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湖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歷史階段試卷(二) 中國近代史注意事項:1.本卷共6頁,共16小題,滿分60分,答題時間60分鐘,考試形式為閉卷。2.本卷由第Ι卷(選擇題)和第П卷(非選擇題)組成,其中第1—12題為選擇題,第13—16題為非選擇題。第Ⅰ卷(選擇題 共24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題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1831年,清朝刑部上奏稱:“現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鴉片煙之人,而各衙門尤甚,約計督撫以下,文武衙門上下人等,絕無食鴉片煙者,甚屬寥寥。”這表明當時( )A.政府查禁鴉片走私 B.官員普遍吸食鴉片C.民眾深受鴉片危害 D.禁煙運動遇到阻礙2.下面是某同學學習“太平天國運動”的部分筆記,其中①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A.《資政新篇》 B.“明定國是”詔書C.《天朝田畝制度》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開始:金田起義發展:定都天京,頒布①性質: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失敗: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3.觀察表格,可推知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建廠時間 廠名 建廠官員 主要產品1865年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李鴻章、曾國藩 來福槍、重型海防炮、輪船等1890年 漢陽槍炮廠 張之洞 來福槍、輕型迫擊炮、子彈等A.洋務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裝備 B.維新派組建訓練新式的軍隊C.清朝內部達成學習西方共識 D.中國成功走上富國強兵之路4.為拓展學生思維,某中學開展了“思維導圖主題命名”活動。如圖最恰當的主題是( )A.中國近代淪為殖民地的過程B.中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加劇D.中國近代主動開放的過程5.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出現了一個被認為是外資興業的時代。此前帝國主義在華投資總共不過2、3億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國對華投資總額達到15億美元。據此判斷,當時( )A.外國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到內地B.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劇C.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美國和日本成為侵華的主要國家6.1924年,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編印了《小學國語教科書》,其部分課文有第10課《女子的能力》、第28課《兄弟們!想想看》,還有第16課陳獨秀的演講詞《勞動者底覺悟》。這反映了( )A.新文化運動的開始 B.國民革命運動失敗C.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義務教育全面普及7.1929年古田會議強調“嚴格地執行紀律,廢止對紀律的敷衍現象”;在思想上把黨內思想教育常態化作為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徑,強調“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糾正過去之無計劃的聽其自然的狀態”。由此,中國共產黨( )A.開創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B.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C.確立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D.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8.根據歷史學家劉大年的研究,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出國作戰共傷病戰死287.4萬人。其中,89萬余人死于太平洋戰爭,多達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這表明中國戰場 ( )A.始終堅持了積極進攻的作戰策略B.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是日軍對外侵略擴張的唯一戰場D.得到盟軍援助的大量先進武器裝備9.如圖是1943年藝術家古元根據自己在延安的見聞,創作的木刻版畫(局部)。該木刻版畫(局部)從側面反映了(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B.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C.敵后抗日武裝壯大的原因D.東北抗日義勇軍組建的原因10.1945年8月28日,《新華日報》發行了號外《毛澤東同志抵渝》。號外所報道的歷史事件反映出( )A.中國共產黨努力爭取和平,避免內戰B.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建立聯合政府問題C.蔣介石公開撕毀政協決議,挑起內戰D.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11.一次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要把中國逐漸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號召全黨要學會管理和建設城市,將恢復與發展生產作為城市工作的中心。這表明黨正致力于( )A.糾正組織和軍事上的錯誤 B.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C.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D.把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12.如圖反映了1912—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態勢。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創造的有利條件 B.五四運動范圍的擴大C.《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 D.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36分)13.(8分)【近現代外交】材料一 清政府完全可以根據和約(《南京條約》)的規定,拒絕英國的沒有和約依據的侵略要求……可是,在該條約簽訂以后,清政府由于對國際知識和近代外交的無知,主動提出一些純屬中國主權范圍之內的問題,與英國商議,為英國所利用。 中國人爽快地接受英國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關稅,最簡單的原因是,這個稅率比現有的中國稅率還高……簽署治外法權條款是出于以下想法:這些說不同的語言并有著奇怪習俗的夷人應該獲準管理自己,以顯示中國寬宏大量……同意最惠國待遇條款的理由是,皇帝對遠來之人一視同仁,更深層的考慮則是為了實現以夷制夷。材料二 民眾的反帝愛國運動,對廢除不平等條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政府的廢約外交,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訂了《關于取消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以英美廢約為先導,中國陸續與其他在華享有各種特權的國家簽訂了類似的條約。自此,一百年來中國與西方國家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除與英國間尚留有香港提出新界問題這一尾巴外,皆告廢止。——摘編自項鍔《有關二戰中廢除不平等條約問題的再評價》材料三 1952年,在第7屆聯大上,美國又提出“延期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提案,其表決結果為42票贊成,7票反對,11票棄權。此后的整個50年代,雖然反對這一提案的國家越來越多,但支持這一提案的票數卻未有多大變化……到1965年第19屆聯大時,形勢已發生了明顯變化。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的提案進行表決時,贊成的為47票,反對的也是47票,棄權的是20票,第一次出現了贊成票與反對票持平的局面。——摘編自高秀清《在中國重返聯合國歷程中美日等國所實施的阻撓策略淺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南京條約》中與“值百抽五之核定關稅”相關的條款。(2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促使近代中國得以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因素。(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推動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因素。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近現代外交發展變化的認識。(4分)14.(9分)【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一 這場戰爭是在共產黨提出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人在軍隊政治工作和發動工農群眾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材料二 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過程中,共產黨人又得到了農村……同城市相比,農村是落后的。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卻歷史地成為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之路。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1)根據材料一,指出“這場戰爭”的名稱。(1分)(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中“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被稱為什么道路?對這一道路進行評價。(4分)(3)請舉一例抗日戰爭相關史實,并用該史實說明材料三的觀點。(4分)15.(9分)【近代經濟】材料一 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之間的半個世紀里,中國因條約而陸續開放的商埠積久漸多,其趨向由沿海入長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進入內陸腹地。這些埠口,在中國封閉的社會體系上戳開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過這些窟窿,中國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城鄉社會的演變由此緩緩發生。——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 晚清財政收入結構表(部分)時間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數額(萬兩) 比重(%) 數額(萬兩) 比重(%) 數額(萬兩) 比重(%)1849年,3 281,77,969,23,——,——1885年,3 071,40,3 923,51,714,9材料三 1895年7月,清政府發布上諭,確定了“以籌餉練兵為急務,以恤商惠工為本源”的基本經濟政策。1896年2月,總理衙門奏請準各省設立商務局,以顯示“恤商之誠”“行護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頒布《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又設農工商總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設立保商局,保護回國僑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中國經濟的影響。(2分)(2)根據材料二,寫出晚清財政收入結構發生的變化,并指出與這一變化有關的歷史事件。(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政府經濟政策調整的歷史背景。綜合上述材料,歸納推動中國近代經濟發生變化的因素。(5分)16.(10分)【民族危機與中國近代化探索】圍繞圖中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2025年湖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歷史階段試卷(二) 中國近代史注意事項:1.本卷共6頁,共16小題,滿分60分,答題時間60分鐘,考試形式為閉卷。2.本卷由第Ι卷(選擇題)和第П卷(非選擇題)組成,其中第1—12題為選擇題,第13—16題為非選擇題。第Ⅰ卷(選擇題 共24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題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1831年,清朝刑部上奏稱:“現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鴉片煙之人,而各衙門尤甚,約計督撫以下,文武衙門上下人等,絕無食鴉片煙者,甚屬寥寥。”這表明當時( B )A.政府查禁鴉片走私 B.官員普遍吸食鴉片C.民眾深受鴉片危害 D.禁煙運動遇到阻礙2.下面是某同學學習“太平天國運動”的部分筆記,其中①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C )A.《資政新篇》 B.“明定國是”詔書C.《天朝田畝制度》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開始:金田起義發展:定都天京,頒布①性質: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失敗: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3.觀察表格,可推知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A )建廠時間 廠名 建廠官員 主要產品1865年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李鴻章、曾國藩 來福槍、重型海防炮、輪船等1890年 漢陽槍炮廠 張之洞 來福槍、輕型迫擊炮、子彈等A.洋務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裝備 B.維新派組建訓練新式的軍隊C.清朝內部達成學習西方共識 D.中國成功走上富國強兵之路4.為拓展學生思維,某中學開展了“思維導圖主題命名”活動。如圖最恰當的主題是( C )A.中國近代淪為殖民地的過程B.中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加劇D.中國近代主動開放的過程5.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出現了一個被認為是外資興業的時代。此前帝國主義在華投資總共不過2、3億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國對華投資總額達到15億美元。據此判斷,當時( B )A.外國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到內地B.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劇C.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美國和日本成為侵華的主要國家6.1924年,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編印了《小學國語教科書》,其部分課文有第10課《女子的能力》、第28課《兄弟們!想想看》,還有第16課陳獨秀的演講詞《勞動者底覺悟》。這反映了( C )A.新文化運動的開始 B.國民革命運動失敗C.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義務教育全面普及7.1929年古田會議強調“嚴格地執行紀律,廢止對紀律的敷衍現象”;在思想上把黨內思想教育常態化作為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徑,強調“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糾正過去之無計劃的聽其自然的狀態”。由此,中國共產黨( C )A.開創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B.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C.確立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D.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8.根據歷史學家劉大年的研究,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出國作戰共傷病戰死287.4萬人。其中,89萬余人死于太平洋戰爭,多達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這表明中國戰場 ( B )A.始終堅持了積極進攻的作戰策略B.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是日軍對外侵略擴張的唯一戰場D.得到盟軍援助的大量先進武器裝備9.如圖是1943年藝術家古元根據自己在延安的見聞,創作的木刻版畫(局部)。該木刻版畫(局部)從側面反映了( C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B.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C.敵后抗日武裝壯大的原因D.東北抗日義勇軍組建的原因10.1945年8月28日,《新華日報》發行了號外《毛澤東同志抵渝》。號外所報道的歷史事件反映出( A )A.中國共產黨努力爭取和平,避免內戰B.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建立聯合政府問題C.蔣介石公開撕毀政協決議,挑起內戰D.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11.一次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要把中國逐漸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號召全黨要學會管理和建設城市,將恢復與發展生產作為城市工作的中心。這表明黨正致力于( D )A.糾正組織和軍事上的錯誤 B.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C.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D.把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12.如圖反映了1912—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態勢。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得益于( A )A.辛亥革命創造的有利條件 B.五四運動范圍的擴大C.《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 D.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36分)13.(8分)【近現代外交】材料一 清政府完全可以根據和約(《南京條約》)的規定,拒絕英國的沒有和約依據的侵略要求……可是,在該條約簽訂以后,清政府由于對國際知識和近代外交的無知,主動提出一些純屬中國主權范圍之內的問題,與英國商議,為英國所利用。 中國人爽快地接受英國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關稅,最簡單的原因是,這個稅率比現有的中國稅率還高……簽署治外法權條款是出于以下想法:這些說不同的語言并有著奇怪習俗的夷人應該獲準管理自己,以顯示中國寬宏大量……同意最惠國待遇條款的理由是,皇帝對遠來之人一視同仁,更深層的考慮則是為了實現以夷制夷。材料二 民眾的反帝愛國運動,對廢除不平等條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政府的廢約外交,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訂了《關于取消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以英美廢約為先導,中國陸續與其他在華享有各種特權的國家簽訂了類似的條約。自此,一百年來中國與西方國家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除與英國間尚留有香港提出新界問題這一尾巴外,皆告廢止。——摘編自項鍔《有關二戰中廢除不平等條約問題的再評價》材料三 1952年,在第7屆聯大上,美國又提出“延期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提案,其表決結果為42票贊成,7票反對,11票棄權。此后的整個50年代,雖然反對這一提案的國家越來越多,但支持這一提案的票數卻未有多大變化……到1965年第19屆聯大時,形勢已發生了明顯變化。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的提案進行表決時,贊成的為47票,反對的也是47票,棄權的是20票,第一次出現了贊成票與反對票持平的局面。——摘編自高秀清《在中國重返聯合國歷程中美日等國所實施的阻撓策略淺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南京條約》中與“值百抽五之核定關稅”相關的條款。(2分)條款: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2)根據材料二,指出促使近代中國得以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因素。(2分)因素:民眾的反帝愛國運動;政府的廢約外交。(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推動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因素。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近現代外交發展變化的認識。(4分)因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廣大亞非國家的支持;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認識: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切外交活動的出發點是維護國家利益;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外交的基礎和后盾。14.(9分)【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一 這場戰爭是在共產黨提出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人在軍隊政治工作和發動工農群眾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材料二 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過程中,共產黨人又得到了農村……同城市相比,農村是落后的。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卻歷史地成為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之路。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1)根據材料一,指出“這場戰爭”的名稱。(1分)戰爭:北伐戰爭。(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中“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被稱為什么道路?對這一道路進行評價。(4分)道路:井岡山道路。評價:是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3)請舉一例抗日戰爭相關史實,并用該史實說明材料三的觀點。(4分)史實:提出建立并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說明:中國共產黨團結了學生、工人、農民、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民族資產階級等愛國力量,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取得抗戰的勝利;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15.(9分)【近代經濟】材料一 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之間的半個世紀里,中國因條約而陸續開放的商埠積久漸多,其趨向由沿海入長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進入內陸腹地。這些埠口,在中國封閉的社會體系上戳開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過這些窟窿,中國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城鄉社會的演變由此緩緩發生。——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 晚清財政收入結構表(部分)時間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數額(萬兩) 比重(%) 數額(萬兩) 比重(%) 數額(萬兩) 比重(%)1849年,3 281,77,969,23,——,——1885年,3 071,40,3 923,51,714,9材料三 1895年7月,清政府發布上諭,確定了“以籌餉練兵為急務,以恤商惠工為本源”的基本經濟政策。1896年2月,總理衙門奏請準各省設立商務局,以顯示“恤商之誠”“行護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頒布《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又設農工商總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設立保商局,保護回國僑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中國經濟的影響。(2分)影響:使中國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附庸;逐漸瓦解了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等等。(2)根據材料二,寫出晚清財政收入結構發生的變化,并指出與這一變化有關的歷史事件。(2分)變化:農業稅收入減少,工商雜稅收入增加;工商雜稅收入所占比重超過農業稅收入。事件:洋務運動。(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政府經濟政策調整的歷史背景。綜合上述材料,歸納推動中國近代經濟發生變化的因素。(5分)歷史背景: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巨額戰爭賠款加劇財政危機;列強對華經濟侵略加劇,清政府為維護經濟利益,調整經濟政策;變法維新運動的興起。因素:列強入侵;政府政策推動;民間工商業的發展。16.(10分)【民族危機與中國近代化探索】圍繞圖中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觀點:民族危機的加深促使中國近代化探索的不斷深入。論述:鴉片戰爭后的數十年間,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進入飽經磨難的近代時期。清政府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推行洋務新政,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解決國弱民貧問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但未能挽救國家落后挨打的局面。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國的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維新派掀起了一場旨在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但由于資產階級力量的弱小,學習西方政治模式的嘗試最終失敗。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他們領導了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總之,閉關鎖國的大門被打開后,民族危機的日益加深促使中國近代化探索從技術到制度再到思想不斷深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湖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歷史階段試卷(二) 中國近代史(學生版).doc 2025年湖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歷史階段試卷(二) 中國近代史(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