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任務一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背熟《必背知識》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特點、影響。2.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三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現的有代表性的發明。3.工業化國家的有益的變化和有害的變化。史料一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豐碩經濟成果基礎上直接發展起來的。……19世紀最后30年間,歐美各國出現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統治地位得以穩固的資產階級,反過來又充分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推行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各項政策……科學的突破,技術的創新,新發明的涌現,對于工業革命的形成至關重要。——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史料二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在所有的新進展中,或許最重要的是在工業和民用中使用電力。此時科學研究成果在工業上得到更直接的應用,出現了大規模生產技術。公司制替代合伙關系成為標準,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實際上他們幾乎毫不參與公司的管理決策,管理決策權歸董事會。——摘編自《世界文明史》史料三 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資產階級“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物質手段;新的鋼鐵材料、新的內燃機和汽輪機動力、新的通訊手段的使用,帶來了鐵路、輪船等交通運輸工具的革命性變革,使得遠程運輸更為廣泛、安全、便捷。隨著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1)根據史料一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條件。(2)根據史料二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3)根據史料三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的影響。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同時,也造成貧富分化加劇,導致社會矛盾尖銳,環境污染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任務二 近代科學與文化[背熟《必背知識》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牛頓的國籍、地位、成就、著作;達爾文的國籍、成就、其著作的意義。2.巴爾扎克的國籍、作品;列夫·托爾斯泰的國籍、作品、地位。3.貝多芬和梵高的國籍及代表作。史料一 史料二 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展現了俄國社會最粗暴的貪欲和殘忍,敢于揭露社會不公平現象,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了解俄國的歷史。因此,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一個天才的藝術家”。史料三 梵高熱愛生活,醉心于藝術和道德問題,他執著于繪畫創作,苦心修煉技藝,是一位用生命作畫的藝術家,所以稱他為“用生命作畫的人”。1797年后,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1)請問圖1中的主人公是誰?圖2這幅漫畫中的半人半猴形象,向我們暗示了這位科學家的什么觀點?(2)寫出列夫·托爾斯泰的兩部代表作。(3)寫出梵高、貝多芬的代表作各一部。(4)結合上述史料,說說這些偉人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近代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人們逐漸擺脫封建神學的束縛,解放了思想;科學家們的積極思考和探索,促進了科技進步。1.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工業革命興起階段 工業革命新階段時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19世紀后半期—20世紀初標志及進入時代 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蒸汽時代 電力的廣泛應用;電氣時代主要發明成果 珍妮紡紗機、蒸汽機、蒸汽機車、輪船 發電機、電動機、電燈、電話、電報、汽車、飛機等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和德國主要工業部門 紡織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交通運輸業 電力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2張PPT)第二十四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1)政治方面: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2)經濟方面: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領域,內燃機的發明帶動了相關的新興工業的發展,化學工業的產生和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材料。(3)文化方面:近代科學文化發展起來,并逐步走向繁榮。巴爾扎克的小說集“人間喜劇”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描繪出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貝多芬、梵高等杰出的藝術家創造了大量佳作。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任務一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背熟《必背知識》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特點、影響。2.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三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現的有代表性的發明。3.工業化國家的有益的變化和有害的變化。史料一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豐碩經濟成果基礎上直接發展起來的。……19世紀最后30年間,歐美各國出現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統治地位得以穩固的資產階級,反過來又充分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推行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各項政策……科學的突破,技術的創新,新發明的涌現,對于工業革命的形成至關重要。——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史料二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在所有的新進展中,或許最重要的是在工業和民用中使用電力。此時科學研究成果在工業上得到更直接的應用,出現了大規模生產技術。公司制替代合伙關系成為標準,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實際上他們幾乎毫不參與公司的管理決策,管理決策權歸董事會。——摘編自《世界文明史》史料三 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資產階級“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物質手段;新的鋼鐵材料、新的內燃機和汽輪機動力、新的通訊手段的使用,帶來了鐵路、輪船等交通運輸工具的革命性變革,使得遠程運輸更為廣泛、安全、便捷。隨著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1)根據史料一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條件。(2)根據史料二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3)根據史料三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提示:(1)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美各國政局相對穩定;推行有利的政策;科技的突破和技術的創新。(2)主要特點:電力進入生產生活領域(在工業和民用中使用電力);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出現公司制、股份制等新型管理模式。(3)影響: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資產階級提供更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物質手段);出現了新的交通運輸工具和通訊手段,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壟斷資本主義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加強)。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同時,也造成貧富分化加劇,導致社會矛盾尖銳,環境污染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帶來許多社會問題。[背熟《必背知識》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牛頓的國籍、地位、成就、著作;達爾文的國籍、成就、其著作的意義。2.巴爾扎克的國籍、作品;列夫·托爾斯泰的國籍、作品、地位。3.貝多芬和梵高的國籍及代表作。任務二 近代科學與文化史料一 史料二 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展現了俄國社會最粗暴的貪欲和殘忍,敢于揭露社會不公平現象,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了解俄國的歷史。因此,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一個天才的藝術家”。史料三 梵高熱愛生活,醉心于藝術和道德問題,他執著于繪畫創作,苦心修煉技藝,是一位用生命作畫的藝術家,所以稱他為“用生命作畫的人”。1797年后,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1)請問圖1中的主人公是誰?圖2這幅漫畫中的半人半猴形象,向我們暗示了這位科學家的什么觀點?(2)寫出列夫·托爾斯泰的兩部代表作。(3)寫出梵高、貝多芬的代表作各一部。(4)結合上述史料,說說這些偉人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提示:(1)牛頓。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觀點。(2)《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3)《向日葵》;《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4)熱愛科學、刻苦鉆研、勤于思考、堅忍不拔、百折不撓。近代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人們逐漸擺脫封建神學的束縛,解放了思想;科學家們的積極思考和探索,促進了科技進步。整合歸納 專題串講1.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工業革命興起階段 工業革命新階段時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19世紀后半期—20世紀初標志及進入時代 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蒸汽時代 電力的廣泛應用;電氣時代 工業革命興起階段 工業革命新階段主要發明成果 珍妮紡紗機、蒸汽機、蒸汽機車、輪船 發電機、電動機、電燈、電話、電報、汽車、飛機等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和德國主要工業部門 紡織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交通運輸業 電力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單元分層訓練(二十四)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1.19世紀末,科學正在創造新的工業。可以說,新興工業完全是科學發現中首創的工業。這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 )[A]使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B]擴大了蒸汽動力的使用范圍[C]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D]密切了生產和市場間的聯系√A [根據材料“19世紀末,科學正在創造新的工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后期,很多科學研究成果都應用于生產,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A項正確。]2.(2024·濟寧一模)兩次工業革命都有大量對世界產生深刻影響的重大發明,下列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是( )[A]蒸汽機車 [B]鐵路[C]珍妮紡紗機 [D]汽車√D [根據題干“兩次工業革命都有大量對世界產生深刻影響的重大發明”和所學知識可知,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D項正確。]3.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現代化學工業的產生,是應用技術領域中的一項重大突破。發明了現代炸藥的化學家是( )[A]愛迪生 [B]狄塞爾[C]本茨 [D]諾貝爾√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經過多年的研究,發明了現代炸藥,D項正確。]4.現代生活離不開塑料制品,它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現代塑料工業的誕生與哪位人物有關( )[A]海厄特 [B]諾貝爾[C]愛迪生 [D]戴姆勒√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A項正確。]5.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作者是( )[A]但丁 [B]達爾文[C]拉斐爾 [D]牛頓√D [依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版了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D項正確。]6.達爾文提出進化論觀點,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要想進一步了解進化論,可閱讀( )[A]《人口原理》 [B]《復活》[C]《物種起源》 [D]《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C [根據題干“達爾文提出進化論觀點,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和所學知識可知,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出版了,他提出的“進化論”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C項正確。]7.恩格斯曾說:“他在‘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他”是( )[A]巴爾扎克 [B]列夫·托爾斯泰[C]達爾文 [D]伏爾泰√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巨匠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展示了法國社會的整個面貌,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A項正確。]8.(2024·棗莊二模)“《英雄交響曲》原本是應法國駐維也納大使的請求,為拿破侖而作的,但在發表時,他得知拿破侖稱帝的消息,憤怒地去掉了拿破侖的名字。”樂曲表達出( )[A]自由、主權、獨立 [B]自由、民主、平等[C]自由、平等、博愛 [D]民主、科學、人權√C [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這首交響曲完成于1804年,是一部明確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作品,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它表達出作曲者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C項正確;題干雖然強調了“自由”,但“主權”和“獨立”與題目中的情境關聯度不高,排除A項;拿破侖稱帝實際上是對“民主”原則的背離,排除B、D兩項。]9.(2024·棗莊二模)某同學進行項目化學習時搜集到以下材料,由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可能是( )[A]化學工業的產生和發展[B]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C]石油和內燃機的應用[D]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19世紀60—80年代 人們已經能夠使用新方法生產堿、硫酸、人造染料等產品1867年 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1869年 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誕生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同學搜集到的材料都屬于化學工業的發展內容,A項正確;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排除B項;石油和內燃機的應用,在交通運輸領域內引發了一場變革,排除C項;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D項。]10.兩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飛速發展。資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會財富,他們日益富裕;然而,廣大工人每天在惡劣的環境中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勞動,獲得的收入卻難以糊口。下列對材料的解讀最準確的是( )[A]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生產力[B]工業革命為人們提供了便利[C]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進程[D]工業革命帶來貧富分化加劇√D [根據材料“兩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飛速發展。資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會財富……廣大工人每天在惡劣的環境中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勞動,獲得的收入卻難以糊口”和所學知識可知,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出現了許多問題,如貧富分化加劇等,造成社會矛盾的尖銳,D項正確。]11.1687年,物理學家牛頓在其劃時代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用大量數據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從而解釋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現象,比如潮汐運動是由月亮引起的。這一發現( )[A]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B]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C]豐富了人類對自然科學的認識[D]打破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C [根據材料“用大量數據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從而解釋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現象,比如潮汐運動是由月亮引起的”可知,牛頓的科學研究豐富了人類對自然科學的認識,C項正確。]12.(2024·棗莊模擬)19世紀后期,用變異和自然選擇揭示生物界演化規律的《物種起源》與用經濟力量和經濟學原理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秘密的《資本論》,在哲學、神學和社會政治學說中引起巨大震蕩。這是因為二者都( )[A]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B]創立了人民解放的思想體系[C]在生物學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D]發現了斗爭是人類進步的原因√D [根據材料可知,《物種起源》揭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界演化規律,而《資本論》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秘密,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認競爭、斗爭的重要性,即其共同點是發現了斗爭是人類進步的原因,D項正確;只有《資本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排除A項;《物種起源》《資本論》并未創立人民解放的思想體系,排除B項;只有《物種起源》在生物學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排除C項。]13.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這兩部作品的共同之處是( )[A]抨擊奴隸制度 [B]謳歌工人運動[C]譴責殖民掠奪 [D]反映社會現實√D [依據材料可知,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這兩部作品都反映了社會現實,D項正確。]14.(2022·臨沂中考)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截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其中4位個人以及1個團體兩次獲獎、1個團體三次獲獎。為該獎項奠定基礎的科技發明出現于( )[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B]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7年,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現代炸藥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成就。諾貝爾逝世后,根據他的遺囑,他的大部分財產被用來設立獎勵基金,這就是諾貝爾獎,B項正確。]15.(2024·棗莊中考)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歐美等地相繼發生兩次工業革命。下列人物與成就對應正確的是( )[A]瓦特——蒸汽機車 [B]諾貝爾——現代炸藥[C]本茨——人造纖維 [D]狄塞爾——白熾燈泡√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經過多年的研究,發明了現代炸藥,B項正確;瓦特發明的是改良蒸汽機,而不是蒸汽機車,排除A項;本茨是汽車的發明者,而不是人造纖維的發明者,排除C項;狄塞爾發明的是柴油機,而白熾燈泡是愛迪生發明的,排除D項。]16.(2023·棗莊中考)19世紀以來,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為科學與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誕生了若干杰出的科學家和藝術大師。下列人物與作品對應不正確的是( )[A]貝多芬——《英雄交響曲》[B]達爾文——《物種起源》[C]巴爾扎克——《戰爭與和平》[D]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戰爭與和平》是19世紀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巴爾扎克是法國小說家,代表作有《人間喜劇》等,C項符合題意;《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達爾文所著的《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創論以及物種不變論,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創作的著作,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17.(2023·棗莊中考)縱觀世界文明史,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人類社會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類在享受科技帶來的豐富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提高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 15世紀初,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一書被翻譯成拉丁文,地圓學說逐漸流行開來。航海家們憑借常年的航海經驗,也注意到當揚帆出海的船只慢慢隱沒在地平線時,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而船只歸航時,又總是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的眼簾,這說明水面在近處看是平的,但從大的范圍看,應該是圓的。——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歐洲的哪一次遠洋航行印證了地圓學說。我國古代的哪一項發明為當時的遠洋航行提供了導航技術?(4分)材料二 如圖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一幅描繪英國工業城鎮的圖畫。(2)研讀下圖,指出圖中關于工業革命的一項發明。通過描述圖中的一處場景寫出工業革命帶來的弊端。(4分)材料三 下圖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例。——據[英][B]R.米切爾《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等(3)依據材料三,指出1913年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國家。結合所學知識,推斷材料所呈現的工業生產占比變化出現在哪一歷史時期?(4分)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新墨西哥沙漠地帶的一聲爆炸標志著人類對原子動力的利用。將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是這一動力首次用于軍事目的,今天,原子動力已用于其他許多目的,如核動力船、生物醫學研究、醫學診斷和治療以及核動力廠。——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4)綜合上述四則材料,請你談談對科技在人類社會進程中作用的認識。(3分)[答案] (1)遠洋航行: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發明:指南針。(2)發明:蒸汽機。弊端:帶來了環境污染。(3)國家:美國。歷史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十四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任務一任務目標達成提示:(1)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美各國政局相對穩定;推行有利的政策;科技的突破和技術的創新。(2)主要特點:電力進入生產生活領域(在工業和民用中使用電力);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出現公司制、股份制等新型管理模式。(3)影響: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資產階級提供更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物質手段);出現了新的交通運輸工具和通訊手段,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壟斷資本主義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加強)。任務二任務目標達成提示:(1)牛頓。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觀點。(2)《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3)《向日葵》;《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4)熱愛科學、刻苦鉆研、勤于思考、堅忍不拔、百折不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歷史復習第二十四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學案.docx 中考歷史復習第二十四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課件.ppt 第二十四單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