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培優提升八 瞬時加速度問題(分值:100分)選擇題1~10,12題,每小題8分,共88分。基礎對點練題組一 漸變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和速度分析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當合外力減小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和速度的變化是 ( )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速度減小加速度增大,速度減小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2.雨滴從高空中由靜止落下,若雨滴受到的空氣阻力隨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列各圖中能大致反映雨滴運動情況的是( )A B C D3.如圖所示,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A,一端靠著處于自然狀態的水平彈簧。現對物體施加一水平恒力,在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這一過程中,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變化的情況是( )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4.如圖所示,小球在豎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緩慢壓縮彈簧至最低點。現撤去力F,小球向上彈起至離開彈簧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小球的速度一直增大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小球的加速度一直增大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題組二 瞬時性問題的兩類模型5.如圖所示,已知A球質量是B球質量的2倍。開始時A、B均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為g,在剪斷A、B之間輕繩的瞬間,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g g g 3g 0 0 g6.(多選)質量均為m的A、B兩球之間系著一個不計質量的水平輕彈簧并放在光滑水平臺面上,A球緊靠墻壁,如圖所示,今用水平力F緩慢推B球使其向左壓彈簧,平衡后,突然撤去力F的瞬間( )A的加速度大小為A的加速度大小為零B的加速度大小為B的加速度大小為7.如圖,質量相等的A、B兩球分別用輕質彈簧和輕桿連接置于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當系統靜止時,擋板C與斜面垂直,彈簧、輕桿均與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為g。在突然撤去擋板的瞬間( )兩圖中B球加速度都是gsin θ兩圖中A球的加速度均為零圖甲中B球的加速度為2gsin θ圖乙中B球的加速度為2gsin θ8.兩個質量均為m的小球放置在傾角為θ=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不動),如圖所示,系統靜止時,彈簧與細線均平行于斜面,重力加速度為g,在細線被燒斷的瞬間,關于A、B兩球加速度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0 aB=g aA=g aB=0aA=g aB=g aA=g aB=g綜合提升練9.(多選)(2024·廣東梅州高一期末)“兒童蹦極”中,拴在腰間左右兩側的是彈性極好的橡皮繩,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明靜止懸掛時兩橡皮繩的拉力大小均為0.8mg,若此時小明右側橡皮繩在腰間斷裂,則小明此時( )加速度a=0.8g,沿原斷裂繩的方向斜向下加速度a=0.8g,沿未斷裂繩的方向斜向上加速度a=g,方向豎直向下速度為零 10.(2023·全國乙卷,14)一同學將排球自O點墊起,排球豎直向上運動,隨后下落回到O點。設排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比,則該排球( )上升時間等于下落時間被墊起后瞬間的速度最大達到最高點時加速度為零下落過程中做勻加速運動11.(12分)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的物體系于長度分別為L1、L2的兩根細線上,L1的一端懸掛在天花板上,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L2水平拉直,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重力加速度為g。現將線L2剪斷,求剪斷L2的瞬間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培優加強練12.兩質量均為m的物塊A、B用輕彈簧連接起來用細線懸掛在升降機內,如圖所示。當升降機正以大小為a=2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時,細線突然斷裂,則在細線斷裂瞬間,A、B的加速度分別為(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 )-2 m/s2,2 m/s2 -12 m/s2,2 m/s2-24 m/s2,0 -22 m/s2,2 m/s2培優提升八 瞬時加速度問題1.D [當合外力減小時,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知,加速度減小,因為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故速度增大,D正確。]2.C [對雨滴進行受力分析可得mg-kv=ma,則雨滴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故C正確。]3.C [力F作用在A上的開始階段,彈簧彈力kx<F,合力與速度方向相同,物體速度增大,而合力F-kx隨x增大而減小,加速度也減小,當F=kx以后,隨著物體A向左運動,彈力kx大于F,合力kx-F隨x增大而增大,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速度減小,加速度a增大。綜上所述,C正確。]4.B 5.A6.BD [在撤去力F的瞬間,彈簧的彈力還沒來得及發生變化,A的加速度為零,B的加速度大小為,選項A、C錯誤,B、D正確。]7.C [撤去擋板前,對整體分析,擋板對B球的彈力大小為2mgsin θ,因彈簧彈力不能突變,而桿的彈力會突變,所以撤去擋板瞬間,圖甲中A球所受合力為零,加速度為零,B球所受合力為2mgsin θ,加速度為2gsin θ;圖乙中桿的彈力突變為零,A、B球所受合力均為mgsin θ,加速度均為gsin θ,故C正確,A、B、D錯誤。]8.C [細線燒斷前,分析整體受力可知彈簧的拉力為F=2mgsin θ,細線燒斷瞬間,小球A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大小為FA=mgsin θ,由牛頓第二定律知,小球A的加速度為aA==g,小球B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上,大小為FB=F-mgsin θ=mgsin θ,小球B的加速度為aB==g,故C正確。]9.AD [小明處于靜止狀態時,受到兩側橡皮繩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合力為零。小明右側橡皮繩在腰間斷裂的瞬間,左側橡皮繩的彈力不變,重力不變,此時小明受的合力大小等于0.8mg,方向沿原斷裂繩的方向斜向下,則加速度為a==0.8g,故A正確,B、C錯誤;根據Δv=aΔt可知,速度的變化需要時間的積累,故橡皮繩斷裂瞬間小明的速度為零,故D正確。]10.B [空氣阻力與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k為大于0的常量)從拋出(v1)到原位置(v2)上>下t上<t下,A錯誤;v1>v2,墊起后瞬間v1最大,B正確;最高點速度為0→只受重力→a=g,C錯誤;下落過程mg-kv↑=ma↓,D錯誤。]11.gsin θ解析 細線L2被剪斷的瞬間,因細線L2對物體的彈力突然消失,而引起L1上的張力發生突變,使物體的受力情況改變,受力如圖所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到mgsin θ=ma1得到a1=gsin θ加速度方向為垂直L1斜向下方。12.D [在細線斷裂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A、B整體有F1-2mg=2ma對B有F2-mg=ma解得細線拉力F1=2m(a+g)彈簧彈力F2=m(a+g)在細線斷裂瞬間,F1突然消失而F2和A、B的重力不變,則A受到的合力大小F1′=F2+mg=2mg+ma,產生的加速度aA=-(2g+a)=-22 m/s2,B受到的合力不變,加速度仍為2 m/s2,故D正確。]培優提升八 瞬時加速度問題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會分析變力作用過程中的加速度和速度。2.會分析物體受力的瞬時變化,掌握瞬時變化問題的兩種模型。提升1 漸變力作用下加速度和速度的分析1.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加速度a與合力F具有瞬時對應關系,合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合力減小,加速度減小;合力方向變化,加速度方向也同時變化。2.速度與加速度(合力)的關系速度與加速度(合力)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速度與加速度(合力)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例1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體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后,將水平推力逐漸減小到零(物體不停止),在水平推力減小到零的過程中 ( )A.物體的速度逐漸減小,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B.物體的速度逐漸增大,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C.物體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減小D.物體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大小)先減小后增大聽課筆記 訓練1 如圖所示,一個小球從豎直立在地面上的輕彈簧正上方某處自由下落,不計空氣阻力,在小球與彈簧開始接觸到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A.加速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小B.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減小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D.速度一直減小,加速度大小先減小后增大提升2 瞬時性問題的兩類模型兩類模型的特點(1)剛性繩(或接觸面)模型:這種微小形變就能產生彈力的物體,剪斷(或脫離)后,形變變化幾乎不需要時間,故認為彈力可以突變。(2)彈簧(或橡皮繩)模型:此種物體的特點是形變量大,形變恢復需要較長時間,在瞬時問題中,在彈簧(或橡皮繩)的自由端連接有物體時其彈力的大小不能突變,往往可以看成是不變的。例2 如圖所示,A、B兩木塊間連一豎直輕質彈簧,A、B的質量均為m,一起靜止放在一塊光滑水平木板上。若將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去,在抽去木板的瞬間,A、B兩木塊的加速度分別是(重力加速度為g)( )A.aA=0,aB=g B.aA=g,aB=gC.aA=0,aB=2g D.aA=g,aB=2g聽課筆記 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思路(1)分析原狀態(給定狀態)下物體的受力情況,求出各力大小(若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則利用平衡條件;若處于加速狀態,則利用牛頓運動定律)。(2)分析當狀態變化時(燒斷細線、剪斷彈簧、抽出木板、撤去某個力等),哪些力變化,哪些力不變,哪些力消失(被剪斷的繩、彈簧中的彈力,發生在被撤去物體接觸面上的彈力都立即消失)。(3)求物體在狀態變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瞬時加速度。 例3 (2024·廣東珠海高一期末)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和2m的A和B兩球用輕彈簧連接,A球用細線懸掛起來,兩球均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為g,如果將懸掛A球的細線剪斷,此時A和B兩球的瞬時加速度aA、aB的大小分別是( )A.aA=0,aB=0 B.aA=g,aB=gC.aA=3g,aB=g D.aA=3g,aB=0聽課筆記 訓練2 如圖所示,A、B兩球間用輕彈簧連接后再用細繩懸掛在頂板上;C、D兩球間用細繩連接后再用細繩懸掛在頂板上,四個小球質量相等且均處于靜止狀態。現分別將A球與C球上方的細繩剪斷,剪斷瞬間,A、B、C、D四個球的加速度a1、a2、a3和a4的大小分別是( )A.a1=g、a2=g B.a1=2g、a3=0C.a3=2g、a4=0 D.a3=g、a4=g隨堂對點自測1.(漸變力作用下加速度和速度的分析) (2024·廣東東莞高一期末)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塊以速度v向右運動,一根彈簧固定在墻上,如圖所示,木塊從與彈簧接觸到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B.木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C.木塊的速度減小,加速度減小D.木塊的速度減小,加速度增大2.(漸變力作用下加速度和速度的分析)(多選)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僅為幾米每秒,這與雨滴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有關。一雨滴從空中由靜止開始沿豎直方向下落,雨滴下落過程中所受重力保持不變,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雨滴下落過程中( )A.速度先增大后減小B.加速度先減小后不變C.受到的合力先減小后不變D.受到的空氣阻力不變3.(瞬時性問題的兩類模型)(2024·廣東廈門高一期末)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與彈簧Ⅰ和水平細線Ⅱ相連,Ⅰ、Ⅱ的另一端分別固定于P、Q。球靜止時,Ⅰ中拉力大小為T1,Ⅱ中拉力大小為T2,當剪斷水平細線Ⅱ的瞬間,小球的加速度a應是( )A.a=g,方向豎直向下B.a=g,方向豎直向上C.a=,方向水平向左D.a=,方向沿Ⅰ的延長線培優提升八 瞬時加速度問題提升1例1 D [ 對物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因為原來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F>f,由于運動一段時間,所以物體已有一定的速度,當力F減小時包含以下三個過程:①剛開始階段:F>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a=,F減小,a減小,但a、v同向,故v增大;②隨著F減小:F=f時,即F合=0,a=0,速度達到最大;③力F繼續減小:F訓練1 C [在接觸的第一個階段mg>kx,F合=mg-kx,合力方向豎直向下,小球向下運動,x逐漸增大,所以F合逐漸減小,由a=得,a=,方向豎直向下,且逐漸減小,又因為這一階段a與v都豎直向下,所以v逐漸增大。當mg=kx時,F合=0,a=0,此時速度達到最大,之后,小球繼續向下運動,mg<kx,合力F合=kx-mg,方向豎直向上,小球向下運動,x繼續增大,F合增大,a=,方向豎直向上,隨x的增大而增大,此時a與v方向相反,所以v逐漸減小。綜上所述,小球向下壓縮彈簧的過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大小先減小后增大;速度的方向始終向下,大小先增大后減小,故C正確。]提升2例2 C [在抽去木板的瞬間,彈簧對A木塊的支持力和對B木塊的壓力并未改變。在抽去木板的瞬間,A木塊受重力和支持力且mg=F,則aA=0;B木塊受重力和彈簧向下的壓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aB===2g,故C正確。]例3 D [剪斷細線前,分析B球受力如圖甲所示,F′=2mg,剪斷細線后瞬間彈簧形變不會恢復,故B球受力不變,aB=0,剪斷細線前,分析A球受力如圖乙所示,T=F+mg,F′=F,故T=3mg,剪斷細線,T變為0,F大小不變,物體A受力如圖丙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g=maA,解得aA=3g,故D正確。]訓練2 D [設四個小球的質量均是m,由平衡條件知彈簧上彈力大小為mg,當剪斷A球上方的細繩瞬間,彈簧上的彈力不能突變,A球的加速度為a1==2g;B球重力與彈簧向上的彈力大小相等,B球在此瞬間受到的合力為零,加速度為零。當剪斷C球上方細繩的瞬間,C球和D球以相同的加速度向下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3=a4==g,D正確。]隨堂對點自測1.D [木塊與彈簧接觸后,所受的合力為彈簧的彈力,彈力逐漸增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知,加速度逐漸增大,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與速度方向相反,木塊做減速運動,所以木塊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故選項D正確。]2.BC [由題圖可知,雨滴的速度先增大后不變,故A錯誤;因為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加速度先減小后不變,根據F=ma可知雨滴受到的合力先減小后不變,故B、C正確;根據mg-f=ma可知雨滴受到的空氣阻力先增大后不變,故D錯誤。]3.C [小球靜止時,受到重力、彈簧拉力T1、細線拉力T2三個力的作用,細線拉力T2與重力、彈簧拉力T1的合力等大反向,剪斷水平細線Ⅱ的瞬間,由于彈簧的彈力不能突變,所以此時小球受到T1和重力mg作用,合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為T2,所以加速度為a=,方向水平向左,選項C正確,A、B、D錯誤。](共37張PPT)培優提升八 瞬時加速度問題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1.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會分析變力作用過程中的加速度和速度。2.會分析物體受力的瞬時變化,掌握瞬時變化問題的兩種模型。學習目標目 錄CONTENTS提升01課后鞏固訓練03隨堂對點自測02提升1提升2 瞬時性問題的兩類模型提升1 漸變力作用下加速度和速度的分析提升1 漸變力作用下加速度和速度的分析1.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加速度a與合力F具有瞬時對應關系,合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合力減小,加速度減小;合力方向變化,加速度方向也同時變化。2.速度與加速度(合力)的關系速度與加速度(合力)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速度與加速度(合力)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D例1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體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后,將水平推力逐漸減小到零(物體不停止),在水平推力減小到零的過程中 ( )A.物體的速度逐漸減小,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B.物體的速度逐漸增大,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C.物體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減小D.物體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大小)先減小后增大解析 對物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因為原來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F>f,由于運動一段時間,所以物體已有一定的速度,當力F減小時包含以下三個過程:②隨著F減小:F=f時,即F合=0,a=0,速度達到最大;C訓練1 如圖所示,一個小球從豎直立在地面上的輕彈簧正上方某處自由下落,不計空氣阻力,在小球與彈簧開始接觸到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A.加速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小B.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減小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D.速度一直減小,加速度大小先減小后增大提升2 瞬時性問題的兩類模型兩類模型的特點(1)剛性繩(或接觸面)模型:這種微小形變就能產生彈力的物體,剪斷(或脫離)后,形變變化幾乎不需要時間,故認為彈力可以突變。(2)彈簧(或橡皮繩)模型:此種物體的特點是形變量大,形變恢復需要較長時間,在瞬時問題中,在彈簧(或橡皮繩)的自由端連接有物體時其彈力的大小不能突變,往往可以看成是不變的。C例2 如圖所示,A、B兩木塊間連一豎直輕質彈簧,A、B的質量均為m,一起靜止放在一塊光滑水平木板上。若將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去,在抽去木板的瞬間,A、B兩木塊的加速度分別是(重力加速度為g)( )A.aA=0,aB=g B.aA=g,aB=gC.aA=0,aB=2g D.aA=g,aB=2g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思路(1)分析原狀態(給定狀態)下物體的受力情況,求出各力大小(若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則利用平衡條件;若處于加速狀態,則利用牛頓運動定律)。(2)分析當狀態變化時(燒斷細線、剪斷彈簧、抽出木板、撤去某個力等),哪些力變化,哪些力不變,哪些力消失(被剪斷的繩、彈簧中的彈力,發生在被撤去物體接觸面上的彈力都立即消失)。(3)求物體在狀態變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瞬時加速度。 D例3 (2024·廣東珠海高一期末)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和2m的A和B兩球用輕彈簧連接,A球用細線懸掛起來,兩球均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為g,如果將懸掛A球的細線剪斷,此時A和B兩球的瞬時加速度aA、aB的大小分別是( )A.aA=0,aB=0 B.aA=g,aB=gC.aA=3g,aB=g D.aA=3g,aB=0解析 剪斷細線前,分析B球受力如圖甲所示,F′=2mg,剪斷細線后瞬間彈簧形變不會恢復,故B球受力不變,aB=0,剪斷細線前,分析A球受力如圖乙所示,T=F+mg,F′=F,故T=3mg,剪斷細線,T變為0,F大小不變,物體A受力如圖丙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g=maA,解得aA=3g,故D正確。D訓練2 如圖所示,A、B兩球間用輕彈簧連接后再用細繩懸掛在頂板上;C、D兩球間用細繩連接后再用細繩懸掛在頂板上,四個小球質量相等且均處于靜止狀態。現分別將A球與C球上方的細繩剪斷,剪斷瞬間,A、B、C、D四個球的加速度a1、a2、a3和a4的大小分別是( )A.a1=g、a2=g B.a1=2g、a3=0C.a3=2g、a4=0 D.a3=g、a4=g隨堂對點自測2D隨堂對點自測1.(漸變力作用下加速度和速度的分析) (2024·廣東東莞高一期末)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塊以速度v向右運動,一根彈簧固定在墻上,如圖所示,木塊從與彈簧接觸到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B.木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C.木塊的速度減小,加速度減小D.木塊的速度減小,加速度增大解析 木塊與彈簧接觸后,所受的合力為彈簧的彈力,彈力逐漸增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知,加速度逐漸增大,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與速度方向相反,木塊做減速運動,所以木塊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故選項D正確。BC2.(漸變力作用下加速度和速度的分析)(多選)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僅為幾米每秒,這與雨滴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有關。一雨滴從空中由靜止開始沿豎直方向下落,雨滴下落過程中所受重力保持不變,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雨滴下落過程中( )A.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B.加速度先減小后不變C.受到的合力先減小后不變 D.受到的空氣阻力不變解析 由題圖可知,雨滴的速度先增大后不變,故A錯誤;因為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加速度先減小后不變,根據F=ma可知雨滴受到的合力先減小后不變,故B、C正確;根據mg-f=ma可知雨滴受到的空氣阻力先增大后不變,故D錯誤。C3.(瞬時性問題的兩類模型)(2024·廣東廈門高一期末)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與彈簧Ⅰ和水平細線Ⅱ相連,Ⅰ、Ⅱ的另一端分別固定于P、Q。球靜止時,Ⅰ中拉力大小為T1,Ⅱ中拉力大小為T2,當剪斷水平細線Ⅱ的瞬間,小球的加速度a應是( )課后鞏固訓練3D題組一 漸變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和速度分析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當合外力減小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和速度的變化是 ( )A.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 B.加速度減小,速度減小C.加速度增大,速度減小 D.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基礎對點練解析 當合外力減小時,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知,加速度減小,因為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故速度增大,D正確。C2.雨滴從高空中由靜止落下,若雨滴受到的空氣阻力隨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列各圖中能大致反映雨滴運動情況的是( )解析 對雨滴進行受力分析可得mg-kv=ma,則雨滴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故C正確。C3.如圖所示,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A,一端靠著處于自然狀態的水平彈簧。現對物體施加一水平恒力,在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這一過程中,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變化的情況是(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D.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解析 力F作用在A上的開始階段,彈簧彈力kx<F,合力與速度方向相同,物體速度增大,而合力F-kx隨x增大而減小,加速度也減小,當F=kx以后,隨著物體A向左運動,彈力kx大于F,合力kx-F隨x增大而增大,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速度減小,加速度a增大。綜上所述,C正確。B4.如圖所示,小球在豎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緩慢壓縮彈簧至最低點。現撤去力F,小球向上彈起至離開彈簧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的速度一直增大B.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C.小球的加速度一直增大D.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A題組二 瞬時性問題的兩類模型5.如圖所示,已知A球質量是B球質量的2倍。開始時A、B均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為g,在剪斷A、B之間輕繩的瞬間,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BD6.(多選)質量均為m的A、B兩球之間系著一個不計質量的水平輕彈簧并放在光滑水平臺面上,A球緊靠墻壁,如圖所示,今用水平力F緩慢推B球使其向左壓彈簧,平衡后,突然撤去力F的瞬間( )C7.如圖,質量相等的A、B兩球分別用輕質彈簧和輕桿連接置于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當系統靜止時,擋板C與斜面垂直,彈簧、輕桿均與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為g。在突然撤去擋板的瞬間( )A.兩圖中B球加速度都是gsin θB.兩圖中A球的加速度均為零C.圖甲中B球的加速度為2gsin θD.圖乙中B球的加速度為2gsin θ解析 撤去擋板前,對整體分析,擋板對B球的彈力大小為2mgsin θ,因彈簧彈力不能突變,而桿的彈力會突變,所以撤去擋板瞬間,圖甲中A球所受合力為零,加速度為零,B球所受合力為2mgsin θ,加速度為2gsin θ;圖乙中桿的彈力突變為零,A、B球所受合力均為mgsin θ,加速度均為gsin θ,故C正確,A、B、D錯誤。C8.兩個質量均為m的小球放置在傾角為θ=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不動),如圖所示,系統靜止時,彈簧與細線均平行于斜面,重力加速度為g,在細線被燒斷的瞬間,關于A、B兩球加速度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9.(多選)(2024·廣東梅州高一期末)“兒童蹦極”中,拴在腰間左右兩側的是彈性極好的橡皮繩,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明靜止懸掛時兩橡皮繩的拉力大小均為0.8mg,若此時小明右側橡皮繩在腰間斷裂,則小明此時( )綜合提升練A.加速度a=0.8g,沿原斷裂繩的方向斜向下B.加速度a=0.8g,沿未斷裂繩的方向斜向上C.加速度a=g,方向豎直向下D.速度為零B10.(2023·全國乙卷,14)一同學將排球自O點墊起,排球豎直向上運動,隨后下落回到O點。設排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比,則該排球( )A.上升時間等于下落時間 B.被墊起后瞬間的速度最大C.達到最高點時加速度為零 D.下落過程中做勻加速運動解析 空氣阻力與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k為大于0的常量)11.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的物體系于長度分別為L1、L2的兩根細線上,L1的一端懸掛在天花板上,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L2水平拉直,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重力加速度為g。現將線L2剪斷,求剪斷L2的瞬間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答案 gsin θ解析 細線L2被剪斷的瞬間,因細線L2對物體的彈力突然消失,而引起L1上的張力發生突變,使物體的受力情況改變,受力如圖所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到mgsin θ=ma1得到a1=gsin θ加速度方向為垂直L1斜向下方。D培優加強練12.兩質量均為m的物塊A、B用輕彈簧連接起來用細線懸掛在升降機內,如圖所示。當升降機正以大小為a=2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時,細線突然斷裂,則在細線斷裂瞬間,A、B的加速度分別為(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 )A.-2 m/s2,2 m/s2 B.-12 m/s2,2 m/s2C.-24 m/s2,0 D.-22 m/s2,2 m/s2解析 在細線斷裂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A、B整體有F1-2mg=2ma對B有F2-mg=ma解得細線拉力F1=2m(a+g)彈簧彈力F2=m(a+g)在細線斷裂瞬間,F1突然消失而F2和A、B的重力不變,則A受到的合力大小F1′=F2+mg=2mg+ma,產生的加速度aA=-(2g+a)=-22 m/s2,B受到的合力不變,加速度仍為2 m/s2,故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培優提升八 瞬時加速度問題 練習(含解析).docx 培優提升八 瞬時加速度問題.docx 培優提升八 瞬時加速度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