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課件 練習(xí),共2份) 粵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課件 練習(xí),共2份) 粵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相互作用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關(guān)于重力、彈力和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自由下落的石塊速度越來越大,說明石塊所受的重力越來越大
能把線織成布,把布縫成衣服,靠的是紗線之間靜摩擦力的作用
輕繩彈力方向一定沿繩的收縮方向,輕桿的彈力方向也一定沿桿方向
勁度系數(shù)越大的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
2.雜技演員具有高超的技術(shù)。站在地面上的演員能用頭部直接頂住從空中落下的壇子,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演員頭部受到壓力作用是由于頭部發(fā)生了形變
壇子受到支持力作用是由于演員頭部發(fā)生了形變
壇子對頭部的壓力就是壇子受到的重力
壇子對頭部的壓力就是演員對地面的壓力
3.如圖所示,粗糙水平桌面上一質(zhì)量為5 kg的物體,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4,g取10 m/s2,則地面對物體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
2 N 5 N 20 N 2 000 N
4.某老師在上網(wǎng)課時使用手機支架(有手機)。支架從圖(a)調(diào)整為圖(b)狀態(tài)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a)中,手機僅受2個作用力
圖(b)中,支架對手機作用力大于手機重力
調(diào)整前后,支架對手機作用力大小發(fā)生變化
調(diào)整前后,支架對手機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均未發(fā)生變化
5.(2023·1月浙江選考,2)如圖所示,輕質(zhì)網(wǎng)兜兜住重力為G的足球,用輕繩掛于光滑豎直墻壁上的A點,輕繩的拉力為T,墻壁對足球的支持力為FN,則(  )
TG T=G
6.一輕彈簧原長為10 cm,在它的下端掛一個質(zhì)量為400 g的物體時,彈簧長度為12 cm,若在它的下端掛上一質(zhì)量為800 g的物體時,彈簧長度應(yīng)為(仍在彈性限度內(nèi))(  )
24 cm 14 cm 20 cm 15 cm
7.用三根細(xì)線a、b、c將重力均為G的兩個小球1和2連接并懸掛,如圖所示。兩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細(xì)線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則(  )
細(xì)線a對小球1的拉力大小為G
細(xì)線a對小球1的拉力大小為4G
細(xì)線b對小球2的拉力大小為G
細(xì)線b對小球2的拉力大小為G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一物體靜止于水平桌面上,兩者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5 N,現(xiàn)將水平面內(nèi)三個力同時作用于物體的同一點,三個力的大小分別為2 N、2 N、3 N。下列關(guān)于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
物體所受靜摩擦力可能為2 N
物體所受靜摩擦力可能為4 N
物體可能仍保持靜止
物體一定被拉動
9.甲、乙兩隊用一根輕繩進行拔河比賽,結(jié)果甲隊獲勝,假設(shè)甲隊將乙隊勻速拉動,則在比賽過程中(  )
甲隊拉繩子的力大于乙隊拉繩子的力
甲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于乙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
甲、乙兩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甲、乙兩隊拉繩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0.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斜面體C置于水平地面上,物體B置于斜面上,通過細(xì)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與物體A相連接,連接物體B的一段細(xì)繩與斜面平行,已知A、B、C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  )
物體B受到斜面體C的摩擦力可能為零
斜面體C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一定為零
斜面體C有沿水平地面向右滑動的趨勢,一定受到水平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將細(xì)繩剪斷,若B物體依然靜止在斜面上,此時水平地面對斜面體C的摩擦力一定不為零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7分)如圖所示為某同學(xué)“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方法”的實驗裝置,三條細(xì)線L1、L2、L3的一端共系于結(jié)點O上,另一端分別系于輕質(zhì)彈簧測力計A、B和重物M上,A掛于固定點P,手持B拉動細(xì)線,使結(jié)點靜止于O點。
(1)某次實驗中A的指針位置如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________ N(2分);
(2)實驗時要讀出A、B讀數(shù),測量重物M的重力,還要記錄__________(2分),以及L1、L2、L3的方向;
(3)多次實驗時結(jié)點O是否要保持在同一位置?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10分)在“探究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伸長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
(1)某同學(xué)先把彈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長,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為L0,再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然后把鉤碼掛在彈簧下端,測出彈簧的長度為L,把L-L0作為彈簧的伸長量x,改變鉤碼個數(shù)重復(fù)操作。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最后作出的F-x圖像,可能是下圖中的________。(3分)
(2)為了測量某一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將該彈簧豎直懸掛起來,在自由端掛上不同質(zhì)量的鉤碼。實驗測出了鉤碼質(zhì)量m與彈簧長度l的相應(yīng)數(shù)據(jù),其對應(yīng)點已在圖上標(biāo)出。
請在圖中作出m-l的關(guān)系圖線。(3分)
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______N/m(4分)(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g取9.8 m/s2)。
13.(9分)舉重運動員在抓舉比賽中,抓杠鈴的兩手間要有較大距離。某運動員成功抓舉杠鈴時,測得兩手臂間的夾角為120°,運動員質(zhì)量為75 kg,舉起的杠鈴為125 kg,示意圖如圖所示,求該運動員每只手臂對杠鈴的作用力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N/kg)。
14.(13分)如圖甲所示,把一根長20 cm的輕質(zhì)彈簧下端固定,上端系一質(zhì)量為1 kg的木塊,當(dāng)木塊靜止時,彈簧長為15 cm;把此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這個輕質(zhì)彈簧水平拉它,當(dāng)彈簧長為24 cm時,木塊沿桌面勻速運動,如圖乙。取g=9.8 m/s2,求:
(1)(6分)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2)(7分)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15.(15分)如圖所示,豎直墻上用細(xì)線懸掛著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光滑圓球B,B的半徑為r=10 cm,質(zhì)量為M=4 kg,懸線PQ長L=15 cm,正方體物體A的邊長d=5 cm,質(zhì)量為m=0.6 kg,物塊與墻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將A輕放于球和墻之間后放手,系統(tǒng)保持靜止。取g=10 m/s2,假定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1)(7分)求物體A對圓球B的支持力大小FN1;
(2)(8分)求動摩擦因數(shù)的最小值μmin。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相互作用
1.B [自由落體運動是只受重力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增大,所受重力不變,故A錯誤;紗線之間存在靜摩擦力作用,保持相對靜止,所以可以把線織成布,把布縫成衣服,故B正確;輕繩彈力方向一定沿繩的收縮方向,輕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方向,故C錯誤;根據(jù)胡克定律F=kx知,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不僅跟勁度系數(shù)有關(guān),還跟彈簧的形變量有關(guān),故D錯誤。]
2.B [演員頭部受到壓力作用是由于壇子發(fā)生了形變,選項A錯誤;壇子受到支持力作用是由于演員頭部發(fā)生了形變,選項B正確;壓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只能說壇子對頭部的壓力大小等于壇子受到的重力大小,選項C錯誤;壇子對頭部的壓力小于演員對地面的壓力,選項D錯誤。]
3.C [物體受重力、支持力、拉力、滑動摩擦力作用,重力與支持力平衡,有FN=mg=50 N,則滑動摩擦力為f=μFN=20 N,故A、B、D錯誤,C正確。]
4.D [圖(a)中手機除了受到支架對手機的彈力、手機本身的重力,還受到支架對手機的摩擦力,故A錯誤;圖(b)中,手機靜止,因此支架對手機的作用力和手機重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調(diào)整前后一樣,不會發(fā)生變化,故B、C錯誤,D正確。]
5.C [設(shè)輕繩與豎直墻壁的夾角為θ,對網(wǎng)兜和足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由平衡條件知T>G,T>FN,故C正確。]
   
        5題圖    7題圖
6.B [由題意可知m1g=k(x1-x0),m2g=k(x2-x0),兩式聯(lián)立代入數(shù)值解得x2=14 cm,故B正確。]
7.A [將兩球和細(xì)線b看成一個整體,設(shè)細(xì)線a對小球1的拉力大小為Fa,細(xì)線c對小球2的拉力大小為Fc,受力如圖所示。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有Fa==G,F(xiàn)c=2Gtan 30°=G,故A正確,B錯誤;對小球2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可知細(xì)線b對其拉力大小為Fb==G,故C、D錯誤。]
8.ABC [2 N和2 N的合力范圍為0~4 N,3 N在此范圍內(nèi),則2 N、2 N、3 N三個力的合力范圍為0~7 N。2 N 在三個力的合力范圍內(nèi),當(dāng)三個力的合力為2 N時,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為2 N,故A正確;4 N在三個力的合力范圍內(nèi),當(dāng)三個力的合力為4 N時,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為4 N,故B正確;當(dāng)三個力的合力小于最大靜摩擦力5 N時,物體仍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故C正確,D錯誤。]
9.CD [對繩進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繩受兩隊的拉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甲、乙兩隊拉繩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錯誤,D正確;以甲、乙兩隊及繩子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地面對兩隊的摩擦力,因甲隊將乙隊勻速拉動,由平衡條件可知,地面對甲、乙兩隊的摩擦力等大反向,故C正確,B錯誤。]
10.AC [設(shè)A、B、C的重力分別為GA、GB、GC。以B為研究對象,若GA=GBsin θ,B相對于C沒有運動趨勢,則B不受C的摩擦力,故A正確;以B、C整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如圖,根據(jù)平衡條件得,水平地面對C的摩擦力f=Fcos θ=GAcos θ,方向水平向左,說明C有沿水平地面向右滑動的趨勢,則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故B錯誤,C正確;將細(xì)繩剪斷,若B依然靜止在斜面上,則以B、C整體為研究對象得到f=0,即水平地面對C的摩擦力為零,故D錯誤。]
11.(1)2.00 (2)O點位置 (3)見解析
解析 (1)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 N,圖示讀數(shù)為2.00 N。
(2)實驗時要讀出A、B讀數(shù),測量重物M的重力,做共點力圖示時,還要記錄O點位置,以及L1、L2、L3的方向。
(3)不需要保持在同一位置;只要保持重物平衡,效果就一樣,每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兩個拉力的合力大小都與重物M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則作用點的位置也可以隨機應(yīng)變,但效果一樣,所以結(jié)點O可以不在同一位置。
12.(1)C (2)見解析圖 0.258(0.248~0.262均可)
解析  (1)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在不施加外力,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時,彈簧有一定的伸長量x0,根據(jù)公式F=k(x-x0)可知圖像是一條傾斜的直線,且當(dāng)F=0時,x=x0,則可能為C圖。
(2)作出m-l的關(guān)系圖線如圖,在圖線上選取相距較遠(yuǎn)的兩點,讀出坐標(biāo)為(19.0 cm,2.75 g),(9.5 cm,0.25 g),圖線的斜率k斜==0.026 3 kg/m
由胡克定律F=kx得勁度系數(shù)
k===gk斜=9.8×0.026 3 N/m=0.258 N/m。
13.1 250 N
解析 設(shè)運動員兩手臂間的夾角為2α=120°,則α=60°,由平衡條件得2Fcos α=m杠g,解得F=1 250 N。
14.(1)196 N/m (2)0.8
解析 (1)設(shè)彈簧豎直放置時的形變量為Δx1,產(chǎn)生的彈力為F1
由胡克定律得F1=kΔx1,其中Δx1=0.05 m,F(xiàn)1=mg=9.8 N
解得k=196 N/m。
(2)輕質(zhì)彈簧拉水平桌面上木塊勻速運動時,彈簧對木塊的彈力與桌面對木塊的滑動摩擦力平衡,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知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彈力,設(shè)此時的彈簧形變量為Δx2,彈力為F2,有f=F2=kΔx2,其中Δx2=0.04 m,求得f=F2=7.84 N,由滑動摩擦力公式得μ=,其中FN=mg=9.8 N,解得μ=0.8。
15.(1)30 N (2)0.2
解析 (1)對球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FN1=Mgtan θ
由幾何關(guān)系得
tan θ==
解得FN1=30 N 。
(2)對物體A
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根據(jù)力的相互性知
FN1′=FN1
根據(jù)平衡條件有F N2-FN1′=0
f1-mg=0
又知f1=μminFN2
聯(lián)立解得 μmin=0.2。(共26張PPT)
章末測評驗收卷(三)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B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關(guān)于重力、彈力和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級 基礎(chǔ)對點練
A.自由下落的石塊速度越來越大,說明石塊所受的重力越來越大
B.能把線織成布,把布縫成衣服,靠的是紗線之間靜摩擦力的作用
C.輕繩彈力方向一定沿繩的收縮方向,輕桿的彈力方向也一定沿桿方向
D.勁度系數(shù)越大的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
解析 自由落體運動是只受重力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增大,所受重力不變,故A錯誤;紗線之間存在靜摩擦力作用,保持相對靜止,所以可以把線織成布,把布縫成衣服,故B正確;輕繩彈力方向一定沿繩的收縮方向,輕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方向,故C錯誤;根據(jù)胡克定律F=kx知,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不僅跟勁度系數(shù)有關(guān),還跟彈簧的形變量有關(guān),故D錯誤。
B
2.雜技演員具有高超的技術(shù)。站在地面上的演員能用頭部直接頂住從空中落下的壇子,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演員頭部受到壓力作用是由于頭部發(fā)生了形變
B.壇子受到支持力作用是由于演員頭部發(fā)生了形變
C.壇子對頭部的壓力就是壇子受到的重力
D.壇子對頭部的壓力就是演員對地面的壓力
解析 演員頭部受到壓力作用是由于壇子發(fā)生了形變,選項A錯誤;壇子受到支持力作用是由于演員頭部發(fā)生了形變,選項B正確;壓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只能說壇子對頭部的壓力大小等于壇子受到的重力大小,選項C錯誤;壇子對頭部的壓力小于演員對地面的壓力,選項D錯誤。
C
3.如圖所示,粗糙水平桌面上一質(zhì)量為5 kg的物體,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4,g取10 m/s2,則地面對物體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
A.2 N B.5 N
C.20 N D.2 000 N
解析 物體受重力、支持力、拉力、滑動摩擦力作用,重力與支持力平衡,有FN=mg=50 N,則滑動摩擦力為f=μFN=20 N,故A、B、D錯誤,C正確。
D
4.某老師在上網(wǎng)課時使用手機支架(有手機)。支架從圖(a)調(diào)整為圖(b)狀態(tài)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a)中,手機僅受2個作用力
B.圖(b)中,支架對手機作用力大于手機重力
C.調(diào)整前后,支架對手機作用力大小發(fā)生變化
D.調(diào)整前后,支架對手機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均未發(fā)生變化
解析 圖(a)中手機除了受到支架對手機的彈力、手機本身的重力,還受到支架對手機的摩擦力,故A錯誤;圖(b)中,手機靜止,因此支架對手機的作用力和手機重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調(diào)整前后一樣,不會發(fā)生變化,故B、C錯誤,D正確。
C
5.(2023·1月浙江選考,2)如圖所示,輕質(zhì)網(wǎng)兜兜住重力為G的足球,用輕繩掛于光滑豎直墻壁上的A點,輕繩的拉力為T,墻壁對足球的支持力為FN,則(  )
A.TG D.T=G
解析 設(shè)輕繩與豎直墻壁的夾角為θ,對網(wǎng)兜和足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由平衡條件知T>G,T>FN,故C正確。
B
6.一輕彈簧原長為10 cm,在它的下端掛一個質(zhì)量為400 g的物體時,彈簧長度為12 cm,若在它的下端掛上一質(zhì)量為800 g的物體時,彈簧長度應(yīng)為(仍在彈性限度內(nèi))(  )
A.24 cm B.14 cm C.20 cm D.15 cm
解析 由題意可知m1g=k(x1-x0),m2g=k(x2-x0),兩式聯(lián)立代入數(shù)值解得x2=14 cm,故B正確。
A
7.用三根細(xì)線a、b、c將重力均為G的兩個小球1和2連接并懸掛,如圖所示。兩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細(xì)線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則(  )
ABC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一物體靜止于水平桌面上,兩者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5 N,現(xiàn)將水平面內(nèi)三個力同時作用于物體的同一點,三個力的大小分別為2 N、2 N、3 N。下列關(guān)于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   )
A.物體所受靜摩擦力可能為2 N B.物體所受靜摩擦力可能為4 N
C.物體可能仍保持靜止 D.物體一定被拉動
解析 2 N和2 N的合力范圍為0~4 N,3 N在此范圍內(nèi),則2 N、2 N、3 N三個力的合力范圍為0~7 N。2 N 在三個力的合力范圍內(nèi),當(dāng)三個力的合力為2 N時,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為2 N,故A正確;4 N在三個力的合力范圍內(nèi),當(dāng)三個力的合力為4 N時,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為4 N,故B正確;當(dāng)三個力的合力小于最大靜摩擦力5 N時,物體仍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故C正確,D錯誤。
CD
9.甲、乙兩隊用一根輕繩進行拔河比賽,結(jié)果甲隊獲勝,假設(shè)甲隊將乙隊勻速拉動,則在比賽過程中(  )
A.甲隊拉繩子的力大于乙隊拉繩子的力
B.甲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于乙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
C.甲、乙兩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兩隊拉繩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析 對繩進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繩受兩隊的拉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甲、乙兩隊拉繩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錯誤,D正確;以甲、乙兩隊及繩子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地面對兩隊的摩擦力,因甲隊將乙隊勻速拉動,由平衡條件可知,地面對甲、乙兩隊的摩擦力等大反向,故C正確,B錯誤。
AC
10.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斜面體C置于水平地面上,物體B置于斜面上,通過細(xì)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與物體A相連接,連接物體B的一段細(xì)繩與斜面平行,已知A、B、C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  )
A.物體B受到斜面體C的摩擦力可能為零
B.斜面體C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一定為零
C.斜面體C有沿水平地面向右滑動的趨勢,一定受到水平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D.將細(xì)繩剪斷,若B物體依然靜止在斜面上,此時水平地面對斜面體C的摩擦力一定不為零
解析 設(shè)A、B、C的重力分別為GA、GB、GC。以B為研究對象,若GA=GBsin θ,B相對于C沒有運動趨勢,則B不受C的摩擦力,故A正確;以B、C整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如圖,根據(jù)平衡條件得,水平地面對C的摩擦力f=Fcos θ=GAcos θ,方向水平向左,說明C有沿水平地面向右滑動的趨勢,則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故B錯誤,C正確;將細(xì)繩剪斷,若B依然靜止在斜面上,則以B、C整體為研究對象得到f=0,即水平地面對C的摩擦力為零,故D錯誤。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7分)如圖所示為某同學(xué)“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方法”的實驗裝置,三條細(xì)線L1、L2、L3的一端共系于結(jié)點O上,另一端分別系于輕質(zhì)彈簧測力計A、B和重物M上,A掛于固定點P,手持B拉動細(xì)線,使結(jié)點靜止于O點。
(1)某次實驗中A的指針位置如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________ N;
(2)實驗時要讀出A、B讀數(shù),測量重物M的重力,還要記錄________,以及L1、L2、L3的方向;
(3)多次實驗時結(jié)點O是否要保持在同一位置?
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00 (2)O點位置 (3)見解析
解析 (1)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 N,圖示讀數(shù)為2.00 N。
(2)實驗時要讀出A、B讀數(shù),測量重物M的重力,做共點力圖示時,還要記錄O點位置,以及L1、L2、L3的方向。
(3)不需要保持在同一位置;只要保持重物平衡,效果就一樣,每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兩個拉力的合力大小都與重物M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則作用點的位置也可以隨機應(yīng)變,但效果一樣,所以結(jié)點O可以不在同一位置。
12.(10分)在“探究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伸長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
(1)某同學(xué)先把彈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長,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為L0,再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然后把鉤碼掛在彈簧下端,測出彈簧的長度為L,把L-L0作為彈簧的伸長量x,改變鉤碼個數(shù)重復(fù)操作。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最后作出的F-x圖像,可能是下圖中的________。
(2)為了測量某一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將該彈簧豎直懸掛起來,在自由端掛上不同質(zhì)量的鉤碼。實驗測出了鉤碼質(zhì)量m與彈簧長度l的相應(yīng)數(shù)據(jù),其對應(yīng)點已在圖上標(biāo)出。
請在圖中作出m-l的關(guān)系圖線。
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________N/m(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g取9.8 m/s2)。
答案 (1)C (2)見解析圖 0.258(0.248~0.262均可)
解析  (1)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在不施加外力,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時,彈簧有一定的伸長量x0,根據(jù)公式F=k(x-x0)可知圖像是一條傾斜的直線,且當(dāng)F=0時,x=x0,則可能為C圖。
(2)作出m-l的關(guān)系圖線如圖,在圖線上選取相距較遠(yuǎn)的兩點,
讀出坐標(biāo)為(19.0 cm,2.75 g),(9.5 cm,0.25 g),
由胡克定律F=kx得勁度系數(shù)
13.(9分)舉重運動員在抓舉比賽中,抓杠鈴的兩手間要有較大距離。某運動員成功抓舉杠鈴時,測得兩手臂間的夾角為120°,運動員質(zhì)量為75 kg,舉起的杠鈴為125 kg,示意圖如圖所示,求該運動員每只手臂對杠鈴的作用力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N/kg)。
答案 1 250 N
解析 設(shè)運動員兩手臂間的夾角為2α=120°,則α=60°,
由平衡條件得2Fcos α=m杠g,解得F=1 250 N。
14.(13分)如圖甲所示,把一根長20 cm的輕質(zhì)彈簧下端固定,上端系一質(zhì)量為1 kg的木塊,當(dāng)木塊靜止時,彈簧長為15 cm;把此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這個輕質(zhì)彈簧水平拉它,當(dāng)彈簧長為24 cm時,木塊沿桌面勻速運動,如圖乙。取g=9.8 m/s2,求:
(1)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2)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答案 (1)196 N/m (2)0.8
解析 (1)設(shè)彈簧豎直放置時的形變量為Δx1,產(chǎn)生的彈力為F1,由胡克定律得
F1=kΔx1,其中Δx1=0.05 m,F(xiàn)1=mg=9.8 N,解得k=196 N/m。
(2)輕質(zhì)彈簧拉水平桌面上木塊勻速運動時,
彈簧對木塊的彈力與桌面對木塊的滑動摩擦力平衡,
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知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彈力,
設(shè)此時的彈簧形變量為Δx2,彈力為F2,有f=F2=kΔx2,其中Δx2=0.04 m,
求得f=F2=7.84 N,
15.(15分)如圖所示,豎直墻上用細(xì)線懸掛著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光滑圓球B,B的半徑為r=10 cm,質(zhì)量為M=4 kg,懸線PQ長L=15 cm,正方體物體A的邊長d=5 cm,質(zhì)量為m=0.6 kg,物塊與墻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將A輕放于球和墻之間后放手,系統(tǒng)保持靜止。取g=10 m/s2,假定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1)求物體A對圓球B的支持力大小FN1;
(2)求動摩擦因數(shù)的最小值μmin。
答案 (1)30 N (2)0.2
解析 (1)對球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FN1=Mgtan θ
解得FN1=30 N 。
(2)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根據(jù)力的相互性知
FN1′=FN1
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F N2-FN1′=0
f1-mg=0
又知f1=μminFN2
聯(lián)立解得 μmin=0.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玉山县| 华池县| 德令哈市| 长兴县| 荣成市| 卢湾区| 慈利县| 镇赉县| 湘潭市| 甘泉县| 永济市| 临猗县| 修水县| 赣州市| 武穴市| 定安县| 浦县| 咸阳市| 武强县| 班戈县| 襄樊市| 海伦市| 惠水县| 英山县| 沙湾县| 宝山区| 兴仁县| 丰宁| 芦溪县| 揭西县| 色达县| 鲁甸县| 梁平县| 怀化市| 高密市| 石景山区| 朔州市| 绥江县| 南昌市|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