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六單元 生物與環境第二章 生態系統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組成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情境導入新課探究課堂小結學習目標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2.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重點)3.嘗試解釋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間的相互作用及聯系,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情 境 導 入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組成圖片欣賞、問題導入澳大利亞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由于動物繁多產生了堆積如山的糞便,而這些糞便難以處理,嚴重影響了當地植物的生長,也威脅著當地的生態環境。你知道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嗎 屎殼郎屬于生態系統的什么成分 新 課 探 究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組成任務一:生態系統的概念閱讀教材53頁,回答下列問題。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內,_____與_____形成的統一整體。2.舉例:一片樹林、一塊_____、一個_____、一塊農田、一條_____等。3.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_______。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環境草地池塘河流生物圈全部生物及其環境活動:知識概括新課探究1.生態系統=生物+生存環境。2.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生存環境。3.多種類型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各種生態系統之間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易混易錯】新課探究1.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是否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為什么 2.生態球里生活著水生植物、金魚等動物,還有其他小生物。能否把生態球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為什么 【合作交流】不能構成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應由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構成。能。因為它基本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具有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成分。新課探究任務二:生態系統的成分閱讀教材54~55頁,回答下列問題。3.請將本組生物成分歸類 ,做好統一標記。4.你研究的這個生態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1.寫出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2.哪些生態系統的成分沒有在圖片中顯示出來?活動: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 1.非生物成分:(1)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等。(2)作用:為生物提供_____、營養和生存空間。2.生物成分包括生態系統中的全部_____。根據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可分為三類:(1)生產者①種類:主要是指_________。②作用:利用_____,通過_________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貯存在_______中。③地位:是生態系統中_______、最關鍵的生物成分。光、空氣、水、土壤綠色植物光能光合作用有機物能量生物最基本【知識梳理】新課探究(2)消費者①種類:包括各種_____。根據食性可分為植食性動物、_____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②特點: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_________制造出來的有機物生存。(3)分解者①種類:主要指___________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②作用:將動植物遺體等含有的_______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___________。動物肉食綠色植物細菌、真菌有機物物質的循環【知識梳理】新課探究菟絲子 一年生寄生草本。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種植物上。豬籠草 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屬于熱帶食蟲植物。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捕蠅草 是原產于北美洲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食蟲植物,它的莖很短,在葉的頂端長有一個酷似“貝殼”的捕蟲夾,且能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住,并消化、吸收。所有綠色植物都是生產者嗎?菟絲子—消費者豬籠草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活動: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所有動物都是消費者嗎?蜣螂 俗稱屎殼郎。體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蟲。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大多數蜣螂營糞食性,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蚯蚓 是一種常見的環節動物。具有食腐性,能以腐爛的植物或其他有機物為食。分解者活動: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所有的細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嗎?紅色毛癬菌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是蟲草菌與蝙蝠蛾幼蟲在特殊條件下形成的菌蟲結合體。紅色毛癬菌是毛癬菌屬下的一個種。是一種人源的皮癬菌,引起常見的皮膚淺部真菌病,如手癬、足癬、頭癬等。消費者活動: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1.生產者主要是各種綠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細菌與光合細菌,它們都是自養生物。2.屎殼郎、蚯蚓等腐生動物屬于分解者。3.只有腐生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寄生的細菌和真菌屬于消費者。【易混易錯】新課探究1.一個生態系統要想長期生存,除了非生物成分外,還必須要有哪些成分 【合作交流】生產者和分解者。【分析】(1)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貯存能量,為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和能量來源。(2)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促進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新課探究2.為什么說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 【合作交流】生產者是制造有機物的,消費者是消費有機物的,分解者是分解有機物的,三者相互依存。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新課探究【典例1】如圖是某同學總結的生態系統組成概念圖,其中①②處應填寫的內容分別是 ( )A.環境、動物B.空氣和水、消費者C.環境、消費者D.非生物成分、消費者點撥: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①]非生物部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②]消費者和分解者。D生物成分新課探究【典例2】“我為花草呵護,花草向我微笑”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花草”和“我”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分別是 ( )A.生產者、消費者 B.消費者、生產者C.分解者、生產者 D.生產者、生產者A點撥:“花草”屬于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人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屬于消費者。新課探究【典例3】(1)造成湖泊和池塘水華的原因:(2)水華引起魚類大量死亡的原因:(3)防治措施:家庭和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質,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引起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魚類無法正常呼吸而死亡。①農田施用適量化肥。②人工打撈。③生產和生活用水處理后排放等。課 堂 小 結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環境一片樹林生物圈光水土壤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課時分層訓練(九) 生態系統的組成知識點一 生態系統的概念1.“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啊。”下列有關描述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A )A.洪湖B.洪湖里所有的船C.洪湖里所有的生物D.洪湖里所有的魚解析:洪湖既包括了這湖所在的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2.某節目中曾記錄過以下場景,其中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C )A.非洲大草原上的數以千計的野牛B.吉林查干湖冬捕活動中撈上來的所有種類的魚C.我國建立最早的鼎湖山自然保護區D.高寒地帶的蔬菜大棚內的所有生物解析:我國建立最早的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3.(2023·長春中考)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下列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D )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C.一條河流 D.生物圈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知識點二 生態系統的成分4.(2023·菏澤期末)“我為花草呵護,花草向我微笑”,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里的“花草”和“我”在生態系統中分別扮演的角色是( A )A.生產者、消費者B.消費者、生產者C.分解者、生產者D.生產者、生產者5.(2023·濟寧期中)下列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的是( C )A.蚯蚓和七星瓢蟲 B.細菌和蘑菇C.人和貓頭鷹 D.綠色植物和銀耳6.(2023·長沙中考)沼氣池中的某些細菌能分解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尿中的有機物并產生甲烷。這些細菌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 D )A.非生物部分 B.生產者C.消費者 D.分解者7.為制作水生生態瓶,小青已經準備了玻璃瓶、池塘水、小魚、小蝦,你認為她還必須補充的材料是( A )A.水生植物 B.自來水C.河沙 D.大魚8.(2023·濟南期末)為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到南極考察的科學工作者不僅要把塑料等難以降解的垃圾帶離南極,還要把糞便等生活垃圾帶離南極,這是因為南極( C )A.缺少生產者B.缺少消費者C.缺少分解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設施解析:南極地區生態系統中的各種成分都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為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到南極考察的科學工作者不僅要把塑料等難以降解的垃圾帶離南極,還要把糞便等生活垃圾帶離南極。9.(2023·成都中考)九寨溝國家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較高的生態保護、科學研究和美學旅游價值(如圖)。九寨溝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態系統成分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C )A.草食性動物——生產者B.肉食性動物——分解者C.腐食性動物——分解者D.腐生性細菌——消費者解析:草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都屬于消費者;腐食性動物和腐生性細菌都屬于分解者。10.糞金龜(蜣螂)通常以動物糞便為食。研究者發現有一種獵食性糞金龜,能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馬陸(一種節肢動物),同時也以糞便和腐肉為食。這種獵食性糞金龜在生態系統中屬于( B )A.生產者、消費者 B.消費者、分解者C.生產者、生產者 D.分解者、生產者11.(2023·貴陽期中)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下列對森林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分析正確的是( D )A.陽光不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B.森林里的腐木屬于分解者C.森林里的蘑菇屬于生產者D.森林里的啄木鳥屬于消費者解析:陽光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成分;森林里的腐木屬于非生物成分;森林里的蘑菇屬于分解者;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是指各種動物,所以森林里的啄木鳥屬于消費者。【創新應用】12.某班開展了制作生態瓶的活動,生物學老師要求各組分別制作一個相對自給自足、不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生態瓶。小青組的同學首先在一個透明玻璃瓶內加入池塘水,再放入一些河沙和小石子,然后將一些金魚藻固定在沙石上,在瓶中撒上一些浮萍(浮萍和金魚藻均為水生植物),靜置一段時間后,放入少量小蝦、水蝸牛。密封瓶口后,放在陽臺上(如圖)。每天觀察并記錄瓶中發生的變化。在進行交流時,小青向同學們講解了本組的制作思路。(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來分析,生態瓶中應包含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以及 非生物成分 四種成分。(2)瓶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要適當,如果動物過大、過多或繁殖過快,會導致 生存空間不夠 ,從而威脅到動物的生存;如果植物過多或繁殖過快,會導致 缺氧 ,同樣會威脅到其中動植物的生存。(3)用透明的玻璃瓶,并且把生態瓶放在陽光充足的陽臺上,是為了 讓瓶中的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 。除陽光之外,還應該保證環境的 溫度 比較適宜。(4)制作好的生態瓶需要密封,原因是 模擬自給自足的環境 。(5)最后,小青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一個生態瓶制作成功的基本標志是什么嗎?你的答案是 生態瓶能夠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穩定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濟南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六單元生物與環境6.2.1生態系統的組成課件.ppt 濟南版八年級生物下冊課時分層訓練(九)生態系統的組成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