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整理與提升一、體系構建二、真題導向 考向一 化學反應歷程例1 (2022·湖南,12改編)反應物(S)轉化為產物(P或P·Z)的能量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四種不同反應進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進程Ⅰ是吸熱反應B.平衡時P的產率:Ⅱ>ⅠC.生成P的速率:Ⅲ>ⅡD.進程Ⅳ中,Z沒有催化作用例2 (2022·山東,10)在NO催化下,丙烷與氧氣反應制備丙烯的部分反應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含N分子參與的反應一定有電子轉移B.由NO生成HONO的反應歷程有2種C.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轉化率不變D.當主要發生包含②的歷程時,最終生成的水減少考向二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綜合分析與計算例3 (2023·河北,6)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發生如下反應:反應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別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別為反應②和③的速率常數,反應③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測得W(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下表:t/min 0 1 2 3 4 5c(W)/ (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2 min內,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80 mol·L-1·min-1B.若增大容器容積,平衡時Y的產率增大C.若k2=k3,平衡時c(Z)=c(X)D.若升高溫度,平衡時c(Z)減小例4 (2022·廣東,13)恒容密閉容器中,BaSO4(s)+4H2(g) BaS(s)+4H2O(g)在不同溫度下達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的量(n)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ΔH<0B.a為n(H2O)隨溫度的變化曲線C.向平衡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平衡不移動D.向平衡體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例5 (2022·河北,13改編)恒溫恒容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①XY;②YZ。反應①的速率v1=k1c(X),反應②的速率v2=k2c(Y),式中k1、k2為速率常數。圖甲為該體系中X、Y、Z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乙為反應①和②的ln k~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隨c(X)的減小,反應①的速率降低B.體系中v(X)=v(Y)+v(Z)C.欲提高Y的產率,需提高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D.溫度低于T1時,總反應速率由反應②決定例6 [2023·全國乙卷,28(3)(4)](3)將FeSO4置入抽空的剛性容器中,升高溫度發生分解反應:2FeSO4(s) Fe2O3(s)+SO2(g)+SO3(g)(Ⅰ)。平衡時-T的關系如下圖所示。660 K時,該反應的平衡總壓p總=____________kPa、平衡常數Kp(Ⅰ)=____________(kPa)2。Kp(Ⅰ)隨反應溫度升高而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4)提高溫度,上述容器中進一步發生反應2SO3(g) 2SO2(g)+O2(g)(Ⅱ),平衡時=____________(用表示)。在929 K時,p總=84.6 kPa、=35.7 kPa,則=__________kPa,Kp(Ⅱ)=__________kPa(列出計算式)。例7 [2023·新課標卷,29(4)](4)在不同壓強下,以兩種不同組成進料,反應達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與溫度的計算結果如下圖所示。其中一種進料組成為=0.75、=0.25,另一種為=0.675、=0.225、xAr=0.10。(物質i的摩爾分數:xi=)①圖中壓強由小到大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②進料組成中含有惰性氣體Ar的圖是________________。③圖3中,當p2=20 MPa、=0.20時,氮氣的轉化率α=________________。該溫度時,反應N2(g)+H2(g) NH3(g)的平衡常數Kp=____________(MPa)-1(化為最簡式)。整理與提升二、例1 D例2 D例3 D [A錯誤,由于W生成的X要再生成Z被消耗,而消耗量無法計算,故X的反應速率也無法計算;C錯誤,平衡時,v2=v3(v正=v逆),即k2c2(X)=k3c(Z),若k2=k3,則c(Z)=c2(X);D正確,4X(g)??2Z(g) ΔH=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即反應②的活化能-反應③的活化能,ΔH<0,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Z)減小。]例4 C [從圖示可以看出,平衡時升高溫度,氫氣的物質的量減少,則平衡正向移動,說明該反應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即ΔH>0,故A錯誤;由A項分析知隨著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水蒸氣的物質的量增加,而a曲線表示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故B錯誤;容器體積固定,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沒有改變各物質的濃度,平衡不移動,故C正確;BaSO4是固體,向平衡體系中加入BaSO4,不能改變其濃度,因此平衡不移動,氫氣的平衡轉化率不變,故D錯誤。]例5 B [由圖甲中的信息可知,濃度隨時間變化逐漸減小的代表的是X,濃度隨時間變化逐漸增大的代表的是Z,濃度隨時間變化先增大后減小的代表的是Y;由圖乙中的信息可知,反應①的速率常數隨溫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應②的。根據體系中發生的反應可知,在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前,單位時間內X的減少量等于Y和Z的增加量,因此,v(X)=v(Y)+v(Z),但是,在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后,單位時間內Z的增加量等于Y和X的減少量,故v(X)+v(Y)=v(Z),B錯誤;升高溫度可以加快反應①的速率,但是反應①的速率常數隨溫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應②的,且反應②的速率隨著Y的濃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欲提高Y的產率,需提高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C正確;由圖乙信息可知,溫度低于T1時,k1>k2,反應②為慢反應,因此,總反應速率由反應②決定,D正確。]例6 (3)3.0 2.25 增大 (4) 46.26 答案 (4)①p1<p2<p3 合成氨的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少的反應,壓強越大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越大 ②圖4 ③33.33% 解析 (4)①合成氨的反應中,壓強越大越有利于氨的合成,因此,壓強越大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越大。由圖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溫度下,反應達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p1<p2<p3,因此,圖中壓強由小到大的順序為p1<p2<p3。②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少的反應,在相同溫度和相同壓強下,惰性氣體Ar不利于合成氨,進料組成中含有惰性氣體Ar的圖是圖4。③圖3中,進料組成為=0.75、=0.25,兩者物質的量之比為3∶1。假設進料中氫氣和氮氣的物質的量分別為3 mol和1 mol,達到平衡時氮氣的變化量為x mol,則有:N2(g)+3H2(g) 2NH3(g)始/mol 1 3 0變/mol x 3x 2x平/mol 1-x 3-3x 2x當p2=20 MPa、=0.20時,==0.20,解得x=,則氮氣的轉化率α=≈33.33%,平衡時N2、H2、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 mol、2 mol、 mol,其物質的量分數分別為、、,則該溫度下K==(MPa)-2,因此,該溫度時反應N2(g)+H2(g)??NH3(g)的平衡常數Kp===(MPa)-1。(共36張PPT)整理與提升專題2 <<<一、體系構建二、真題導向內容索引體系構建><一一體系構建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方法:v=單位:mol·L-1·s-1或mol·L-1·min-1簡單計算公式法化學計量數之比法影響因素內因:反應物結構、性質(活化分子)外因濃度:c增大,v增大壓強:有氣體參加的反應,p增大,v增大溫度:T升高,v增大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學反應的方向焓判據:使體系能量降低的方向,就是反應容易進行的方向熵判據:使體系熵增大的方向,就是反應容易進行的方向復合判據(綜合考慮ΔH、ΔS,ΔH-TΔS<0時反應可自發進行)化學平衡概念:可逆反應、條件一定,v正=v逆,各組分濃度不變特征:逆、動、等、定、變原因:外界條件(濃度、壓強、溫度)改變,v正=v逆―→v正≠v逆結果:再次v正=v逆,各組分的含量又不變方向:依據勒夏特列原理判斷移動因果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學平衡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對于aA(g)+bB(g) cC(g)+dD(g),K=影響因素:只與溫度有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應用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方向求反應物的轉化率返回真題導向><二考向一 化學反應歷程例1 (2022·湖南,12改編)反應物(S)轉化為產物(P或P·Z)的能量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四種不同反應進程的說法正確的是A.進程Ⅰ是吸熱反應B.平衡時P的產率:Ⅱ>ⅠC.生成P的速率:Ⅲ>ⅡD.進程Ⅳ中,Z沒有催化作用二真題導向√由圖可知,進程Ⅰ中S的總能量大于產物P的總能量,因此進程Ⅰ是放熱反應,A不正確;進程Ⅱ中使用了催化劑X,但是催化劑不能改變平衡產率,因此兩個進程平衡時P的產率相同,B不正確;進程Ⅲ中由S·Y轉化為P·Y的活化能高于進程Ⅱ中由S·X轉化為P·X的活化能,由于這兩步反應分別是兩個進程的決速步驟,因此生成P的速率:Ⅲ<Ⅱ,C不正確;由圖可知,進程Ⅳ中S吸附到Z表面生成S·Z,然后S·Z轉化為產物P·Z,由于P·Z沒有轉化為P+Z,因此,Z沒有催化作用,D正確。例2 (2022·山東,10)在NO催化下,丙烷與氧氣反應制備丙烯的部分反應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含N分子參與的反應一定有電子轉移B.由NO生成HONO的反應歷程有2種C.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轉化率不變D.當主要發生包含②的歷程時,最終生成的水減少√根據反應機理圖知,含N分子發生的反應有NO+·OOH===NO2+·OH、NO+NO2+H2O===2HONO、NO2+·C3H7===C3H6+HONO、HONO===NO+·OH,含N分子NO、NO2、HONO中N元素的化合價依次為+2價、+4價、+3價,上述反應中均有元素化合價的升降,都為氧化還原反應,一定有電子轉移,A項正確;根據圖示,由NO生成HONO的反應歷程有2種,B項正確;NO是催化劑,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轉化率不變,C項正確;無論反應歷程如何,在NO催化下丙烷與O2反應制備丙烯的總反應都為2C3H8+O2 2C3H6+2H2O,當主要發生包含②的歷程時,最終生成的水不變,D項錯誤。考向二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綜合分析與計算例3 (2023·河北,6)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發生如下反應:反應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別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別為反應②和③的速率常數,反應③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測得W(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下表:t/min 0 1 2 3 4 5c(W)/(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0~2 min內,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80 mol·L-1·min-1B.若增大容器容積,平衡時Y的產率增大C.若k2=k3,平衡時c(Z)=c(X)D.若升高溫度,平衡時c(Z)減小t/min 0 1 2 3 4 5c(W)/(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A錯誤,由于W生成的X要再生成Z被消耗,而消耗量無法計算,故X的反應速率也無法計算;C錯誤,平衡時,v2=v3(v正=v逆),即k2c2(X)=k3c(Z),若k2=k3,則c(Z)=c2(X);D正確,4X(g) 2Z(g) ΔH=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即反應②的活化能-反應③的活化能,ΔH<0,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Z)減小。例4 (2022·廣東,13)恒容密閉容器中,BaSO4(s)+4H2(g) BaS(s)+4H2O(g)在不同溫度下達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的量(n)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的ΔH<0B.a為n(H2O)隨溫度的變化曲線C.向平衡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平衡不移動D.向平衡體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從圖示可以看出,平衡時升高溫度,氫氣的物質的量減少,則平衡正向移動,說明該反應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即ΔH>0,故A錯誤;由A項分析知隨著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水蒸氣的物質的量增加,而a曲線表示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故B錯誤;容器體積固定,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沒有改變各物質的濃度,平衡不移動,故C正確;BaSO4是固體,向平衡體系中加入BaSO4,不能改變其濃度,因此平衡不移動,氫氣的平衡轉化率不變,故D錯誤。例5 (2022·河北,13改編)恒溫恒容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①X Y;②Y Z。反應①的速率v1=k1c(X),反應②的速率v2=k2c(Y),式中k1、k2為速率常數。圖甲為該體系中X、Y、Z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乙為反應①和②的ln k~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隨c(X)的減小,反應①的速率降低B.體系中v(X)=v(Y)+v(Z)C.欲提高Y的產率,需提高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D.溫度低于T1時,總反應速率由反應②決定√由圖甲中的信息可知,濃度隨時間變化逐漸減小的代表的是X,濃度隨時間變化逐漸增大的代表的是Z,濃度隨時間變化先增大后減小的代表的是Y;由圖乙中的信息可知,反應①的速率常數隨溫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應②的。根據體系中發生的反應可知,在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前,單位時間內X的減少量等于Y和Z的增加量,因此,v(X)=v(Y)+v(Z),但是,在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后,單位時間內Z的增加量等于Y和X的減少量,故v(X)+v(Y)=v(Z),B錯誤;升高溫度可以加快反應①的速率,但是反應①的速率常數隨溫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應②的,且反應②的速率隨著Y的濃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欲提高Y的產率,需提高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C正確;由圖乙信息可知,溫度低于T1時,k1>k2,反應②為慢反應,因此,總反應速率由反應②決定,D正確。例6 [2023·全國乙卷,28(3)(4)](3)將FeSO4置入抽空的剛性容器中,升高溫度發生分解反應:2FeSO4(s) Fe2O3(s)+SO2(g)+SO3(g)(Ⅰ)。平衡時 -T的關系如下圖所示。660 K時,該反應的平衡總壓p總=____kPa、平衡常數Kp(Ⅰ)=_____(kPa)2。Kp(Ⅰ)隨反應溫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02.25增大660 K時, =1.5 kPa,則 =1.5 kPa,因此,該反應的平衡總壓p總=3.0 kPa、平衡常數Kp(Ⅰ)= =1.5 kPa×1.5 kPa=2.25(kPa)2。由圖中信息可知, 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因此,Kp(Ⅰ)隨反應溫度升高而增大。(4)提高溫度,上述容器中進一步發生反應2SO3(g) 2SO2(g)+O2(g)(Ⅱ),平衡時 =_________(用 表示)。在929 K時,p總=84.6 kPa、=35.7 kPa,則 =__________kPa,Kp(Ⅱ)=____________kPa(列出計算式)。46.26提高溫度,上述容器中進一步發生反應2SO3(g) 2SO2(g)+O2(g)(Ⅱ),在同溫同壓下,不同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壓之比,由于僅發生反應(Ⅰ)時 ,則平衡時 ,得。在929 K時,p總=84.6 kPa、 =35.7 kPa,則 、 ,聯立方程組消去 ,可得 =4p總,代入相關數據可求出 =46.26 kPa,則 =84.6 kPa-35.7 kPa-46.26 kPa=2.64 kPa,例7 [2023·新課標卷,29(4)](4)在不同壓強下,以兩種不同組成進料,反應達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與溫度的計算結果如下圖所示。其中一種進料組成為 =0.75、 =0.25,另一種為 =0.675、 =0.225、xAr=0.10。(物質i的摩爾分數:xi= )①圖中壓強由小到大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1<p2<p3合成氨的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少的反應,壓強越大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越大合成氨的反應中,壓強越大越有利于氨的合成,因此,壓強越大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越大。由圖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溫度下,反應達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p1<p2<p3,因此,圖中壓強由小到大的順序為p1<p2<p3。②進料組成中含有惰性氣體Ar的圖是______。圖4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少的反應,在相同溫度和相同壓強下,惰性氣體Ar不利于合成氨,進料組成中含有惰性氣體Ar的圖是圖4。③圖3中,當p2=20 MPa、 =0.20時,氮氣的轉化率α=_______。該溫度時,反應NH3(g)的平衡常數Kp=_______(MPa)-1(化為最簡式)。33.33%圖3中,進料組成為 =0.75、 =0.25,兩者物質的量之比為3∶1。假設進料中氫氣和氮氣的物質的量分別為3 mol和1 mol,達到平衡時氮氣的變化量為x mol,則有:N2(g)+3H2(g) 2NH3(g)始/mol 1 3 0變/mol x 3x 2x平/mol 1-x 3-3x 2x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2 整理與提升.docx 專題2 整理與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