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十章 從粒子到宇宙第1節 走進分子世界盛夏季節,百花綻放。四溢的花香引來了蝴蝶,你猜想花香是如何傳播的呢?新知導入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2.知道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無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的作用力。3.知道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學習目標1. 用鉛筆在紙上畫一條線,再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如圖1 所示,你看到了什么?做一做圖1 顯微鏡下的鉛筆筆跡現象:木炭形成的筆跡是由一個個小顆粒組成的。說明:物質是由顆粒組成的。活動1:用模型解釋現象新知學習01 分子間有間隙2. 如圖2 所示,向一端封閉 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觀察混合前后水和酒精總體積的變化。圖2 酒精與水混合現象:水與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說明:水與水(小顆粒)之間有空隙,酒精與酒精之間有空隙。設有如下關于物質微觀結構的三種模型。模型1: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 各個微粒緊靠在一起, 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連續體。模型2:固體是由微粒組成的, 液體是連成一片的。模型3: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微粒之間有空隙。你認為,哪種模型能夠解釋上述活動中看到的現象?議一議模型3科學家發現,物質是可分的,許多現象都能用物質的微粒模型來解釋。 他們還發現,物質被分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質了??茖W家把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稱為分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發明了探測微觀世界的工具,如各種顯微鏡,用它們收集更多的證據,檢驗科學家提出的猜想。例如,通過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微小的細胞,如圖3所示;1993 年,科學家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移動鐵原子,拼出了兩個漢字,如圖4所示。圖3 光學顯微鏡下的微小細胞圖4 鐵原子拼出的漢字科學研究發現,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個小球,則一般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 m 。例如,水分子的直徑約為 4×10-10 m,氫氣分子的直徑約為 2.3× 10-10 m。【做一做】(1)如圖所示,在兩個容器中分別倒入醋和醬油,你能通過嗅氣味的方法來鑒別它們嗎?(2)如圖所示,將一滴紅墨水滴入水中,觀察紅墨水在水中散開的現象。以上表明:分子在運動。活動2: 收集分子運動的證據紅墨水在水中散開鑒別醋和醬油02 分子的運動(3)在兩個燒杯內盛有質量相等的熱水、冷水,用滴管注入兩滴紅墨水,觀察現象。實驗現象:一段時間后,熱水先變紅。實驗結論: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熱水冷水一切物質(包括固體、液體、氣體)的分子一直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而且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劇烈。2. 擴散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作擴散。1. 歸納推測(1)氣體的擴散現象:上方的空氣瓶慢慢地由無色到有色。說明下方的二氧化氮分子運動到空氣瓶中。將一個空玻璃瓶子倒扣在一個裝著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當撤去玻璃板后,猜一猜你會看到什么現象?①水和硫酸銅溶液的擴散實驗在量筒里裝一半清水,用細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紫色的硫酸銅水溶液(開始時,因為密度比水的大,會沉在下部)。(2)液體的擴散界面清晰界面模糊溶為一體結論:液體可以發生擴散.實驗演示——《液體的擴散》(3)固體的擴散歷史實驗: 把鉛板和金板緊壓在一起,在室溫下放置5年。5年后切開放置5年鉛板里會滲入一些金,金板里面會滲入一些鉛,互相滲入1mm。鉛板金板結論:固體可以發生擴散.(4)總結①一切氣體、液體和固體之間都能發生擴散現象。②一般情況下,固體擴散最慢,液體次之,氣體最快。③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處在永不停的無規則運動中,分子間存在間隙。1. 分子間存在引力(1)做一做如圖(a)所示,將兩個端面平整的鉛塊相互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嗎?如圖(b)所示,在兩個壓緊的鉛塊下面掛上鉤碼,試一試,能掛幾個?實驗現象:兩塊鉛會結合在一起,在下面吊幾個重物都不能把它們拉開。實驗結論:分子之間存在引力.(a)(b)03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演示實驗——《分子間存在引力》(3)生活中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的現象例如,一支粉筆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不是“一盤散沙”;用粉筆寫字,黑板上留下字跡;把兩滴水靠近后會溶在一起合成一滴水,等等。充分說明了分子間存在著吸引力。如圖所示,將一塊干凈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下稱量并讀數,然后將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彈簧測力計,則示數將變大,此現象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2. 分子間存在斥力(1)想一想:通過剛才的實驗知道,分子間存在引力,我們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空隙,那么為什么分子不能都吸在一起呢?這不是矛盾嗎?(2)做一做:找一個注射器,內部加入一些水(或用空氣),用手指封住口,另一支手用力壓縮活塞時,體驗所用力的大小。實驗現象:會發現用力壓縮時,活塞內的水會產生“抵抗”。分析與結論:既然分子內有空隙,而水又不容易被壓縮,表明分子間還存在著另一種形式的力——排斥力。3. 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與斥力(1)做一做:找一個注射器,桶內加入一些水,用手指封住口,另一支手用力向外拉活塞時,體驗所用力的大小。實驗現象:會發現用力向外拉時,活塞內的水會吸引。實驗結論:當分子間距離變大時,分子間相互吸引,存在引力。(2)實驗結論:綜合分析以上實驗可得出: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3)用類比法理解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跟分子間距離有關系,就好比用彈簧連接起小球的情景。 ②當兩個分子的距離變大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③當兩個分子的距離變小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斥力。①當兩個分子的距離處于平衡距離時,分子間的引力等于斥力。科學家把關于分子、分子運動和分子間相互作用的認識,稱為分子動理論。固體分子間距液體分子間距氣體分子間距分子間距決定了分子間的作用力,從而決定了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特征?! ?br/>物態氣態固態液態微觀特性宏觀特性分子間距離分子間作用力有無固定形狀有無固定體積很小較大很大很大較大很小有有有無無無固(有形有體)氣(無形無體)液(有體無形)固液氣三態的微觀、宏觀特性走進分子世界分子間有空隙分子動理論①分子: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②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①擴散: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②分子處在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中。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③分子間不僅存在引力,而且還存在斥力.課堂小結1.物質是由 組成的,其直徑的數量級是 。2.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 )A.粉塵粒 B.分子 C.原子 D.電子分子B10-10m課堂練習3.下列現象中能用分子是不停運動著的來解釋的是 ( )A.春天,柳絮飛揚B.夏天,槐花飄香C.秋天,黃沙撲面D.冬天,雪花飄飄B4.如圖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壓活塞,發現水的體積沒有明顯變小。這是由于水分子之間 ( )A.沒有空隙B.無相互作用力C.存在排斥力D.存在吸引力C5.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鏡重圓”原因是( )A.分子間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間只有斥力而沒力C.玻璃表面太光滑D.碎片間的距離大于分子發生相互吸引的距離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