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專題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1.含硫化合物的性質2.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3.防治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學會收集各種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證實或證偽假設;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形成有序的認知思維方法,建立相關應用的思維模型,即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例1 下列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中,由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 )選項 試劑 試紙或溶液 現象 結論A 濃硫酸、銅 紫色石蕊試液 變紅 SO2的水溶液顯酸性B 濃鹽酸、濃硫酸 pH試紙 變紅 HCl為酸性氣體C 濃鹽酸、二氧化錳 淀粉碘化鉀試紙 變藍 Cl2具有氧化性D 亞硫酸鈉、硫酸 品紅溶液 褪色 SO2具有還原性例2 某化學實驗小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發生反應,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1)裝置A中的反應為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反應中的氧化劑是 ,生成71 g Cl2轉移的電子數是 mol。裝置C中生成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裝置B中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3)打開裝置A、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一段時間后關閉旋塞。待反應完全后,小組同學又繼續做如下實驗。①甲同學取適量裝置B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學由此認為SO2和Cl2發生了反應,理由是裝置B中溶液含有 (填離子符號)。 ②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結論不合理,認為裝置A中生成的Cl2中混有雜質,應該在裝置A、B間增加一個洗氣瓶,然后再按甲同學的方法即可得到正確結論。乙同學認為Cl2中混有的雜質是 ,洗氣瓶中盛有試劑的名稱是 。 ③丙同學則認為甲、乙兩位同學的結論均不合理。丙同學取適量裝置B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溶液X,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可得出結論,即SO2與Cl2同時通入水中,可以發生反應。溶液X是 (填字母)。 a.BaCl2溶液 b.Ba(OH)2溶液c.Ca(OH)2溶液 d.品紅溶液SO2與Cl2同時通入水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在“價—類”二維圖中融入“杠桿模型”,可直觀辨析部分物質轉化及其定量關系。圖中的字母分別代表硫及其常見化合物,e、f、g均為含鈉元素的正鹽,請回答:(1)當a溶液與b溶液混合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體f露置在空氣中易變質轉化為g,該轉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業上用黃鐵礦(FeS2)為原料制備硫酸的流程如圖所示,吸收塔中選擇 (填試劑名稱)吸收SO3。 (4)將濃硫酸加入蔗糖中,有“黑面包”現象發生,該過程體現濃硫酸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煤和石油在燃燒過程中通常會產生SO2,某同學利用下列裝置測定空氣中SO2的含量。該裝置中SO2與碘(I2)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空氣流速為V L·min-1,當SO2與碘(I2)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耗時10 min,則該空氣樣品中SO2的含量是 mg·L-1(用含V的最簡表達式表示)。 答案精析典例剖析例1 D例2 (1)KMnO4 2 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2)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氣(3)①Cl- ②HCl 飽和食鹽水 ③a SO2+Cl2+2H2O2HCl+H2SO4解析 (1)KMnO4與濃鹽酸的反應中KMnO4為氧化劑,HCl為還原劑;n(Cl2)==1 mol,在該反應中,生成1 mol Cl2轉移2 mol電子。(2)SO2、Cl2均是有毒氣體,NaOH溶液可以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氣。(3)②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故KMnO4和濃鹽酸反應制得的Cl2中含有少量HCl氣體,要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氣體,可以使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③取適量裝置B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裝置B中溶液含有S,進而說明SO2與Cl2在水中發生了反應:SO2+Cl2+2H2O2HCl+H2SO4;若溶液X為Ba(OH)2、Ca(OH)2溶液,SO2與Ba(OH)2、Ca(OH)2反應生成BaSO3、CaSO3白色沉淀,不能說明SO2和Cl2在水中發生了反應;若溶液X是品紅溶液,則不會有白色沉淀生成。例3 (1)產生淡黃色沉淀(溶液變渾濁也可) (2)2Na2SO3+O22Na2SO4 (3)98.3%的濃硫酸(濃硫酸或98%濃硫酸) (4)強氧化性和脫水性 (5)SO2+I2+2H2OH2SO4+2HI 解析 根據S元素的“價—類”二維圖,a是H2S、b是H2SO3、c是H2SO4、d是S單質、e是Na2S、f是Na2SO3、g是Na2SO4。(1)當H2S與H2SO3溶液混合時發生反應:2H2S+H2SO33S↓+3H2O,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產生淡黃色沉淀。(2)Na2SO3具有還原性,固體Na2SO3露置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Na2SO4,該轉化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SO3+O22Na2SO4。(3)為防止形成大量酸霧,吸收塔中選擇98.3%的濃硫酸吸收SO3。(4)將濃硫酸加入蔗糖中,蔗糖變黑炭化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炭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氣體,使固體膨脹,體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5)當SO2與碘(I2)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SO2的物質的量為0.1 L×0.1 mol·L-1=0.01 mol,則該空氣樣品中SO2的含量是= mg·L-1。(共25張PPT)本專題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專題4<<<內容索引知識體系構建核心素養提升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構建1.2.3.返回核心素養提升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學會收集各種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證實或證偽假設;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形成有序的認知思維方法,建立相關應用的思維模型,即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核心素養提升例1 下列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中,由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典例剖析選項 試劑 試紙或溶液 現象 結論A 濃硫酸、銅 紫色石蕊試液 變紅 SO2的水溶液顯酸性B 濃鹽酸、濃硫酸 pH試紙 變紅 HCl為酸性氣體C 濃鹽酸、二氧化錳 淀粉碘化鉀試紙 變藍 Cl2具有氧化性D 亞硫酸鈉、硫酸 品紅溶液 褪色 SO2具有還原性√典例剖析B項,利用濃硫酸的高沸點,可以制取HCl氣體,pH試紙變紅,則說明HCl氣體為酸性氣體,正確;C項,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加熱可以制取Cl2,Cl2可以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檢驗,試紙變藍,說明KI轉化為I2,則說明Cl2具有強氧化性,正確;D項,使品紅溶液褪色體現的是SO2的漂白性,錯誤。例2 某化學實驗小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發生反應,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典例剖析(1)裝置A中的反應為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反應中的氧化劑是 ,生成71 g Cl2轉移的電子數是 mol。裝置C中生成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MnO42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典例剖析KMnO4與濃鹽酸的反應中KMnO4為氧化劑,HCl為還原劑;n(Cl2)==1 mol,在該反應中,生成1 mol Cl2轉移2 mol電子。(2)裝置B中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剖析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氣SO2、Cl2均是有毒氣體,NaOH溶液可以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氣。(3)打開裝置A、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一段時間后關閉旋塞。待反應完全后,小組同學又繼續做如下實驗。①甲同學取適量裝置B中的溶液于試典例剖析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學由此認為SO2和Cl2發生了反應,理由是裝置B中溶液含有 (填離子符號)。 Cl-②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結論不合理,認為裝置A中生成的Cl2中混有雜質,應該在裝置A、B間增加一個洗氣瓶,然后再按甲同學的方法即可得到正典例剖析確結論。乙同學認為Cl2中混有的雜質是 ,洗氣瓶中盛有試劑的名稱是 。 HCl飽和食鹽水典例剖析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故KMnO4和濃鹽酸反應制得的Cl2中含有少量HCl氣體,要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氣體,可以使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③丙同學則認為甲、乙兩位同學的結論均不合理。丙同學取適量裝置B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溶液X,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可得出結論,即SO2與Cl2同時通入水中,可以發生反應。溶液X是 (填字母)。a.BaCl2溶液 b.Ba(OH)2溶液c.Ca(OH)2溶液 d.品紅溶液SO2與Cl2同時通入水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aSO2+Cl2+2H2O===2HCl+H2SO4典例剖析取適量裝置B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裝置B中溶液含有S,進而說明SO2與Cl2在水中發生了反應:SO2+Cl2+2H2O===2HCl+ H2SO4;若溶液X為Ba(OH)2、Ca(OH)2溶液,SO2與Ba(OH)2、Ca(OH)2反應生成BaSO3、CaSO3白色沉淀,不能說明SO2和Cl2在水中發生了反應;若溶液X是品紅溶液,則不會有白色沉淀生成。例3 在“價—類”二維圖中融入“杠桿模型”,可直觀辨析部分物質轉化及其定量關系。圖中的字母分別代表硫及其常見化合物,e、f、g均為含鈉元素的正鹽,請回答:(1)當a溶液與b溶液混合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典例剖析產生淡黃色沉淀(溶液變渾濁也可)典例剖析根據S元素的“價—類”二維圖,a是H2S、b是H2SO3、c是H2SO4、d是S單質、e是Na2S、f是Na2SO3、g是Na2SO4。當H2S與H2SO3溶液混合時發生反應:2H2S+H2SO3===3S↓+3H2O,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產生淡黃色沉淀。(2)固體f露置在空氣中易變質轉化為g,該轉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剖析2Na2SO3+O2===2Na2SO4Na2SO3具有還原性,固體Na2SO3露置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Na2SO4,該轉化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SO3+O2===2Na2SO4。(3)工業上用黃鐵礦(FeS2)為原料制備硫酸的流程如圖所示,吸收塔中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吸收SO3。 典例剖析98.3%的濃硫酸(濃硫酸或98%濃硫酸)為防止形成大量酸霧,吸收塔中選擇98.3%的濃硫酸吸收SO3。(4)將濃硫酸加入蔗糖中,有“黑面包”現象發生,該過程體現濃硫酸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強氧化性和脫水性將濃硫酸加入蔗糖中,蔗糖變黑炭化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炭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氣體,使固體膨脹,體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5)煤和石油在燃燒過程中通常會產生SO2,某同學利用下列裝置測定空氣中SO2的含量。該裝置中SO2與碘(I2)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空氣流速為V L·min-1,當SO2與碘(I2)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耗時10 min,則該空氣樣品中SO2的含量是 mg·L-1(用含V的最簡表達式表示)。 典例剖析SO2+I2+2H2O===H2SO4+2HI典例剖析當SO2與碘(I2)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SO2的物質的量為0.1 L×0.1 mol·L-1=0.01 mol,則該空氣樣品中SO2的含量是= mg·L-1。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4 本專題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docx 專題4 本專題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