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分值:100分)選擇題1~10題,每小題7分,共70分,11~13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合計100分基礎對點練題組一 伽利略的探索1.(2024·廣東深圳高一期中)在物理學史上,用理想斜面實驗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物理學家以及建立慣性定律的物理學家分別是( )亞里士多德、伽利略 亞里士多德、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 伽利略、牛頓2.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根據斜面實驗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摩擦阻力的緣故,你認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實驗證實了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結論②該實驗為牛頓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利的實驗證據③該實驗是一理想實驗,是在思維中進行的,無真實的實驗基礎,故其結果是荒謬的④該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規律只有①③ 只有②④只有③④ 只有②③題組二 牛頓第一定律3.(多選)下列情形中,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是( )小石塊做自由落體運動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汽車在轉彎時速度的大小不變鉛球被拋出以后的運動4.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是( )加速度 力能量 慣性5.(2024·江蘇淮安階段練習)關于牛頓第一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將保持靜止物體的速度不斷變化,表示物體必受合外力的作用物體如果向正北方向運動,其受外力方向必須指向正北伽利略支持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6.(2024·湖北黃岡高一期末)中國古代物理學上有些成就在當時是世界領先的,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2—前221年),我國學者墨子對力與運動的關系作了這樣的闡述:“力,刑之所以奮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力能使物體由靜止開始運動,或使運動的物體運動得越來越快。下列說法中,與墨子觀點相符合的是( )物體位置發生改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物體速度發生改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物體運動得越快,受到的力一定越大物體運動變慢,可以不受到力的作用題組三 慣性的理解和應用7.(多選)(2024·廣東清遠高一期末)牛頓第一定律是科學家集體智慧的成果。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物體的速度越大,其慣性越大物體的慣性大小與其受力的大小無關物體的質量改變,其慣性就會改變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8.如圖所示為月球車示意圖,當該月球車分別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駛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在地面運動時的慣性較大在月面運動時的慣性較大在地面和月面上運動時的慣性一樣大在地面運動時的質量較大9.(多選)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輛勻速行駛的小車,小車上固定著盛滿水的碗。若突然發現碗中的水向右灑出,如圖所示,則關于小車在此種情況下的運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小車勻速向左運動小車可能突然向左加速運動小車可能突然向左減速運動小車可能突然向右減速運動綜合提升練10.(多選)(2024·廣東珠海高一期末)下面是摘自上個世紀報紙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羅登月火箭在脫離地球飛向月球的過程中,宇航員通過無線電與在家中上小學的兒子湯姆通話。宇航員:“湯姆,我們現在已關閉了火箭上所有的發動機,正向月球飛去。”湯姆:“你們關閉了所有的發動機,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動火箭向前運動呢?”宇航員猶豫了半天,說:“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動火箭向前運動吧。”若不計月球等天體對火箭的吸引作用,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湯姆問話所體現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宇航員答話所體現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宇航員答話所體現的物理思想是“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宇航員答話的真實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慣性飛行11.關于慣性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兩個質量相等的物體,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來,所以速度大的物體慣性大在月球上舉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質量相等的物體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慣性小推動地面上靜止的物體,要比維持這個物體做勻速運動所需的力大,所以物體靜止時慣性大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不論速度大小是否相等,它們的慣性大小一定相等12.如圖所示,一個劈形物體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呈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個小球B,劈形物體從靜止開始釋放,則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運動軌跡是( )沿斜面向下的直線 豎直向下的直線無規則曲線 拋物線培優加強練13.如圖所示,用細繩把一本較厚重的書扎一圈,然后將細繩的一端掛起來,另一端用手牽住,使書保持靜止。若用力迅速將細繩往下一拉,由于書的慣性,則( )上段細繩更容易斷下段細繩更容易斷兩段細繩一定會同時斷不確定哪段細繩更容易斷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1.D [在物理學史上,正確認識運動與力的關系并且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物理學家和建立慣性定律的物理學家分別是伽利略和牛頓,A、B、C錯誤,D正確。]2.B [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認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故①錯誤;牛頓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指出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即牛頓第一定律,故②正確;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推理得出的結論,故④正確,③錯誤,故選項B正確。]3.ACD [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速度越來越大,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A正確;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不變,運動狀態不變,B錯誤;汽車在轉彎時速度方向發生了變化,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C正確;鉛球被拋出以后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發生了變化,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D正確。]4.B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因為沒有外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所以B正確,A、C、D錯誤。]5.B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可知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受力的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A錯誤;物體的速度不斷變化,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在改變,物體必然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確;物體如果向正北方向運動,如果是勻速則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故C錯誤;伽利略推翻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提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的觀點,故D錯誤。]6.B [由題意可知力能使物體由靜止開始運動,或使運動的物體運動得越來越快,即力起到了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作用。物體位置發生改變,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比如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物體速度發生改變,即物體運動狀態改變,則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確;物體運動得越快,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比如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C錯誤;物體運動變慢,則速度改變,即運動狀態改變,則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錯誤。]7.BC [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無關,與物體是否受力也無關,A錯誤,B正確;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體的質量改變,其慣性就會改變,C正確;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D錯誤。]8.C [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所以當該月球車分別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駛時的慣性是一樣大的,A、B錯誤,C正確;質量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是不變的,D錯誤。]9.BD [若小車原來向左做勻速運動,則水也向左勻速運動,水相對于碗靜止,水不會突然加速,碗隨小車向左加速,灑出水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勻速運動狀態,水相對于碗向右運動,水向右灑出,A錯誤,B正確;若小車突然向左做減速運動,碗隨小車一起向左減速,水由于慣性,仍保持向左的勻速運動,水相對于碗向左運動,水向左灑出,C錯誤;若小車原來向右做勻速運動,突然減速,碗隨小車向右減速,水由于慣性仍要保持向右的勻速運動狀態,水相對于碗向右運動,水將向右灑出,D正確。]10.ACD [湯姆說:“你們關閉了所有的發動機,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動火箭向前運動?”,想表達的真實意思是“火箭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故A正確;由題意知,宇航員說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動飛船向前運動,真實意思是根據伽利略的理論,“火箭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火箭正在依靠慣性飛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動著火箭向前運動,故B錯誤,C、D正確。]11.D [物體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兩個質量相等的物體,慣性大小相等,與運動狀態和所處位置無關,A、B、C錯誤,D正確。]12.B [劈形物體A釋放前,小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兩力平衡;劈形物體A釋放后,由于劈形物體A是光滑的,則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力,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知,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運動狀態不改變,即仍保持靜止狀態。而豎直方向劈形物體A對B的支持力將小于小球的重力,小球將沿豎直方向做加速運動,所以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運動是豎直向下的加速運動,其運動軌跡是豎直向下的直線,故B正確。]13.B [由于書本比較厚重,慣性較大,其運動狀態難以改變,在迅速向下拉繩的瞬間,書本可以認為固定不動,上段繩的力沒增大,而此時下段細繩承受的力將比上段細繩承受的力大,因此下段細繩更容易斷,故B正確。]?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學習目標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及其主要推理過程和推論,知道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3.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知識點一 伽利略的探索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如圖所示,小球沿斜面由靜止滾下,再滾上另一斜面。(1)在實際生活中,小球滾上另一斜面能達到原來的高度嗎?(2)設想斜面是光滑的,小球滾上另一斜面能達到原來的高度嗎?(3)設想斜面是光滑的,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還能達到原來的高度嗎?(4)設想第二個斜面變成水平面,小球永遠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這時小球的運動能停下來嗎? 一、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亞里士多德認為,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________;撤掉力,運動就________。維持物體運動________力。二、伽利略的探索1.理想斜面實驗(1)理想斜面實驗:讓小球從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力,這個小球將達到與原來____________的高度。如果減小斜面的傾角,小球仍會達到同一高度,但要通過更長的路程。如果繼續減小斜面的傾角,小球經過的____________就會越來越長,但最終仍能到達原來的________。如果斜面變成水平面,小球將無法達到原來的高度,只能以________的速度________運動下去。(2)結論:物體的運動__________力來維持。2.理想實驗:伽利略設計的斜面實驗雖然是想象中的實驗,但它建立在____________的基礎上。______________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3.理想實驗的推論:一切運動著的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時候,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并且一直運動下去。4.理想實驗的意義(1)伽利略理想實驗是以可靠的實驗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規律。(2)伽利略理想實驗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三、笛卡爾的補充笛卡爾認為,如果沒有其他原因,運動的物體將繼續以____________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________,也不會偏離原來的________。【思考】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的各個過程中(如圖所示),哪些可以通過實驗完成?哪些是推理得出的? 例1 (2024·廣東珠海高一期中)歷史上,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正確地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如圖所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有如下步驟:①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為達到原來的高度,小球運動的距離變長;②兩個對接斜面,讓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④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將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續運動下去。(1)請將上述理想實驗的設想步驟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________(填數字序號)。(2)在上述的設想步驟中,有的屬于可靠的事實,有的則是理想化的推論。下列關于事實和推論的分類正確的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B.②是事實,①③④是推論C.③是事實,①②④是推論D.④是事實,①②③是推論聽課筆記 訓練1 (多選)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實和合理的推論結合起來,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規律。關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接觸面足夠光滑,物體在水平面上就能勻速運動下去B.這個實驗實際上是永遠無法做到的C.利用氣墊導軌,就能使實驗成功D.雖然是想象中的實驗,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實驗基礎上的知識點二 牛頓第一定律如圖所示是冰壺在冰面上的運動情景。冰壺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在冰壺前面擦掃冰面,可以使表面冰層融化,形成一層薄薄的水膜,而水膜的阻力比冰面要小,所以冰壺可以滑行得更遠。(1)圖中的冰壺為什么會停下來?這說明了什么問題?(2)試猜想如果冰壺不受外力作用將處于什么狀態?(3)從(1)、(2)兩個問題中,我們能得到什么結論?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狀態或________狀態,直到有外力____________________為止。2.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①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當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就具有了加速度,因而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②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狀態: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2)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得出的,是在理想實驗的基礎上加以科學抽象和邏輯推理得到的,但其得到的一切結論經過實踐證明都是正確的。(3)牛頓第一定律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它所描述的是一種理想狀態,即不受外力的狀態。3.運動狀態改變即速度發生變化,有三種情況(1)速度的方向不變,大小改變。(2)速度的大小不變,方向改變。(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時改變。【思考判斷】(1)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做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時,物體立刻靜止。(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例2 (多選)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A.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律B.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C.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沒有外力維持木塊的運動D.奔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物而被絆倒,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聽課筆記 訓練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牛頓第一定律是科學家憑空想象出來的,沒有實驗依據B.牛頓第一定律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實驗的思維方法與質點概念的建立一樣,都是一種科學抽象的思維方法D.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靜止的物體一定不受外力作用知識點三 慣性的理解和應用如圖所示,公交車在運行時突然急剎車,車內乘客身體為什么會向前傾倒? 1.慣性(1)定義:物體具有保持原來________________狀態或________狀態的性質叫作________。牛頓第一定律又叫作________定律。(2)特點:任何物體無論處于什么狀態,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________屬性。2.慣性與質量物體慣性大小僅與________有關,________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慣性大小與物體是否運動、運動快慢等因素均________關。3.慣性的表現(1)物體不受外力時,慣性表現為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2)物體受力時,慣性表現為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運動狀態越難改變。【思考】(1)戰斗機在投入戰斗時有時要拋掉副油箱,這是為什么?(2)汽車超載時急剎車不容易停下來,為什么? 例3 (2024·廣東廣州高一期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槍膛中飛出的子彈,在慣性力作用下飛行B.滿載的卡車比空車難以停下來,是因為前者的慣性比后者大C.物體在粗糙水平路面上比在光滑水平路面上難以推動,是因為前者慣性大D.噴氣式飛機起飛后越飛越快,說明它的慣性越來越大聽課筆記 訓練3 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這是因為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因車的慣性而造成的傷害B.短跑運動員最后沖刺時,速度很大,很難停下來,說明速度越大,慣性越大C.高速行駛的公共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會向前傾倒,說明乘客具有慣性D.把手中的球由靜止釋放后,球能豎直下落,是由于球具有慣性隨堂對點自測1.(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如圖所示,為現代人在實驗室所做的伽利略斜面實驗的頻閃照片的組合圖。實驗中把小球從左側斜面的某個位置由靜止釋放,它將沖上右側斜面,頻閃照片顯示小球在右側斜面運動過程中相鄰的兩個小球間的距離依次減小;如果右側斜面變成水平,頻閃照片顯示小球在右側斜面運動過程中相鄰的兩小球間的距離幾乎相等。對于這個實驗,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小球沖上右側斜面后做減速運動,表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結論是正確的B.小球最終也會在右側水平面上停下來,表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結論是正確的C.因為沒有絕對光滑的斜面或者平面,所以伽利略提出的“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的結論是荒謬可笑的D.上述實驗表明“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的結論是正確的2.(牛頓第一定律)(多選)許多科學家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伽利略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C.牛頓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D.伽利略認為物體的自然狀態是靜止的,只有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才會運動3.(慣性的理解)關于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才有慣性B.只有運動的物體才具有慣性C.慣性是指物體具有的保持原來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D.兩個物體只要速度相同,慣性就一定相同4.(慣性的應用)下列事例中,利用了慣性的是( )①跳遠運動員在起跳前高速助跑②跳傘運動員在落地前打開降落傘③自行車輪胎制成不平整的花紋④鐵餅運動員在擲出鐵餅前快速旋轉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知識點一導學 提示 (1)不能。(2)能。(3)能。(4)不能。知識梳理一、運動 停止 需要二、1.(1)同樣 路程 高度 恒定 一直 (2)不需要2.可靠事實 理想實驗三、同一速度 停下來 方向[思考] 提示 小球由靜止狀態從斜面上滾下,可以滾上另一斜面,是實驗事實,可以通過實驗完成;其余各個結論都是由推理得出的,不可以用實驗驗證。例1 (1)②③①④ (2)B解析 (1)(2)根據實驗事實②得出實驗結果: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釋放時的高度,即③,進一步假設若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即得出①,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將沿水平面做持續勻速運動,即④,所以幾個步驟正確的排列順序是:事實②—推論③—推論①—推論④。訓練1 ABD [只要接觸面有摩擦力,物體就不會永遠勻速運動下去,而實際的接觸面不可能達到理想狀態的光滑;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是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的合理推理,故C錯誤,A、B、D正確。]知識點二導學 提示 (1)冰壺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2)冰壺原來靜止,不受外力作用時,仍然靜止;冰壺原來運動,不受外力作用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力為零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知識梳理1.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思考] (1)× (2)√例2 ABD [牛頓第一定律描述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即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A、B正確;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改變了運動狀態,奔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物而被絆倒,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變了原來的運動狀態,C錯誤,D正確。]訓練2 C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理想實驗的基礎上經過合理歸納總結出來的,無法用實驗來直接驗證,但是是成立的,故A、B錯誤;理想實驗的思維方法與質點概念的建立相同,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學抽象的思維方法,故C正確;物體靜止時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故D錯誤。]知識點三導學 提示 乘客隨車一起運動,當急剎車時,車停止運動,乘客的鞋底受到車的摩擦力作用也隨車停止運動,而身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向前傾倒。知識梳理1.(1)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慣性 慣性 (2)固有2.質量 質量 無[思考] 提示 (1)減小戰斗機的質量以減小慣性,使戰斗機運動狀態易于改變,以獲得較好的機動性。(2)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運動狀態越難改變。例3 B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而不是作用力,A錯誤;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所以滿載的卡車比空車難以停下來,是因為前者的慣性比后者大,B正確;物體在粗糙水平路面上比在光滑水平路面上難以推動,是因為推動時前者受的最大靜摩擦力較大,C錯誤;慣性只跟物體質量有關,噴氣式飛機起飛后越飛越快,是因為飛機在加速,其慣性是不變的,D錯誤。]訓練3 C [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緊急剎車時由于乘客的慣性使乘客從車前部擋風玻璃飛出而造成的傷害,與車的慣性無關,故A錯誤;質量是慣性的唯一量度,慣性大小與物體的速度無關,故B錯誤;高速行駛的公共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會向前傾倒,說明乘客具有慣性,故C正確;把手中的球由靜止釋放后,球能豎直下落,是由于球受到重力作用,與慣性無關,故D錯誤。]隨堂對點自測1.D [小球沖上右側斜面后做減速運動,表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結論是錯誤的,故選項A錯誤;小球最終也會在右側水平面上停下來,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的原因,故選項B錯誤;因為沒有絕對光滑的斜面或者平面,所以伽利略提出的“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的結論是一種理想的推論,但是卻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它開創了物理學研究的新方法,故選項C錯誤;上述實驗表明“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的結論是正確的,故選項D正確。]2.AB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A正確;笛卡爾和伽利略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故B正確;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C錯誤;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自然狀態是靜止的,只有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才會運動,故D錯誤。]3.C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它是指物體能夠保持原來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與力及運動狀態無關,C正確,A、B、D錯誤。]4.C(共52張PPT)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及其主要推理過程和推論,知道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3.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學習目標目 錄CONTENTS知識點01隨堂對點自測02課后鞏固訓練03知識點1知識點二 牛頓第一定律知識點一 伽利略的探索知識點三 慣性的理解和應用知識點一 伽利略的探索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如圖所示,小球沿斜面由靜止滾下,再滾上另一斜面。(1)在實際生活中,小球滾上另一斜面能達到原來的高度嗎?(2)設想斜面是光滑的,小球滾上另一斜面能達到原來的高度嗎?(3)設想斜面是光滑的,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還能達到原來的高度嗎?(4)設想第二個斜面變成水平面,小球永遠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這時小球的運動能停下來嗎?提示 (1)不能。(2)能。(3)能。(4)不能。一、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運動亞里士多德認為,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______;撤掉力,運動就______。維持物體運動______力。停止需要二、伽利略的探索1.理想斜面實驗同樣(1)理想斜面實驗:讓小球從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力,這個小球將達到與原來______的高度。如果減小斜面的傾角,小球仍會達到同一高度,但要通過更長的路程。如果繼續減小斜面的傾角,小球經過的______就會越來越長,但最終仍能到達原來的______。如果斜面變成水平面,小球將無法達到原來的高度,只能以______的速度______運動下去。(2)結論:物體的運動_________力來維持。路程高度恒定一直不需要2.理想實驗:伽利略設計的斜面實驗雖然是想象中的實驗,但它建立在____________的基礎上。____________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3.理想實驗的推論:一切運動著的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時候,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并且一直運動下去。4.理想實驗的意義(1)伽利略理想實驗是以可靠的實驗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規律。(2)伽利略理想實驗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可靠事實理想實驗三、笛卡爾的補充笛卡爾認為,如果沒有其他原因,運動的物體將繼續以____________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_________,也不會偏離原來的______。同一速度停下來方向【思考】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的各個過程中(如圖所示),哪些可以通過實驗完成?哪些是推理得出的?提示 小球由靜止狀態從斜面上滾下,可以滾上另一斜面,是實驗事實,可以通過實驗完成;其余各個結論都是由推理得出的,不可以用實驗驗證。例1 (2024·廣東珠海高一期中)歷史上,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正確地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如圖所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有如下步驟:①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為達到原來的高度,小球運動的距離變長;②兩個對接斜面,讓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④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將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續運動下去。(1)請將上述理想實驗的設想步驟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________(填數字序號)。(2)在上述的設想步驟中,有的屬于可靠的事實,有的則是理想化的推論。下列關于事實和推論的分類正確的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B.②是事實,①③④是推論C.③是事實,①②④是推論D.④是事實,①②③是推論解析 (1)(2)根據實驗事實②得出實驗結果: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釋放時的高度,即③,進一步假設若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即得出①,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將沿水平面做持續勻速運動,即④,所以幾個步驟正確的排列順序是:事實②—推論③—推論①—推論④。答案 (1)②③①④ (2)BABD訓練1 (多選)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實和合理的推論結合起來,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規律。關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接觸面足夠光滑,物體在水平面上就能勻速運動下去B.這個實驗實際上是永遠無法做到的C.利用氣墊導軌,就能使實驗成功D.雖然是想象中的實驗,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實驗基礎上的解析 只要接觸面有摩擦力,物體就不會永遠勻速運動下去,而實際的接觸面不可能達到理想狀態的光滑;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是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的合理推理,故C錯誤,A、B、D正確。知識點二 牛頓第一定律如圖所示是冰壺在冰面上的運動情景。冰壺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在冰壺前面擦掃冰面,可以使表面冰層融化,形成一層薄薄的水膜,而水膜的阻力比冰面要小,所以冰壺可以滑行得更遠。(1)圖中的冰壺為什么會停下來?這說明了什么問題?(2)試猜想如果冰壺不受外力作用將處于什么狀態?(3)從(1)、(2)兩個問題中,我們能得到什么結論?提示 (1)冰壺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2)冰壺原來靜止,不受外力作用時,仍然靜止;冰壺原來運動,不受外力作用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力為零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__________________狀態或______狀態,直到有外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止。2.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①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當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就具有了加速度,因而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②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狀態: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勻速直線運動靜止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得出的,是在理想實驗的基礎上加以科學抽象和邏輯推理得到的,但其得到的一切結論經過實踐證明都是正確的。(3)牛頓第一定律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它所描述的是一種理想狀態,即不受外力的狀態。3.運動狀態改變即速度發生變化,有三種情況(1)速度的方向不變,大小改變。(2)速度的大小不變,方向改變。(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時改變。【思考判斷】(1)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做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時,物體立刻靜止。(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ABD例2 (多選)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A.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律B.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C.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沒有外力維持木塊的運動D.奔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物而被絆倒,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解析 牛頓第一定律描述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即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A、B正確;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改變了運動狀態,奔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物而被絆倒,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變了原來的運動狀態,C錯誤,D正確。C訓練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牛頓第一定律是科學家憑空想象出來的,沒有實驗依據B.牛頓第一定律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實驗的思維方法與質點概念的建立一樣,都是一種科學抽象的思維方法D.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靜止的物體一定不受外力作用解析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理想實驗的基礎上經過合理歸納總結出來的,無法用實驗來直接驗證,但是是成立的,故A、B錯誤;理想實驗的思維方法與質點概念的建立相同,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學抽象的思維方法,故C正確;物體靜止時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故D錯誤。知識點三 慣性的理解和應用如圖所示,公交車在運行時突然急剎車,車內乘客身體為什么會向前傾倒?提示 乘客隨車一起運動,當急剎車時,車停止運動,乘客的鞋底受到車的摩擦力作用也隨車停止運動,而身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向前傾倒。1.慣性(1)定義:物體具有保持原來__________________狀態或______狀態的性質叫作______。牛頓第一定律又叫作______定律。(2)特點:任何物體無論處于什么狀態,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______屬性。2.慣性與質量物體慣性大小僅與______有關,______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慣性大小與物體是否運動、運動快慢等因素均___關。勻速直線運動靜止慣性慣性固有質量質量無3.慣性的表現(1)物體不受外力時,慣性表現為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2)物體受力時,慣性表現為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運動狀態越難改變。【思考】(1)戰斗機在投入戰斗時有時要拋掉副油箱,這是為什么?(2)汽車超載時急剎車不容易停下來,為什么?提示 (1)減小戰斗機的質量以減小慣性,使戰斗機運動狀態易于改變,以獲得較好的機動性。(2)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運動狀態越難改變。B例3 (2024·廣東廣州高一期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槍膛中飛出的子彈,在慣性力作用下飛行B.滿載的卡車比空車難以停下來,是因為前者的慣性比后者大C.物體在粗糙水平路面上比在光滑水平路面上難以推動,是因為前者慣性大D.噴氣式飛機起飛后越飛越快,說明它的慣性越來越大解析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而不是作用力,A錯誤;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所以滿載的卡車比空車難以停下來,是因為前者的慣性比后者大,B正確;物體在粗糙水平路面上比在光滑水平路面上難以推動,是因為推動時前者受的最大靜摩擦力較大,C錯誤;慣性只跟物體質量有關,噴氣式飛機起飛后越飛越快,是因為飛機在加速,其慣性是不變的,D錯誤。 C訓練3 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這是因為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因車的慣性而造成的傷害B.短跑運動員最后沖刺時,速度很大,很難停下來,說明速度越大,慣性越大C.高速行駛的公共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會向前傾倒,說明乘客具有慣性D.把手中的球由靜止釋放后,球能豎直下落,是由于球具有慣性解析 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緊急剎車時由于乘客的慣性使乘客從車前部擋風玻璃飛出而造成的傷害,與車的慣性無關,故A錯誤;質量是慣性的唯一量度,慣性大小與物體的速度無關,故B錯誤;高速行駛的公共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會向前傾倒,說明乘客具有慣性,故C正確;把手中的球由靜止釋放后,球能豎直下落,是由于球受到重力作用,與慣性無關,故D錯誤。隨堂對點自測2D1.(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如圖所示,為現代人在實驗室所做的伽利略斜面實驗的頻閃照片的組合圖。實驗中把小球從左側斜面的某個位置由靜止釋放,它將沖上右側斜面,頻閃照片顯示小球在右側斜面運動過程中相鄰的兩個小球間的距離依次減小;如果右側斜面變成水平,頻閃照片顯示小球在右側斜面運動過程中相鄰的兩小球間的距離幾乎相等。對于這個實驗,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小球沖上右側斜面后做減速運動,表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結論是正確的B.小球最終也會在右側水平面上停下來,表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結論是正確的C.因為沒有絕對光滑的斜面或者平面,所以伽利略提出的“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的結論是荒謬可笑的D.上述實驗表明“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的結論是正確的解析 小球沖上右側斜面后做減速運動,表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結論是錯誤的,故選項A錯誤;小球最終也會在右側水平面上停下來,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的原因,故選項B錯誤;因為沒有絕對光滑的斜面或者平面,所以伽利略提出的“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的結論是一種理想的推論,但是卻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它開創了物理學研究的新方法,故選項C錯誤;上述實驗表明“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在水平面上永遠運動下去”的結論是正確的,故選項D正確。AB2.(牛頓第一定律)(多選)許多科學家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伽利略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C.牛頓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D.伽利略認為物體的自然狀態是靜止的,只有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才會運動解析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A正確;笛卡爾和伽利略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故B正確;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C錯誤;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自然狀態是靜止的,只有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才會運動,故D錯誤。C3.(慣性的理解)關于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才有慣性B.只有運動的物體才具有慣性C.慣性是指物體具有的保持原來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D.兩個物體只要速度相同,慣性就一定相同解析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它是指物體能夠保持原來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與力及運動狀態無關,C正確,A、B、D錯誤。C4.(慣性的應用)下列事例中,利用了慣性的是( )①跳遠運動員在起跳前高速助跑②跳傘運動員在落地前打開降落傘③自行車輪胎制成不平整的花紋④鐵餅運動員在擲出鐵餅前快速旋轉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課后鞏固訓練3D題組一 伽利略的探索1.(2024·廣東深圳高一期中)在物理學史上,用理想斜面實驗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物理學家以及建立慣性定律的物理學家分別是( )A.亞里士多德、伽利略 B.亞里士多德、牛頓C.伽利略、愛因斯坦 D.伽利略、牛頓解析 在物理學史上,正確認識運動與力的關系并且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物理學家和建立慣性定律的物理學家分別是伽利略和牛頓,A、B、C錯誤,D正確。基礎對點練B2.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根據斜面實驗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摩擦阻力的緣故,你認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實驗證實了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結論②該實驗為牛頓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利的實驗證據③該實驗是一理想實驗,是在思維中進行的,無真實的實驗基礎,故其結果是荒謬的④該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規律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解析 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認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故①錯誤;牛頓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指出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即牛頓第一定律,故②正確;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推理得出的結論,故④正確,③錯誤,故選項B正確。ACD題組二 牛頓第一定律3.(多選)下列情形中,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是( )A.小石塊做自由落體運動B.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C.汽車在轉彎時速度的大小不變D.鉛球被拋出以后的運動解析 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速度越來越大,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A正確;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不變,運動狀態不變,B錯誤;汽車在轉彎時速度方向發生了變化,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C正確;鉛球被拋出以后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發生了變化,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D正確。B4.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是( )A.加速度 B.力 C.能量 D.慣性解析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因為沒有外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所以B正確,A、C、D錯誤。B5.(2024·江蘇淮安階段練習)關于牛頓第一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將保持靜止B.物體的速度不斷變化,表示物體必受合外力的作用C.物體如果向正北方向運動,其受外力方向必須指向正北D.伽利略支持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解析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可知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受力的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A錯誤;物體的速度不斷變化,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在改變,物體必然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確;物體如果向正北方向運動,如果是勻速則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故C錯誤;伽利略推翻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提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的觀點,故D錯誤。B6.(2024·湖北黃岡高一期末)中國古代物理學上有些成就在當時是世界領先的,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2—前221年),我國學者墨子對力與運動的關系作了這樣的闡述:“力,刑之所以奮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力能使物體由靜止開始運動,或使運動的物體運動得越來越快。下列說法中,與墨子觀點相符合的是( )A.物體位置發生改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體速度發生改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物體運動得越快,受到的力一定越大D.物體運動變慢,可以不受到力的作用解析 由題意可知力能使物體由靜止開始運動,或使運動的物體運動得越來越快,即力起到了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作用。物體位置發生改變,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比如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物體速度發生改變,即物體運動狀態改變,則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確;物體運動得越快,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比如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C錯誤;物體運動變慢,則速度改變,即運動狀態改變,則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錯誤。BC題組三 慣性的理解和應用7.(多選)(2024·廣東清遠高一期末)牛頓第一定律是科學家集體智慧的成果。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速度越大,其慣性越大 B.物體的慣性大小與其受力的大小無關C.物體的質量改變,其慣性就會改變 D.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解析 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無關,與物體是否受力也無關,A錯誤,B正確;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體的質量改變,其慣性就會改變,C正確;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D錯誤。C8.如圖所示為月球車示意圖,當該月球車分別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駛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在地面運動時的慣性較大B.在月面運動時的慣性較大C.在地面和月面上運動時的慣性一樣大D.在地面運動時的質量較大解析 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所以當該月球車分別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駛時的慣性是一樣大的,A、B錯誤,C正確;質量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是不變的,D錯誤。BD9.(多選)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輛勻速行駛的小車,小車上固定著盛滿水的碗。若突然發現碗中的水向右灑出,如圖所示,則關于小車在此種情況下的運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小車勻速向左運動B.小車可能突然向左加速運動C.小車可能突然向左減速運動D.小車可能突然向右減速運動解析 若小車原來向左做勻速運動,則水也向左勻速運動,水相對于碗靜止,水不會突然加速,碗隨小車向左加速,灑出水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勻速運動狀態,水相對于碗向右運動,水向右灑出,A錯誤,B正確;若小車突然向左做減速運動,碗隨小車一起向左減速,水由于慣性,仍保持向左的勻速運動,水相對于碗向左運動,水向左灑出,C錯誤;若小車原來向右做勻速運動,突然減速,碗隨小車向右減速,水由于慣性仍要保持向右的勻速運動狀態,水相對于碗向右運動,水將向右灑出,D正確。ACD綜合提升練10.(多選)(2024·廣東珠海高一期末)下面是摘自上個世紀報紙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羅登月火箭在脫離地球飛向月球的過程中,宇航員通過無線電與在家中上小學的兒子湯姆通話。宇航員:“湯姆,我們現在已關閉了火箭上所有的發動機,正向月球飛去。”湯姆:“你們關閉了所有的發動機,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動火箭向前運動呢?”宇航員猶豫了半天,說:“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動火箭向前運動吧。”若不計月球等天體對火箭的吸引作用,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湯姆問話所體現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宇航員答話所體現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C.宇航員答話所體現的物理思想是“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D.宇航員答話的真實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慣性飛行解析 湯姆說:“你們關閉了所有的發動機,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動火箭向前運動?”,想表達的真實意思是“火箭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故A正確;由題意知,宇航員說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動飛船向前運動,真實意思是根據伽利略的理論,“火箭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火箭正在依靠慣性飛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動著火箭向前運動,故B錯誤,C、D正確。D11.關于慣性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個質量相等的物體,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來,所以速度大的物體慣性大B.在月球上舉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質量相等的物體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慣性小C.推動地面上靜止的物體,要比維持這個物體做勻速運動所需的力大,所以物體靜止時慣性大D.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不論速度大小是否相等,它們的慣性大小一定相等解析 物體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兩個質量相等的物體,慣性大小相等,與運動狀態和所處位置無關,A、B、C錯誤,D正確。B12.如圖所示,一個劈形物體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呈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個小球B,劈形物體從靜止開始釋放,則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運動軌跡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線 B.豎直向下的直線C.無規則曲線 D.拋物線解析 劈形物體A釋放前,小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兩力平衡;劈形物體A釋放后,由于劈形物體A是光滑的,則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力,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知,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運動狀態不改變,即仍保持靜止狀態。而豎直方向劈形物體A對B的支持力將小于小球的重力,小球將沿豎直方向做加速運動,所以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運動是豎直向下的加速運動,其運動軌跡是豎直向下的直線,故B正確。B培優加強練13.如圖所示,用細繩把一本較厚重的書扎一圈,然后將細繩的一端掛起來,另一端用手牽住,使書保持靜止。若用力迅速將細繩往下一拉,由于書的慣性,則( )A.上段細繩更容易斷 B.下段細繩更容易斷C.兩段細繩一定會同時斷 D.不確定哪段細繩更容易斷解析 由于書本比較厚重,慣性較大,其運動狀態難以改變,在迅速向下拉繩的瞬間,書本可以認為固定不動,上段繩的力沒增大,而此時下段細繩承受的力將比上段細繩承受的力大,因此下段細繩更容易斷,故B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docx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