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培優提升十二 動力學中的板塊模型(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 粵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培優提升十二 動力學中的板塊模型(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 粵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培優提升十二 動力學中的板塊模型
(分值:100分)
選擇題1~6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基礎對點練
題組一 木板與地面間無摩擦的情況
1.(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1的足夠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質量為m2的木塊。t=0時刻起,給木塊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別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塊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圖中可能符合運動情況的是(  )
A B C D
2.(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1 kg的足夠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現有一質量m=0.5 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以v0=3 m/s的初速度從左端沿木板上表面沖上木板,帶動木板一起向前滑動。已知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  )
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1 m/s2
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1 m/s2
滑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的時間為2 s
滑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時,滑塊相對木板滑動的位移大小為1 m
3.如圖所示,長L=1.6 m、質量M=3 kg的木板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質量m=1 kg的小物塊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現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取g=10 m/s2。則使物塊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為(  )
1 N 3 N 4 N 5 N
4.如圖所示,兩物體A、B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兩物體間動摩擦因數為μ=0.2,已知它們的質量m=2 kg,M=1 kg,力F作用在m物體上(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10 m/s2),則(  )
當F=4 N時,兩物體即將發生相對運動
當F=5 N時,兩物體一定發生相對運動
當F=8 N時,物體B的加速度為4 m/s2
當F=12 N時,物體A的加速度為4 m/s2
題組二 木板與地面間有摩擦的情況
5.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在質量為M的足夠長的木板上向右滑行,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木板一直靜止。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右
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μ2mg
木板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為μ1(m+M)g
木板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為μ1Mg+μ2mg
6.(多選)(2024·遼寧大連高一期末)如圖所示,A、B兩物塊的質量分別為1 kg和2 kg,靜止疊放在水平地面上,A、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現對B施加一水平拉力F=12 N,則(  )
B對A摩擦力大小為4 N
B對A摩擦力大小為2 N
A、B發生相對滑動,A的加速度為4 m/s2
A、B一起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2 m/s2
綜合提升練
7.(10分)(2024·廣東清遠高一期末)一質量M=4 kg、長l=0.75 m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的左端靜置一個質量m=1 kg的小物塊,現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小物塊上,如圖所示,已知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1)(3分)求木板能夠產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
(2)(3分)若使小物塊與木板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相對靜止,求水平拉力的最大值Fmax;
(3)(4分)若F=4 N,求經過多長時間,小物塊從木板上掉下。
8.(14分)質量為2 kg的木板B靜止在水平面上,可視為質點的物塊A從木板的左側以初速度v0沿木板上表面水平沖上木板,如圖甲所示。A和B經過1 s達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減速直至靜止,A和B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4分)A與B上表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1;
(2)(4分)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
(3)(6分)A的質量。
培優加強練
9.(16分)質量M=3 kg的長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11 N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如圖所示,當木板速度達到1 m/s時,將質量m=4 kg的物塊輕輕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物塊可視為質點(g取10 m/s2)。求:
(1)(4分)物塊剛放在木板上時,物塊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6分)木板至少多長,物塊才能與木板最終保持相對靜止;
(3)(6分)物塊與木板相對靜止后,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培優提升十二 動力學中的板塊模型
1.AC [木塊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確;木塊可能相對于木板向前滑動,即木塊的加速度a2大于木板的加速度a1,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B、D錯誤,C正確。]
2.AC [對滑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μmg=ma1,可得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1=1 m/s2,A正確;對木板,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μmg=Ma2,可得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2=0.5 m/s2,B錯誤;根據v0-a1t=a2t,可得滑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的時間t=2 s,C正確;達到共同速度時,滑塊相對木板滑動的位移大小Δs=(v0t-a1t2)-a2t2=3 m,D錯誤。]
3.C [求小物塊不掉下時的最大拉力,其存在的臨界條件必是小物塊與木板具有共同的最大加速度a1,對小物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最大加速度a1==μg=0.1×10 m/s2=1 m/s2,對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m)a1=(3+1)×1 N=4 N,故C正確。]
4.D [當A、B剛要發生相對滑動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設此時它們的加速度為a0,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B有a0==4 m/s2,對A、B整體有F=(m+M)a0=3×4 N=12 N,所以當F≤12 N時,A、B相對靜止,一起向右做勻加速運動,A、B、C錯誤;當F==12 N時,物體A的加速度為4 m/s2,D正確。]
5.B [木塊在木板上向右運動,則木塊受到向左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μ2mg,所以A錯誤,B正確;木板受到木塊向右的摩擦力,因為木板處于靜止狀態,所以木板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木板受到木塊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則有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塊對木板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μ2mg,方向向左,所以C、D錯誤。]
6.BD [由于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所以B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f2=μ2(mA+mB)g=6 N,由于A、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所以A的最大加速度am==μ1g=4 m/s2,如果A、B一起以am勻加速運動,則F1-f2=(mA+mB)am,解得F1=18 N,由于f27.(1)0.5 m/s2 (2)2.5 N (3)1 s
解析 (1)小物塊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為
fmax=μFN=μmg
對木板,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ax′=Ma
由牛頓第三定律得
fmax′=fmax
解得a=0.5 m/s2。
(2)若使小物塊與木板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則F的最大值為Fmax=(m+M)a
解得Fmax=2.5 N。
(3)若F=4 N,則小物塊與木板發生相對滑動,木板加速度為a
小物塊加速度a1滿足F-μmg=ma1
得a1=2 m/s2
設經過時間t小物塊從木板上掉下,由
l=a1t2-at2
解得t=1 s。
8.(1)0.2 (2)0.1 (3)6 kg
解析 (1)由題圖乙可知,A在0~1 s內的加速度
a1==-2 m/s2
對A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μ1mg=ma1,解得μ1=0.2。
(2)由題圖乙知,A、B整體在1~3 s內的加速度
a3==-1 m/s2
對A、B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μ2(M+m)g=(M+m)a3
解得μ2=0.1。
(3)由題圖乙可知B在0~1 s內的加速度
a2==2 m/s2。
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μ1mg-μ2(M+m)g=Ma2
代入數據解得m=6 kg。
9.(1)2 m/s2 1 m/s2 (2)0.5 m (3) N
解析 (1)放上物塊后,物塊的加速度
a1==μg=2 m/s2
木板的加速度a2==1 m/s2。
(2)木板和物塊達到共同速度后保持相對靜止,
故a1t=v0+a2t
解得t=1 s
1 s內物塊位移s1=a1t2=1 m
木板位移s2=v0t+a2t2=1.5 m
所以木板長度至少為L=s2-s1=0.5 m。
(3)物塊與木板相對靜止后,對整體,有F=(M+m)a
對物塊,有f=ma
解得f== N。培優提升十二 動力學中的板塊模型
學習目標 1.掌握板塊模型的分析方法。2.能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處理板塊問題。
1.模型概述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兩者之間有相對運動。問題涉及兩個物體、多個過程,兩物體的運動速度、位移間有一定的關系。
2.解題方法
(1)明確各物體對地的運動和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情況,確定物體間的摩擦力方向。
(2)分別隔離兩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準確求出各物體在各個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注意兩過程的連接處加速度可能突變)。
(3)物體之間的位移(路程)關系或速度關系是解題的突破口。求解中應注意聯系兩個過程的紐帶,即每一個過程的末速度是下一個過程的初速度。
3.常見的兩種位移關系
滑塊從木板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中,若滑塊和木板同向運動,則滑離木板的過程中滑塊的位移與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長度;若滑塊和木板相向運動,滑離木板時滑塊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木板的長度。
特別注意:運動學公式中的位移都是對地位移。
4.注意摩擦力的突變
當滑塊與木板速度相同時,二者之間的摩擦力通常會發生突變,由滑動摩擦力變為靜摩擦力或者消失,或者摩擦力方向發生變化,速度相同是摩擦力突變的一個臨界條件。
角度1 木板與地面間無摩擦的情況
例1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個長為0.64 m、質量為4 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個大小不計、質量為2 kg的小物體B,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當對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10 N時(g取10 m/s2),求:
(1)A、B的加速度各為多大;
(2)經過多長時間可將B從木板A的左端拉到右端。
                                    
                                    
                                    
                                    
                                    
                                    
                                    
                                    
                                    
                                    
                                    
                                    
                                    
                                    
                                    
例2 如圖所示,質量為M=1 kg的足夠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現有一質量m=0.5 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以v0=3 m/s的初速度從左端沿木板上表面沖上木板,帶動木板一起向前滑動。已知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滑塊在木板上滑動過程中,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
(2)滑塊在木板上滑動過程中,滑塊相對于地面的加速度a的大小;
(3)滑塊與木板達到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
                                    
                                    
                                    
                                    
                                    
                                    
                                    
                                    
                                    
                                    
                                    
                                    
                                    
                                    
                                    
角度2 木板與地面間有摩擦的情況
例3 如圖所示,物塊A、木板B的質量均為m=10 kg,不計A的大小,木板B長L=3 m。開始時A、B均靜止。現使A以水平初速度v0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已知A與B、B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1=0.3 和μ2=0.1,g取10 m/s2。
(1)發生相對滑動時,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若A剛好沒有從B上滑下來,則A的初速度v0為多大?
                                    
                                    
                                    
                                    
                                    
                                    
                                    
                                    
                                    
                                    
隨堂對點自測
1.(木板與地面間無摩擦的情況)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長木板靜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木塊以初速度v0從左向右水平滑上長木板。已知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木塊在長木板上滑動的過程中,長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  )
A.0 B.μg C. D.
2.(木板與地面間有摩擦的情況)(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在質量為M的長木板上向右滑行,長木板處于靜止狀態。已知木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長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則(重力加速度為g)(  )
A.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μ1一定小于μ2
D.無論怎樣改變F的大小,長木板都不可能運動
培優提升十二 動力學中的板塊模型
例1 (1)1 m/s2 3 m/s2 (2)0.8 s
解析 (1)A、B間的摩擦力f=μmBg=4 N
以B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F-f=mBaB
則aB==3 m/s2
以A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mAaA
由牛頓第三定律得f′=f
解得aA=1 m/s2。
(2)設將B從木板的左端拉到右端所用時間為t,A、B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位移分別為sA和sB,其關系如圖所示
則有sA=aAt2
sB=aBt2
sB-sA=L
聯立解得t=0.8 s。
例2 (1)0.5 N 方向水平向右 (2)1 m/s2 (3)1 m/s
解析 (1)木板所受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
f=μmg=0.5 N,方向水平向右。
(2)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a=1 m/s2。
(3)以木板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Ma′
可得出木板的加速度a′=0.5 m/s2
設經過時間t,滑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v,則滿足
對滑塊v=v0-at
對木板v=a′t
聯立解得,滑塊和木板達到的共同速度v=1 m/s。
例3 (1)3 m/s2 1 m/s2 (2)2 m/s
解析 (1)分別對物塊A、木板B進行受力分析可知,A在B上向右做勻減速運動,設其加速度大小為a1,則有a1==3 m/s2
木板B向右做勻加速運動,設其加速度大小為a2,則有
a2==1 m/s2。
(2)由題意可知,A剛好沒有從B上滑下來,則A滑到B最右端時的速度和B的速度相同,設為v,則有
時間關系t==
位移關系L=t-t
解得v0=2 m/s。
隨堂對點自測
1.D [對M進行受力分析可知,M水平方向受到m對M的滑動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摩擦力大小f=μmg,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a==,加速度的方向水平向右,故D正確,A、B、C錯誤。]
2.AD [長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木塊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兩個力平衡,則地面對長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為μ1mg,故A正確,B錯誤;因長木板靜止,有μ1mg≤μ2(M+m)g,無論F大小如何改變,木塊在長木板上滑動時對長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不變,長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兩個摩擦力的作用處于平衡狀態,不可能運動,因質量關系未知,無法判斷μ1、μ2的大小關系,故C錯誤,D正確。](共38張PPT)
培優提升十二 動力學中的板塊模型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1.掌握板塊模型的分析方法。2.能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處理板塊問題。
學習目標
目 錄
CONTENTS
提升
01
課后鞏固訓練
03
隨堂對點自測
02
提升
1
1.模型概述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兩者之間有相對運動。問題涉及兩個物體、多個過程,兩物體的運動速度、位移間有一定的關系。
2.解題方法
(1)明確各物體對地的運動和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情況,確定物體間的摩擦力方向。
(2)分別隔離兩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準確求出各物體在各個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注意兩過程的連接處加速度可能突變)。
(3)物體之間的位移(路程)關系或速度關系是解題的突破口。求解中應注意聯系兩個過程的紐帶,即每一個過程的末速度是下一個過程的初速度。
3.常見的兩種位移關系
滑塊從木板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中,若滑塊和木板同向運動,則滑離木板的過程中滑塊的位移與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長度;若滑塊和木板相向運動,滑離木板時滑塊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木板的長度。
特別注意:運動學公式中的位移都是對地位移。
4.注意摩擦力的突變
當滑塊與木板速度相同時,二者之間的摩擦力通常會發生突變,由滑動摩擦力變為靜摩擦力或者消失,或者摩擦力方向發生變化,速度相同是摩擦力突變的一個臨界條件。
角度1 木板與地面間無摩擦的情況
例1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個長為0.64 m、質量為4 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個大小不計、質量為2 kg的小物體B,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當對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10 N時(g取10 m/s2),求:
(1)A、B的加速度各為多大;
(2)經過多長時間可將B從木板A的左端拉到右端。
解析 (1)A、B間的摩擦力f=μmBg=4 N
以B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f=mBaB
以A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mAaA
由牛頓第三定律得f′=f
解得aA=1 m/s2。
(2)設將B從木板的左端拉到右端所用時間為t,A、B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位移分別為sA和sB,其關系如圖所示
sB-sA=L
聯立解得t=0.8 s。
答案 (1)1 m/s2 3 m/s2 (2)0.8 s
例2 如圖所示,質量為M=1 kg的足夠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現有一質量m=0.5 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以v0=3 m/s的初速度從左端沿木板上表面沖上木板,帶動木板一起向前滑動。已知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滑塊在木板上滑動過程中,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
和方向;
(2)滑塊在木板上滑動過程中,滑塊相對于地面的加速度a的大小;
(3)滑塊與木板達到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
答案 (1)0.5 N 方向水平向右 (2)1 m/s2 (3)1 m/s
解析 (1)木板所受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
f=μmg=0.5 N,方向水平向右。
(2)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a=1 m/s2。
(3)以木板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Ma′
可得出木板的加速度a′=0.5 m/s2
設經過時間t,滑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v,則滿足
對滑塊v=v0-at
對木板v=a′t
聯立解得,滑塊和木板達到的共同速度v=1 m/s。
角度2 木板與地面間有摩擦的情況
例3 如圖所示,物塊A、木板B的質量均為m=10 kg,不計A的大小,木板B長L=3 m。開始時A、B均靜止。現使A以水平初速度v0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已知A與B、B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1=0.3 和μ2=0.1,g取10 m/s2。
(1)發生相對滑動時,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若A剛好沒有從B上滑下來,則A的初速度v0為多大?
(2)由題意可知,A剛好沒有從B上滑下來,則A滑到B最右端時的速度和B的速度相同,設為v,則有
木板B向右做勻加速運動,設其加速度大小為a2,
隨堂對點自測
2
D
1.(木板與地面間無摩擦的情況)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長木板靜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木塊以初速度v0從左向右水平滑上長木板。已知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木塊在長木板上滑動的過程中,長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  )
AD
2.(木板與地面間有摩擦的情況)(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在質量為M的長木板上向右滑行,長木板處于靜止狀態。已知木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長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則(重力加速度為g)(  )
A.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μ1一定小于μ2
D.無論怎樣改變F的大小,長木板都不可能運動
解析 長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木塊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兩個力平衡,則地面對長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為μ1mg,故A正確,B錯誤;因長木板靜止,有μ1mg≤μ2(M+m)g,無論F大小如何改變,木塊在長木板上滑動時對長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不變,長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兩個摩擦力的作用處于平衡狀態,不可能運動,因質量關系未知,無法判斷μ1、μ2的大小關系,故C錯誤,D正確。
課后鞏固訓練
3
AC
題組一 木板與地面間無摩擦的情況
1.(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1的足夠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質量為m2的木塊。t=0時刻起,給木塊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別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塊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圖中可能符合運動情況的是(  )
基礎對點練
解析 木塊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做勻 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確;木塊可能相對于木板向前滑動,即木塊的加速度a2大于木板的加速度a1,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B、D錯誤,C正確。
AC
2.(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1 kg的足夠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現有一質量m=0.5 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以v0=3 m/s的初速度從左端沿木板上表面沖上木板,帶動木板一起向前滑動。已知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  )
A.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1 m/s2
B.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1 m/s2
C.滑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的時間為2 s
D.滑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時,滑塊相對木板滑動的位移大小為1 m
C
3.如圖所示,長L=1.6 m、質量M=3 kg的木板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質量m=1 kg的小物塊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現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取g=10 m/s2。則使物塊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為(  )
A.1 N B.3 N
C.4 N D.5 N
D
4.如圖所示,兩物體A、B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兩物體間動摩擦因數為μ=0.2,已知它們的質量m=2 kg,M=1 kg,力F作用在m物體上(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10 m/s2),則(  )
A.當F=4 N時,兩物體即將發生相對運動
B.當F=5 N時,兩物體一定發生相對運動
C.當F=8 N時,物體B的加速度為4 m/s2
D.當F=12 N時,物體A的加速度為4 m/s2
B
題組二 木板與地面間有摩擦的情況
5.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在質量為M的足夠長的木板上向右滑行,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木板一直靜止。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右
B.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μ2mg
C.木板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為μ1(m+M)g
D.木板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為μ1Mg+μ2mg
解析 木塊在木板上向右運動,則木塊受到向左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μ2mg,所以A錯誤,B正確;木板受到木塊向右的摩擦力,因為木板處于靜止狀態,所以木板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木板受到木塊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則有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塊對木板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μ2mg,方向向左,所以C、D錯誤。
BD
6.(多選)(2024·遼寧大連高一期末)如圖所示,A、B兩物塊的質量分別為1 kg和2 kg,靜止疊放在水平地面上,A、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現對B施加一水平拉力F=12 N,則(  )
A.B對A摩擦力大小為4 N
B.B對A摩擦力大小為2 N
C.A、B發生相對滑動,A的加速度為4 m/s2
D.A、B一起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2 m/s2
綜合提升練
7.(2024·廣東清遠高一期末)一質量M=4 kg、長l=0.75 m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的左端靜置一個質量m=1 kg的小物塊,現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小物塊上,如圖所示,已知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木板能夠產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
(2)若使小物塊與木板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相對靜止,求水平拉力的最大值Fmax;
(3)若F=4 N,求經過多長時間,小物塊從木板上掉下。
答案 (1)0.5 m/s2 (2)2.5 N (3)1 s
解析 (1)小物塊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為
fmax=μFN=μmg
對木板,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ax′=Ma
由牛頓第三定律得fmax′=fmax
解得a=0.5 m/s2。
(2)若使小物塊與木板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相對靜止
則F的最大值為Fmax=(m+M)a
解得Fmax=2.5 N。
(3)若F=4 N,則小物塊與木板發生相對滑動,木板加速度為a
小物塊加速度a1滿足F-μmg=ma1
得a1=2 m/s2
設經過時間t小物塊從木板上掉下,由
8.質量為2 kg的木板B靜止在水平面上,可視為質點的物塊A從木板的左側以初速度v0沿木板上表面水平沖上木板,如圖甲所示。A和B經過1 s達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減速直至靜止,A和B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A與B上表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1;
(2)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
(3)A的質量。
答案 (1)0.2 (2)0.1 (3)6 kg
解析 (1)由題圖乙可知,
A在0~1 s內的加速度
對A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1mg=ma1,解得μ1=0.2。
(2)由題圖乙知,A、B整體在1~3 s內的加速度
對A、B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2(M+m)g=(M+m)a3,解得μ2=0.1。
(3)由題圖乙可知B在0~1 s內的加速度
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μ1mg-μ2(M+m)g=Ma2
代入數據解得m=6 kg。
培優加強練
9.質量M=3 kg的長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11 N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如圖所示,當木板速度達到1 m/s時,將質量m=4 kg的物塊輕輕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物塊可視為質點(g取10 m/s2)。求:
(1)物塊剛放在木板上時,物塊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木板至少多長,物塊才能與木板最終保持相對靜止;
(3)物塊與木板相對靜止后,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1)放上物塊后,物塊的加速度
(2)木板和物塊達到共同速度后保持相對靜止,故a1t=v0+a2t
解得t=1 s
所以木板長度至少為L=s2-s1=0.5 m。
(3)物塊與木板相對靜止后,對整體,有F=(M+m)a
對物塊,有f=m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昌图县| 濮阳县| 甘孜县| 子长县| 西林县| 肥乡县| 浮梁县| 子洲县| 印江| 南康市| 巴青县| 龙胜| 尉犁县| 阿合奇县| 阳高县| 罗平县| 惠州市| 公主岭市| 财经| 卫辉市| 探索| 永仁县| 阿城市| 镇远县| 静乐县| 都昌县| 甘洛县| 淳化县| 台东市| 北宁市| 萝北县| 宝清县| 泗洪县| 上虞市| 乌苏市| 延边| 施甸县| 虹口区| 札达县|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