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十章 從粒子到宇宙第1節 走進分子世界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物質結構的問題。從外表看,各種形態的物質似乎都是連續的,憑肉眼無法看到它們內部的微小結構,這給人們探索物質結構帶來了困難。科學家通常是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有關物質結構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證據來檢驗自己的猜想,試圖弄清物質的內部結構。新知引入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2.知道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無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的作用力。3.知道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學習目標【做一做】(1)用鉛筆在紙上畫一條線,再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如圖所示,你看到了什么?活動1. 用模型解釋現象顯微鏡下的鉛筆筆跡現象:鉛筆形成的筆跡是由許多并不連續的碳粒組成的。表明: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新知學習知識點一:分子間有空隙(2)如圖所示,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觀察混合前后水和酒精總體積的變化。酒精與水混合現象:水與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表明:組成物質的微粒之間有空隙。【議一議】設有如下關于物質微觀結構的三種模型。你認為,哪種模型能夠解釋上述活動中看到的現象?你選擇哪個模型可以解釋上述活動中看到的現象?模型1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各個微粒緊靠在一起,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連續體.模型2固體是由微粒組成的,液體是連成一片的.模型3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微粒之間有空隙。科學家發現,物質是可分的,許多現象都能用物質的微粒模型來解釋。他們還發現,物質被分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質了。模型3可以解釋上述活動中看到的現象。結論: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微粒之間有空隙.2. 分子科學家把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稱為分子。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組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發明了探測微觀世界的工具,如各種顯微鏡,并用它們收集更多的證據,檢驗科學家提出的猜想。例如,通過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微小的細胞,如圖所示;1993年,科學家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移動鐵原子,拼出了兩個漢字,如圖所示。光學顯微鏡下的微小細胞鐵原子拼出的漢字(2)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3)一些分子大小的實例①水分子的直徑約4×10-10m;氫氣分子的直徑約2.3×10-10m.②28g金可以拉伸為65km長的極細金絲,而金絲的直徑仍比金分子的直徑大得多.③2500萬個水分子一個挨一個地排成一行,長約1cm.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個球體,則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m.(1)如圖5 所示,在兩個容器中分別倒入醋和醬油,你能通過嗅氣味的方法來鑒別它們嗎?(2)如圖6 所示,將一滴紅墨水滴入水中,觀察紅墨水在水中散開的現象。(3)如圖 7 所示,將鉛片和金片壓緊后放置幾年,也能觀察到鉛和金相互滲入的現象。圖5 鑒別醋和醬油圖6 紅墨水在水中散開做一做圖7 鉛和金相互滲入活動2.收集分子運動的證據新知學習知識點二:分子的運動由上述三種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活中還有哪些證據支持你的結論?議一議1.醋和醬油蒸發到空氣中,再通過分子運動到人的鼻處;2.紅墨水在水中擴散開來,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彼此進入了對方的分子空隙中。3.鉛和金相互滲入,由于鉛分子和金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彼此進入了對方的分子空隙中。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作擴散。探究氣體的擴散結論:上方的空氣瓶慢慢地由無色到有色,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將一個空玻璃瓶子倒置在一個裝著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當撤去玻璃板后,觀察實驗現象?思考不同的氣體可以彼此進入對方,那么,不同的液體之間是否也有這種現象發生呢?如上圖,在量筒內裝一半的清水,用細管在水的下面注入藍色的密度比水大的硫酸銅溶液,分別在10日、20日、30日后觀察。結論:液體之間也可以發生擴散現象,液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實驗前疊放在一起5年后互相滲入結論:固體之間也可以發生擴散現象,固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不同固體之間的是否會發生擴散呢?大量實驗證明:分子處在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中。既然分子間有空隙,而且分子是運動的,為什么我們看到的物體卻沒有散開?分子間可能存在引力。新知學習知識點三:分子間的相互作用1. 如圖8(a)所示,將兩個端面平整的鉛塊相互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嗎?2. 如圖8(b)所示,在兩個壓緊的鉛塊下面掛上鉤碼,試一試,能掛幾個?圖8 分子間存在引力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做一做說一說例:用很大的力也不容易把一根鐵條拉斷......活動3.收集分子間存在引力的證據將兩個鉛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凈,然后緊緊地壓在一起,兩個鉛柱就會結合起來,甚至下面吊上重物都不能把它們拉開。這是什么原因呢?實驗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鉛柱演示1探究分子間存在引力在一個注射器中裝入一些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口,用力壓活塞,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實驗說明:分子之間存在斥力。壓活塞的過程中,感覺用很大的力也很難將水的體積壓縮變小。分子之間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它們是同時存在的。引力斥力演示2結論:當分子間的距離很小時,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稍大時,表現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遠,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分子類比彈簧連接的小球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什么時候表現為引力 什么時候表現為斥力呢?用分子動理論可以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許多現象。例如, 解釋固體、 液體和氣體的物質狀態,如圖9 所示。(a)固體分子間的距離較小(b)液體分子間的距離比 固體分子間的距離略大(c)氣體分子間的距離更大圖9 分子間有空隙固體分子間作用力較大,能夠將固體分子有規律地排列在一起。因此, 固體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固體分子間距離的數量級一般為10-10 m。液體分子間作用力比固體小,因此無法將液體分子緊密束縛在一起。 液體分子間距離比固體分子間距離略大。 因此,液體有一定的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氣體分子間作用力最小,所以氣體分子能自由地在空間運動,并充滿它所能到達的全部空間。氣體分子間距離通常為固體分子間距離的10 倍左右。因此,氣體既沒有固定的形狀,也沒有固定的體積。固體分子模型 液體分子模型 氣體分子模型物質狀態 固態 液態 氣態分子間距離 小 較大 很大分子間作用力 大 小 很小有無一定體積 有 有 無有無一定形狀 有 無 無注:絕大多數固體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動;液體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運動;氣體分子能自由在空間到處運動。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特性小結走進分子世界分子間有間隙分子的運動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處在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中鉛塊相互緊壓會粘在一起——分子間存在引力——分子間存在斥力——稱為分子動理論——固體、液體、氣體的特性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作擴散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稱為分子分子間有間隙固體、液體、氣體的分子模型分子、分子運動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認識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課堂小結1. 下列實例中,不能用來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的是( )A. 濕衣服在太陽下被曬干B. 炒菜時加點鹽,菜就有咸味C. 掃地時灰塵飛揚D. 香水瓶蓋打開后能聞到香味C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隨堂練習2. 通常把蘿卜腌成咸菜需要較長的時間,而把蘿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僅需幾分鐘,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 )A. 鹽分子減小了,很容易進入蘿卜中B. 鹽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 蘿卜分子間有空隙,易擴散D. 炒菜時溫度高,分子熱運動加快D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3. 將兩塊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們分開,但是如果在玻璃上灑些水后再將它們放在一起,就很難把它們分開。這一現象說明( )A. 固體分子間沒有作用力,而液體分子間有作用力B. 同種分子沒有作用力,而異種分子間有作用力C. 分子間可產生作用力,距離越小,作用力越大D. 水具有黏性,分子間是否具有作用力與此無關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