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絕密☆考試結束前
2024 學年第二學期衢州五校聯盟期中聯考
高二年級歷史學科 試題
考生須知:
1.本卷共6頁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選擇題部分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荀子認為天和神都是自然物質的,是沒有意志和目的的,是不能對人事進行干預的。人類社會的一切治亂禍福都取決于人類社會自身,而不取決于天、神,從而從根本上否定了天、神的地位和作用。荀子的思想體現了
A.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觀 B.選賢任能的美德
C.尊重自然規律的主張 D.早期的人本思想
2.下表為古代監察制度的部分史料,由此可知
時期 內容
秦 御史大夫專門負責監督、糾察官員。在地方設置監御史
漢 漢武帝劃分全國為十三部監察區,每部設刺史一人。東漢設置御史臺專任彈劾
唐 唐太宗在全國設立十道的監察區,每道設巡按使一人多由監察御史兼任
明 朱元璋改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都御史。地方劃分十七省清吏司,各設監察御史
A.監察官員的任命有嚴格的選拔程序 B.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監察體系
C.監察制度的發展體現了政治民主化 D.御史臺始終為常設的監察機構
3.下圖的文書是一份出自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的契約,記載了733年的一次馬匹買賣,有3位保人作證。從該契約可見,當時在經濟活動中
A.存在風險保障的機制
B.地域性商人群體興起
C.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
D.訂立契約是普遍現象
4.到了康熙晚年,許多地方出現“田連阡陌而載丁甚少,家無寸土而丁額倍多”“有地之家田連阡陌,所輸丁銀無幾;貧民糧僅升合,所輸丁銀獨多”的現象。為此,清政府采取的舉措是
A.推行“一條鞭法” B.按戶之上下征收絲銀
C.實施“攤丁入畝” D.向商人征收“算緡錢”
5.巴格達被攻陷后,各種火器大量傳入阿拉伯地區,后傳入西方。在十三、四世紀時,西方都稱中國為“契丹”,他們把中國的火器稱為“契丹火槍”、“契丹火炮”。與“契丹火槍”傳播直接相關的事件是
A.列班·掃馬對歐洲訪問 B.蒙古軍隊的第三次西征
C.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帝國 D.達·伽馬船隊駛達印度
6.某同學在學習食物物種交流過程中,搜集整理了馬鈴薯的相關信息,根據下表可知馬鈴薯
時間 地域 傳播情況
16 世紀中期 歐洲 馬鈴薯傳入歐洲,起初被用作飼料和觀賞植物
16世紀末 歐洲 馬鈴薯作為食用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
17世紀上半葉 歐洲 農作物歉收,唯有馬鈴薯安然無恙,從此馬鈴薯成了歐洲人的主食
19世紀中期葉 中國 馬鈴薯成為重要糧食作物,種植已經遍布全國
A.成為世界市場中的主要商品 B.使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巨變
C.深受貴族的喜愛并成為主食 D.逐漸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
7.拿破侖通過戰爭,在歐洲建立了一個龐大帝國。拿破侖大軍所到之處,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受到各國革命者的歡迎。在拿破侖戰爭影響下
A.北美大陸爆發了獨立戰爭 B.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C.埃及宣告獨立成立共和國 D.俄國爆發了十二月黨人起義
8.1868年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在調查中發現1855年以來所錄用的9826個文官中,完全經過公開考試的僅28人。為此,格萊斯頓繞開議會頒布樞密院令,規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按照文官委員會要求,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這一事件
A.推動了文官制度最終確立 B.確保了文官在政治上中立
C.避免了政黨分肥現象發生 D.促成了文官與內閣共進退
9.下圖是荷蘭發行的紀念阿姆斯特丹建城750周年的郵票。郵票的圖案由或圓或曲或直的線條組成了“750”的字眼,該設計不僅是對阿姆斯特丹運河城區面貌的抽象描繪,也彰顯了阿姆斯特丹的近千年歷史, 750突顯了城市與眾不同的獨特風貌。這張郵票
A.描繪了阿姆斯特丹港口的繁忙景象
B.反映了荷蘭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C.體現了運河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
D.展示了工業革命對城市變革的推動
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0.宋代之前宗族救助已有雛形。宋代出現了族田、族產和族學等,為長期性的宗族救助提供了各項保障。同時,出現了地緣性的救助,覆蓋到水火、疾病、死喪和貧困等。由此可知,宋代
A.民間救濟快速發展成為救濟的主體
B.救助活動方式多樣化并且范圍擴大
C.社會救濟活動只限于救助自己族人
D.救濟的普遍化有利于減少貧富分化
11.天津第一條公交電車線路通車時,《大公報》指出:“今天津之電車蓋為外人所辦,并非我中國所自辦,我中國不過特派董事以參議于其間,此后內地電車路權又將握于外人之手”。該文意在
A.呼吁保護利權 B.關注改善民生
C.促進交通變革 D.抵制外來事物
12.習近平總書記在某次視察時深情指出:“原中央蘇區(即中央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治國理政試驗田,共產黨人的文韜武略都在這里試驗過、預演過。”共產黨人在這片試驗田進行治國理政的嘗試是
A.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B.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制定《共同綱領》
C.以“三三制”原則建立普遍的選舉制
D.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13.外交部成立伊始,周恩來就指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和人之間尚有不同,何況國家、民族呢?我們應當通過相互接觸,把彼此思想溝通,溝通思想要緊的是找到共同點。”該主張大放異彩的外交活動是
A.參加萬隆會議 B.參加日內瓦會議
C.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 D.接見印度總理尼赫魯代表團
14.1982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此前后,我國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
A.保障了社會經濟發展的絕對公平性
B.體現了在立法的程序上日益規范化
C.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D.推動了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15.這座城市在中世紀一度成為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被稱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市中心的圣索菲亞大教堂以其羅馬式穹頂而聞名。該城市位于下圖中
A.① B.② C.③ D. ④
16.阿拉伯文化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如《醫典》就綜合了古希臘、中國、印度、波斯的醫學成就,不僅是中世紀阿拉伯的醫學百科全書,更成為歐洲的醫學教材,直到17世紀。該書的作者是
A.伊本·西那B.伊本·穆薩 C.白塔尼 D.詹納
17.下表為《疾病如何改變我們的歷史》書中的一個章節,該章節的主題可能是
A.中國古代醫學對世界的貢獻
B.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傳染病
C.天花是歷史上最可怕的瘟疫
D.近代科學與疫情防控的關系
18.閱讀下列示意圖表,結合所學判斷,生鐵產量的變化
A.助力工廠制度的誕生 B.源于蒸汽動力的使用
C.推動壟斷資本的發展 D.基于電力能源的普及
19.有學者認為,“直書其事”被中國史學界自認為是優良傳統和最高準則。中國的傳統史家常常宣稱自己的著述是“直書其事”,因而記載是客觀真實的。······實際上在文本形成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因素在背后影響著文本的內容。想以史為鑒或以古諷今的史家,往往會借助對歷史人物言行和事件的選擇性陳述、有目的的再闡釋和有意無意地褒貶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政治立場。該學者的觀點是
A.史學研究要保持“直書其事”的優良傳統
B.歷史文獻屬于客觀性與主觀性共存的文本
C.探索歷史真相就必需掌握大量的一手史料
D.史學家總是借著述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
非選擇題部分
三、非選擇題(有3小題,第20題14分,第21題18分,第22題20分,共52分)
20.歷朝歷代均十分重視對北部邊疆的治理與開發,這些經驗對當今邊疆治理、維護邊疆穩定和民族間團結具有一定的歷史借鑒意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代極為重視西域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地位,并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經營西域。唐初,由于東、西突厥軍事實力十分強大,唐朝先后制定了“斷突厥右臂”和“斷吐蕃左臂”的戰略構想,積極進行軍事征伐。唐代延續了漢代在西域的屯墾策略,唐先在西域伊州一帶實施屯田,西域屯墾出現了“禾菽彌望”的豐收景觀。唐朝經營西域最顯赫的功績之一就是在西域設立行政機構予以管轄并統一了西域,結束了西域地方勢力長期割據和征戰不斷的局面。此后,西域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更為密切。
-摘編自楊麗《漢、唐北部邊疆治理比較研究》
材料二
乾隆時期,在平定準噶爾部和大小和卓叛亂后,清政府于1762年設置了伊犁將軍府,總攬新疆事務。此后,新疆地區多次發生大規模的反叛。建立長治久安的管理體制,成為新疆治理的一個迫切問題。魏源在《海國圖志》最早提出了在新疆實行統一管理模式的建議。龔自珍也在1829年提出了新疆設置行省構想。左宗棠受魏源和龔自珍思想的啟發,認為保障新疆地區的長治久安的最好選擇就是在新疆建省。于是,左宗棠五次上書,力主新疆建省。1884年11月,清政府發布上諭設立甘肅新疆省。
-摘編自張瑛《論左宗棠西北邊疆經略》
(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代經營西域的舉措。結合所學,分析其舉措的影響。(7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代治理新疆的制度變化。結合所學,說明其原因。(7分)
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羅馬帝國的成就,體現為“將紛繁復雜的地中海地區和歐洲北部大部分地區同化為單一的政治、行政體系”。為了維護這一體系的運行,必須建設交通條件以為保障。古羅馬“在各省建造帝國大道”。驛道沿途有驛站,這種驛遞系統有較高的效率,管理方式也比較嚴格。古羅馬交通道路的建設注重沿海道路的規劃與通行,“羅馬元首派出使團,讓他們······穿越風平浪靜的海面前往四面八方”。
-摘編自王子今《漢與羅馬:交通建設與帝國行政》
材料二
新航路開辟改變了之前歐亞非大陸交流的“半全球化”局面,徹底把世界聯成了一片。從歐洲來說,貿易進入大西洋階段,這是一個工業和商業文明為主的時代。對亞洲來說,歐洲人憑借船堅炮利,強勢介入了原有的區域貿易網絡,打破了東亞和印度洋區域的節點式貿易路線,并且強行把亞洲拉入了歐洲人組織的新貿易網絡之中。歐洲商人取代了阿拉伯商人成為歐亞貿易的中介商。全球商路的開拓還體現在西歐商人逐漸開發出三角或多角貿易,這成為西歐商人賺取高額利潤的主要渠道。這種橫跨全球的貿易路線不可勝數,共同構成了全球的貿易商路和網絡。
-摘編自李新寬《全球商路的開辟與世界發展格局的演變》
材料三
早期資本主義時代的人口國際遷移的流向是由宗主國向殖民地的遷移,20世紀60年代后國際移民的主流是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遷移,發達工業化國家成為國際移民的首選國。1973年油價上漲后,大 批勞動力迅速流向中東。1975年,中東地區的外籍工人達200萬,1985年,有320萬亞洲人在海灣國家做工,其中200萬以上在沙特阿拉伯。全球經濟所締造的統一國際勞動力市場在新移民的呼應下應運而生,兩者互動的結果是使新的全球勞動力市場不斷累積且充滿活力。
-摘編自王希恩《當代族際人口流遷與民族過程》
(1)根據材料一,概括“羅馬帝國的成就”在交通建設方面的表現。結合所學,簡述羅馬帝國交通建設的作用。(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的變化。結合所學,列舉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出現的新的商業經營方式。(6分)
(3)根據材料三,指出二戰后全球勞動力的主要流入地。結合所學,簡析這一時期人口遷移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6分)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國的特殊產物。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以炮艦外交叩開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隨著對外戰爭不斷失敗與不平等條約訂立,中國被迫開放更多沿海港口與內陸城市作為條約口岸。從時間上看,“約開口岸”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五口通商開始,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形成開放的高潮。從空間上看,近代通商口岸總體上沿海開放最早,其次是位于內地的口岸(主要是沿江口岸)。通商口岸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摘編自張永帥《近代的通商口岸與東西部經濟現代化》
(1)根據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國通商口岸分布的空間特征,并對近代“通商口岸”的崛起予以評析。(8分)
材料二
1842年上海被劃為通商口岸后快速發展成一個現代都市。它包攬了全國將近一半的對外貿易,主要的外國銀行和大企業都在上海設立總部。從1895年到1911年間,在所有的開放口岸創立的華資工廠中,約三分之一設在上海。城市新興的商貿和工業為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許多現代化的新生事物都首先在上海落戶進入中國,像照相館、有線電報、電燈、自來水等等。1928年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咖啡館。一些學生和知識分子,他們把喝咖啡當作一種體驗現代西方生活的方式。上海是整個中國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摘編自徐贛麗《建構城市生活方式:上海近代文明化及其動因》
結合材料,以“上海·中國近代化的縮影”為主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自擬題目,表述成文,敘述完整;史論結合,史實充分;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2分)
2024 學年第二學期衢州五校聯盟期中聯考
高二年級歷史學科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I(共9小題,每小題2分,共18分)
1 2 3 4 5 6 7 8 9
D B A C B D D A C
二、選擇題II(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 A D A D C A A B B
三、非選擇題(有3小題,第20題14分,第21題18分,第22題20分,共52分)
20.(1)舉措:軍事征伐、屯田、設立機構(3分)
影響:西域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更為密切;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促進了民族交融;為后世邊疆治理提供借鑒(4分)
(2)變化:從設置伊犁將軍到設置新疆行省(2分)
原因:維護大一統國家的需要(加強對新疆的管理需要);原管理制度的弊端(將軍府制度的弊端);邊疆危機嚴重;受魏源和龔自珍思想的啟發;左宗棠的推動(力主新疆建省)(5分)
21.(1)成就:形成以羅馬為中心遍布全國的交通網絡;驛遞系統發達;海陸交通并舉。(3分)
作用:加強行省與帝國的聯系,提升行政效率(鞏固了羅馬帝國的統治);有利于軍隊的調動和擴張;方便帝國境內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文化的交流。(任答3點得3分)
(2)變化: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歐洲商人成為亞洲貿易的主導;歐洲商人取代了阿拉伯商人成為歐亞貿易的中介商;逐漸開發三角或多角貿易;區域商路逐漸轉變為全球商路。(任答3點得3分)
影響:交易所(糧食交易所、綜合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銀行、百貨公司、有限責任公司(任答3點得3分)
(3)流入地:西歐、北美等發達地區;中東產油國(2分)
原因: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國際分工日益深化;全球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發過國家的高收入吸引;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雇傭勞動力;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東地區的石油工業快速發展(任答4點得4分)
(1)特點:通商口岸在沿海、沿江地區分布密集,廣大的內陸邊疆地區稀少。(1分)評:既是列強侵略下的特殊產物,又在客觀上引領了中國近代化(1分)
析:
背景:西方列強的擴張,通過戰爭和不平等條約,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具有地理位置與交通優勢;(2分)
積極:刺激了中國近代工業的誕生與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近代化);便利了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傳入,推動了思想解放;推動了社會風俗的變遷;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任答2點得2分)
局限:破壞了中國的政治主權,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獨立發展;加劇了社會矛盾和文化沖突。(任答2點得2分)
(2)①標題2分:有標題1分,有價值升華的標題2分(可以直接用“上海·中國近代化的縮影”為題)。
②總結升華2分:有總結,就給1分,總結有升華2分。
③史實6分:要求史論結合,至少3個以上,史實(1分)+論述(1分),只有史實或論述只給一半分數。
④行文邏輯2分,最多給1分,最高分控制在11分。
⑤跑題一律給2分;不跑題史實寫得很少全是論述,一般給4分;不跑題史實寫得還好,論述一般,基本上6-8分。
范文:上海·中國近代化的縮影
上海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際遇,成為中國近代化的縮影。上海的近代化歷程一方面是中國的抗爭與探索,一方面也孕育了希望與新生。
洋務運動時期,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企業在此誕生。這些企業引進西方機器設備和技術,為上海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甲午戰爭后,實業救國思潮興起。上海的民族工業迅速發展,涌現出榮氏家族、張謇等一批民族資本家。盛宣懷在上海創辦的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他們與外國資本展開競爭,也為中國近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推動了思想解放,為中國的近代化提供了精神動力。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自此這座城市又承載起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希望,引領中國走向新征程。
綜上所述,上海的近代化歷程,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天,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將繼續書寫中國現代化的新篇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新县| 黄平县| 张北县| 通道| 宁波市| 八宿县| 乌拉特前旗| 定南县| 丹巴县| 梓潼县| 广河县| 江阴市| 韶关市| 正安县| 颍上县| 宜君县| 马公市| 宜都市| 宝坻区| 思南县| 葫芦岛市| 合作市| 长垣县| 雷波县| 江川县| 怀柔区| 泌阳县| 台山市| 清丰县| 渑池县| 易门县| 边坝县| 平武县| 通许县| 闽清县| 屏东县| 漳平市| 瑞丽市| 陈巴尔虎旗| 奇台县|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