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模塊測評驗收卷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漂泊信天翁翼展達3.5 m,生活在南大洋,一生有十分之九的時間生活在海上,它常利用西風從西向東做長距離的飛行,10個月飛行1.5萬公里。據以上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信息中的“10個月”指的是時刻信息中的“1.5萬公里”指的是位移研究信天翁在做長距離飛行時的路線,可以將信天翁視為質點動物學家在研究信天翁的飛翔姿態時,可以將信天翁視為質點2.城市公交車內的橫桿上掛著多只“手環”。一乘客面向行車方向坐在車上觀察前方的“手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車突然加速時,“手環”依然自然下垂車突然減速時,“手環”依然自然下垂若“手環”偏向右側,則說明車在右轉彎若“手環”偏向右側,則說明車在左轉彎3.(2023·江蘇卷,1)電梯上升過程中,某同學用智能手機記錄了電梯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電梯加速上升的時段是( )從20.0 s到30.0 s 從30.0 s到40.0 s從40.0 s到50.0 s 從50.0 s到60.0 s4.在聯歡會上,某同學用手托禮盒進行表演。若禮盒的質量為m,手與禮盒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手掌一直保持水平,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若手托著禮盒保持靜止狀態,則禮盒受到三個力的作用若手托著禮盒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禮盒受到水平向右的靜摩擦力若手托著禮盒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手對禮盒的作用力和禮盒對手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若手托著禮盒一起向右勻減速運動,則手對禮盒的作用力大小不會超過mg5.甲、乙兩輛汽車速度相等,在同時制動后,假設均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甲經3 s停止,共前進了36 m,乙經1.5 s停止,乙車前進的距離為( )9 m 18 m 36 m 27 m6.如圖所示,一輛裝滿石塊的貨車在某段平直道路上遇到險情,司機緊急剎車,此時貨箱中石塊B(質量為10 kg)受到其他石塊對它的作用力大小為50 N,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則該貨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 5 m/s2 10 m/s2 2 m/s27.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傳送帶以速度v=2 m/s向右運行,現將一小物體輕輕地放在傳送帶A端,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若A端與B端相距4 m,則物體由A運動到B的時間和物體到達B端時的速度是(g取10 m/s2)( )2.5 s,2 m/s 1 s,2 m/s2.5 s,4 m/s 1 s,4 m/s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如圖為《天工開物》里名為“北耕兼種”的農具,關于圖中涉及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耩使用鐵尖是為了便于“起土”繩對耩的拉力和耩對繩的力是一對平衡力繩對耩的拉力大于耩對繩的力,因此耩被拉動研究耩的運動時,可將繩的拉力沿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分解9.一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其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則該物體( )0~1 s內加速運動,1~3 s內減速運動,第3 s末回到出發點0~3 s內物體位移是12 m0~1 s內與1 ~3 s內的平均速度相同2 s時的速度方向與0.5 s時的速度方向相同10.如圖所示,輕質細繩跨過裝在天花板上的滑輪,一端懸掛質量為M的物體,另一端懸掛載人的梯子,人的質量為m,系統處于平衡狀態,不計滑輪質量及其受到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若懸掛載人梯子的繩子突然斷裂,人急速向上爬以保持離地面高度不變,則梯子下降的加速度a=g若懸掛載人梯子的繩子突然斷裂,人急速向上爬以保持離地面高度不變,則梯子下降的加速度a=g若使天花板受到的滑輪的作用力為零,人應以a=g的加速度向下勻加速運動若使天花板受到的滑輪的作用力為零,人應以a=g的加速度向下勻加速運動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7分)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使用的器材有:木板、白紙、兩個標準彈簧測力計、橡皮條、輕質小圓環、刻度尺、鉛筆、細線和圖釘若干。完成下列實驗步驟:(1)用圖釘將白紙固定在水平木板上。(2)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輕質小圓環上。將兩細線也系在小圓環上,它們的另一端均掛上測力計。用互成一定角度、方向平行于木板、大小適當的力拉動兩個測力計,小圓環停止時由兩個測力計的示數得到兩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____________(2分)(多選,填正確答案標號)。A.用刻度尺量出橡皮條的長度B.用刻度尺量出兩細線的長度C.用鉛筆在白紙上標記出小圓環的位置D.用鉛筆在白紙上標記出兩細線的方向(3)撤掉一個測力計,用另一個測力計把小圓環拉到________________(2分),由測力計的示數得到拉力F的大小,沿細線標記此時F的方向。(4)選擇合適標度,由步驟(2)的結果在白紙上根據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作F1和F2的合成圖,得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按同一標度在白紙上畫出力F的圖示。(5)比較F′和F的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從而判斷本次實驗是否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12.(10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甲乙(1)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測得木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砝碼盤、砝碼和木塊的加速度大小都為a,則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________(3分)。(2)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圖中0、1、2、3、4、5、6點為選取的計數點,每相鄰兩計數點間仍有一個計時點沒有畫出,測量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分別為s1、s2、s3、s4、s5、s6,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f,請寫出計算紙帶加速度大小的表達式a=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打第4個計數點時紙帶的速度大小的表達式v=________(4分)。13.(9分)如圖所示,質量M=3 kg的木塊A套在水平桿上,并用輕繩將木塊A與質量m=1 kg的小球相連。現用大小為10 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F拉著小球帶動木塊A一起向右勻速運動,運動中M、m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取g=10 m/s2。(1)(3分)作出木塊A和小球的受力分析圖;(2)(3分)求運動過程中輕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3)(3分)求木塊A與水平桿間的動摩擦因數μ。14.(13分)如圖所示,經過專業訓練的雜技運動員進行爬桿表演,運動員爬上9 m高的固定豎直金屬桿,然后雙腿夾緊金屬桿倒立,頭頂離地面7 m高,運動員通過雙腿對金屬桿施加不同的壓力來控制身體的運動情況。假設運動員保持如圖所示姿勢,從靜止開始先勻加速下滑3 m,速度達到4 m/s時開始勻減速下滑,當運動員頭頂剛要接觸地面時,速度恰好減為零,設運動員質量為50 kg。(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4分)運動員勻加速下滑時的加速度大小;(2)(4分)運動員勻減速下滑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3)(5分)運動員完成全程所需的總時間。15.(15分)如圖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質量M=0.2 kg的長木板,另一質量m=0.1 kg的小滑塊以v0=2.4 m/s的水平初速度從長木板的左端滑上長木板(此時開始計時)。已知小滑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4,重力加速度g=10 m/s2。(1)(7分)若長木板L=0.7 m且固定在水平面上,求小滑塊從長木塊上滑離時的速度大小;(2)(8分)若長木板足夠長且不固定,則經過多長時間小滑塊與長木板的速度相等?求此時間內小滑塊運動的位移大小。模塊測評驗收卷1.C [“10個月”指的是時間間隔,故A錯誤;“1.5萬公里”指的是路程,故B錯誤;研究信天翁在做長距離飛行時的路線,可以忽略信天翁的大小,能將信天翁視為質點,故C正確;動物學家在研究信天翁的飛翔姿態時,不能忽略信天翁的形狀,不可以將信天翁視為質點,故D錯誤。]2.D [當車突然加速或減速時,“手環”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與車會發生相對運動,不可能自然下垂,選項A、B錯誤;車左轉彎,“手環”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而偏向右側,選項C錯誤,D正確。]3.A 4.D [若手托著禮盒保持靜止狀態,則禮盒受重力和支持力兩個力作用,故A錯誤;若手托著禮盒一起向右勻速運動,禮盒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而平衡,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錯誤;手對禮盒的作用力和禮盒對手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若手托著禮盒一起水平向右勻減速運動,則禮盒受到向左的靜摩擦力,但并沒有發生相對滑動,受到的摩擦力f≤μmg,手對禮盒的作用力F≤=mg,故D正確。]5.B [甲車的平均速度1=== m/s=12 m/s,則初速度v0=24 m/s。乙車的平均速度2==12 m/s,則通過的位移s2=2t2=12×1.5 m=18 m,故B正確。]6.B [石塊B受到重力和其他石塊對它的作用力,受力分析如圖所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a,代入數據解得a=5 m/s2,故B正確。]7.A [小物體的運動可能分兩個階段,先由靜止開始加速,后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物體開始先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a=μg=2 m/s2,達到最大速度為v=2 m/s時,t==1 s,s=at2=×2×12 m=1 m,以后小物體以2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t′== s=1.5 s,所以t總=t+t′=1 s+1.5 s=2.5 s,且達到B端時的速度為2 m/s,A正確。]8.AD [耩使用鐵尖,根據力的分解可知,當鐵尖作用于土時,會產生兩個分力作用,使土容易向兩側翻動,起到“起土”作用,故A正確;繩對耩的拉力和耩對繩的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等大、反向,故B、C錯誤;研究耩的運動時,耩受到重力、阻力和繩的拉力作用,其在水平方向運動,可將繩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進行分解,故D正確。]9.CD [因為物體的初速度v0=0,由圖可知,物體0~1 s內加速運動,1 s末速度v1=4×1 m/s=4 m/s,3 s末速度v3=4×1 m/s-2×(3-1)m/s=0 m/s,1~3 s內物體減速運動,0~1 s內位移s1=×1 m=2 m,平均速度1==2 m/s,1~3 s內位移s2=×2 m=4 m,平均速度為2==2 m/s,s總=s1+s2=6 m,故A、B錯誤,C正確;第3 s末物體速度為零,2 s時的速度方向與0.5 s時的速度方向相同,故D正確。]10.AC [繩子斷裂前系統處于平衡狀態,設梯子的質量為m1,則有Mg=mg+m1g,解得m1=M-m。若懸掛載人梯子的繩子突然斷裂,人急速向上爬以保持離地面高度不變,即人相對地面處于靜止狀態,受力平衡,則人受到的梯子向上的作用力大小F1等于人的重力大小mg,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人對梯子的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也為mg,對梯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m1g=m1a,解得a=g,A正確,B錯誤;若使天花板受到的滑輪的作用力為零,則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即下落的加速度為g,故梯子向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g,設人與梯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2,對梯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2-m1g=m1g,對人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F2=ma,聯立解得a=g,C正確,D錯誤。]11.(2)CD (3)已標記出小圓環的位置 (5)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相同解析 (2)實驗中要保證兩次操作使橡皮條產生相同的彈力作用,故應標記小圓環的位置以及每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由測力計讀出,方向即為細線的方向,故C、D正確;橡皮條與細線的長度沒必要測出,故A、B錯誤。(3)撤掉一個測力計,用另一個測力計把小圓環拉到已標記的小圓環位置,記錄此時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5)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是否相同,即可判斷本次實驗是否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12.(1) (2) 解析 (1)對木塊、砝碼盤和砝碼組成的系統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μMg=(M+m)a,解得μ=。(2)每相鄰兩計數點間仍有一個計時點沒有畫出,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是t=2T=由逐差法求加速度得a==打第4個計數點時紙帶的速度大小為v4==。13.(1)見解析圖 (2)45° (3)0.25解析 (1)木塊A受到重力、支持力、輕繩拉力和摩擦力;小球受到重力、輕繩拉力和水平方向的拉力F,受力分析圖如圖所示。(2)以小球為研究對象,根據平衡條件可得水平方向上有F-T′cos θ=0豎直方向上有T′sin θ=mg聯立解得輕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45°。(3)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F=f=μFN豎直方向FN=(M+m)g聯立解得μ=0.25。14.(1) m/s2 (2)600 N (3)3.5 s解析 (1)運動員勻加速下滑時,有v2=2a1s1代入數據得a1= m/s2。(2)運動員勻減速下滑時,有v2=2a2s2解得a2=2 m/s2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g=ma2得f=600 N。(3)由運動學公式有v=a1t1,v=a2t2t=t1+t2聯立解得t=3.5 s。15.(1)0.4 m/s (2)0.4 s 0.64 m解析 (1)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小滑塊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1解得a1=-4 m/s2由v2-v=2a1L,解得v=0.4 m/s。(2)長木板在水平方向只受向右的滑動摩擦力f′且f′=f=μmg=0.4 N,所以長木板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a2解得a2=2 m/s2設經過時間t,兩者速度相同,則有v0+a1t=a2t解得t=0.4 s由s=v0t+a1t2,得此時間內小滑塊運動的位移大小s=0.64 m。(共28張PPT)模塊測評驗收卷(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C1.漂泊信天翁翼展達3.5 m,生活在南大洋,一生有十分之九的時間生活在海上,它常利用西風從西向東做長距離的飛行,10個月飛行1.5萬公里。據以上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A.信息中的“10個月”指的是時刻B.信息中的“1.5萬公里”指的是位移C.研究信天翁在做長距離飛行時的路線,可以將信天翁視為質點D.動物學家在研究信天翁的飛翔姿態時,可以將信天翁視為質點解析 “10個月”指的是時間間隔,故A錯誤;“1.5萬公里”指的是路程,故B錯誤;研究信天翁在做長距離飛行時的路線,可以忽略信天翁的大小,能將信天翁視為質點,故C正確;動物學家在研究信天翁的飛翔姿態時,不能忽略信天翁的形狀,不可以將信天翁視為質點,故D錯誤。D2.城市公交車內的橫桿上掛著多只“手環”。一乘客面向行車方向坐在車上觀察前方的“手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車突然加速時,“手環”依然自然下垂B.車突然減速時,“手環”依然自然下垂C.若“手環”偏向右側,則說明車在右轉彎D.若“手環”偏向右側,則說明車在左轉彎解析 當車突然加速或減速時,“手環”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與車會發生相對運動,不可能自然下垂,選項A、B錯誤;車左轉彎,“手環”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而偏向右側,選項C錯誤,D正確。A3.(2023·江蘇卷,1)電梯上升過程中,某同學用智能手機記錄了電梯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電梯加速上升的時段是( )A.從20.0 s到30.0 sB.從30.0 s到40.0 sC.從40.0 s到50.0 sD.從50.0 s到60.0 sD4.在聯歡會上,某同學用手托禮盒進行表演。若禮盒的質量為m,手與禮盒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手掌一直保持水平,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手托著禮盒保持靜止狀態,則禮盒受到三個力的作用B.若手托著禮盒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禮盒受到水平向右的靜摩擦力C.若手托著禮盒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手對禮盒的作用力和禮盒對手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B5.甲、乙兩輛汽車速度相等,在同時制動后,假設均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甲經3 s停止,共前進了36 m,乙經1.5 s停止,乙車前進的距離為( )A.9 m B.18 m C.36 m D.27 mBA7.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傳送帶以速度v=2 m/s向右運行,現將一小物體輕輕地放在傳送帶A端,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若A端與B端相距4 m,則物體由A運動到B的時間和物體到達B端時的速度是(g取10 m/s2)( )A.2.5 s,2 m/s B.1 s,2 m/s C.2.5 s,4 m/s D.1 s,4 m/sAD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如圖為《天工開物》里名為“北耕兼種”的農具,關于圖中涉及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耩使用鐵尖是為了便于“起土”B.繩對耩的拉力和耩對繩的力是一對平衡力C.繩對耩的拉力大于耩對繩的力,因此耩被拉動D.研究耩的運動時,可將繩的拉力沿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分解解析 耩使用鐵尖,根據力的分解可知,當鐵尖作用于土時,會產生兩個分力作用,使土容易向兩側翻動,起到“起土”作用,故A正確;繩對耩的拉力和耩對繩的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等大、反向,故B、C錯誤;研究耩的運動時,耩受到重力、阻力和繩的拉力作用,其在水平方向運動,可將繩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進行分解,故D正確。CD9.一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其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則該物體( )A.0~1 s內加速運動,1~3 s內減速運動,第3 s末回到出發點B.0~3 s內物體位移是12 mC.0~1 s內與1 ~3 s內的平均速度相同D.2 s時的速度方向與0.5 s時的速度方向相同AC10.如圖所示,輕質細繩跨過裝在天花板上的滑輪,一端懸掛質量為M的物體,另一端懸掛載人的梯子,人的質量為m,系統處于平衡狀態,不計滑輪質量及其受到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7分)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使用的器材有:木板、白紙、兩個標準彈簧測力計、橡皮條、輕質小圓環、刻度尺、鉛筆、細線和圖釘若干。完成下列實驗步驟:(1)用圖釘將白紙固定在水平木板上。(2)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輕質小圓環上。將兩細線也系在小圓環上,它們的另一端均掛上測力計。用互成一定角度、方向平行于木板、大小適當的力拉動兩個測力計,小圓環停止時由兩個測力計的示數得到兩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____________(多選,填正確答案標號)。A.用刻度尺量出橡皮條的長度B.用刻度尺量出兩細線的長度C.用鉛筆在白紙上標記出小圓環的位置D.用鉛筆在白紙上標記出兩細線的方向(3)撤掉一個測力計,用另一個測力計把小圓環拉到________________,由測力計的示數得到拉力F的大小,沿細線標記此時F的方向。(4)選擇合適標度,由步驟(2)的結果在白紙上根據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作F1和F2的合成圖,得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按同一標度在白紙上畫出力F的圖示。(5)比較F′和F的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判斷本次實驗是否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答案 (2)CD (3)已標記出小圓環的位置 (5)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相同解析 (2)實驗中要保證兩次操作使橡皮條產生相同的彈力作用,故應標記小圓環的位置以及每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由測力計讀出,方向即為細線的方向,故C、D正確;橡皮條與細線的長度沒必要測出,故A、B錯誤。(3)撤掉一個測力計,用另一個測力計把小圓環拉到已標記的小圓環位置,記錄此時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5)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是否相同,即可判斷本次實驗是否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12.(10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甲(1)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測得木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砝碼盤、砝碼和木塊的加速度大小都為a,則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________。(2)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圖中0、1、2、3、4、5、6點為選取的計數點,每相鄰兩計數點間仍有一個計時點沒有畫出,測量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分別為s1、s2、s3、s4、s5、s6,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f,請寫出計算紙帶加速度大小的表達式a=____________________,打第4個計數點時紙帶的速度大小的表達式v=________。乙解析 (1)對木塊、砝碼盤和砝碼組成的系統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μMg=(M+m)a甲乙C13.(9分)如圖所示,質量M=3 kg的木塊A套在水平桿上,并用輕繩將木塊A與質量m=1 kg的小球相連。現用大小為10 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F拉著小球帶動木塊A一起向右勻速運動,運動中M、m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取g=10 m/s2。(1)作出木塊A和小球的受力分析圖;(2)求運動過程中輕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3)求木塊A與水平桿間的動摩擦因數μ。答案 (1)見解析圖 (2)45° (3)0.25解析 (1)木塊A受到重力、支持力、輕繩拉力和摩擦力;小球受到重力、輕繩拉力和水平方向的拉力F,受力分析圖如圖所示。(2)以小球為研究對象,根據平衡條件可得水平方向上有F-T′cos θ=0豎直方向上有T′sin θ=mg聯立解得輕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45°。(3)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F=f=μFN豎直方向FN=(M+m)g聯立解得μ=0.25。14.(13分)如圖所示,經過專業訓練的雜技運動員進行爬桿表演,運動員爬上9 m高的固定豎直金屬桿,然后雙腿夾緊金屬桿倒立,頭頂離地面7 m高,運動員通過雙腿對金屬桿施加不同的壓力來控制身體的運動情況。假設運動員保持如圖所示姿勢,從靜止開始先勻加速下滑3 m,速度達到4 m/s時開始勻減速下滑,當運動員頭頂剛要接觸地面時,速度恰好減為零,設運動員質量為50 kg。(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運動員勻加速下滑時的加速度大小;(2)運動員勻減速下滑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3)運動員完成全程所需的總時間。解析 (1)運動員勻加速下滑時,有v2=2a1s1(2)運動員勻減速下滑時,有v2=2a2s2解得a2=2 m/s2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g=ma2,得f=600 N。(3)由運動學公式有v=a1t1v=a2t2,t=t1+t2聯立解得t=3.5 s。15.(15分)如圖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質量M=0.2 kg的長木板,另一質量m=0.1 kg的小滑塊以v0=2.4 m/s的水平初速度從長木板的左端滑上長木板(此時開始計時)。已知小滑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4,重力加速度g=10 m/s2。(1)若長木板L=0.7 m且固定在水平面上,求小滑塊從長木塊上滑離時的速度大小;(2)若長木板足夠長且不固定,則經過多長時間小滑塊與長木板的速度相等?求此時間內小滑塊運動的位移大小。答案 (1)0.4 m/s (2)0.4 s 0.64 m解析 (1)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小滑塊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1,解得a1=-4 m/s2(2)長木板在水平方向只受向右的滑動摩擦力f′,且f′=f=μmg=0.4 N,所以長木板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a2解得a2=2 m/s2設經過時間t,兩者速度相同,則有v0+a1t=a2t解得t=0.4 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模塊測評驗收卷.docx 模塊測評驗收卷.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