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三單元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 :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統編版新教材(2025春季版)第 2 / 課明 清 時 期 的 科 技 與 文 化曹雪芹(約1715-約1763)王守仁 (1472-1528)《本草綱目》書影八達嶺長城銀館新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認識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響;通過了解小說、戲曲的繁榮,知道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特色;學習目標◆1 . 了解明清時期科技著作、工程建設、思想文化方面的成就, 提升從文獻、圖像、 實物等多種史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史料實證)◆2 . 能夠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將明清 時期科技與文化成就放置于明清階段的整體歷史進程中,多角度分析科技與文化取得巨 大成就的原因。 (唯物史觀、時空觀念)◆3 . 了解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遺產的價值, 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恒久魅力,體悟我國古代科學家不懈追求和進取的精神,樹立科技報國的崇高理想。 (家國情懷)核 心 素 養 目 標一、科技名著科學 家 著作 內容地位李時珍 《本 草綱 目 》 全書約190萬字,共記載藥 物1800多種,比前人所記載 的增加370多種;收錄藥方 11000多個,比前人所收錄 的藥方增加4倍;還附有 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這部巨著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草綱目》自問世后廣為流傳,還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 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徐光 啟 《農 政全 書》 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 田制、農事、水利等類。《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宋應星 《天 工開 物》 這部書把各生產部門分為18 類,幾乎涵蓋了當時我國農 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 工部門。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 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 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任務一 :閱讀教材,制作表格整理明朝的科技成就。史料實證1.表格整理科技名著一 、科技名著《天工開物》書影《農政全書》書影《本草綱目》書影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歷時27年完成李時珍編纂《本草綱目》我國古代科學家不懈追求和進取的精神,我們應該梳理科技報國的崇高理想。任務二:講述李時珍、徐光啟和宋應星三位科學家的生平和創作經歷,他們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你能感悟到科學家怎樣的精神 時空觀念、史料實證2.感悟科學家精神一 、科技名著相關史事明清時期,一些西方人士到中國傳教,他們帶來了有關西方自然科學的書籍。 一些 中國學者積極學習西方科學知識,并與外國人士合作,翻譯西方的科學著作。其中,徐 光啟與意大利人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古希臘數學著作《幾何原本》,對中國數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幾何”以及“點”“線”“三角形”“四邊形”等術語,就是在這個譯本里定下來的。當時, 一些來華的西方人士受羅馬教皇支使,不準中國教徒敬天、祭祖等,受 到堅決抵制。明朝時我國處于農業社會。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家的根本,這一編排體現了作者重農和民本 的思想。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 《天工開物》序言|譯文|書中內容的前后編排,是想表達"重視糧食輕視珠寶"的意思。任務三:宋應星為什么要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金銀珠寶置于最后 史料實證3.民本思想和中外科技交流一 、科技名著任務四:閱讀教材導語,了解明朝地理學方面的成就。明朝末年,徐霞客長年旅行,游歷名山大川,走遍大半個中國。他堅持寫日記30 多年,留下了60 余萬字的游記資料。后人將 這些日記整理成《徐霞客游記》 一書。這部書詳細記錄了各地的地貌、地質、水文、植物,以及經濟、交通、城鎮聚落、 風土文物等方面,其中對喀斯特地貌的考察 和記述,居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作者寫景寫物具體形象,情景交融,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徐霞客游記》既是地 理學巨著,也是文學名著。《徐霞客游記》書影游天臺山日記越數重皆宿出禁至此比迴態狹俱在山秦而西使新霧米茸山往後創愛舉壹中山聘時發人攀虛忘苦又十五里飯于物竹巷山頂險志德麥捉筋行指喻行4.地理學一 、科技名著史料實證5二、 明長城和北京城原因: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擾,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明長城以城墻 _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沿線設立衛所,駐扎軍隊,開展屯田,并修建了相連的道路,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二、明長城和北京城 1.明長城 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任務一:觀察地圖,比較明長城和秦長城有何異同點 內城 外城柔遠樓 羅城 護城河山海關 八達嶺長城嘉峪關關城(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鳥瞰明長城示意圖秦朝形勢圖興建:在元大都 基礎上,明朝從1406年開始對北京城進行大規模的營建,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遷都北京。清軍入關 后,對北京城進行持續改建。布局特點: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 ,今稱故宮,建筑總面積16萬余平方米,有殿宇超過9000間。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 字 形,由一條北起鐘鼓樓、 南到永定門的中軸線縱貫,從宮城到外城以這條中軸線 對稱展開,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諧 的巨大建筑群。地壇安定門鐘 樓鼓樓阜成□門內 宮 城夕月壇月壇城隍廟市 大清門大明門]承天門天安門中央官署宣武門 正陽門外先山農 川壇壇左安門明初營建 明中期增建 清北京 月壇清時期名稱 中軸線注:圖中廣寧門在清朝道光年間改稱廣安門政治文化理念:皇權至尊、建筑中左右對稱任務二:識讀《明清北京平面圖》,分析明清北京城有什么布局特點,體現了怎樣的政治文化理念 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二、明長城和北京城2.北京城明清北京城平面圖午 門社稷壇□ □太廟城A 萬歲山貴山東 直 門 朝陽門朝日壇日 壇天地壇 (天壇)糧倉德勝門西便門右安門永定門崇文門東便門西直門廣寧門廣渠門燈市皇城√三、明清的思想家思想家主張王守仁心是萬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 ”和“致良知”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制度,稱 “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 批判“君為臣綱”的封建教條,認為做官應該“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顧炎武把“亡國”與“亡天下”作區分,認為改朝換代是亡國,文 化沉淪是亡天下,故“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家,認為社會是發展的、進化的,不能泥 古不化、厚古薄今。社會變革下思想家的主張也發生了變化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任務一:閱讀教材,列表整理明清時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張有哪些 三 、明清的思想家1.思想家及主張王守仁 (1472-1528)| 分析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這一點,王守仁曾有專門的解讀:無善無惡 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在他看來,人的初心本質是無 所謂善惡的,但意念在活動時會有善惡之分。良知的標準是要學會辨別善惡。而真正的修行就 是要通過實際行動去實踐善,去除惡,最終達到恢復初心的本然狀態。|參考答案|王守仁知行合一的理念,是強調所習得的知識要與行動有效統一起來,也就是要在實踐中理解 知識,同時又要用知識來指導行動。這個觀點,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內在的相通性。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理解“知行合一 ”三 、明清的思想家任務二:如何理解“知行合一” “5四、小說和戲曲時間 書名作者元末明初 《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羅貫中元末明初 《水滸傳》施耐庵明朝中期 《西游記》吳承恩清朝中期 《紅樓夢》曹雪芹人物掃描曹雪芹,名露(zhān), 出身于官宦 世家,少年時曾享受過一 段富貴榮華的生活。雍正時曹家被抄,徹底敗落, 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窮 困潦倒,衣食無著。他回 顧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過 程,對社會有了深切的體 驗和清醒的認識,在極為 艱苦的條件下撰寫《紅樓 夢》,"披閱十載,增刪五 次"。由于貧困交加,他 不到50歲就去世了。原因: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文化的繁榮,小說、 戲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產生了一批膾炙 人口的小說,其中以“四大名著”最為著名。任務一:閱讀教材,明清時期小說為什么會興起 列表歸納明清時期小說取得了哪些成就 史料實證1.列表歸納成就四 、小說和戲曲四大名著發展流變:源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明朝萬歷末 年,經過改良發展,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 性的劇種,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鼎盛。代表作:明朝有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清朝有洪昇 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這兩部歷史劇,內容感人,情節跌宕,詞曲雅致,成為昆曲的傳世之作。京劇形成與藝術特點:徽調不斷吸收昆曲、秦 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 和改進,在道光 年間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劇 種“皮黃戲”,后來被稱為“京戲”或“京 劇”。任務二:觀察圖片,簡述昆曲和京劇是如何興起發展的 代表作有哪些 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四 、小說和戲曲清朝《茶園演劇圖》(局部)紫禁城暢音閣大戲臺2.戲曲昆曲臉譜知識拓展大型典籍的編纂明清時期,統治者非常重視搜求、整理典籍和編纂圖書的活動,涉及內容廣 泛,門類齊全,在規模上超越前代。明成祖時編成《永樂大典》,全書近2.3萬卷, 1.1萬余冊。康熙時期編纂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00多個;《古今圖書集成》收 錄圖書七八千種,按知識類別剪裁匯編。乾隆時期編纂的《四庫全書》最為浩繁, 按經、史、子、集分類,總計近8萬卷,近8億字。史料實證知識拓展大型典籍的編纂的 料欽 定 四 庫 全 書詩序表以飲 定 四 庫 全 書《四庫全書》書影命醫藥學:李時珍《本草綱目》農學:徐光啟《農政全書》農業和手工業技術:宋應星《天工開物》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北京城: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小說 :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 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戲曲:昆曲《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京劇:清道光 年間形成科技名著明長城和北京城明清的 思想家小說 和戲曲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堂課素 養 檢 測1. 【史料實證】 下面四幅插圖記載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各部門的生產技術。這些插圖出自 ( A )耘 井火煮鹽 調絲 造缸A.《 天工開物》 B. 《 資治通鑒》 C. 《 本草綱目》 D.《 齊民要術》系 調 缸 造套活駕輪2. 【史料實證】 如圖所示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事,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于該工事的準確表述是 ( B )A. 為防御女真貴族南擾而修 B. 明代修筑長城的規模最大C. 西起臨洮,東至鴨綠江邊 D. 成為今天主要的防御工事素 養3. 【史料實證】 明朝營建北京城,內城北縮南擴,更為突出中軸線,從外城的永定門到內城的鐘鼓樓長達8公里的沿線上有宮殿壇廟等宏大建筑,氣勢極顯莊 重。這一布局 ( A )A. 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嚴B. 彰顯了傳統科技的創新C. 體現了都市文化的繁榮 D. 助推了商品經濟的發展4. 王守仁主張"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認為求"理"不在"格物",而在"致 知",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據此可知,王守仁 ( B )A. 否定傳統的倫理道德 B. 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C. 體現天下為公的思想 D. 提倡工商皆本的理念素養檢5. 【史料實證】 這部作品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通過幾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 “不看這部書,就不了解中國的 封建社會”。這部作品是 (D )A.《 史記》B.《 竇娥冤》C.《 三國演義》D.《 紅樓夢》素檢養素 養 檢 測6. 圖1至圖3是張明同學搜集的研究性學習材料。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 ( D )圖1:元代戲曲演出壁畫圖 2:清代《紅樓夢》插圖 圖3:京劇角色示意圖A. 經濟重心的南移 B. 傳統節日的起源C. 行省制度的創立 D. 文學藝術的發展統編版新教材(2025春季版)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