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化學蘇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模塊綜合試卷(課件 練習,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化學蘇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1 模塊綜合試卷(課件 練習,共2份)

資源簡介

模塊綜合試卷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關于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 Δ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定
B.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1,則H2的標準燃燒熱為-241.8 kJ·mol -1
C.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則ΔH1<ΔH2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若將0.5 mol·L -1的稀 H2SO4與1 mol·L -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放出的熱量等于57.3 kJ
2.下列實驗事實不能證明醋酸是弱電解質的是(  )
A.相同pH的醋酸溶液和鹽酸分別與同樣顆粒大小的鋅反應時,產生H2的起始速率相等
B.常溫下,測得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4
C.常溫下,將pH=1的醋酸溶液稀釋1 000倍,測得pH<4
D.在相同條件下,醋酸溶液的導電性比鹽酸的弱
3.反應H2(g)+I2(g)2HI(g)的逆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t1時刻反應達到平衡,維持其他條件不變,t1時刻只改變一種條件,該條件可能是(  )
①增大H2濃度 ②縮小容器體積
③恒容時充入氬氣 ④使用催化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鹽類水解與生活密切聯系,下列做法與鹽類水解無關的是(  )
A.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應先將其溶解在鹽酸中,而后加水稀釋
B.鹽酸可作鐵制品的除銹劑
C.用濃NaHCO3溶液與濃Al2(SO4)3溶液混合作滅火劑
D.加熱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體
5.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水(H+)=1×10-12 mol·L -1的溶液:Al3+、Fe3+、Cl-、SO
B.=1×10-13 mol·L -1的溶液:NH、Ca2+、Cl-、NO
C.澄清透明的無色溶液:K+、NH、MnO、HCO
D.和Al反應放出H2的溶液:Mg2+、Cu2+、NO、SO
6.在100 mL某一元弱酸的溶液中,以0.50 mol·L-1氫氧化鈉溶液滴定得到滴定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弱酸在滴定前的濃度是0.15 mol·L-1
B.該弱酸稀釋10倍后pH為4
C.為求滴定終點,最合適的指示劑是酚酞
D.為求滴定終點,最合適的指示劑是甲基橙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鈉能增大醋酸的電離程度
B.25 ℃時,等體積等濃度的硝酸與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
C.25 ℃時,0.1 mol·L-1的硫化氫溶液比等濃度的硫化鈉溶液的導電能力弱
D.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8.氮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過程如圖所示,其中圖2為反應①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曲線圖。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圖2中c曲線是加入催化劑a時的能量變化曲線
B.反應①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
C.在反應②中,若有1.25 mol電子發生轉移,則參加反應的NH3的體積為5.6 L
D.催化劑a、b能提高反應①、②的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轉化率
9.已知反應: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在一定壓強下,按ω=向密閉容器中充入氯氣與丙烯。圖甲表示平衡時,丙烯的體積分數(φ)與溫度(T)、ω的關系,圖乙表示反應的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ω1>1
B.若在恒容絕熱裝置中進行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裝置內的氣體壓強將不變
C.溫度T1、ω=2, Cl2的轉化率約為33.3%
D.圖乙中,曲線A表示正反應的平衡常數
10.在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NO(g)和足量C(s),發生反應:C(s)+2NO(g) CO2(g)+N2(g),平衡狀態時NO(g)的物質的量濃度c(NO)與溫度T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ΔH>0
B.若該反應在T1、T2 ℃時的平衡常數分別為K1、K2,則K1C.在T2 ℃時,若反應體系處于狀態D,則此時一定有v正D.在T3 ℃時,若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則可以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Mg(OH)2固體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 Mg2++2OH-,該固體可溶于NH4Cl溶液
B.向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沉淀變為黑色,可推知同溫下Ksp(ZnS)C.向AgCl懸濁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變成黑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AgCl(s)+S2-Ag2S(s)+2Cl-
D.向2 mL濃度均為1.2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的AgNO3溶液,振蕩沉淀呈黃色,說明Ksp(AgCl)>Ksp(AgI)
12.用如圖所示裝置處理含NO的酸性工業廢水,某電極反應式為2NO+12H++10e-===N2↑+6H2O,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電源正極為A,電解過程中有氣體放出
B.電解時H+從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移動
C.電解過程中,右側電解液pH保持不變
D.電解池一側生成5.6 g N2,另一側溶液質量減少18 g
13.(2022·北京,13)利用下圖裝置進行鐵上電鍍銅的實驗探究。
序號 電解質溶液 實驗現象
① 0.1 mol·L-1 CuSO4+少量H2SO4 陰極表面有無色氣體,一段時間后陰極表面有紅色固體,氣體減少。經檢驗電解液中有Fe2+
② 0.1 mol·L-1 CuSO4+過量氨水 陰極表面未觀察到氣體,一段時間后陰極表面有致密紅色固體。經檢驗電解液中無Fe元素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中氣體減少,推測是由于溶液中c(H+)減少,且Cu覆蓋鐵電極,阻礙H+與鐵接觸
B.①中檢測到Fe2+,推測可能發生反應:Fe+2H+===Fe2++H2↑、Fe+Cu2+===Fe2++Cu
C.隨陰極析出Cu,推測②中溶液c(Cu2+)減少,Cu2++4NH3[Cu(NH3)4]2+平衡逆移
D.②中Cu2+生成[Cu(NH3)4]2+,使得c(Cu2+)比①中溶液的小,Cu緩慢析出,鍍層更致密
14.常溫下,用廢電池的鋅皮制備ZnCl2的過程中,需除去鋅皮中的少量雜質鐵,工藝流程如圖:
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
Ksp近似值 10-17 10-17 10-39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不加H2O2,將會使Zn2+和Fe2+不易分離
B.pH≈2.7時,鐵離子剛好沉淀完全
C.調節pH步驟中,pH=8時,鋅離子開始沉淀
D.由ZnCl2·2H2O晶體制得ZnCl2固體的操作方法是邊加熱邊通入HCl氣體
15.室溫下,將二氧化硫氣體勻速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pH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按照物質的量之比為1∶2反應的點一定出現在圖中20 min之前
B.濃度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HSO3三份溶液中的pH:③>②>①
C.圖中pH=7時,c(Na+)=c(HSO)>c(OH-)=c(H+)
D.圖中a點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關系是c(Na+)=c(OH-)+c(HSO)+c(SO)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5分)
16.(11分)(1)在微生物作用的條件下,NH經過兩步反應被氧化成NO。兩步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如下:
①第一步反應是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mol NH(aq)全部被氧化成NO(aq)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①
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26 kJ·mol-1②
則CO(g)與Na2O2(s)反應放出509 kJ熱量時,電子轉移的數目為________________。
(3)(3分)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蒸發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為30 kJ,其他相關數據如下表:
物質 H2(g) Br2(g) HBr(g)
1 mol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200 a
則表中a=______________。
17.(14分)N2O和CO是常見的環境污染氣體。
(1)對于反應N2O(g)+CO(g)CO2(g)+N2(g)來說,Fe+可作為此反應的催化劑。其總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為Fe++N2OFeO++N2;則第二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方程式)。已知第二步反應幾乎不影響總反應達到平衡所用的時間,由此推知,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
(2)在四個不同容積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按圖甲充入相應的氣體,發生反應:2N2O(g)2N2(g)+O2(g),容器Ⅰ、Ⅱ、Ⅲ中N2O的平衡轉化率如圖乙所示:
①該反應的ΔH________(填“>”或“<”)0。
②若容器Ⅰ的體積為2 L,反應在370 ℃下進行,20 s后達到平衡,則0~20 s內容器Ⅰ中用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B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_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③圖中A、C、D三點容器內氣體密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______________。
④若容器Ⅳ體積為1 L,反應在370 ℃下進行,則起始時反應________(填“向正反應方向”“向逆反應方向”或“不”)進行。
18.(12分)納米級Cu2O由于具有優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關注,采用肼(N2H4)燃料電池為電源,用離子交換膜控制電解液中的c(OH-)制備納米Cu2O,其裝置如圖甲、乙。
(1)上述裝置中D電極應連接肼燃料電池的______(填“A”或“B”)極,該電解池中離子交換膜為______(填“陰”或“陽”)離子交換膜。
(2)(6分)該電解池的陽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肼燃料電池中A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反應生成14.4 g Cu2O時,至少需要肼____ mol。
19.(18分,每空3分)(1)電解法也可除去水中的氨氮,實驗室用石墨電極電解一定濃度的(NH4)2SO4與NaCl的酸性混合溶液來進行模擬。
①電解時,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解過程中溶液初始Cl-濃度和pH對氨氮去除速率與能耗(處理一定量氨氮消耗的電能)的影響關系如圖1和圖2所示。
②圖1中當Cl-濃度較低時、圖2中當初始pH達到12時,氨氮去除速率低而能耗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當Cl-濃度較高時,測得溶液中的NO濃度也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圖2中,pH為6時處理效果最佳,當pH過低時,處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調節溶液pH,在弱堿性條件下,用漂白粉溶液也可將廢水中的CN-轉化為碳酸鹽和N2而除去。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通常用沉淀法除去。已知Ksp(NiS)=1.1×10-21,Ksp(CuS)=1.3×10-36,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鎳低于1.1×10-5 mol·L-1,銅低于7.8×10-5 mol·L-1。則需要控制溶液中S2-的濃度不低于________mol·L-1。
模塊綜合試卷
1.C 2.A 3.C
4.B [鐵離子水解使溶液顯酸性,配制FeCl3溶液時,應先將其溶解在鹽酸中,能抑制鐵離子的水解,與水解有關,故A不符合題意;鐵屑的主要成分是鐵的氧化物,能與鹽酸反應,鹽酸可作鐵制品的除銹劑,與水解無關,故B符合題意;濃NaHCO3溶液與濃Al2(SO4)3溶液互相促進水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氫氧化鋁沉淀,與水解有關,故C不符合題意;AlCl3水解生成Al(OH)3,加熱促進水解,所以加熱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體,與水解有關,故D不符合題意。]
5.B [水的電離被抑制,溶液呈酸性或堿性,堿性條件下,Al3+、Fe3+生成沉淀,故A錯誤;c(H+)>c(OH-),溶液呈酸性,這幾種離子之間不反應且和氫離子不反應,所以能大量共存,故B正確;無色溶液中不含有色離子,MnO呈紫色,故C錯誤;能和Al反應放出H2的溶液為弱氧化性酸或強堿溶液,強酸性條件下硝酸和Al反應生成氮氧化物而不是氫氣,強堿性條件下,Mg2+、Cu2+生成氫氧化物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
6.C [由圖可知開始時,弱酸的pH=3,用NaOH滴定該弱酸溶液達到終點時pH范圍在7~11,最合適的指示劑是酚酞,消耗NaOH的體積是20 mL,該弱酸滴定前的濃度是=0.10 mol·L-1,故A、D錯誤,C正確;滴定前該弱酸的pH=3,弱酸在稀釋過程中會繼續電離,該弱酸稀釋10倍后,pH小于4,故B錯誤。]
7.C [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鈉,使溶液中的c(CH3COO-)增大,抑制醋酸的電離,A項錯誤;二者完全反應生成NH4NO3, NH發生水解,溶液呈酸性,pH<7,B項錯誤;H2S部分電離,而Na2S完全電離,在等濃度的兩種溶液中,Na2S溶液中的離子濃度較大,溶液的導電能力強,C項正確;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因為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溶液中c(Cl-)>c(I-),D項錯誤。]
8.B [A項,催化劑的反應機理是降低活化能,所以d曲線是加入催化劑的能量變化曲線;C項,不知是否在標準狀況下,氣體體積不能準確計算;D項,催化劑能提高反應速率,但不影響平衡轉化率。]
9.C [ω增大,可認為CH2===CHCH3不變,增加Cl2的量,平衡向右移動,CH2===CHCH3的轉化率增大,則φ減小,由上述分析可知:ω2>ω1,則ω1<1;該反應在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根據圖甲升高溫度丙烯的體積分數增大,即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放熱,在恒容絕熱裝置中進行題述反應,體系內溫度升高,達到平衡時,裝置內的氣體壓強將增大;由圖乙可知,T1時平衡常數為1,設起始時CH2===CHCH3和Cl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a mol和2a mol,達到平衡時轉化的Cl2的物質的量為x mol,根據三段式進行計算:
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
起始/mol a 2a 0 0
轉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a-x 2a-x x x
則=1,解得x=a,則Cl2的轉化率為×100%≈33.3%;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溫度升高,正反應的平衡常數減小,故圖乙中,曲線A表示逆反應的平衡常數。]
10.D [由圖像可知,升高溫度c(NO)增大,平衡左移(吸熱方向),所以ΔH<0,且K1>K2,A、B項不正確;T2 ℃時D點表示c(NO)>c(NO)平衡,因此由D點→B點需降低c(NO),即平衡向右移動,所以D點對應體系中v正>v逆,C項不正確;由于C為固體,故容積不變時,反應后氣體質量增大,混合氣體的密度增大,當密度不再變化時,可以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D項正確。]
11.B
12.C [A項,根據題意,與B極相連的電極反應式為2NO+12H++10e-===N2↑+6H2O,作電解池的陰極,故B為負極,則A為正極,溶液中的OH-放電生成O2,正確;B項,電解時,左側陽極室OH-發生反應,剩余H+,故H+從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移動,正確;D項,電解池一側生成5.6 g N2,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2 mol,故另一側發生反應的水的物質的量為1 mol,溶液質量減少18 g,正確。]
13.C [實驗①中,鐵會先與溶液中的氫離子、銅離子反應,當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減小,放電生成的銅覆蓋在鐵電極上,阻礙氫離子與鐵接觸,導致產生的氣體減少,可能發生的反應為Fe+2H+===Fe2++H2↑、Fe+Cu2+===Fe2++Cu,故A、B正確;實驗②中,銅離子與過量氨水反應生成四氨合銅離子,四氨合銅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緩慢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銅,隨陰極析出銅,四氨合銅離子濃度減小,Cu2++4NH3??[Cu(NH3)4]2+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C錯誤。]
14.C [由表中數據可知Zn(OH)2、Fe(OH)2的Ksp相近,如不加H2O2,則Zn2+和Fe2+幾乎同時沉淀,故A正確;Ksp[Fe(OH)3]=10-39,鐵離子剛好沉淀完全時,c(OH-)= mol·L-1= mol·L-1,c(H+)= mol·L-1≈10-2.7 mol·L-1,pH≈2.7,故B正確;鋅離子開始沉淀時,則c(OH-)= mol·L-1=10-8 mol·L-1,此時pH=6,故C錯誤;ZnCl2·2H2O晶體制ZnCl2固體的操作方法是邊加熱邊通入HCl氣體,可防止氯化鋅水解,故D正確。]
15.A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溶液中電荷守恒式為c(H+)+c(Na+)=c(OH-)+c(HSO)+2c(SO)。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按照物質的量之比為1∶2反應生成亞硫酸鈉,溶液pH大于7,A正確;亞硫酸氫鈉以電離為主,溶液顯酸性,則同濃度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HSO3三份溶液中的pH為②>①>③,B錯誤;根據電荷守恒可推出,pH=7時c(Na+)=c(HSO)+2c(SO)>c(OH-)=c(H+),C錯誤;從圖中a點可知此時為NaOH和Na2SO3的混合液,由電荷守恒式可知,D錯誤。]
16.(1)①放熱 ΔH<0(或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②NH(aq)+2O2(g)===NO(aq)+2H+(aq)+H2O(l)
ΔH=-346 kJ·mol-1 (2)2NA (或1.204×1024) (3)369
解析 (1)由圖可知:NH(aq)+O2(g)===NO(aq)+2H+(aq)+H2O(l) ΔH=-273 kJ·mol-1,NO(aq)+O2(g)===NO(aq) ΔH=-73 kJ·mol-1,兩個熱化學方程式相加即可得第②問答案。
(2)由(①+②×2)×得:CO(g)+Na2O2(s)===Na2CO3(s)
ΔH=-509 kJ·mol-1,即該反應放出509 kJ熱量時轉移2 mol e-。
(3)由題中熱化學方程式及蒸發1 mol Br2(l)吸熱30 kJ可得:H2(g)+Br2(g)===2HBr(g) ΔH=-102 kJ·mol-1,則436+200-2a=-102,a=369。
17.(1)FeO++CO??Fe++CO2 大于
(2)①> ②0.000 5 mol·L-1·s-1 0.004 4 ③D>C>A ④向逆反應方向
解析 (1)總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Fe++N2O??FeO++N2,第二步反應中,中間產物(FeO+)氧化CO生成CO2,本身被還原成Fe+,FeO++CO??Fe++CO2;第二步反應對總反應速率沒有影響,說明第一步是慢反應,控制總反應速率,則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2)①升高溫度,N2O的平衡轉化率升高,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ΔH>0。
②       2N2O(g)2N2(g)+O2(g)
初/(mol·L-1)   0.05    0   0
變/(mol·L-1) 0.02 0.02 0.01
平/(mol·L-1) 0.03 0.02 0.01
所以v(O2)==0.000 5 mol·L-1·s-1;A、B點溫度相同,對應的平衡常數相等,B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0.004 4。③容器內混合氣體密度為ρ=,反應前后質量守恒,m不變,只需比較容器體積即可,從A→C→D,三點起始量一樣,隨著溫度升高,由于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平衡正向移動,導致轉化率增大,現要使三點的轉化率一致,所以需要加壓,相當于縮小容器體積,即VA>VC>VD,所以ρA<ρC<ρD,即圖中A、C、D三點容器內氣體密度大小關系:D>C>A。④容器Ⅳ體積為1 L,370 ℃時,Qc==0.04>K=0.004 4,則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18.(1)B 陰 (2)2Cu-2e-+2OH-===Cu2O+H2O N2H4-4e-+4OH-===N2+4H2O (3)0.05
解析 (1)燃料電池正極通氧化劑,負極通燃料,即A極為負極,B極為正極。圖乙為電解池裝置,電解的目的為制備Cu2O,則D極作陽極,接電池正極(B極),銅被氧化;陽極反應式為2Cu-2e-+2OH-===Cu2O+H2O,反應消耗OH-,采用陰離子交換膜使OH-向陽極移動。(2)A極為負極,N2H4失電子轉化為N2,故電極反應式為N2H4-4e-+4OH-===N2+4H2O。(3)根據電極反應可得關系式4e-~2Cu2O~N2H4,所以n(N2H4)=0.5n(Cu2O)=×0.5=0.05 mol。
19.(1)①2Cl--2e-===Cl2↑ ②陽極可能是OH-放電,產生大量氧氣,消耗電能 Cl-濃度較高時,產生的Cl2(或HClO)較多,會將NH氧化為NO ③pH太低時,產生的Cl2會從溶液中逸出
(2)2CN-+5ClO-+2OH-+2Ca2+===2CaCO3↓+N2↑+5Cl-+H2O (3)10-16
解析 (1)①陽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故電極反應式為2Cl--2e-===Cl2↑。(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因為漂白粉溶液也可將廢水中的CN-轉化為碳酸鹽和N2而除去,故離子方程式為2CN-+5ClO-+2OH-+2Ca2+===2CaCO3↓+N2↑+5Cl-+H2O。(3)Ksp(NiS)=c(Ni2+)·c(S2-)=1.1×10-21,則c(S2-)== mol·L-1=10-16mol·L-1,Ksp(CuS)=c(Cu2+)·c(S2-)=1.3×10-36,c(S2-)== mol·L-1≈1.7×10-32 mol·L-1,1.7×10-32 mol·L-1<10-16 mol·L-1,故需要控制溶液中S2-的濃度不低于10-16 mol·L-1。(共64張PPT)
模塊綜合試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選擇題
1.下列關于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 Δ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定
B.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1,則H2的標準燃燒熱
為-241.8 kJ·mol -1
C.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則ΔH1<ΔH2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若將
0.5 mol·L -1的稀H2SO4與1 mol·L -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放出的熱量等
于57.3 kJ
15
16
17
18
19

C(石墨,s)===C(金剛石,s) ΔH>0,則金剛石的能量大,穩定性小于石墨,故A錯誤;
H2O(g)→H2O(l)放熱,所以1 mol 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時放熱大于241.8 kJ,即H2的標準燃燒熱小于-241.8 kJ·mol-1,故B錯誤;
S(s)→S(g)吸熱,等量的S(s)和S(g)完全燃燒,S(g)放熱多,由于放熱ΔH為負,所以ΔH1<ΔH2,故C正確;
酸堿溶液體積未知,所以放出的熱量不確定,故D錯誤。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下列實驗事實不能證明醋酸是弱電解質的是
A.相同pH的醋酸溶液和鹽酸分別與同樣顆粒大小的鋅反應時,產生H2的
起始速率相等
B.常溫下,測得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4
C.常溫下,將pH=1的醋酸溶液稀釋1 000倍,測得pH<4
D.在相同條件下,醋酸溶液的導電性比鹽酸的弱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項,pH相同,說明兩溶液中的c(H+)相同,與同樣的鋅粒反應時產生H2的起始速率相同,無法證明醋酸是否完全電離;
B項,若為強酸,常溫下0.1 mol·L-1的一元酸,pH=1,而醋酸溶液的pH=4,證明醋酸未完全電離,是弱電解質;
C項,若為強酸,常溫下pH=1的一元酸稀釋1 000倍后,溶液的pH=4,而pH=1的醋酸溶液稀釋1 000倍后pH<4,證明醋酸在稀釋過程中可以繼續電離,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醋酸未完全電離;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項,相同條件下,CH3COOH溶液的導電性比鹽酸弱,證明其溶液中離子濃度小,即醋酸未完全電離。
3.反應H2(g)+I2(g) 2HI(g)的逆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t1時刻反應達到平衡,維持其他條件不變,t1時刻只改變一種條件,該條件可能是
①增大H2濃度 ②縮小容器體積
③恒容時充入氬氣 ④使用催化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反應H2(g)+I2(g) 2HI(g)是一個反應前后氣體分子
數不變的可逆反應。由圖可知,t1時刻反應達到平衡,
維持其他條件不變,t1時刻只改變一種條件,逆反應
速率增大后不再改變,說明化學平衡不移動,則改變條件后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該條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劑或增大壓強,C正確。
4.鹽類水解與生活密切聯系,下列做法與鹽類水解無關的是
A.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應先將其溶解在鹽酸中,而后加水稀釋
B.鹽酸可作鐵制品的除銹劑
C.用濃NaHCO3溶液與濃Al2(SO4)3溶液混合作滅火劑
D.加熱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體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鐵離子水解使溶液顯酸性,配制FeCl3溶液時,應先將其溶解在鹽酸中,能抑制鐵離子的水解,與水解有關,故A不符合題意;
鐵屑的主要成分是鐵的氧化物,能與鹽酸反應,鹽酸可作鐵制品的除銹劑,與水解無關,故B符合題意;
濃NaHCO3溶液與濃Al2(SO4)3溶液互相促進水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氫氧化鋁沉淀,與水解有關,故C不符合題意;
AlCl3水解生成Al(OH)3,加熱促進水解,所以加熱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體,與水解有關,故D不符合題意。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水的電離被抑制,溶液呈酸性或堿性,堿性條件下,Al3+、Fe3+生成沉淀,故A錯誤;
c(H+)>c(OH-),溶液呈酸性,這幾種離子之間不反應且和氫離子不反應,所以能大量共存,故B正確;
能和Al反應放出H2的溶液為弱氧化性酸或強堿溶液,強酸性條件下硝酸和Al反應生成氮氧化物而不是氫氣,強堿性條件下,Mg2+、Cu2+生成氫氧化物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在100 mL某一元弱酸的溶液中,以0.50 mol·L-1氫氧化鈉溶液滴定得到滴定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弱酸在滴定前的濃度是0.15 mol·L-1
B.該弱酸稀釋10倍后pH為4
C.為求滴定終點,最合適的指示劑是酚酞
D.為求滴定終點,最合適的指示劑是甲基橙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滴定前該弱酸的pH=3,弱酸在稀釋過程中會繼續電離,該弱酸稀釋10倍后,pH小于4,故B錯誤。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鈉能增大醋酸的電離程度
B.25 ℃時,等體積等濃度的硝酸與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
C.25 ℃時,0.1 mol·L-1的硫化氫溶液比等濃度的硫化鈉溶液的導電能力弱
D.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鈉,使溶液中的c(CH3COO-)增大,抑制醋酸的電離,A項錯誤;
H2S部分電離,而Na2S完全電離,在等濃度的兩種溶液中,Na2S溶液中的離子濃度較大,溶液的導電能力強,C項正確;
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因為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溶液中c(Cl-)>c(I-),D項錯誤。
8.氮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過程如圖所示,其中圖2
為反應①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曲線圖。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圖2中c曲線是加入催化劑a時的能量變化曲線
B.反應①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
C.在反應②中,若有1.25 mol電子發生轉移,則參加反
應的NH3的體積為5.6 L
D.催化劑a、b能提高反應①、②的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轉化率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項,催化劑的反應機理是降低活化能,所以d曲線是加入催化劑的能量變化曲線;
C項,不知是否在標準狀況下,氣體體積不能準確計算;
D項,催化劑能提高反應速率,但不影響平衡轉化率。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已知反應: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在一定壓強下,按ω= 向密閉容器中充入氯氣與丙烯。圖甲表示平衡時,丙烯的體積分數(φ)與溫度(T)、ω的關系,圖乙表示反應的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ω1>1
B.若在恒容絕熱裝置中進行上述反應,達
到平衡時,裝置內的氣體壓強將不變
C.溫度T1、ω=2, Cl2的轉化率約為33.3%
D.圖乙中,曲線A表示正反應的平衡常數

ω增大,可認為CH2==CHCH3不變,增加Cl2的量,平
衡向右移動,CH2==CHCH3的轉化率增大,則φ減小,
由上述分析可知:ω2>ω1,則ω1<1;該反應在反應前
后氣體分子數不變,根據圖甲升高溫度丙烯的體積分
數增大,即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放熱,在恒容絕熱裝置中進行題述反應,體系內溫度升高,達到平衡時,裝置內的氣體壓強將增大;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由圖乙可知,T1時平衡常數為1,設起始時CH2==CHCH3和Cl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a mol和2a mol,達到平衡時轉化的Cl2的物質的量為x mol,根據三段式進行計算:
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
起始/mol   a    2a      0      0
轉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a-x   2a-x     x      x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在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NO(g)和足量C(s),發生反應:C(s)+2NO(g) CO2(g)+N2(g),平衡狀態時NO(g)的物質的量濃度c(NO)與溫度T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ΔH>0
B.若該反應在T1、T2 ℃時的平衡常數分別為K1、K2,
則K1C.在T2 ℃時,若反應體系處于狀態D,則此時一定有v正D.在T3 ℃時,若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則可以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由圖像可知,升高溫度c(NO)增大,平衡左移(吸熱方向),所以ΔH<0,且K1>K2,A、B項不正確;
T2 ℃時D點表示c(NO)>c(NO)平衡,因此由D點→B點需降低c(NO),即平衡向右移動,所以D點對應體系中v正>v逆,C項不正確;
由于C為固體,故容積不變時,反應后氣體質量增大,混合氣體的密度增大,當密度不再變化時,可以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D項正確。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Mg(OH)2固體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 Mg2++2OH-,該固體可
溶于NH4Cl溶液
B.向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沉淀變為黑色,可推知同溫下Ksp(ZnS)<
Ksp(CuS)
C.向AgCl懸濁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變成黑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AgCl(s)+S2- Ag2S(s)+2Cl-
D.向2 mL濃度均為1.2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
的AgNO3溶液,振蕩沉淀呈黃色,說明Ksp(AgCl)>Ksp(AgI)

A.電源正極為A,電解過程中有氣體放出
B.電解時H+從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移動
C.電解過程中,右側電解液pH保持不變
D.電解池一側生成5.6 g N2,另一側溶液質量減少18 g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B項,電解時,左側陽極室OH-發生反應,剩余H+,故H+從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移動,正確;
D項,電解池一側生成5.6 g N2,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2 mol,故另一側發生反應的水的物質的量為1 mol,溶液質量減少18 g,正確。
13.(2022·北京,13)利用右圖裝置進行鐵上電鍍銅的實驗探究。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序號 電解質溶液 實驗現象
① 0.1 mol·L-1 CuSO4+少量H2SO4 陰極表面有無色氣體,一段時間后陰極表面有紅色固體,氣體減少。經檢驗電解液中有Fe2+
② 0.1 mol·L-1 CuSO4+過量氨水 陰極表面未觀察到氣體,一段時間后陰極表面有致密紅色固體。經檢驗電解液中無Fe元素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中氣體減少,推測是由于溶液中c(H+)減少,且Cu覆
蓋鐵電極,阻礙H+與鐵接觸
B.①中檢測到Fe2+,推測可能發生反應:Fe+2H+===Fe2+
+H2↑、Fe+Cu2+===Fe2++Cu
C.隨陰極析出Cu,推測②中溶液c(Cu2+)減少,Cu2++4NH3 [Cu(NH3)4]2+
平衡逆移
D.②中Cu2+生成[Cu(NH3)4]2+,使得c(Cu2+)比①中溶液的小,Cu緩慢析出,
鍍層更致密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實驗①中,鐵會先與溶液中的氫離子、銅離子反應,
當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減小,放電生成的銅覆蓋在鐵電
極上,阻礙氫離子與鐵接觸,導致產生的氣體減少,
可能發生的反應為Fe+2H+===Fe2++H2↑、Fe+Cu2+===Fe2++Cu,故A、B正確;
實驗②中,銅離子與過量氨水反應生成四氨合銅離子,四氨合銅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緩慢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銅,隨陰極析出銅,四氨合銅離子濃度減小,Cu2++4NH3 [Cu(NH3)4]2+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C錯誤。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常溫下,用廢電池的鋅皮制備ZnCl2的過程中,需除去鋅皮中的少量雜質鐵,工藝流程如圖:
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
Ksp近似值 10-17 10-17 10-3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不加H2O2,將會使Zn2+和Fe2+
不易分離
B.pH≈2.7時,鐵離子剛好沉淀完全
C.調節pH步驟中,pH=8時,鋅離子開始沉淀
D.由ZnCl2·2H2O晶體制得ZnCl2固體的操作方法是邊加熱邊通入HCl氣體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表中數據可知Zn(OH)2、Fe(OH)2的Ksp相近,如不加H2O2,則Zn2+和Fe2+幾乎同時沉淀,故A正確;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ZnCl2·2H2O晶體制ZnCl2固體的操作方法是邊加熱邊通入HCl氣體,可防止氯化鋅水解,故D正確。
15.室溫下,將二氧化硫氣體勻速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pH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按照物質的量之比為1∶2
反應的點一定出現在圖中20 min之前
B.濃度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
③NaHSO3三份溶液中的pH:③>②>①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亞硫酸氫鈉以電離為主,溶液顯酸性,則同濃度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HSO3三份溶液中的pH為②>①>③,B錯誤;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從圖中a點可知此時為NaOH和Na2SO3的混合液,由電荷守恒式可知,D錯誤。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①第一步反應是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熱
ΔH<0(或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2)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①
Na2O2(s)+CO2(g)===Na2CO3(s)+ O2(g) ΔH=-226 kJ·mol-1 ②
則CO(g)與Na2O2(s)反應放出509 kJ熱量時,電子轉移的數目為_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NA (或
1.204×1024)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3)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蒸發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為30 kJ,其他相關數據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則表中a=_____。
369
物質 H2(g) Br2(g) HBr(g)
1 mol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200 a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由題中熱化學方程式及蒸發1 mol Br2(l)吸熱30 kJ可得:H2(g)+Br2(g)===2HBr(g) ΔH=-102 kJ·mol-1,則436+200-2a=-102,a=369。
非選擇題
17.N2O和CO是常見的環境污染氣體。
(1)對于反應N2O(g)+CO(g) CO2(g)+N2(g)來說,Fe+可作為此反應的催化劑。其總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為Fe++N2O FeO++N2;則第二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方程式)。已知第二步反應幾乎不影響總反應達到平衡所用的時間,由此推知,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FeO++CO Fe++CO2
大于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總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Fe++N2O FeO++N2,第二步反應中,中間產物(FeO+)氧化CO生成CO2,本身被還原成Fe+,FeO++CO Fe++CO2;第二步反應對總反應速率沒有影響,說明第一步是慢反應,控制總反應速率,則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
非選擇題
(2)在四個不同容積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按圖甲充入相應的氣體,發生反應:2N2O(g) 2N2(g)+O2(g),容器Ⅰ、Ⅱ、Ⅲ中N2O的平衡轉化率如圖乙所示:
①該反應的ΔH________(填“>”或“<”)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升高溫度,N2O的平衡轉化率升高,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ΔH>0。
非選擇題
②若容器Ⅰ的體積為2 L,反應在370 ℃下進行,20 s后達到平衡,則0~20 s內容器Ⅰ中用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B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_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0.000 5 mol·L-1·s-1
0.004 4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N2O(g) 2N2(g)+O2(g)
初/(mol·L-1)  0.05    0   0
變/(mol·L-1)  0.02    0.02 0.01
平/(mol·L-1)  0.03    0.02 0.01
非選擇題
③圖中A、C、D三點容器內氣體密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C>A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④若容器Ⅳ體積為1 L,反應在370 ℃下進行,則起始時反應______________(填“向正反應方向”“向逆反應方向”或“不”)進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向逆反應方向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18.納米級Cu2O由于具有優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關注,采用肼(N2H4)燃料電池為電源,用離子交換膜控制電解液中的c(OH-)制備納米Cu2O,其裝置如圖甲、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上述裝置中D電極應連接肼燃料電池的______(填“A”或“B”)極,該電解池中離子交換膜為______(填“陰”或“陽”)離子交換膜。
B

燃料電池正極通氧化劑,負極通燃料,即A極為負極,B極為正極。圖乙為電解池裝置,電解的目的為制備Cu2O,則D極作陽極,接電池正極(B極),銅被氧化;陽極反應式
為2Cu-2e-+2OH-===Cu2O+H2O,反應消耗OH-,采用陰離子交換膜使OH-向陽極移動。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非選擇題
(2)該電解池的陽極反應式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肼燃料電池中A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Cu-2e-
+2OH-===Cu2O+H2O
N2H4-4e-
+4OH-===N2+4H2O
A極為負極,N2H4失電子轉化為N2,故電極反應式為N2H4-4e-+4OH-===N2+4H2O。
非選擇題
(3)當反應生成14.4 g Cu2O時,至少需要肼____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0.05
非選擇題
19.(1)電解法也可除去水中的氨氮,實驗
室用石墨電極電解一定濃度的(NH4)2SO4
與NaCl的酸性混合溶液來進行模擬。
①電解時,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
______________。電解過程中溶液初始Cl-濃度和pH對氨氮去除速率與能耗(處理一定量氨氮消耗的電能)的影響關系如圖1和圖2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Cl-
-2e-===Cl2↑
陽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故電極反應式為2Cl--2e-===Cl2↑。
非選擇題
②圖1中當Cl-濃度較低時、圖2中當初始
pH達到12時,氨氮去除速率低而能耗高
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當Cl-濃度較高時,測得溶液中的 濃度也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陽極可能是OH-放電,
產生大量氧氣,消耗電能
非選擇題
③圖2中,pH為6時處理效果最佳,當pH過低時,處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pH太低時,產生的Cl2會從溶液中逸出
非選擇題
(2)通過調節溶液pH,在弱堿性條件下,用漂白粉溶液也可將廢水中的CN-轉化為碳酸鹽和N2而除去。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CN-+5ClO-+2OH-+2Ca2+===2CaCO3↓+N2↑+5Cl-+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因為漂白粉溶液也可將廢水中的CN-轉化為碳酸鹽和N2而除去,故離子方程式為2CN-+5ClO-+2OH-+2Ca2+===2CaCO3↓+N2↑+5Cl-+H2O。
非選擇題
(3)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通常用沉淀法除去。已知Ksp(NiS)=1.1×10-21,Ksp(CuS)=1.3×10-36,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鎳低于1.1×10-5 mol·L-1,銅低于7.8×10-5 mol·L-1。則需要控制溶液中S2-的濃度不低于________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16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寻甸| 洛扎县| 金塔县| 梅河口市| 高青县| 保山市| 叙永县| 西华县| 五河县| 黔西| 晋州市| 永平县| 大安市| 贡觉县| 静海县| 宁阳县| 昭通市| 安国市| 大丰市| 随州市| 泸定县| 冷水江市| 吉隆县| 得荣县| 成安县| 高邑县| 伊宁市| 张家界市| 荆门市| 苍南县| 澎湖县| 夏河县| 内江市| 宁海县| 那坡县| 九龙县| 呼玛县| 河池市| 普安县|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