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9張PPT)第五單元 定量研究化學反應棗莊考情分析考點 考向 頻次 分值 難度 常考題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應用 2023年·T4 2 ** 選擇題考點 考向 頻次 分值 難度 常考題型化學反應的表示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2024年·T72024年·T16(5)2023年·T4(B) 2 *** 選擇題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 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格式、思路 2024年·T20(2)2023年·T142022年·T14 6 *** 計算題單元體系構建①化學反應 ②總和 ③生成 ④種類 ⑤數目 ⑥質量 ⑦密閉 ⑧化學式 ⑨客觀事實 ⑩質量守恒定律 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計量數的乘積1.[知識填充](1)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參加_________的各物質的質量________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________。(2)微觀解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變,原子的________也沒有改變。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任務一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化學反應總和總和種類數目質量2.[教材實驗]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實驗 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 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 紅磷燃燒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O3+2HCl ===CaCl2+H2O+CO2↑2NaOH+CuSO4===Cu(OH)2↓+Na2SO42P2O5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有________產生,固體不斷減少,天平___________ 有_________生成,反應前、后天平_________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________,小氣球膨脹,冷卻后小氣球恢復原狀,反應后冷卻到室溫天平__________氣體向右偏轉藍色沉淀保持平衡白煙保持平衡實驗結論 生成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造成左邊質量減少,天平指針偏向右邊,不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總和________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等于3.[應用體驗]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過程可以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的。 ( )(2)化學反應后原子、分子種類都不會發生變化。 ( )(3)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后燒杯中物質減少,說明有的化學反應可以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應用√B [反應前鐵原子、氫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4、4、12,反應后鐵原子、氫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4、3、1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X中含有氮原子、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1,故X的化學式為NO,B符合題意。]2.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如圖表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B.甲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單質C.反應前后乙和丁變化的質量比為7∶25D.該反應是化合反應√C [反應后質量增多的物質是生成物,質量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差量是生成的質量或參加反應的質量。甲反應后質量減少,是反應物,乙反應后質量減少,是反應物,丁反應后質量增加,是生成物,丙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由分析可知:丙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A正確;甲、乙是反應物,丁是生成物,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因此甲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單質,B正確;反應前后乙和丁變化的質量比為(30 g-14 g)∶(50 g-20 g)=8∶15,C不正確;甲、乙是反應物,丁是生成物,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D正確。]3.下圖是通過白磷燃燒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前錐形瓶內白磷和氧氣的總質量一定等于反應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B.白磷燃燒結束,錐形瓶應冷卻后再放在天平上稱量C.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癟D.瓶底的細砂起隔熱作用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A [白磷和氧氣點燃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參加反應的白磷和氧氣的總質量一定等于反應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不能計算在內,A錯誤。]4.化學興趣小組用氣密性良好的不同裝置進行下列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1)實驗一:稱量裝置和藥品的總質量為m1,保持裝置密閉。使紅磷燃燒,待裝置冷卻后。再次稱量裝置和藥品的總質量為m2,m1與m2的大小關系是:m1________m2。(2)實驗二:將氣球中的碳酸鈉粉末倒入錐形瓶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氣泡,氣球膨脹,電子天平示數減小(3)為克服實驗二中氣球受浮力的影響。在實驗三中利用硬塑料瓶改進實驗裝置,用電子天平稱量裝置和藥品的總質量,接下來的實驗操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應結束后,再次稱量裝置和藥品的總質量,電子天平示數不變。(4)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其微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傾斜瓶子,使稀鹽酸和碳酸鈉混合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和質量都不變解析:(1)實驗一:稱量裝置和藥品的總質量為m1,保持裝置密閉。使紅磷燃燒,待裝置冷卻后。再次稱量裝置和藥品的總質量為m2,m1與m2的大小關系是:m1=m2。(2)實驗二:將氣球中的碳酸鈉粉末倒入錐形瓶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產生氣泡,氣球膨脹,電子天平示數減小(氣球膨脹產生向上的浮力)。(3)為克服實驗二中氣球受浮力的影響。在實驗三中利用硬塑料瓶改進實驗裝置,用電子天平稱量裝置和藥品的總質量,接下來的實驗操作是傾斜瓶子,使稀鹽酸和碳酸鈉混合,待反應結束后,再次稱量裝置和藥品的總質量,電子天平示數不變。(4)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其微觀原因是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和質量都不變。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解題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適用范圍:“化學反應”規定了研究范圍,質量守恒定律不能用來解釋物理變化。(2)守恒范圍:①強調“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這里“參加反應的”不是各物質質量的簡單相加,是指真正參加了反應的那一部分質量,同樣“生成”各物質質量總和也必須是真正生成的。②參加反應的氣體或反應生成的氣體、沉淀等不要忽略。(3)應用:①推斷物質的組成(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②確定物質的化學式(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③求某物質的質量或某些物質的質量比,判斷反應類型。④解釋一些化學反應現象。2.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時要注意的問題(1)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化學變化,不能為物理變化。(2)若利用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進行實驗,則反應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3)使用氣球時要考慮浮力的影響。1.[知識填充]化學方程式的意義(1)質的方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量的方面:表示各物質之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問題思考]如何正確書寫一個化學方程式?書寫一個化學方程式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①必須以___________為依據。②必須遵循________________(即配平)。任務二 化學反應的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質量關系各微觀粒子的數量客觀事實質量守恒定律(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寫→配→等→注①寫:首先要正確書寫________和________的化學式及反應條件。②配:要使兩邊_________________相等(配平)。③等:要將短線換成________。④注:注明生成物狀態,“↑”表示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反應物生成物各元素原子的數目等號有氣體生成有沉淀生成化學方程式的意義√C [在反應中“+”讀作“和”,該反應可讀作:甲烷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錯誤;該反應不能描述為1個甲烷和2個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個二氧化碳和2個水,而應讀作:1個甲烷分子和2個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和2個水分子,B錯誤,C正確;從質量的角度,該反應可讀作:每16份質量的甲烷和64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條件下恰好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質量的水,D錯誤。]√D [由化學方程式可知,鎂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鎂,A正確;化合反應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化學反應,反應特征是“多變一”,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正確;由質量守恒定律得知,參加反應的鎂和氧氣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C正確;在點燃條件下,每48份質量的鎂跟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80份質量的氧化鎂,D錯誤。]化學方程式的書寫√A [照明彈是利用鎂條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特性制造的,反應條件為點燃,生成物為氧化鎂(MgO),A正確;工業制氧氣,發生的是物理變化,無法寫出化學方程式,B錯誤;碳燃燒時,條件為點燃,C錯誤;D中化學方程式未配平,錯誤。]4.化學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請運用化學方程式回答以下問題(1)“長征三號”火箭用液氫和液氧作燃料,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運動會上發令槍中含有磷,槍響后,產生白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4)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制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火藥中含有硫。寫出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1.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技巧(1)看化學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化學式是否正確。(2)看是否已配平。(3)看生成物中“↑”或“↓”標注是否規范,反應條件是否標注,標注是否正確。2.判斷反應類型:要根據各類反應的定義和特點進行。要注意氧化還原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1.[知識填充]計算依據:應根據參與反應各物質的質量比,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進行具體求算,而不是簡單的加減。2.[應用體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找出下面解題過程的錯誤,并進行糾正。實驗室用100 g 34%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完全反應后,可制得氧氣的質量是多少?任務三 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乘以其相對分子質量4解析:(1)錯誤之一是32應該寫在x的上面,錯誤之二是沒有列比例式,錯誤之三是答案錯誤,錯誤之四是沒有寫出答這一步,故共有四處錯誤。(2)見答案。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1.雞蛋殼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小華為檢測雞蛋殼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的實驗及實驗數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信息:雞蛋殼中其他成分與稀鹽酸接觸不產生氣體。)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應生成氣體的質量是多少。②計算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答案:①4.4 g ②見解析2.實際生產的純堿產品中往往會含有少量的氯化鈉,化學實踐小組的同學通過實驗來測定某品牌工業品純堿的指標等級。國家標準規定工業品純堿指標等級指標項目 指標Ⅰ類 Ⅱ類 Ⅲ類優等品 一等品 優等品 合格品總堿量(Na2CO3計)%≥ 99.2 98.8 99.1 98.0實踐小組成員進行的實驗和有關數據如下圖所示。(1)實驗過程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過計算判斷該品牌工業品純堿屬于哪一指標等級(寫出計算過程,結果數值四舍五入精確到0.1%)。檢驗碳酸鈉是否完全反應解析:(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氯化鈉呈中性,酚酞試液不變色,當酚酞試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恰好完全反應,故實驗過程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的目的是檢驗碳酸鈉是否完全反應。(2)見答案。1.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常見題型有如下幾種項目 內容 涉及公式類型 基礎型 已知反應物質量求生成物質量 —已知生成物質量求反應物質量項目 內容 涉及公式類型 結合體積與質量換算的計算 質量=體積×密度結合質量守恒定律的計算 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后剩余物質的總質量=氣體(或沉淀)的質量含雜質物質的有關計算 純物質的質量=樣品總質量×純度=樣品總質量×(1-雜質的質量分數)2.解答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題目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誤區(1)所設未知數不能帶單位。(2)要寫對化學方程式并配平。(3)不要漏掉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4)要注意格式:是誰的量就寫在誰的下面,不能錯位;化學方程式下第一行寫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計量數的乘積,第二行寫質量;計算結果要帶單位。(5)答不能漏寫。1.下列現象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A.“衛生球”放在衣柜里,質量減少B.將3 g氯化鈉固體放入10 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13 g溶液C.蠟燭完全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之和等于蠟燭質量D.紙在密閉容器中充分燃燒后化為灰燼,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題號13524687910分層評價 即時反饋√題號13524687910D [“衛生球”放在衣柜里,質量減少,是因為物質升華,屬于物理變化,A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將3 g氯化鈉固體放入10 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13 g溶液,屬于物理變化,B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蠟燭完全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之和等于參加反應的蠟燭加氧氣的質量,C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紙在密閉容器中充分燃燒后化為灰燼,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屬于化學變化,D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3.(2024·威海中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學變化可以創造出新元素B.任何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C.可以通過化學變化探究物質的組成D.化學方程式可以定量表示化學變化中物質轉化的質量關系和比例關系題號13524687910√A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化學變化不能創造出新元素,A符合題意;一切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不符合題意;可以通過化學變化探究物質的組成,如通過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C不符合題意;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也可以表示各物質之間的微粒個數比,D不符合題意。]題號135246879104.(2024·山西中考)在一次實驗課上,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了對密閉容器中少量小蘇打與少量白醋反應的質量測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反應后小蘇打的質量增加B.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都不變C.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D.反應前稱量的是小蘇打和白醋的總質量題號13524687910√C [小蘇打是反應物,反應后小蘇打的質量減少,A不正確;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的質量減少,生成物的質量增加,B不正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C正確;反應前稱量的是小蘇打和白醋以及整個裝置的總質量,D不正確。]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6.在一密閉容器中加入下列四種物質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物質 A B C D反應前質量/g 20 12 2 6反應后質量/g 0 2 2 待測題號13524687910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B.物質C可能是催化劑C.物質D的待測值是30 gD.反應中B、D的質量比是3∶1√B [物質A、B的質量減少是反應物,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后D的質量為20+12+6+2-2-2=36,該反應是由A、B生成D的化合反應,A錯誤;物質C的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B正確; 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質D的待測值是36 g,C錯誤; 反應中B、D的質量比是 10 g∶30 g=1∶3,D錯誤。]題號135246879107.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以CO2和H2為原料,在構筑的納米“蓄水”膜反應器中實現了二氧化碳在溫和條件下一步轉化為乙醇的反應,該反應微觀示意圖如下。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A.該反應體系中共有3種化合物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改變,原子種類不變C.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7D.該反應生成物是C2H6O和H2O√題號135246879108.(2024·綏化中考)現將40 g A和足量的B混合加熱。A與B發生化學反應,40 g A完全反應后生成32 g C和22 g D,則參加反應的B與生成的D的質量比是( )A.20∶7 B.7∶11C.5∶4 D.16∶11題號13524687910√B [40 g A與足量B完全反應后生成32 g C和22 g 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32 g+22 g-40 g=14 g,故參加反應的B和生成的D的質量比是14 g∶22 g=7∶11。]題號135246879109.學習質量守恒定律后,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猜想假設】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查閱資料】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題號13524687910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結論甲組 產生大量氣泡,天平指針向右偏轉 不相等。導致甲組方案反應前后質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題號13524687910【實驗探究】甲、乙兩組同學用托盤天平分別稱量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題號13524687910【反思評價】在探究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時,凡是有氣體生成或參加的反應一定要在________中進行。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結論乙組 天平指針沒有發生偏轉 相等密封裝置題號13524687910【得出結論】甲組同學對裝置進行改進后再次探究,亦能得出猜想2正確的結論。經同學們進一步討論分析發現,反應體系中的反應儀器和未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最終得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___________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參加化學反應反應后生成題號13524687910【微觀解釋】下圖是水發生變化的微觀示意圖,請據此回答:化學變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________沒有改變,原子的________沒有改變,原子的________沒有變化,所以質量守恒。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種類數目質量解析:導致甲組方案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相等的原因是裝置不密封,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造成質量減輕。在探究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時,為了避免氣體進入或逸出,產生質量變化,凡是有氣體生成或參加的反應一定要在密封裝置中進行,天平才會平衡。反應體系中的反應儀器和未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由此可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組合成新分子,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改變,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所以質量守恒。題號1352468791010.(2024·陜西中考A卷)學習小組用一瓶長久放置、標簽標示溶質質量分數為5%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并用下圖所示方法測定實驗產生氧氣的質量。題號13524687910請完成下列分析及計算:(1)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的質量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實驗產生氧氣的質量是________ g。(3)通過計算說明實驗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與標簽標示的5%是否一致。題號13524687910不變1.6解析:(1)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二氧化錳作為該反應的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實驗產生氧氣的質量是400.0 g-398.4 g=1.6 g。(3)根據生成氧氣的質量,利用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來分析計算。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時間:40分鐘 滿分:6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024·北京中考)下列關于Fe在O2中燃燒的反應敘述不正確的是( )[A]放出熱量[B]生成黑色固體Fe3O4[C]反應前后固體質量相等[D]參加反應的Fe與生成物中鐵元素質量相等限時提能訓練(五) 定量研究化學反應√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鐵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A正確;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B正確;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生成四氧化三鐵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和氧氣的質量之和,故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C錯誤;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不變,所以參加反應的Fe與生成物中鐵元素質量相等,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宋代名畫《千里江山圖》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部分來自藍銅礦顏料,藍銅礦主要成分可表示為mCu(OH)2·nCuCO3,加熱可分解為三種常見化合物,則加熱該物質不可能生成的是( )[A]CuO [B]H2O [C]CO2 [D]CuCl2√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mCu(OH)2·nCuCO3,它由銅(Cu)、氫(H)、氧(O)、碳(C)四種元素組成。 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的原則,加熱分解后的產物也應該由這四種元素組成。D中CuCl2由銅和氯兩種元素組成,而藍銅礦中并不含有氯元素,不可能是加熱分解的產物,D符合題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高鐵酸鈉(Na2FeO4)是一種新型高效水處理劑,在整個對水的消毒和凈化過程中,不產生任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是科學家公認的綠色凈水劑,被廣泛應用,它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K2FeO4+10H2O===4Fe(OH)3↓+8X+3O2↑,則X的化學式為( )[A]K [B]K2O [C]KOH [D]FeO√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K、Fe、O、H的個數分別是8、4、26、20,生成物中含K、Fe、O、H的個數分別是0、4、18、12,故生成物中還應含8個K、8個O、8個H,故X的化學式為KOH。]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同學們在實驗室用如圖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下列有關實驗過程中錐形瓶內物質質量變化關系的圖像,正確的是( )[A] [B] [C] [D]√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紅磷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瓶內氣體總質量減少,但不會變為0,氮氣等氣體不參加反應,A錯誤;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B錯誤;氮氣不參加反應,質量不變,C錯誤;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各元素質量不變,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5.(2024·南充中考)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在強光照射時發生爆炸,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應物中有甲烷(CH4)和水(H2O),生成物為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其中水和一氧化碳屬于氧化物,A正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氫原子個數不變,B正確;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的CO和H2的分子個數比為1∶3,而不是1∶1,C錯誤;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 CH4、H2O的質量比=(12+1×4)∶(1×2+16)=16∶18=8∶9,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7.(2023·棗莊中考)近期,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最關鍵步驟是二氧化碳和氫氣在無機催化劑(ZnO-ZrO2)的作用下轉化為甲醇(CH3OH)和水,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個數比為1∶1[C]反應前后催化劑ZnO-ZrO2的化學性質不變[D]該反應能實現由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化√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8.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則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丁一定化合物[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C]生成的甲、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8∶1[D]乙可能是反應的催化劑√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反應前:甲的質量分數為17%,乙的質量分數為10%,丙的質量分數為25%,丁的質量分數為48%;反應后:甲的質量分數為19%,乙的質量分數為10%,丙的質量分數為41%,丁的質量分數為30%;甲的質量分數增加,則甲為生成物;乙的質量分數沒有改變,則乙為催化劑或者為與反應無關的物質;丙的質量分數增加,則丙為生成物;丁的質量分數減少,則丁為反應物,由分析可知:四種物質中丁為反應物,甲和丙為生成物,乙為催化劑或者為與反應無關的物質,則由丁分解生成甲和丙,故丁一定是化合物,A正確;分解反應的定義: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反應,由A選項分析可知,該反應為丁分解生成甲和丙,則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B正確;生成甲、丙的質量之比=甲、丙的質量分數變化之比,結合分析可知,生成甲的質量分數=19%-17%=2%,生成乙的質量分數=41%-25%=16%,則生成甲、丙的質量之比=2%∶16%=1∶8,C錯誤;由分析可知,乙為催化劑或者為與反應無關的物質,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9.(2024·河北中考)當前,氨氣(NH3)的能源化應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工業上常用氮氣和氫氣合成氨氣,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加入反應物和催化劑進行該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圖中有兩處被墨跡遮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A]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為8 g[B]參加反應的氫氣質量為6 g[C]氨氣分子的微觀示意圖為[D]參加反應的氮氣和生成的氨氣分子個數比為4∶1√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在化學反應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是22∶9, 當6.4 g B與足量A完全反應后,生成3.6 g D。則在此反應中,A和C的質量比是( )[A]8∶11 [B]2∶11 [C]16∶11 [D]4∶11√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該反應化學方程式中TiO2寫在等號的上方,屬于催化劑,不是反應物,A錯誤;該反應的質量比為2×18∶2×2∶32×1=9∶1∶8,B錯誤;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C錯誤;由題意“太陽能產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氫氣”可知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2024·重慶中考)CO2的捕集和利用是我國能源領域的重要戰略方向。如圖是CO2的捕集與轉化示意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FeO可以循環使用[B]反應Ⅰ屬于置換反應[C]反應Ⅱ固體質量增加[D]鐵的氧化物之間轉化的條件相同√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反應Ⅰ是氧化亞鐵和二氧化碳在427 ℃下生成碳和四氧化三鐵,反應Ⅱ是四氧化三鐵在太陽能作用下生成氧氣和氧化亞鐵。就整個反應過程而言,最終反應為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和氧氣,所以Fe3O4和FeO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可循環使用,A正確;反應Ⅰ是氧化亞鐵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生成碳和四氧化三鐵,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B錯誤;反應Ⅱ是四氧化三鐵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氧氣和氧化亞鐵,氧氣逸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固體質量減少,C錯誤;反應Ⅰ是氧化亞鐵和二氧化碳在427 ℃下生成碳和四氧化三鐵,反應Ⅱ是四氧化三鐵在太陽能作用下生成氧氣和氧化亞鐵,所以鐵的氧化物之間轉化的條件不相同,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將16 g純凈物R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R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為1∶4[B]消耗氧氣64 g[C]R中只含碳、氫元素[D]R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7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填空與簡答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3分)16.(2分)“天宮課堂”第四課,航天員演示了蠟燭燃燒的實驗。一段蠟燭燃燒前為m g,燃燒一陣后,質量變為n g,同時生成了a g CO2和b g H2O,則生成物的總質量為________ g,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_______________ g。(a+b)(a+b)-(m-n)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5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涉及許多化學知識、原理及應用。(1)《天工開物》中介紹了燒制青磚的方法,其中記載有“灌水其上”“水火既濟”。相關反應為水蒸氣與灼熱的碳生成一氧化碳和一種單質氣體,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工開物》中寫到“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指的是石灰石經過烈火煅燒后制成生石灰,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明朝詩人王逢的《簡任伯溫檢校(二首)》中“猶比至元無事日,印文銅綠長苔錢”一句體現了銅與空氣中的氧氣和兩種氧化物共同反應生成銅綠[Cu2(OH)2CO3]的過程,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國西漢時期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包含的濕法冶銅原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CO2+O2+H2O===Cu2(OH)2CO3Fe+CuSO4===FeSO4+Cu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5)磷的最早發現者:西漢劉安在《淮南子》中寫道:“老槐生火,久血為磷”。描寫的是磷燃燒的過程,請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6分)“知易行難”,下面是某同學試卷上展示的答題記錄,請幫他檢查,并幫他糾正: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實驗完畢后測定的有關數據如圖所示,請計算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質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發現問題】上述板演中有錯誤的步驟是___________(填步驟序號)。【交流討論】有錯誤的步驟中,其錯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糾正問題】請你將該題正確的解答過程重新修改填寫。2、3、4、5第2步錯的原因是未標反應條件、“↑”、化學方程式未配平;第3步帶入的氧氣質量錯誤、第4步比例式書寫錯誤等。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由于化學方程式條件、“↑”未標注,化學方程式未配平步驟2錯誤。步驟3氧氣帶入質量錯誤。氧氣代入質量錯誤及化學方程式配平錯誤導致步驟4、5代入數據及計算結果錯誤。所以錯誤的步驟是2、3、4、5。糾正問題見答案。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實驗與計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7分)19.(11分)從定性到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學,是物質屬性的精細化表征的方法。Ⅰ.從定性的角度研究:A是電解水實驗,打開活塞,用_____________分別靠近a、b玻璃尖嘴處,檢驗產生的氣體;實驗得出水由氫、氧元素組成的結論,其理論依據是化學反應前后_________不變。燃著的木條元素種類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Ⅱ.從定量的角度研究: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實驗思路】先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再比較反應物的質量總和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要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圖甲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同學們對甲、乙實驗分別進行了兩次稱量得如下數據,其中一定有誤的是________(填序號)。發黃光、冒白煙、放熱量③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序號 ① ② ③ ④實驗類別 甲實驗 甲實驗 乙實驗 乙實驗反應前稱量/g 280 283.5 250.3 255.2反應后稱量/g 280 283 250.9 254.1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為達到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目的,小林更換了乙實驗中的藥品,以下改進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換成雙氧水和二氧化錳②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③換成白糖和蒸餾水②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為達到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目的,小郭更換了乙實驗的裝置,如圖丙所示,此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序號)。①控制氣體的總量 ②盛放、添加固體藥品 ③調節裝置的壓強 ④調節裝置的容積改變裝置后進行實驗,最終發現天平示數變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④氣球膨脹,浮力增大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將藥品換成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反應生成的氣體逸出裝置,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①不符合題意;將藥品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②符合題意;將藥品換成白糖和蒸餾水,該過程發生的是物理變化,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③不符合題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為達到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目的,小郭更換了圖乙實驗的裝置,如題圖丙所示,此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①控制氣體的總量,氣體總量是由反應物決定的,錯誤;②盛放、添加固體藥品,由圖可知氣球可以承裝藥品,添加藥品,正確;③調節裝置的壓強,氣球可以緩沖壓強,正確;④調節裝置的容積,氣球可以變大變小,調節容積,正確;故選:②③④。改變裝置后進行實驗,最終發現天平示數變小,原因是二氧化碳氣體在氣球中會產生浮力。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6分)(2024·棗莊中考)某興趣小組開展模擬工業上從海帶中制碘(I2)的實驗,主要反應為H2O2+2NaI+H2SO4===Na2SO4+I2+2H2O。實驗室中現有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過氧化氫溶液50 g,需稀釋成5%的溶液。(1)稀釋需要加水的質量為________g。(2)實驗中共消耗稀釋后的過氧化氫溶液34 g,最終可制得碘單質多少克?15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1)溶液稀釋過程,溶質質量不變,設所需要加水的質量為a,則50 g×20%=(50 g+a)×5%,解得a=150 g。(2)實驗中共消耗稀釋后的過氧化氫溶液34 g,則參與反應的H2O2的質量為34 g×5%,據此可通過化學方程式H2O2+2NaI+H2SO4===Na2SO4+I2+2H2O計算出最終可制得碘單質的質量,詳見答案。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