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13《賣油翁》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賣油翁》位于統編語文教材七年下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是一篇教讀課文。本文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筆記小說《歸田錄》中記述的一則故事。故事篇幅短小,記述簡潔生動,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鮮明,還包含著啟人深思的哲理。按照單元導語的要求,學習本單元,要從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意蘊。就本文而言,雖然大家習慣性從“熟能生巧”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但從陳堯咨和賣油翁的身份看,還可以認為其是在討論職業平等的問題,從陳堯咨“十中八九”的表現,可以得出學無止境的結論,從陳堯咨“笑而遣之”時表現出對賣油翁的認可,也可得出“達者為師”的觀點……基于此,本節課筆者擬以“聚焦矛盾沖突 感悟人生哲理”為主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文本,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并引導學生猜測歐陽修創作本文的用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創讀創寫,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教學目標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養虛心學習、謙虛做人的品質。語言運用:朗讀課文,積累重點文言字詞和相關文言知識。思維能力:熟悉故事內容,理解文言句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態度,分析人物特點,體會小故事中蘊含的大道理、大智慧。審美創造:感受文言表達的簡潔之美,體會文言文簡潔含蓄的特點。教學重點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概括文章內容。2.品讀語句,聚焦精彩描寫,把握人物特點。教學難點品讀語句,聚焦精彩描寫,把握人物特點。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導入“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以老翁自稱的歐陽修寫了另一個老翁,不過這個老翁沒那么高大上,只是一個賣油的小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篇奇文——《賣油翁》。二、初讀,知“兩”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2.指名試讀,集體正音。3.小組練讀,讀出停頓節奏。預設——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追問:通過以上朗讀,你發現了文言文停頓的什么規律?預設——主謂語間停頓,如句子開頭是虛詞,需要停頓。4.全班齊讀,說說文章寫了哪幾件事,嘗試用對偶句概括。預設——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賣油翁但微頷之;賣油翁酌油錢不沾濕,康肅公笑而遣之。三、研讀,品“兩”1.文章中寫了兩個人,他們分別是怎樣的身份?預設——一個是高高在上康肅公,一個是默默無聞賣油翁。一個有名有姓有爵位,一個無名無姓以業稱。(補充介紹陳堯咨相關資料:陳堯咨,字嘉謨,閬州閬中(人,宋代官員、書法家,陳省華第三子,陳堯叟、陳堯佐弟。是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第一,狀元,初授將作監丞、濟州通判,召為直史館、判三司度支句院,擢知制誥。崇政殿試進士,堯咨為考官,三司使劉師道囑其弟劉幾道在試卷上作標識,因受此事牽連,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復知光州、知制誥。后以龍圖閣學士、尚書工部郎中知永興軍。卒謚康肅。)2.文章一共寫了兩件事,一件事陳堯咨射箭,另一件是賣油翁酌油,請找出相關語句反復品讀,說說你從中讀出了怎樣的陳堯咨(賣油翁)。預設——“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從中可以看出陳堯咨箭術高超但驕傲自滿(指導學生聚焦“亦”字朗讀,感受陳堯咨的自信)。“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從中可以看出賣油翁身懷絕技、技藝高超、鎮定自若、從容悠閑。(指導學生聚焦“乃”“徐”“而”等詞語,反復朗讀,感受作者用詞之精準和驚嘆。在學生品析的過程中,可采用換詞法,感受作者用詞之精準。)3.無獨有偶,文中人物的對話恰好是兩組,反復朗讀,說說你從中讀出了什么?預設——(1)陳堯咨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康肅說話語氣有變化。第一個句子是“問曰”,第二個是“忿然曰”,語氣越來越重了。康肅對賣油翁的稱呼有變化。第一個句子稱“汝”,第二個問句子稱“爾”,“汝”是平等的稱謂,“爾”就有居高臨下、輕視蔑視的味道了。句中“射”的意思不一樣。“汝亦知射乎?”的“射”,是動詞射箭。“吾射不亦精乎?”的“射”是名詞,指射箭的技藝。兩句話,三個“射”字,表明康肅自恃射箭很高,與上文“公亦以此自矜”照應。康肅說話句式有變化。第一個句子連用兩個反問句,表明不悅,通過質問傳達他的不滿。第二個句子用了感嘆句,顯示康肅已由不滿到生氣,通過感嘆句的呵斥傳達他不可遏制的憤怒。(2)賣油翁①翁曰:“無他,但手熟爾。”②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句號表明平淡沉穩。與陳康肅巨大的情緒變化比,賣油翁的回答顯得淡定沉著。一個勃然大怒,一個風輕云淡。康肅自稱為“吾”,是有身份有學問的自稱;賣油翁自稱為“我”,是平民百姓的自稱。善射且“以此自矜”的傲氣和雖是商販卻不失自信的樸實,從自稱中可以看出。4.從“忿然曰”到“笑而遣之”,你從中讀到了什么?預設——“忿然”表明康肅怒形于色,“笑”表明康肅喜形于色,喜怒皆形于色,表明康肅是一個直爽的人。康肅由最初的“忿然”到之后的“笑”,情緒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因為他看到了賣油翁酌油技藝,認可了賣油翁的技藝。所以,“笑而遣之”,明寫康肅釋然,暗寫賣油翁技絕,是對賣油翁技藝高超的側面描寫。四、探討,辨“兩”文章一共寫了兩個人,二人當中,誰才是故事的主人公,換言之,作者的感情更傾向于誰?你更喜歡誰,為什么?(開放性問題,言之成理既可。)五、小結陳堯咨之所以能被賣油翁折服,是因為賣油翁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人生就是這樣,只有你自己強大了,才能收獲掌聲。六、布置作業1.背誦課文。2.本文后面還有兩個故事“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查一查它們的意思。第2課時一、導入指名復述課文。二、朗讀,析矛盾1.齊讀課文,思考,本文中陳堯咨和賣油翁的矛盾是怎么產生的?預設——陳堯咨和賣油翁的矛盾產生于陳堯咨的自滿和賣油翁的從容自信之間的沖突。陳堯咨以擅長射箭自豪,并在家圃中展示他的射箭技藝,射中了絕大多數箭靶,他的態度是自夸和傲慢的。而賣油翁則在一旁觀看,他對陳堯咨的射箭技藝僅以微微點頭的方式表示贊許,顯示出他對射箭技藝的自信但并不過分張揚。當陳堯咨詢問賣油翁是否也懂得射箭時,賣油翁的回答“無他,但手熟爾”暗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這直接觸動了陳堯咨的傲慢。矛盾得以集中爆發。追問:兩人之間的矛盾是如何解決的,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預設——賣油翁隨后通過自己的倒油技藝展示了他的高超技巧,錢孔注油而不濕,這進一步強調了“熟能生巧”的主題,也讓陳堯咨意識到了自己的傲慢和自滿。2.除了熟能生巧,你還受到了哪些啟示?可從兩人的身份差異,陳堯咨的態度變化,賣油翁的底氣等方面入手分析。(開放性問題,意在打開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內容,可從職業平等、工匠精神、達者為師、正確接受批評建議等方面進行闡釋。)追問: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價值是否等同?三、聯讀,辨矛盾1.從文章內容看,你覺得歐陽修對陳堯咨是什么態度?(開放性問題,言之成理既可。)2.補充資料(1)雖然同時宋朝人,但歐陽修跟陳堯咨并無交集,他比陳堯咨晚整整一輩,當他領袖文壇的時候,陳堯咨已經不在世了。(2)歐陽修最大的貢獻不僅在于其文學地位,還在于他十分重視為國舉薦人才,被譽為“千古伯樂”,在其任上還大力提攜后輩,他一生桃李滿天下,曾鞏、蘇軾、王安石都曾得到他的指點和提攜,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都得到過他的欣賞與推薦。“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人均出自他的門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提攜而名揚天下。根據以上資料,你覺得歐陽修創作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預設——當時的很多讀書人,跟故事中的陳堯咨頗為相似,稍有成績便“以此自矜”,卻不知道自己依舊停留在“術”的層面,并沒有觸及真正的大道——熟能生巧。歐陽修退休之后創作的這篇文章,旨在告誡后輩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要把當下的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是真正的成功。3.討論:本文選入教材的時候,刪除了最后一句“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你覺得這句話是否應該刪除?(開放性問題,言之成理既可。如認為應該刪除,則可從主題的集中性上分析,如認為不應該刪除,則可以從文章的完整性上分析。)四、創讀,演矛盾1.課文一共有兩個場景,請選擇一個場景,將其改編成課本劇。出示課本劇改編要求——(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劇本中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為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2)要能夠展現戲劇的矛盾沖突;(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3)劇本的語言要豐富(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臺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舞臺說明: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包括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2.展示評議,引導學生明白,在改編劇本的時候,需要抓住重點詞語表現人物形象,相機強調文言詞語。五、拓展,思矛盾對于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僅僅只是“熟能生巧”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除了“熟能生巧”外,還需要什么?六、小結小人物做一件事做到極致,再平凡的人生,都能綻放耀眼的光彩,就拿我們來說,只要把學習這件事,做到極致,我們就是自己人生的掃地僧。七、布置作業(二選一)1.小練筆:身邊的“賣油翁”2.將本文改編成一個完整的課本劇,并嘗試演出。板書設計陳堯咨 達者為師 寬容待人 接受建議賣油翁 熟能生巧 職業自信 不畏強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