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十章 從粒子到宇宙第2節 靜電現象“怒發沖冠”頭發豎起來的原因是什么?這里面存在著什么奧秘?點擊觀看視頻思考新知導入1.知道什么是摩擦起電。2.通過實驗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3.知道驗電器的構造、作用及工作原理。4.知道什么是靜電現象。學習目標2.物體經過摩擦后能夠吸引輕小物體,我們就說它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的方式叫摩擦起電。【視頻欣賞】新知學習01 摩擦起電將兩個氣球充氣后掛起來,讓他們碰在一起,用毛織品分別摩擦兩個氣球相接觸的部分,放開氣球后,你觀察到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現象:兩個氣球互相排斥,懸線分開一定的角度。探究電荷的種類、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視頻欣賞】02 兩種電荷的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相互吸引通過上述實驗,你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呢,為什么?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的性質是不一樣的。玻璃棒橡膠棒玻璃棒橡膠棒1.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1)正電荷:把用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帶的電荷規定為正電荷,可用“+”表示。(2)負電荷: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規定為負電荷,可用“-”表示。2.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玻 正 橡 負1.如果一個帶電體排斥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2.如果一個帶電體吸引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能,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該輕小物體帶同種電荷。不能,因為帶電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因此該輕小物體可能帶異種電荷,有可能不帶電。想一想如圖所示,A、B是兩個輕質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A、B、C三者之間相互作用時的場最如圖所示,由此可以判斷橡膠棒C帶 電,小球B帶 電,小球A_________________。ACABBC負負不帶電或帶正電判斷依據:1.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2.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則一定帶同種電荷,相互吸引可能帶異種電荷或不帶電【針對訓練】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你能怎樣檢驗一個物體是否帶電呢?1.通過觀察該物體是否可以吸引輕巧物體判斷2.通過與已知帶電體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判斷3.實驗室還有一種專門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驗電器1. 驗電器的構造2. 驗電器的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驗電器是如何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呢?3.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思考03 驗電器溫馨提示驗電器不僅可以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還可以判斷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同一驗電器金屬箔張角越大,物體所帶電荷越多。但是驗電器無法用來判斷物體是帶正電還是負電。為什么驗電器金屬箔張角大小不一樣呢?思考(1)生活中的一些靜止現象在干燥和多風的秋天,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毛衣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令人大驚失色;早上起來梳頭時,頭發會經常“飄”起來,越理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時常發出“啪”的聲響,這就是發生在人體的靜電。1. 靜電現象04 自然界和生產、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夏季雷雨時,天空中劃過的閃電是自然界發生的一種劇烈的放電現象。在大氣強對流的天氣條件下,空氣及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劇烈運動,使云層帶電,當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云層與云層間,云層與地面間就會發生劇烈的放電現象,這就是閃電。(2)閃電靜電現象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如靜電復印、靜電噴涂、靜電植絨、靜電除塵、凈化空氣等。2. 靜電的應用(1)靜電復印可以迅速、方便的把圖書、資料、文件復印下來。靜電復印機是利用靜電正、負電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利用光敏半導體材料的靜電與光敏特性,用類似照相和印刷的方法,將文獻上的文字、圖像轉移到紙上的復制過程。靜電復印(2)靜電噴涂靜電噴涂設備通常由噴槍、噴杯以及靜電噴涂高壓電源等組成。在靜電噴涂過程中,接地的被涂物作為正極,油料霧化器(即噴杯或噴盤)接高壓電作為負極。當涂料通過噴槍并被高壓靜電發生器產生的負高壓作用時,涂料會帶上負電并進一步霧化。在靜電力的作用下,涂料粒子沿著電力線的方向被吸附到帶正電的工件表面,形成均勻的涂膜。(3)靜電除塵可以消除煙氣中的煤塵高壓靜電,還能對白酒生產、酸醋和醬油的陳化有促進作用。陳化后的白酒、酸醋和醬油的品味會更純正。部分白酒、酸醋和醬油用高壓靜電促進陳化。(1)閃電:可能導致人畜傷亡、房屋損毀。(2)靜電引起火災:靜電產生的電火花引起起火爆炸,例如煤礦中的瓦斯爆炸。(3)靜電擊穿電子元件目前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被廣泛的應用在航天、計算機、遙控技術領域。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要防止靜電放電造成的擊穿而造成報廢,美國每年因靜電放電致使半導體器件的損失達100億美元,日本的微電子產品報廢損失中有70%是因靜電放電造成的。3. 靜電的危害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組合而成,原子的基本結構為質子、中子及電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在正常狀況下,一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正負電平衡,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種能量如動能、熱能、化學能等的形式作用會使原子的正負電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摩擦實質上就是一種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有些情況下不摩擦也能產生靜電,如感應靜電起電,熱電和壓電起電、噴射起電等。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后再分離,即可產生靜電,而產生靜電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電。材料的絕緣性越好,越容易產生靜電。因為空氣也是由原子組合而成,所以可以這么說,在人們生活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產生靜電。要完全消除靜電幾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靜電使其不產生危害。4. 靜電的產生人們發明了多種靜電防護裝置,如避雷針、防靜電手環等。避雷針通過與大地相連的導線把雷電電流引入大地,從而避免建筑物受到雷擊,如圖所示。5. 靜電防護高樓頂端的避雷針(1)早在我國漢代的文獻中,就有關于摩擦起電現象的記載。琥珀和玳瑁是我國古人最早發現的具有摩擦起電性質的兩種物體。琥珀是一種透明的樹脂化石;玳瑁是海龜科海生爬行動物,其甲殼也叫玳瑁。(2)東漢王充在《論衡·亂龍》中描述了“頓牟掇芥”的現象。“頓牟”即玳瑁,而“芥”是指草屑。“頓牟掇芥”指的就是摩擦過的玳瑁吸引草屑的現象。6. 我國古人對靜電現象的認識玳瑁琥珀(3)除了琥珀和玳瑁,我國古人還發現了毛皮、絲綢等物體的靜電現象。西晉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述了兩個靜電現象:一是黑夜用梳子梳理頭發,發現梳齒尖端放電的亮光,并聽到微弱的放電聲音;二是黑夜猛地脫下衣服(毛皮或絲綢質料),也能看到閃光并聽見聲音。(4)我國古人還對雷電現象進行了觀察。在距今約 3 500 年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雷”字。東漢王充在《論衡》中寫道:“云雨至則雷電擊。”他還明確提出了云雨與雷電的關系。靜電現象電荷靜電現象①物體經過摩擦后能夠吸引輕小物體,就說它帶了電荷.②用摩擦的方式使物體帶電,叫作摩擦起電。③兩種電荷:把用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帶的電荷稱為正電荷;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④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⑤驗電器: 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①現象:閃電、脫毛衣時的放電等。②應用:靜電復印、靜電噴涂、靜電植絨等。③危害:閃電、引起火災、會導致電路器件損壞等。④防護: 如避雷針、防靜電手環等。課堂小結1. 如圖所示,粒子a由粒子b、c構成,各粒子的帶電情況如下表,則b是( )粒子 帶電情況a 帶正電b 帶正電c 不帶電A. 質子 B. 原子 C. 電子 D. 原子核A課堂練習2. 有A、B、C三個用絲線懸吊著的小球,相互作用情況如圖所示,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若A帶正電,則C一定帶正電B. 若A帶負電,則C一定帶正電C. 若B帶正電,則A一定帶正電,C一定帶負電D. A、B一定帶同種電荷,C則可能不帶電D3.(多選)如圖甲所示,小麗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張愛心的圖案,用絲綢裹住手指,照著圖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均勻撒上木屑,豎起塑料板輕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顆由木屑組成的愛心,如圖乙所示,這個過程模擬了靜電復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塑料板是絕緣體B. 摩擦過程中創造了電荷C. 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同種電荷D. 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AD4.如圖所示為驗電器的結構示意圖,驗電器可以用來檢測物體是否帶電。(1)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箔就會張開,這是因為金屬箔帶上了________(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相互________(選填“吸引”或“排斥”).驗電器的外殼是________(選填“導體”或“絕緣體”)。(2)某同學想檢驗帶電體帶正電還是負電,他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選用驗電器進行檢驗。同種排斥絕緣體不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