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一章 認識大洲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第1課時)導入一科考任務引入假設我們是一支國際地理科考隊,接到任務要對亞洲和歐洲進行全面考察。出發前,我們需要明確這兩個大洲在地球上的位置和范圍。創設情境展示世界地圖。提問:從這張地圖上,你能看出亞洲和歐洲大概在什么位置嗎 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來確定它們的位置呢 問題引導情境創設:展示一些亞洲和歐洲自然風光的圖片。導入二圖片引入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胡楊林秋景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艾美灣和阿貢火山導入二在剛才的圖片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驚嘆的美景,它們分別位于亞洲和歐洲。同學們知道亞洲和歐洲位于世界的什么位置嗎 問題引導 葡萄牙阿爾加維海灘 愛爾蘭莫赫懸崖一、位置與范圍探究活動一:亞洲和歐洲的半球位置給每個小組發放地球儀和世界地圖,要求學生觀察地球儀和地圖,探究亞洲和歐洲位于哪個半球,并找出判斷依據。1.布置探究任務2.小組探究與討論學生分組進行探究,討論判斷半球位置的方法和依據。3.小組匯報與交流亞洲和歐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探究活動二: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1.提出探究問題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范圍是多少?亞洲經緯度范圍廣對其地理環境有何影響?2.資料分析與探究學生分組結合地圖和資料,分析兩大洲經緯度位置特點。3.成果展示與深化理解亞洲緯度大致在南緯11°~北緯81°之間,經度大致在東經26°~西經170°之間。歐洲緯度約在北緯36°~71°之間,經度大致在西經10°~東經60°之間。亞洲跨緯度廣導致氣候類型多樣,自然景觀差異大;東西距離長(跨經度廣)使東西部地方時差異大。探究活動三:亞洲和歐洲的海陸位置探究海陸分布及影響1.創設情境,引出任務科考隊需了解海陸位置。每個小組利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探究亞洲和歐洲周圍的海洋和陸地分布情況,分析海陸位置對氣候、交通、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影響。2.小組探究與實地觀測(可選)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如有條件,可以組織學生在學校操場或空曠地帶,觀察當地風向、氣溫等與海陸位置相關的現象。(可提前準備簡易測量工具)3.小組匯報與討論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東部與亞洲相連。探究活動四: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問題引導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分界線在哪里?這些分界線是如何形成的?01資料查閱與探究學生分組查閱資料,探究亞洲和歐洲分界線的名稱、位置。02匯報與總結各小組匯報結果,教師總結: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03尋找兩大洲分界線二、亞洲及歐洲的地形探究活動一:地形初探索之確定地形類型1.情境任務作為地理探險家,第一個任務是了解亞洲和歐洲的地形類型。2.小組活動小組利用地形圖,觀察記錄兩大洲主要地形類型并標注。同時,在探究任務單上標注出發現的不同地形類型區域。3.小組匯報與評價亞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表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多群島和海溝。歐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表起伏小,地形以平原為主,山地多分布在南、北兩側,地表有獨特的冰川地貌。探究活動二:地形大揭秘之剖析地形特點深入分析地形特點1.情境延續初步了解地形類型后,進一步剖析亞洲和歐洲地形特點。2.資料分析與問題探究小組分析亞洲和歐洲地形剖面圖、海拔數據資料等,探究問題:亞洲的海拔有什么特點 地勢起伏情況如何 歐洲的海拔和地勢起伏與亞洲有什么不同 對比亞洲和歐洲,找出它們地形特點的差異。3.成果展示與深入討論小組展示成果,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亞洲和歐洲地形特點差異。亞洲和歐洲地形特點差異(1)亞洲的海拔和地勢起伏特點:亞洲地形海拔高度差異大。它既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8.86米),也有低于海平面的死海(湖面海拔-430.5米)。亞洲地表起伏大,高低懸殊。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3)亞洲和歐洲地形特點的差異①海拔高度差異:亞洲海拔高低懸殊,歐洲海拔較低。②地勢起伏差異:亞洲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歐洲地勢起伏小,較為平坦。③地形類型分布差異:亞洲山地、高原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分布在四周;歐洲以平原為主,山脈多分布在南、北兩側。(2)歐洲的海拔和地勢起伏與亞洲的不同:歐洲地形海拔較低。地勢起伏較小,以平原為主。山脈多分布在南北兩側。探究活動三:地形分布之發現之旅1.情境創設踏上地形分布發現之旅,找出亞洲和歐洲主要地形區的分布位置。2.小組探究與實踐小組利用地形圖和地球儀,在圖上標記并記憶亞洲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歐洲的東歐平原、波德平原、西歐平原、阿爾卑斯山脈等主要地形區的位置。同時,思考這些地形區的分布規律。3.小組展示與交流小組展示地形圖介紹位置規律,全班交流總結兩大洲地形區分布特點。亞洲地形區分布廣泛且復雜,歐洲地形區分布相對簡單且平原連成片的特點。課堂小結一、位置與范圍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歐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半球位置亞洲:緯度大致在南緯11°~北緯81°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經度大致在東經26°~西經170°之間,東西跨度大。歐洲:緯度約在北緯36°~71°之間,主要位于北溫帶;經度大致在西經10°~東經60°之間。經緯度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東部與亞洲相連。海陸位置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主要包括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分界線二、亞洲及歐洲的地形地形類型: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特點:地形復雜多樣,海拔高低懸殊,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分布:中部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原多分布在大陸邊緣,大陸外側多島弧、海溝。亞洲地形地形類型:以平原為主。特點:海拔較低,地勢起伏較小,地形比較平緩。分布:平原分布在中部,山脈多分布在南、北兩側。歐洲地形板書設計隨堂檢測1.圖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分別是( )A.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大西洋B.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太平洋C.阿拉伯半島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大西洋D.阿拉伯半島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太平洋D讀“亞洲沿30°N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隨堂檢測022.下面能反映出亞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特點的是( )A B C DC3.關于亞洲和歐洲的共同點,說法正確的是( )A.都瀕臨太平洋B.都主要位于地球五帶中的北溫帶C.地形都以平原為主D.地勢都是南北高,中部低4.關于亞洲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北以土耳其海峽與北美洲為界B.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歐洲為界C.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D.亞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包圍BC隨堂檢測5.歐洲平原廣闊,位于歐洲最東部的平原是( )A.西歐平原 B.波德平原C.西西伯利亞平原 D.東歐平原隨堂檢測D材料一 亞洲沿30°N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亞洲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圖。6.地形剖面圖可以非常直觀地判斷地勢沿著某一條線高低起伏的變化,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比較不同要素的占比,都是我們學習地理不可或缺的工具。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隨堂檢測材料二 歐洲不同海拔的陸地占比圖。隨堂檢測根據材料一分析,亞洲中部地區的地形類型主要是 和山地,沿海地區主要地形類型是平原。(1)亞洲外流河大都發源于中部,流向四周的海洋,水系呈現出 (填形狀)。(2)根據材料二分析,歐洲地形起伏和緩, 地形所占比例最大,山地多分布在 (填“東、西”或“南、北”)兩側。(3)隨堂檢測高原輻射狀平原南、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