早期全球化 1830-2000年,現代全球化 2000-?后現代全球化
中國學界 吳于廑齊世榮 人類起源至1500年為古代史 1500-1900年為近代史 20世紀初作為世界現代史的上限......它的下限暫時定在本世紀之末
現代化學派 約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前500年,原始農業文明 約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古典農業文明 約1500-1800年,原始工業文明 約1800年開始,發達工業文明
-摘編自李友東《20世紀以來世界歷史分期問題探討》
中西學界關于世界歷史的分期有不同看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世界歷史分期提出自己的見解(贊成、質疑、整合均可)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當代西方學者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興(崛起)大國必然挑戰既有(守成)大國,后者也會主動應對這種威脅和挑戰,從而使大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1980年美國軍事作家赫爾曼·沃克在演講中首次以“修昔底德陷阱”一說“隱喻”和“警示”當時的美蘇冷戰。2012年,美國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將“修昔底德陷阱”應用于對中美關系的“論斷”和“警示”。
-摘編自黎海波、宋瑞芝《“修昔底德陷阱”:認識誤區與戰略應對》
材料二 這個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
這個世界,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內。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各國人民應該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1)根據材料一,概況西方學者對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看法,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依據和這一看法的實質。(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分析中美關系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出路在哪里。(6分)
2025年高三年級三模統一考試
歷史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1.B2.C3.D4.B
5.A6.A7.C8.A
9.D10.B11.C12.B
13.A14.B15B16.A
17.
(1)依據:唐朝西南地區的吐蕃、東北地區的靺鞨都以政權部族界與唐朝隔開,說明這里還存在著與唐朝并立的政權.(2分)清朝這條政權部族界消失了,說明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都被納入了清朝的版圖.(2分)(唐朝時期在東北地區存在室韋、靺鞨等少數民族的獨立政權,在清朝時已經被納入了吉林、黑龍江等行政區;唐朝時期西南地區存在吐蕃、南詔等少數民族的獨立政權,在清朝時已經被納入了西藏和云南行省.)
(2)【示例】
觀點:清朝對農牧混雜區疆域進行了有效控制,并推動了士農工商四民階層的整合,最終奠定版圖(2分).我認同材料中作者的觀點.(1分)
清朝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因地制宜的政策實現了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理.在軍事上平定了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和維吾爾大小和卓叛亂.政策上在蒙古族地區實施盟、旗制度;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轄區總領軍政事務;在西藏派駐藏大臣;對于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4分)清朝社會結構雖嚴格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但清朝統治者通過各方面手段,協調了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沖突.
文化認同方面,民間廣泛傳播的陽明心學以“四民異業而同道”的價值觀肯定四民階層自身的價值.政策引導方面,攤丁入畝征收白銀的賦役制度變革,使大量的農民和手工業者投身于市鎮經濟中,促進了城鄉之間,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之間的融合.經濟互動方面,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自發進行“走西口”“闖關東”等跨區域墾荒運動,打破區域隔閡,促進社會整合.(5分)綜上,清朝版圖的奠定,離不開對有形地理疆域的有效管理,更離不開對四民階層無形的社會整合,這些舉措強化了政治認同,鞏固了統治和疆域,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基礎.(1分)
【評分建議】
(1)提取材料中觀點.(3分)
①觀點需從“對邊疆有效控制”和“四民整合”兩個角度歸納清版圖的奠定,得2分;只有一個角度只得1分.②無觀點或觀點與材料無關,得0分.③表明自己看法:認為觀點正確,得1分;認為觀點錯誤或片面,得0分.
(2)評析過程須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論證充分.(8分)
①需從“對邊疆有效控制”和“四民整合”兩個角度進行評析,各占4分.②每個角度,評論2分,舉出與觀點緊密聯系的2個及以上史實或角度,得2分;史實不能支持觀點或缺乏邏輯聯系,得0分
(3)結論須在充分評析的基礎上加以總結升華,不能簡單重復材料中觀點.(1分)18.
(1)變化:知識生產從受個別王室成員和貴族私人庇護,以業余或兼職方式傳播“新學”,轉變為在早期資產者資助下,通過學術研究機構推動新知識的生產和傳播。(答出1點,2分)影響:有利于解放思想,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思想動力;“新學”的傳播和新知識的生產,培養了人才,推動了技術創新,有利于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英國開展工業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術基礎。(答出2點即可,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特征:迅速發生在哲學領域,哲學新理論吸引力增強;物理領域對正統理論顛覆顯著;各領域自認客觀的聲明受懷疑,對普遍規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出現危機;各學科探討自身學科領域的科學性。(答出2點即可,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原有科學理論受到挑戰;一戰的爆發,使人們對傳統的價值觀和思想體系產生懷疑;經濟危機的發生,引發了人們對社會經濟運行規律的反思;相對論、量子論等新科學理論的出現,沖擊了經典力學等傳統科學理論。(答出1點2分,2點4分,3點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19.【示例作答】
我贊成將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劃分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2分)
理由: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第三次科技興起,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不僅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世界政治格局發生巨變,兩極格局形成,美蘇爭霸,長期冷戰;同時,世界殖民體系分崩離析,亞非拉國家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第三世界崛起。再次,第二次大戰后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巨變,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世界經濟體系長期對峙,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8分)(示例僅供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答案)
20.(1)看法:未來中美會走向戰爭。(2分)
依據:歷史上西方新崛起的大國如德國挑戰原有的、逐漸衰落的大國如英國,最終演變為爭霸戰爭。(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實質:以西方歷史為坐標,把列強之間的關系演變遷移到中美兩國關系發展上來。(2分)
(2)出路:中美走合作共贏的道路;堅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積極融入和引領經濟全球化,深化中美兩國利益交融;增強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中美兩國政府和民間互信,為中美兩國關系和平發展提供堅實的民意基礎。(6分,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临猗县| 汶川县| 元阳县| 高平市| 高台县| 叶城县| 陕西省| 策勒县| 徐闻县| 营山县| 卢湾区| 视频| 芮城县| 得荣县| 通许县| 舟曲县| 鄂托克旗| 兴安县| 宝鸡市| 西吉县| 阿合奇县| 东丰县| 清原| 灯塔市| 那坡县| 分宜县| 尉犁县| 保定市| 华阴市| 西林县| 天长市| 沙雅县| 奉节县| 敖汉旗| 乐平市| 无极县| 六安市| 玉环县| 安图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