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6張PPT)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棗莊考情分析考點 考向 頻次 分值 難度 常考題型物質的燃燒與滅火 物質的燃燒與促進燃燒的方法 2024年·T10(A、B) 2 ** 選擇題填空題滅火原理及措施 2024年·T10(C、D)2023年·T6(A、D)2022年·T7 2 ** 選擇題燃燒與爆炸 2023年·T6(B、C) 2 * 選擇題考點 考向 頻次 分值 難度 常考題型探究燃燒的條件 燃燒的條件的探究實驗 2021年·T6(C) 1 * 填空題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分類及綜合利用 2024年·T5(C)2023年·T112022年·T11 2 * 填空題考點 考向 頻次 分值 難度 常考題型碳的單質和碳的氧化物 常見的碳單質 2023年·T12(4) 1 * 選擇題二氧化碳的性質 2024年·T18(4)2021年·T6(A) 2 * 選擇題填空題二氧化碳的制備 2024年·T182023年·T8(C)2022年·T13(Ⅰ) 2 ** 填空題考點 考向 頻次 分值 難度 常考題型碳達峰與碳中和 碳達峰與碳中和概念及措施 2023年·T11(5)2021年·T11(1) 2 * 選擇題填空題單元體系構建①物質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 ③溫度達到自身的著火點 ④氧氣的濃度 ⑤接觸面積 ⑥破壞物質燃燒的條件 ⑦移走可燃物 ⑧降低溫度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⑨隔絕氧氣 ⑩可燃性氣體 粉塵 爆炸極限 明火 煤 石油 天然氣 CaCO3+2HCl===CaCl2+H2O+CO2↑ 集氣瓶口 木條熄滅1.[知識填充](1)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的________反應。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任務一 物質的燃燒與滅火劇烈的氧化發光放熱(2)燃燒的條件(“火三角”: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可燃性著火點氧氣(3)滅火的方法燃燒實例 滅火方法 滅火的原理野炊時的篝火 向燃燒的木材上覆蓋沙子 ____________油鍋著火 用鍋蓋蓋滅 ____________森林著火 砍伐樹木,設置隔離帶 ____________建筑物著火 用高壓水槍滅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隔絕氧氣隔絕氧氣移走可燃物2.[應用體驗]將下列使物質充分燃燒的方法歸類①工廠燒鍋爐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狀。②化油器將汽油噴成霧狀,進入內燃機氣缸。③用煤炭燒鍋爐時,要用鼓風機不斷向爐膛中吹入空氣。④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窩煤。⑤在空氣中加熱鐵絲時,鐵絲不會燃燒;如果在純氧中加熱鐵絲,就會劇烈燃燒,火星四射。上述方法中,屬于增大氧氣(空氣)濃度的有________(填序號,后同),屬于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空氣)的接觸面積的有________。③⑤①②④3.[教材實驗]下面是教材探究爆炸條件實驗的改進,請根據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在無蓋小罐里放入干燥的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金屬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氣。(2)現象:不久,便會聽到“砰”的一聲,爆炸的氣浪將金屬筒上的塑料蓋掀起。分析并回答:(1)在上述實驗中,鼓入空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實驗中的面粉屬于燃燒條件中的 ________ 。實驗中發生爆炸,除具備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外,還因為燃燒是發生在___________。使面粉充滿整個金屬筒、使面粉與空氣混合均勻、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可燃物有限空間內(3)下列情況下,會發生爆炸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A.金屬筒不加蓋時B.蠟燭沒有點燃時C.小罐中裝的是石灰石粉末時D.小罐中裝的是玉米粉末時(4)在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內為了避免爆炸事故發生,應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種即可)。D嚴禁煙火或保持通風透氣等物質的燃燒與促進燃燒的方法1.(2024·湖南中考)花鼓戲《補鍋》中唱到“手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C.火爐燒得旺是因為降低了煤的著火點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B [風箱拉動過程中沒有增加可燃物,A錯誤;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使煤發生充分燃燒,放出更多的熱量,B正確;火爐燒得旺是因為補充了充足的氧氣,而不是降低了煤的著火點,C錯誤;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氧氣沒有可燃性,D錯誤。]2.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離不開火。下列有關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時不慎油鍋起火,可以蓋上鍋蓋滅火B.室內起火時,應立即打開所有門窗通風C.控制燃燒條件可以達到防火、滅火的目的D.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可以促進燃燒√B [炒菜時不慎油鍋起火,可以蓋上鍋蓋滅火,這是采用了隔絕氧氣的原理來滅火,A項正確;室內起火時,不能立即打開所有門窗通風,以防空氣流通造成火勢蔓延,B項錯誤;物質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物質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三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因此控制燃燒的條件可以達到防火、滅火的目的,C項正確;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可以促進燃燒,D項正確。]3.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器著火用水澆滅B.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不一定燃燒C.遇到煤氣泄漏,立即打開燈查看D.水滅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滅火原理及措施√B [家用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然后可以用水澆滅,否則可能引起觸電,A錯誤;可燃物燃燒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如果可燃物不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也不燃燒,B正確;煤氣泄漏時,應立即關閉煤氣,打開門窗,打開燈查看會點燃煤氣,C錯誤;水滅火的原理是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可燃物的著火點不可能改變,D錯誤。]4.(2024·成都中考)“生命寶貴,安全第一”。下列情況的滅火方法或原理錯誤的是( )選項 實例 方法 原理A 森林發生火災 開辟隔離帶 隔離可燃物B 家用電器著火 用水澆滅 降低溫度C 酒精灑在桌上起火 用濕毛巾蓋滅 降低溫度,隔絕空氣D 圖書館圖書失火 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降低溫度,隔絕空氣√B [森林發生火災時,開辟隔離帶的目的是使可燃物與燃燒物隔離,A正確;家用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澆滅,以免發生觸電危險,B錯誤;酒精灑在桌上起火,用濕毛巾蓋滅,可以起到降低溫度,隔絕空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C正確;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圖書館圖書失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可以起到降低溫度,隔絕空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D正確。]5.如圖,向容器(用塑料礦泉水瓶制作)內吹入一定量的空氣,發生爆炸現象。硬紙板隨熱氣流沖高,蠟燭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燃燒與爆炸A.引起爆炸的可燃物是沒有來得及燃燒的石蠟蒸氣B.硬紙板和礦泉水瓶為爆炸提供了有限空間C.蠟燭熄滅主要是因為爆炸后周圍空氣中瞬時缺少氧氣D.面粉廠應該保持一定濕度,并嚴禁煙火√A [吹入空氣的作用是將面粉分散到空氣中,以使面粉顆粒和氧氣充分接觸,燃燒后發生爆炸,A錯誤;硬紙板和礦泉水瓶為爆炸提供了有限空間,B正確;發生的爆炸是面粉在有限空間內燃燒,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所以發生爆炸后容器內溫度升高,消耗氧氣,導致氧氣不充足,蠟燭熄滅,C正確;面粉是可燃物,面粉廠空氣中混有大量的可燃性粉塵,遇明火可能會發生爆炸,所以面粉廠應該保持一定濕度,并嚴禁煙火,以防發生爆炸事故,D正確。]6.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倉庫要盡可能封閉,不讓風吹進來B.為了節約運費,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時裝在貨車上運送C.只要不影響工作,面粉加工廠的工人可以在車間吸煙D.生產酒精的車間里,所有的照明設備均采用隔離和封閉裝置√D [存放易燃物的倉庫封閉,空間有限,遇火易發生爆炸,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倉庫要經常通風,防止緩慢氧化積聚熱量,導致危險,A不符合安全要求;酒精和鞭炮屬于易燃易爆物品,裝在一輛貨車上運送,容易導致燃燒、爆炸,不安全,B不符合安全要求;面粉加工廠的空氣中彌漫著可燃性粉塵,遇明火易發生爆炸,所以工人在車間吸煙不安全,C不符合安全要求;生產酒精的車間里,所有的照明設備均采用隔離和封閉裝置,可以防止酒精蒸氣遇到空氣和電火花而燃燒起火,D符合安全要求。]關于燃燒、滅火、爆炸的幾個易錯點(1)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2)不是所有的燃燒都要有氧氣的參與,如金屬鎂可以在氮氣和二氧化碳中燃燒。(3)滅火的原理是破壞燃燒的條件,因而只要去掉一個燃燒的條件,就能滅火;選擇滅火的方法時要注意結合著火燃燒的具體情況,如電器著火一定要先切斷電源;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特性,不能降低。(4)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輪胎爆炸、鍋爐爆炸一般都屬于物理變化;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也不一定必然導致爆炸,還需要滿足其他幾個條件:如達到爆炸極限、有限空間等。[教材實驗]任務二 探究燃燒的條件1.實驗裝置(1)薄銅片的作用:載體,還利用了銅片的_______性。(2)熱水的作用:對于銅片上的白磷,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對于水中的白磷,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③處罩的燒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導熱提供燃燒所需的溫度隔絕空氣防止產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3.實驗現象及分析對比實驗 實驗現象 現象分析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銅片上的白磷、熱水中的白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通入氧氣時熱水中的白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銅片的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而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沒有和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白磷和氧氣接觸,說明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通氧氣后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4.實驗結論:燃燒需要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問題思考]上述實驗中采用了____________進行實驗:當有若干個條件影響燃燒時,設計實驗時只能改變____個條件(需要探究的條件),其余的條件要__________。另外,還要設計好需要觀察的現象或測量的數據。物質具有可燃性與充足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控制變量法1完全相同探究燃燒的條件1.“紙杯燒水”的實驗中,當酒精燈加熱盛水的紙杯時紙杯不會燃燒。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紙杯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燒B.紙杯被水浸濕,導致著火點降低C.空氣不充足,紙杯不會燃燒D.水蒸發時吸熱,溫度達不到紙杯的著火點√D [紙杯屬于可燃物,達到燃燒條件時可以燃燒,A不符合題意;著火點是一個定值,不能被降低,B不符合題意;紙杯不燃燒,不是因為空氣不充足,C不符合題意;當酒精燈加熱盛水的紙杯時紙杯不會燃燒,是因為水蒸發吸熱,溫度達不到紙杯的著火點,D符合題意。]2.(2024·樂山中考)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利用可調節溫度的電爐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 ℃,紅磷的著火點是240 ℃,氯化鈉不是可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溫度為60 ℃時,只有①處白磷燃燒B.為控制變量,①②③④處所取白磷、紅磷、氯化鈉的質量應相等C.當溫度為260 ℃時,②處紅磷燃燒、③處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D.當溫度升至500 ℃時,④處氯化鈉可能燃燒√D [當溫度為60 ℃時,①處的白磷既與氧氣接觸,溫度也達到了著火點,因此①處白磷燃燒;溫度沒有達到②處紅磷的著火點,沒有發生燃燒;③處的紅磷既沒有與氧氣接觸,溫度也未達到其著火點,因此沒有發生燃燒,A正確。為控制變量,①②③④處所取白磷、紅磷、氯化鈉的質量應相等,B正確。當溫度為260 ℃時,溫度達到了紅磷的著火點,②處紅磷燃燒(與氧氣接觸),③處紅磷不燃燒(沒有與氧氣接觸),說明燃燒需要氧氣,C正確。氯化鈉不是可燃物,溫度升至500 ℃時,④處氯化鈉也不可能燃燒,D錯誤。]條件類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1.種類:初中條件類探究性實驗包括:燃燒條件的探究、催化劑的探究、金屬生銹條件的探究、影響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探究等。2.探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對比實驗法和控制變量法。在實驗時要根據實驗原理確定對照組,設計要控制的變量,即在一組對照實驗中只能有1個變量(要探究的因素),其他的量要完全相同。1.[知識填充](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們都是________再生能源。天然氣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________ ,它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燃冰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條件下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任務三 化石燃料的利用天然氣煤石油不可CH4高壓天然氣水合物低溫(2)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①煤的綜合利用,可以通過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分解或煤與其他物質反應來實現,由此得到許多有用的物質,如________、________、煤氣等,此過程屬于________變化。②石油的綜合利用是利用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進行分離的,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此過程屬于________變化。焦炭煤焦油化學沸點物理2.[應用體驗]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煤、石油不可再生,天然氣可以再生。 ( )(2)煤、石油是混合物,天然氣屬于純凈物。 ( )(3)使用天然氣可以有效防止溫室效應。 ( )×××化石燃料的分類及綜合利用1.(2024·常州中考)下列關于化石燃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石燃料都屬于可再生能源B.煤完全燃燒時不會產生污染C.石油為原料能制造合成纖維D.天然氣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C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化石燃料在短期內不能從自然界得到補充,屬于不可再生能源,A錯誤;煤中含有硫元素、氮元素,完全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會形成酸雨,對環境造成污染,B錯誤;以石油為原料能制造合成纖維,C正確;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D錯誤。]2.能源、環境和安全已成為人類日益關注的問題。請回答下列問題。(1)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利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其中石油的使用最為廣泛,可以從中制得煤油、柴油等,此變化為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2)科技發展可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下列能源不屬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填字母)。A.煤 B.地熱能C.太陽能 D.核能物理A(3)室溫下,充分燃燒1 g天然氣和1 g煤,產生的CO2及熱量的對比如圖所示。據圖分析,與煤相比,用天然氣作燃料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二氧化碳少、釋放的熱量多(4)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已知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高溫下催化重整(Ni作催化劑)可制得CO和H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燃料的充分燃燒對于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車化油器將汽油噴成霧狀進入內燃機氣缸,使汽油充分燃燒。這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燒。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6)我市家庭管道氣的燃料為天然氣,若天然氣不完全燃燒,火焰為黃色,同時產生炭黑、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該把燃氣灶的進風口調______(填“大”或“小”)。大(5)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是要有足夠多的空氣,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汽車化油器將汽油噴成霧狀進入內燃機氣缸,使汽油充分燃燒。這是通過增大汽油與氧氣接觸面積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燒。(6)若天然氣不完全燃燒,火焰為黃色,同時產生炭黑、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該把燃氣灶的進風口調大,增大空氣的進氣量,從而使天然氣充分燃燒。解答關于能源、化石燃料的題目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能源的分類: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兩大類,煤、石油、天然氣(可燃冰)都是不可再生的,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是可再生的。2.煤的三化(煤的氣化、焦化、液化)都是化學變化,石油分餾是物理變化。3.使用化石燃料的三大危害:①溫室效應(CO2)、②酸雨(SO2、氮氧化物)、③粉塵。4.本部分題目涉及許多陌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在解題時要結合題給信息進行書寫。1.[應用體驗]將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用線連接金剛石最硬 食品工業除去色素 石墨導電性 超導、催化、能源領域 木炭吸附性 高鐵列車受電弓滑板 C60特殊性質 切割玻璃 任務四 碳的單質和碳的氧化物2.[知識填充]碳單質的化學性質(1)常溫下,單質碳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2)單質碳與氧氣的反應,說明單質碳具有__________。(3)單質碳與某些氧化物反應說明單質碳具有________。3.[概念對比]氧化反應、還原反應(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應屬于還原反應,________________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非常穩定可燃性還原性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取物質與氧發生(2)關系:4.[教材實驗]CO2的制取與性質(1)原理: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O3+2HCl===CaCl2+H2O+CO2↑(2)裝置:分液漏斗的優點是 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可用__________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質①實驗時,甲、乙中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了二氧化碳能與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反應的速率向上排空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吸收水分,干燥氣體甲中紙花不變色,乙中紙花變紅色水反應生成酸CO2+H2O===H2CO3②澄清石灰水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燒杯中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下層蠟燭先熄滅(或上層蠟燭后熄滅)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常見的碳單質1.(2024·鹽城中考)閱讀下列資料,完成下面小題:透明的金剛石、灰黑色的石墨和足球狀、空心球體結構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金剛石可用來切割大理石、加工堅硬的金屬。石墨很軟,有滑膩感。C60常溫下為固體,能與K等金屬反應生成超導體材料,如圖所示的獨特結構使之有可能在催化、醫學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1)下列關于C60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分子具有空心球體結構B.是一種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C.每個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D.有可能在催化領域具有廣泛應用√(2)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它們的性質存在著明顯差異。其原因是構成它們的原子( )A.種類不同 B.大小不同C.質量不同 D.排列方式不同√解析:(1)根據題目中C60的分子結構,C60分子具有空心球體結構,A正確;有機高分子是相對分子質量上萬的有機物分子,C60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不是有機物,B錯誤;元素符號的右下角表示一個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每個C60分子是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C正確;根據題目敘述,C60有可能在催化領域具有廣泛應用,D正確。(2)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是由于構成它們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們的性質存在著明顯差異,D符合題意。2.(2024·貴州中考)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問題。自然界中,天然金剛石較少。人工合成金剛石通常需要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才能進行。近期,科學家在一個標準大氣壓、1 025 ℃條件下,將硅融入鎵、鐵、鎳組成的液態金屬中,通入甲烷(CH4)氣體,硅(Si)與甲烷反應生成四氫化硅(SiH4)和石墨(C),石墨在液態金屬表面轉化成金剛石薄膜,其轉化過程如圖1和圖2。金剛石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學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學穩定性,在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1)從宏觀上看,甲烷由________(填元素符號)元素組成。從微觀上看,金剛石由________(填名稱)構成。(2)圖1生成石墨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2變化的微觀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剛石薄膜的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碳原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發生了改變良好的光學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學穩定性3.某實驗小組用如圖裝置探究CO2的性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二氧化碳的性質A.該裝置不涉及CO2的物理性質B.c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比較a、b處現象,可得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D.該裝置具有一次性完成多個性質實驗的優點√A [d中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物理性質),且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化學性質),該裝置涉及CO2的物理性質,A錯誤;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c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正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實驗中a處紫色石蕊小花不變色,b處紫色石蕊小花變紅,可得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C正確;該裝置驗證了二氧化碳能與水、氫氧化鈣反應,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等性質,具有一次性完成多個性質實驗的優點,D正確。]4.以典型物質為核心,進行問題的設置與整合,是我們全面認識物質性質及應用的有效途徑。小明同學在復習過程中對物質X的性質和用途進行了科學整理和歸納。如圖所示:聯系實際,解決問題:(1)物質X的化學式為________。(2)在①中,X用于滅火,其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③中將飲料中的X通入含有石蕊試液的水中,石蕊試液立即變為紅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類型為________反應。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CO2+H2O===H2CO3化合(4)過程②在自然界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實現轉化。(5)檢驗X使用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的光合作用CO2+Ca(OH)2===CaCO3↓+H2O解析:(1)物質X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和滅火,由此可推測物質X是CO2。(2)在①中,二氧化碳能用于滅火,是因為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3)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該反應為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4)在自然界中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過程②在自然界中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實現轉化。(5)檢驗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5.(2024·陜西中考A卷)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下列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二氧化碳的制備A.檢查氣密性 B.裝藥品C.收集氣體 D.氣體驗滿√A [圖示中長頸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雙手緊握試管外壁,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說明該裝置氣密性良好,A正確;實驗室利用稀鹽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向試管中裝藥品時,應先裝固體藥品,再裝液體試劑,且裝塊狀固體試劑時,應“一橫二放三慢豎”,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固體放在試管口,再將試管慢慢豎起來,B錯誤;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錯誤;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驗滿的方法為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D錯誤。]6.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1)氣體的制備①實驗室若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則應該選用的發生裝置為______(填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實驗室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的方法來制取氧氣,則用該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氣可以選用的裝置組合為____________(填字母)。ACaCO3+2HCl===CaCl2+H2O+CO2↑BC(或BE)(2)氣體的凈化實驗室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為了得到純凈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除雜裝置的導管氣流方向連接順序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溫馨提示: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不能再溶解CO2氣體,且不與CO2反應)。A.a→b→c→dB.b→a→d→cC.c→d→a→bD.d→c→b→aC(3)物質性質的探究用下圖裝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乙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丙中蠟燭由下而上依次熄滅,此現象證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解析:(1)①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不需加熱,屬于固、液混合不加熱型,發生裝置可用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②高錳酸鉀加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屬于固體加熱型,氧氣密度大于空氣,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用該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氣可以選用的裝置組合為BC或BE。(2)HCl氣體易揮發,碳酸氫鈉能與HCl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氫鈉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二氧化碳反應,能干燥二氧化碳,要先除雜后干燥,并且要長管進短管出,則流程為c→d→a→b 。故選C。(3)乙中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丙中蠟燭由下而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知識填充]碳達峰和碳中和(1)碳排放的最高點即碳峰值被稱為________,人為碳排放與植樹造林、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等人為碳吸收達到平衡,稱為__________。(2)實現雙碳目標的思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務五 碳達峰與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2.[問題思考]觀察下面的兩幅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1960年到2010年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呈________趨勢。(2)基于“碳循環”視角,實現“碳中和”可以從兩方面進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增加二氧化碳消耗。圖中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有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3)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兩個反應中,反應物相同,產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物的光合作用反應條件不同1.(2024·煙臺中考)我國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大國責任與擔當。“碳中和”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 B.碳元素C.碳原子 D.所有含碳物質碳中和與碳達峰概念及措施√A [“碳中和”是指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人類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碳總量,與通過植樹造林、工業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總量相互抵消,實現碳“凈零排放”,這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2.(2024·鎮江中考)助力“碳中和”,CO2的產生、捕集與資源化利用是重要研究課題。(1)CO2的產生:化石燃料的燃燒排放大量CO2。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____、石油和天然氣。②大氣中CO2的含量過高,會造成____________(填環境問題)。煤溫室效應(2)CO2的捕集:工業上可用氨水、(NH4)2CO3溶液等化學物質捕集煙氣中的CO2。氨水捕集CO2的實驗流程如下。①轉化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②氨水吸收室中反應溫度不宜過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一水合氨易分解,溫度過高,一水合氨又分解成氨氣(3)CO2的利用:CO2和H2在Ni/CaO表面發生反應生成CH4的原理如圖所示。①整個轉化過程中Ni/CaO的作用為________。②生成CH4的總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解析:(1)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②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能引起溫室效應,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2)①由氨水捕集CO2的實驗流程圖可知,富含CO2的煙氣,進入氨水吸收室,生成碳酸銨和碳酸氫銨,碳酸銨和碳酸氫銨加熱分解,生成X和高純度CO2,X能被氨水吸收室吸收,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宏觀實質: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反應前碳酸銨和碳酸氫銨中含有碳、氫、氧元素,加熱分解,生成X和高純度CO2(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X中可能含有氮元素和氫元素,X能被氨水吸收室吸收,說明X能與水反應,生成氨水,因此X為氨氣,化學式為NH3。②氨水吸收室中反應溫度不宜過高,原因是一水合氨易分解,溫度過高,一水合氨又分解成氨氣和水。關于碳中和與碳達峰的幾個易混概念1.碳中和、碳達峰以及所謂的低碳行動等中的“碳”都是指的二氧化碳;碳循環、氧循環中的碳、氧指的是碳元素和氧元素2.碳循環、氧循環中都有化學變化發生,水循環是物理變化。3.碳中和的思路包含兩個方面,即:(1)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體措施有改善能源結構,減少使用化石能源等。(2)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具體措施有植樹造林、通過人工方法對二氧化碳進行捕集、利用與封存等。① ② ③ ④ 白燃不燃燒 白磷不燃燒 白磷不燃燒 白磷燃燒1.用如圖所示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分層評價 即時反饋A.對比①③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觸氧氣B.對比①④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C.對比③④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D.本實驗用盤成螺旋狀的細鐵絲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論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C [①③中均為冷水,③中雖通入O2,也不燃燒,故不能得出燃燒需要O2的結論,A錯誤;①④中存在兩組變量,即冷水和熱水、是否通O2,故無法得出正確結論,B錯誤;③④都通入了O2,冷水中不燃燒,熱水中燃燒,故可得出燃燒條件之一是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的結論,C正確;鐵絲著火點高,在冷水、熱水中均不會燃燒,D錯誤。]2.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離不開火。下列有關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室內起火時,應立即打開所有門窗通風B.炒菜時不慎油鍋起火,可以蓋上鍋蓋滅火C.發生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離開火災現場D.加油站、面粉廠等場所要嚴禁煙火題號13524687910√A [室內起火時,打開所有門窗,會使空氣流通,使火勢更大,A不合理;油鍋著火時,蓋上鍋蓋,能隔絕氧氣,從而滅火,B合理;火災現場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其煙塵和有害氣體會隨熱空氣向上流動,故逃離火災現場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盡量貼近地面逃離,C合理;加油站、面粉廠等場所空氣中可燃物較多,應嚴禁煙火,D合理。]題號135246879103.(2024·長沙中考)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含碳物質中,常用于去除冰箱、汽車中的異味的是( )A.活性炭 B.金剛石C.石墨 D.C60題號13524687910√A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吸附性,用于去除冰箱、汽車中的異味,A正確;金剛石無吸附性,不能用于去除冰箱、汽車中的異味,B錯誤;石墨無吸附性,不能用于去除冰箱、汽車中的異味,C錯誤;C60不能用于去除冰箱、汽車中的異味,D錯誤。]題號135246879104.為了預防火災發生,我們應當了解燃燒與滅火的相關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救火時不要貿然打開所有門窗,以免空氣對流促進火勢蔓延B.生活中常用水來滅火,其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C.蠟燭用嘴一吹即滅,是因為吹出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D.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物失火,用干粉滅火器來滅火題號13524687910√A [救火時不要貿然打開所有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更充分,燃燒更旺,使火勢蔓延,A正確;生活中常用水來滅火,水蒸發吸熱,其原理主要是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能改變,B錯誤;蠟燭用嘴一吹即滅,是因為空氣流通帶走熱量,使蠟燭溫度低于其著火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C錯誤;干粉滅火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水等物質,不能用于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物失火,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物失火,為了防止造成二次損害,應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不會留下任何痕跡,D錯誤。]題號135246879105.實驗室制取CO2的有關操作如下圖,不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 A.推動注射器時,長頸漏斗下端管中液面上升說明氣密性良好 B.加入藥品制氣 C.若圖中試劑為足量澄清石灰水,則可檢驗二氧化碳 D.用燃燒的木條驗滿√B [推動注射器時,錐形瓶內壓強變大,長頸漏斗下端管中液面上升說明氣密性良好,A正確;實驗室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因為產物CaSO4是微溶物,會附著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B不正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圖C中試劑為足量澄清石灰水,則可檢驗二氧化碳,C正確;因為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以用燃著的木條驗滿,D正確。]題號135246879106.“畫說化學”是學科融合的重要方式,關于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同學們設計、繪制了下面的海報圖片,對圖中畫面分析不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A.二氧化碳滅火器能滅火說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氣B.二氧化碳能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C.碳酸飲料生產時,有一步是將二氧化碳壓入水中,操作中二氧化碳僅發生了物理變化D.石灰漿(含有氫氧化鈣)刷在墻上會硬,是因為石灰漿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C [二氧化碳滅火器能滅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氣的性質,A正確;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二氧化碳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B正確;碳酸飲料生產時,將二氧化碳壓入水中,該操作中二氧化碳不僅僅發生了物理變化,還發生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化學變化,C錯誤;石灰漿(含有氫氧化鈣)刷在墻壁上會硬,是因為石灰漿中的氫氧化鈣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D正確。]題號135246879107.“學化學,用化學”。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點燃可燃性氣體前,一定要檢驗氣體純度B.冬天用煤爐取暖時,室內放盆水防止中毒C.圖書館著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D.冰箱內放活性炭,吸附異味凈化冰箱氣體題號13524687910√B [可燃性的氣體混有空氣時,點燃可能會發生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前,一定要檢驗氣體的純度,A正確;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在室內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中毒,B錯誤;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不損傷圖書,圖書館著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C正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異味,冰箱內放入活性炭,可以吸附異味凈化冰箱氣體,D正確。]題號135246879108.(2024·安徽中考)如圖是我國西漢青銅雁魚燈及其示意圖。燈油燃燒時,煙氣通過魚身和雁頸導入雁體內水中,減少對室內空氣的污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A.該燈使用的青銅是一種金屬材料B.產生煙塵的原因是燈油不完全燃燒C.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D.水能吸收煙塵,還能吸收一氧化碳√D [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及合金,青銅是合金,屬于金屬材料,A正確;燈油不完全燃燒產生碳粒等煙塵,B正確;清除可燃物,隔絕空氣,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目的,所以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C正確;由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所以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D錯誤。]題號135246879109.(2024·長春中考)火的使用標志著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漢字作為載體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火的認識。(1)甲骨文“ ”(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燒掉樹林。上方的“林”相當于燃燒條件中的__________。(2)小篆“ ”(滅)的字形左邊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滅火。用水滅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隔絕氧氣。題號13524687910可燃物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3)甲骨文“ ”(災)的字形像是房屋著火,災難降臨。①以下標志與消防安全有關的是________(填字母)。題號13524687910A. B. C.②發現或遭遇火災,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條即可)。A打火警電話119報警(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燃燒條件包括: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所以上方的“林”相當于燃燒條件中的可燃物。(2)滅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降溫到著火點以下。所以用水滅火的主要原理是水蒸發吸熱可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同時隔絕氧氣。(3)①A.該圖標是禁止煙火標志,與消防安全有關,A符合題意;B.該圖標是我國制定的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與消防安全無關,B不符合題意;C.該圖標是我國國家節水標志,與消防安全無關,C不符合題意。②發現或遭遇火災,可采取的措施有打火警電話119報警;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當火勢不是很大時,應沿著消防通道迅速往樓下跑等。題號1352468791010.(2024·廣東中考)【基礎實驗和跨學科實踐】 回答下列問題:(1)CO2的制取及性質ⅰ.制取CO2組裝一套便于添加稀鹽酸的發生裝置,需用到圖1中的儀器有________(填字母)。題號13524687910ade操作 現象 性質 X為澄清石灰水時,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 CO2能與石灰水反應X為____________時,現象為_____________ CO2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ⅱ.性質實驗題號13524687910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色 操作 現象 性質 低處的蠟燭先熄滅,高處的蠟燭后熄滅 __________________;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題號13524687910CO2密度比空氣大(2)低碳行動方案同學們展示如圖2所示的方案,并交流討論、完善方案。題號13524687910ⅰ.完善方案中的內容(各補寫一條):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ⅱ.CO2物理利用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從總量上減少CO2。ⅲ.植樹造林,利用綠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吸收CO2。題號13524687910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人工降雨碳酸飲料不能光合解析:(1)ⅰ.組裝便于添加稀鹽酸的發生裝置,應該選擇長頸漏斗e,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固液常溫型,可以選擇錐形瓶d,長頸漏斗需要橡膠塞,選擇雙孔橡膠塞a,則需要的儀器有ade。ⅱ.若X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現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將二氧化碳倒入燒杯中,觀察到低處的蠟燭先熄滅,高處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題號13524687910(2)ⅰ.a中低碳生活,是指減少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光盤行動、減紙減塑、衣物回收利用、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低碳出行等。b中二氧化碳的物理利用,不產生新物質的用途,包括冷藏保鮮、人工降雨、滅火等。c中二氧化碳化學利用,產生新的物質的用途,包括轉化成甲醇、制作碳酸飲料、作氣體肥料。ⅱ.根據圖中“CO2物理利用”,可以知道利用二氧化碳冷藏保鮮、人工降雨,不能從總量上減少CO2。ⅲ.植樹造林,綠色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在葉綠體中,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題號1352468791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時間:40分鐘 滿分:6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024·東營中考)我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是( )[A]綠色出行 [B]焚燒垃圾[C]節約用紙 [D]隨手關燈限時提能訓練(六) 控制燃燒√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綠色出行,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A不符合題意;焚燒垃圾,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B符合題意;節約用紙,可以節約資源,減少森林的砍伐,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C不符合題意;隨手關燈,可以節約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D不符合題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2024·北京中考)下列標志表示“禁止煙火”的是( )[A] [B] [C] [D]√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A.該標志是腐蝕品標志,不符合題意;B.該標志是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C.該標志是禁止煙火標志,符合題意;D.該標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標志,不符合題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2024·棗莊中考)生活處處即化學,對下列生活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A]煤爐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濃度[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降低油的著火點[D]移除爐灶內木柴后灶火熄滅——隔絕空氣√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煤爐火越扇越旺,是因為增大了氧氣的濃度,A錯誤;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是因為增大了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B正確;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是因為溫度降低至油的著火點以下,C錯誤;移除爐灶內木柴后灶火熄滅,是因為移除了可燃物,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2024·棗莊中考)“碳家族”成員眾多,用途廣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煉金屬[B]碳酸氫鈉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C]甲烷可用作燃料[D]葡萄糖可用于配制注射液√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還原金屬氧化物,則可用于冶煉金屬,A正確;波爾多液是由硫酸銅和氫氧化鈣配制成的,B錯誤;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C正確;葡萄糖屬于糖類,可用于配制注射液,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5.化學興趣小組在進行可燃物燃燒條件探究時,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實驗①:在裝滿空氣的試管內放入白磷,關閉彈簧夾,白磷不燃燒;實驗②:將實驗①的裝置放到80 ℃熱水中,白磷劇烈燃燒,氣球脹大(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A]白磷在空氣中充分燃燒,該化學反應屬于氧化反應[B]實驗②中白磷劇烈燃燒時,試管內氣體壓強減小[C]實驗②結束后,試管內還有白磷殘留,打開彈簧夾通入空氣,白磷復燃,說明燃燒還需要與空氣接觸[D]對比實驗①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白磷在空氣中與氧氣充分燃燒,該化學反應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A正確;實驗②中白磷劇烈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試管內氣體壓強增大,B錯誤;燃燒的條件三者缺一不可,實驗②結束后,試管內還有白磷殘留,打開彈簧夾通入空氣,白磷復燃,說明燃燒還需要與空氣接觸,C正確;燃燒的條件三者缺一不可,對比實驗①②,①中白磷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與氧氣接觸,不燃燒,②中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與氧氣接觸,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6.(2024·揚州中考)自然界存在多種元素及物質的循環。下圖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 )[A]氮循環 [B]硫循環 [C]碳循環 [D]水循環√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由圖可知,化石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動植物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動植物的遺體和排泄物通過緩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該圖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環。]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7.如圖為我國不同年份的能源結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我國能源結構中清潔能源占比呈增加趨勢[B]加大水電、風電的開發利用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C]天然氣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潔的燃料[D]液氫用作火箭燃料是因為氫氣易于貯存和加注√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由圖示可知,我國能源結構中清潔能源占比呈增加趨勢,A項正確;加大水電、風電的開發利用可以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B項正確;天然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天然氣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潔的燃料,C項正確;液氫用作火箭燃料是因為氫氣熱值高,并不是氫氣易于貯存和加注,D項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8.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廠必須嚴禁煙火[B]用水滅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C]將煤球做成蜂窩狀,其目的是增大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料充分燃燒[D]遭遇火災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離著火區域等√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加油站、面粉加工廠周圍的空氣中可燃物含量比較高,則必須嚴禁煙火,防止發生爆炸,A正確;著火點為物質的固有屬性,不能改變,用水滅火,是降低可燃物溫度至著火點以下,B錯誤;將煤球做成蜂窩狀,可增大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使燃料充分燃燒,C正確;濕毛巾有類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煙塵,氣體受熱密度變小,有毒氣體上升聚集在高處,則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9.(2024·福建中考)下列滅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溫度降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原理的是( )[A]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火焰 [B]關閉燃氣灶閥門熄滅火焰[C]用水澆滅炭火 [D]用鍋蓋蓋滅油鍋火焰√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A.燈帽蓋滅酒精燈,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原理;B.關閉燃氣灶閥門熄滅火焰,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C.用水澆滅炭火,水汽化吸熱,是利用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原理;D.用鍋蓋蓋滅油鍋火焰,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原理。]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數字化實驗化學興趣小組同學采用圖1裝置對可燃性粉塵爆炸進行探究,爆炸的劇烈程度可用產生的最大壓力來衡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A]在有限的空間內,可燃性粉塵遇明火就會發生爆炸[B]該實驗中施加給打氣筒的壓力不同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C]根據圖2可知,可燃性粉塵顆粒直徑越大,爆炸威力越小[D]根據圖3可知,容器中可燃性粉塵的濃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可燃性粉塵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爆炸極限時,遇到明火才會發生爆炸,A錯誤;壓力越大,可燃性粉塵與空氣的接觸越充分,爆炸的可能性越大、威力越大,B錯誤;根據題圖2可知,可燃性粉塵顆粒直徑越大,爆炸威力越小,C正確;根據題圖3可知,開始時容器中可燃性粉塵的濃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當可燃性粉塵的濃度達到一定值后,可燃性粉塵濃度越大,爆炸威力反而越小,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根據圖示,分析下列說法,有關碳單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石墨是最軟的物質 [B]活性炭可以吸附異味[C]金剛石不具有可燃性 [D]足球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石墨是最軟的礦物之一,不是最軟的物質,A錯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異味,B正確;金剛石是由碳組成的單質,具有可燃性,C錯誤;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但足球烯是由足球烯分子構成的,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2023·宜賓中考)元素化合價和物質類別是研究物質的兩個重要維度。如圖為碳元素的部分“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為“混合物”[B]X點對應的物質只有一種[C]Y點對應的物質為CO2[D]CO可與Ca(OH)2反應生成CaCO3√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一氧化碳屬于氧化物,A項錯誤;X點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X可以是金剛石、石墨等,B項錯誤;Y和一氧化碳的物質類別相同,所以Y點對應的物質為CO2,C項正確;一氧化碳不會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D項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化學學習要形成科學的化學觀念,比如分類觀、變化觀、轉化觀等。如右圖所示是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轉化關系,請運用上述觀念判斷以下觀點錯誤的是( )[A]C和CO都有還原性[B]反應②不可能是化合反應[C]C和CO2也能發生化學反應[D]②和③在一定條件下均能實現逆向轉化√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C和CO均能奪取氧化物中的氧,具有還原性,A項正確;反應②為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可以是通過一氧化碳與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B項錯誤;C和CO2高溫下反應生成CO,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項正確;②的逆向轉化可以通過C和CO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CO實現,③的逆向轉化可通過CO2與Ca(OH)2生成CaCO3和H2O實現,D項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下列現象可用同一化學原理解釋的是①久置石灰水的試劑瓶壁上有一層白膜;②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石灰水變渾濁;③檢驗二氧化碳氣體;④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試液變紅;⑤蘸過石灰水的雞蛋更易保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①久置的石灰水會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②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澄清石灰水會和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室常用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檢驗二氧化碳氣體;④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試液變紅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⑤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會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堵住了蛋殼上的氣孔,隔絕了氧氣,達到保鮮的目的,D項正確。][A]①裝置的優點是能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B]②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C]③處溶液變渾濁,是因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鈣[D]④處的實驗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探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①裝置可通過打開和關閉活塞,實現固液接觸和分離,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A正確;②處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不是二氧化碳,B錯誤;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可觀察到③處溶液變渾濁,C正確;D處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能透過隔板下部小孔與燃著的蠟燭接觸,導致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填空與簡答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5分)16.(3分)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物質,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是能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表示轉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未注明。回答下列問題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寫出物質B的化學式________。(2)寫出C與D反應轉化為A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CO2+Ca(OH)2===CaCO3↓+H2O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1)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物質,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鈣;E是能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E是一氧化碳,碳酸鈣高溫條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故C是二氧化碳;物質B是氧化鈣,化學式為CaO。(2)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故D是氫氧化鈣;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C與D反應轉化為A的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 H2O。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6分)(2023·棗莊中考)天然氣不僅是優質的能量來源,還是寶貴的化工資源。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方法一:煤氣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高壓和“甲烷化催化劑”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別與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劑”在這兩個化學反應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方法二:開發煤層氣。煤層氣指儲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烴類物質,俗稱“瓦斯”,是與煤伴生、共生的氣體資源。方法三:開發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如圖所示。可燃冰一旦離開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發生井噴意外,還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引發海底塌方,導致大規模海嘯,所以可燃冰的開采困難。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甲烷化催化劑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從物質分類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層氣屬于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4)根據方法三,判斷有關可燃冰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A.在15 ℃和100 atm時,可燃冰能穩定存在B.可燃冰開采時若出現差錯,可能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__(填“CO”或“CO2”)。我國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____。A.植樹造林 B.焚燒秸稈 C.節能減排 D.燃放煙花混合物BCO2AC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煤層氣以甲烷為主要成分,還含有其他物質,屬于混合物。(4)A.由圖可知,在15 ℃和100 atm時,可燃冰不能穩定存在,已經轉化為甲烷氣體和水,不符合題意;B.可燃冰一旦離開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發生井噴意外,還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引發海底塌方,導致大規模海嘯,故可燃冰開采時若出現差錯,可能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符合題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CO2;A.植樹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碳中和”理念,符合題意;B.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不符合題意;C.節能減排,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中和”理念,符合題意;D.燃放煙花,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不符合題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6分)(2024·棗莊中考)氣體制備與性質探究是初中化學實驗的重要內容,相關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甲的名稱為________。分液漏斗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發生裝置為________(填字母序號);制取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流經C裝置時的入口端為________(填“a”或“b”)。ACaCO3+2HCl===CaCl2+H2O+CO2↑b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在三頸燒瓶D中用排空氣法收集CO2氣體,檢驗氣密性后,在t1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t3時快速注入另一種溶液,測得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①三頸燒瓶D中收集的CO2氣體不純②t1時注入的是氫氧化鈉溶液③t3后發生的只是中和反應①②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1)根據儀器特征,儀器甲的名稱為分液漏斗。(2)實驗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根據反應物的狀態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的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A;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流經C裝置時的入口端為b,干燥劑能與氣體充分接觸,接反,容易把濃硫酸排出,造成事故。(4)由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圖可知,在t1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瓶內壓強迅速減小,t1時注入的溶液是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使瓶內氣體積減小,壓強減小;t2~t3期間壓強不變且大于0,可證明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不純;t3時快速注入另一種溶液,瓶內壓強增大,t3時注入的是稀鹽酸,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使瓶內氣體積增大,壓強增大,該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鹽酸與過量氫氧化鈉的反應屬于中和反應。所以①②正確,③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實驗與計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5分)19.(9分)(2024·青島中考)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控制條件可以調控化學反應。“啟航”小組以“調控化學反應”為主題展開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生火有道】(1)觀察生活:小組同學觀察到天然氣、木炭能燃燒,而水和石頭不能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可燃物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實驗探究:為繼續探究燃燒的條件,小組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圖1所示實驗。已知:白磷著火點40 ℃,紅磷著火點240 ℃。磷燃燒時產生污染空氣的五氧化二磷白煙。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現象與結論】(2)①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紅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評價與反思】(3)①實驗中小組同學認為圖1裝置存在不足,于是設計了圖2所示裝置。圖2裝置的優點為____________。環保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②小明對小紅的結論提出質疑,設計了圖3所示裝置,對燃燒過程中的氧氣含量進行測定,得到圖4所示圖像。結合圖像分析,“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應準確地表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燃物與足夠濃度的氧氣接觸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調控有術】化學反應速率與多種因素有關,為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組同學分別取足量且等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完成了下列實驗。實驗序號 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 二氧化錳粉末的質量/g 溫度/℃ 10秒共收集到氧氣的體積/mL① 3% 0 10 幾乎無② 5% 0 20 幾乎無③ 5% 0.5 20 14④ 10% 0.5 20 8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序號是________;對比實驗③和實驗④,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實驗無法探究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寫一條即可)。②③相同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催化劑的種類(合理即可)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應用有方】(5)通過探究,小組同學認識到,生活中也可以通過控制條件促進或抑制化學反應。①用天然氣做飯,發現爐火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黑色物質,這時需要________(填“調大”或“調小”)灶具的進風口。②炒菜時如果油鍋著火,可采取的滅火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調大用鍋蓋蓋滅(合理即可)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1)小組同學觀察到天然氣、木炭能燃燒,而水和石頭不能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天然氣、木材具有可燃性,而水和石頭不具有可燃性。(2)①白磷和紅磷都屬于可燃物,且都與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②銅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屬于同一種物質,且著火點相同,小紅根據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現象,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①實驗中小組同學認為圖1裝置存在不足,白磷燃燒有大量白煙生成,污染環境,圖2所示裝置是在密閉環境中進行實驗,不會污染環境,裝置的優點為環保。②由圖3和圖4可知:白磷燃燒消耗試管中的氧氣,氧氣的含量逐漸減少,當氧氣濃度小于10%時,白磷不再燃燒,結合圖像分析,“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應準確地表述為可燃物與足夠濃度的氧氣接觸。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變量是有無催化劑,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反應時的溫度必須相同,應選擇的實驗序號是②③;對比實驗③和實驗④,催化劑粉末質量相同,反應時溫度相同,只有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不同,濃度越大,相同時間內收集氧氣的體積越大,可得出的結論是相同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上述實驗無法探究出催化劑的種類因素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5)①用天然氣做飯,發現爐火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黑色物質,說明氧氣不充足,燃燒不充分,這時需要調大灶具進風口,使燃燒更充分。②炒菜時如果油鍋著火,可采取的滅火措施是用鍋蓋蓋滅,對應滅火的原理是隔絕空氣。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6分)(2024·棗莊期末)長期使用的花灑、熱水壺底部和熱水鍋爐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項目小組為測定某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取水垢樣品,分成不同質量的4份于燒杯中,然后分別加入250 g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要求寫出計算過程)。實驗組數 一組 二組 三組 四組水垢的質量/g 10 20 30 40燒杯中剩余物質總質量/g 256.7 263.4 271.2 281.2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第一組加入10 g水垢時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0 g+10 g-256.7 g=3.3 g;第二組加入20 g水垢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0 g+20 g-263.4 g=6.6 g;第三組加入30 g水垢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0 g+30 g-271.2 g=8.8 g,如果第三組鹽酸充足應產生9.9 g二氧化碳,計算數據說明第三組實驗時鹽酸不充足,所以用第一組實驗數據進行計算。設10 g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則: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